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默(jiān) 笑(shài) 酬(hé) 相形见(chù)
B: 蓬(ɡāo) 酷(xiào) 真(dì) 长短叹(yū)
C: 鞭(tà) 虐待(nüè) 凛冽(lǐn) 颔首低眉(hàn)
D: 禁(ɡù) 奥秘(ào) 红(fěi) 慷大方(kài)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后代能遥望星空荡舟碧波,我们应该坚持绿色生活理念,增强低碳生活方式。
B: 智能手机功能强大,不仅能聊天,看视频,还能看新闻,看直播,深受用户欢迎。
C: 广大中学生在写作时一定要表达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D: 市教育局推动的“研学旅行”项目,在丰富学生见闻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3、选下列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
A: 冽(lǐng) 要(sài) 轻(yínɡ) 锐不可(dǎng)
B: 发(bān) 裁(zhǒng) 行(lǚ) 屏息声(liǎn)
C: 然(qiāo) 首(qiáo) 蓝(zhàn) 摧枯拉(xiǔ)
D: 空(líng) 刻(juān) 战(dū) 一丝不(gǒu)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修葺 横跨 里程碑 就地取材
B: 桥梁 碑文 绿阴场 长虹卧波
C: 雕刻 序幕 拦河坝 别出新裁
D: 合拢 蕴育 佼佼者 卢沟晓月
5、

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为了防止震后疫情发生,玉树灾区领导要求行政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B: 我们青少年,一定要肩负起建设伟大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强国。
C: 通过大家的帮助,使他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D: 能否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关键在于勤的程度。
6、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朋友祝贺小华在作文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小华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是我应得的。”
B: 兰兰写好一页硬笔楷书之后拿给同桌看,同桌看都不看说:“你的拙作怎么能跟我的相比呢。”
C: 小洋对小飞说:“我以后要当科学家。”小飞说:“你学习那么差,还想当科学家,简直痴人说梦。”
D: 家里有客人造访,但你临时有事必须出去一趟,你说:“请你稍等片刻,我临时有事,去去就回。”
7、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躁热 仲裁 筋疲力尽 任劳任怨
B: 镌刻 嫌熟 油光可鉴 暗然失色
C: 溃退 窒息 屏息敛声 殚精竭虑
D: 浩瀚 愚钝 眼花嘹乱 白手起家
8、下列各项中不都是多音字的一项是( )
A: 角 觉 行
B: 荷 漂 省
C: 撒 吐 泊
D: 系 革 抠
9、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报告预测,到2020年中国废弃手机数量将比2007年增长大约7倍左右。
B: 由于张丽莉老师舍己救学生,被网友誉为“最美女教师”。
C: 能否熟练规范地书写汉字,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
D: 入夏时节,郁郁葱葱的花木间,彩蝶三五成群,用它们的翩翩舞姿展示生命之美。
10、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主席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强调,“一带一路”建设不是另起炉灶推倒重来,而是实现战略对接、优势互补。
B: 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它短小精悍,字不虚设但言简义丰,意境深美。
C: “二十四节气”被国际气象界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在中国北方,很多农村居民可能不知道一些现代节日,但是对于“二十四节气”却耳熟能详
D: 2019年度淄博市青少年“中国达人”挑战赛决赛在张店区举行,比赛内容涵盖中华传统哲学、史学、文学、服饰、饮食、建筑等多个方面,可谓琳琅满目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峡口进友人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注】①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②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

( 1 )“峡口花飞欲尽春”交代了送别的_ __ 和__ _ 。“花飞欲尽春”这一景象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 2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 _ _ 之情。“天涯去住泪沾巾”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

明日,宿旦子冈。甫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①(旦子冈) 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洵(xún) ) 确实。③〔浣) 洗涤。

( 1 )根据“小字典”,选择恰当的释义填空。

小字典

甫:①本义指有蔬菜的田地,是“圃”的古字。

②生苗有禾蔬开始生长之义,所以“甫”引申为刚刚、开始等。

③“甫”假借为男子的美称,并成了常用义。

行数里________

②虞山王毅叔远刻________

( 2 )下列画线词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屋俨然 偶骑步行
B: 屋舍俨 见四野禾苗油油
C: 有良田、美池、桑竹属 余顾而慕
D: 不足外人道也 以此一家之中
( 3 )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 4 )【甲】【乙】两文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试结合【甲】【乙】两文内容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个走运的人

秦文君

在我家附近的一个路口,有一株高大茂密的香樟树,粗大苍劲的树干,四面伸长的枝叶,昭示这是一株历经沧桑的百年古树,香樟树的清幽常引人驻足。

香樟树下卧着一个小小的杂货铺。小商铺出售一些糖果、烟草之类的小东西,那些瓶瓶罐罐上没有一点积尘。

女店主是一个端庄美丽的女子,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真走运啊!”

女店主总是端坐在那里,含笑着招呼客人。闲下来时,她就低下头用丝线编织些小饰物,诸如手链啦、发带啦,随后就挂在店里,有谁喜欢就买走。

最初,我到她的店里,就被