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语句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B: 张晓亮长得和他的父亲惟妙惟肖 , 简直就像一个人。 C: 青藏高原的地貌远远望去,重峦叠嶂 , 蔚为壮观。 D: 货柜上摆满了具有传统特色的珠宝、翡翠、玉雕、字画,品种齐全,真是琳琅满目。 |
2、 | 下列句子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B: 邕江上架起的桥梁愈见其美,造型独特的桥身与两岸美丽的景色彼此呼应,相得益彰。 C: 开展“护苗行动”,创建书香校园,让师生浸润书香的环境里以书为伴,尽享天伦之乐。 D: 古有替父从军,今有背母求学,孝顺的美德重蹈覆辙 , 引发人们对传统礼义更深层次的思考。 |
3、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奇数 通缉 豆萁 放荡不羁 跻身前列 B: 商榷 雀跃 宫阙 声名鹊起 生性怯懦 C: 茁壮 琢磨 浑浊 着手成春 擢发难数 D: 谚语 笑靥 砚台 狼吞虎咽 雁过拔毛 |
4、 | 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你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不过你我未处局中,不知其中滋味而已。 ①迎难而退、明哲保身固然是一种智慧与生活态度 ②人生在世,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与挫折 ③知难而进、努力向前更是一种执着和人生哲学 ④很多人从表面看来你可能很羡慕他,但人人都有自己的苦恼 ⑤美学大师蒋勤在《蒋勤劝美》中曾写道:“人生五味,酸甜苦辣咸都要经历才够完美。” ⑥某种程度上说,人活着就是一种态度 A: ⑤②①③⑥④B: ②①⑥③⑤④ C: ⑥②①③⑤④ D: ①③⑤⑥④② |
5、 | 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两句诗运用新颖奇特的比喻,描绘出眼前梨花满树、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象B: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这两句诗慷慨激昂,表面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体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C: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毛泽东《沁园春·雪》)这两句承上启下,前一句对上片的写景作出总评,后一句引出对历代英雄的评论 D: 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
6、 | 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那霏霏的春雨,像蚕丝儿那么柔和, ① ,给人一种清新、神爽、舒适之感。烟雨迷蒙,使所有的景色若隐若现,若幻若真, ② ! A: ①飘在脸上,凉沁沁的 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B: ①凉沁沁的,飘在脸上 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 C: ①软绵绵的,飘在脸上 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 D: ①飘在脸上,软绵绵的 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 |
7、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听了郎朗精彩的钢琴独奏曲《黄河》后,大家都叹为观止。 B: 作为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邓稼先被称为“‘两弹’元勋”是当之无愧的。 C: 市民秩序井然地上下公交车,这已成为古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D: 雷锋是家喻户晓的楷模,1963年3月5日,毛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 |
8、 |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 ) B: “鸥鸟亦知人意静,故来相近不相惊。”在轰轰闹闹的现代生活中,厌烦了城市嚣音后,人们自然格外向往富春江那千金难买的宁静。 C: 红船从嘉兴南湖出发已经航行了九十年。其间,有时“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有时“阴风怒号,浊浪排空”,但始终坚定不移,顺乎潮流。 D: 我们吟诵着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怎能不激起心中的豪迈之情?将自己火红的青春投入到伟大的社会改革之中呢? |
9、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你不得不承认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B: 教育行政部门提出,要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 C: 通过加强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的管理,使学生的人身安全得到了保障。 D: 他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充满创作激情,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 |
10、 | 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闷雷(mèn) 溜索(liū) 喧声(xuān) 俯望(fǔ) B: 蓦地(mù) 驮子(duò) 扯住(chě) 扭绞(jiǎo) C: 一缕(lǚ) 峡谷(xiá) 翅膀(chì) 睁眼(zhēng) D: 哑声(yǎ) 淌出(tǎng) 咧开(liě) 模糊(mó)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西溪独泛 (唐)皎然 道情何所寄,素舸①漫流间。 真性怜高鹤,无名羡野山。 经寒丛竹秀,人静片云闲。 泛泛谁为侣,唯应②共月还。 【注】①素舸:不加装饰的船。②唯应:只有。 ( 1 )作者通过写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营造了________的氛围。( 2 )本诗尾联与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情感表达上相似,请加以赏析。 |
课内古文阅读与感悟,回答相关问题 文中错字分别是 , 正确写法分别是 。( 2 )第②段中空缺的原句是:( 3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是( )A: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B: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C: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D: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4 )解释下列加线的字:
⑤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⑥薄暮冥冥 ( 5 )翻译下列句子: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③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6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人仁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 |
聪,亲爱的孩子。收到九月二十二日晚发的第六信,很高兴。我们并没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我预料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终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创伤,覆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的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
( 1 )批注可以从作品的内容、结构、写作方法、语言特色等方面着手,或展开联想、想象,补充原文内容,或写出心得体会,提出自己的见解。请你任选一个角度,给选文中的画线句子作批注。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听 山 冯源
①平生与山有缘,生于山城长于山城。后来迁家川北,居于山中,年长日深,不知是受了山的熏陶和水的浸润,还是于山水于生活有了领悟和兴会,渐渐地滋养出听山的嗜好。
②初次听山,是在大学读书时一个孟春的黄昏。春雨初霁,林间清幽,山岚逍遥,晚霞如瀑,从对面的山脊泻下,次第地织染着远远凝翠的岑峦和尚含绿滋的林卉;残流入涧,迂回曲折,涓涓淙淙,犹无声地吟咏着天籁。(A)整个山间仿佛依然笼罩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显出一片宁静,如一幅恬淡的墨画,又如一位绿装倩然的处子,所能够倾听到的,只有宁谧的大地吮吸昊天甘霖微微的喘息。那时年轻,心高志远,好动喜闹,一次的经历便以为山不过是一位哑然的孤独者,一个寂静的缩写,淡然无味,令人难耐。
③学生生活多是平淡、单一,甚至枯燥,又兼远离城市,课余饭后的时日便大多是在山中蹊径的散步中消逝。或许正是如此,才有了那次在雨中听山的偶然的经历和所获。那是一个炎热而郁闷的夏日的午后,与同学步于山径,试图以宁静和清幽来弱化心里的烦闷。盛夏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即变,风和日烈间骤然乌云密布。周围无舍,便索性立于树下。雨酣畅淋漓,倾泻在树叶枝梗、青草绿塘,每一次砸下,山中就有一阵清脆或浊重的回响;大雨携着劲风,风过处,树叶枝梗急速不断地屈身弯腰,舞蹈似的,摩擦着推搡着,浑身鸣叫;空中的鸟儿被风掠来拂去、东奔西突,急切而慌乱地寻找巢穴或可栖之处;(B)从山顶涌下的洪水肆无忌惮地在林间、草丛中奔走,又汇成一股股更大的急流,在沟壑里冲撞喧哗,声如金石相击……风声、雨声、水声、树声,交织相融,有如一首雄壮激越而又无序无节的音乐。我倾听着,心灵仿佛受到了一次山的如流的歌韵和大自然醇浓之流的洗礼,也品出了山的亦静亦动,或柔或刚的性格。
④听有所获,情有独钟,在“绿树枝头一线红”的清晨,在“人散后,一勾新月在天际”的夜晚,在小园香径,在流水偎依的桥头,或是凄风苦雨、残阳古道,一次次地静坐聆听。听山是寂寞的,它不比听城市听海,但听山又是不寂寞的。你俯身可拾红花绿叶,仰首能得蓝天白云;可以听到花的绽放、叶的吐蕾,群鸟的和鸣、风雨的协奏、雷电的高歌;听到云的轻盈、风的潇洒,日出日落、月降月升的恢宏的壮阔,和它深厚内腹云涌的情潮,以及它们所融汇成的一支高亢而又柔婉、急切而徐缓的旋律。这是一支美的旋律,你珍蕴了它,便珍蕴了大自然;你拥有了它,也就拥有了一种昂扬向上的生活或人生。
⑤踏着这支旋律的节拍,走入社会,也走入一片新的天地,我依然钟情于听山,依然拥有这支旋律,并矢志不渝地前行。
⑥“蜀汉多奇山,仰望与云平,”这是古人的摹状。但是,你目游其中,会看到它们始终不移地在天际描绘出的浪漫而有致的“五线谱”;你心骋其间,能听到另一支旋律——历史的鼓声与时代的潮音融合的旋律。
⑦据史书记载,汉建安16年,刘备为了实现其谋臣诸葛亮提出的据益州、复汉室进而逐鹿中原的战略,率精兵驻扎在这里,偏安益州的刘璋也“延至北山”。他们“饮酒乐甚”之余,登山远望,夹江两岸的沃野良田、富庶丰饶尽收眼底,刘备想其不久将为已有,便欢曰:“富哉,今日之乐乎!”他如愿以偿,夺隘取关,进而有了蜀地,建立了蜀汉政权。站在山顶,遥想一千七百多年前:如果没有那一阵阵隆隆的鼓声,或许就没有三国的鼎立和蜀汉的繁荣及富庶,也不会有今天这座据史建造的“松柏茂密,篁秀花明,溪壑清幽,景色迷人”的苑囿。
⑧然而,时代之脚匆匆地前行,那一阵鼓声早已沉积为一段历史、几行碑文和一丛丛萋萋荒草,代之的是一阵又一阵时代的潮音。10多年前,当第一批建设者来到这里,便种下了第一个希望——给这寂静的荒山秃岭坡上了绿装;接踵而至,第二批、第三批……他们用双手创建了校园、公园、疗养院,也创造了这一方的社会文明、时代精神。你信步其中,不仅能听到大自然的旋律,而且可以听到时代的潮音,使你满心欢愉,也令你深味沉思。
⑨山如箜篌弹歌奏律,其实,生活在这一片群峦中的蜀人之心莫不是一架架箜篌,他们所弹奏出的旋律,又岂是大自然所能媲美的? (原文有删节)
中共中央、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各族少年儿童寄语。强调,少年强则国强。当代中国少年儿童既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经历者、见证者,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生力军。希望广大少年儿童刻苦学习知识,坚定理想信念,磨练坚强意志,锻炼强健体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刻准备着。
要求:①请根据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800字;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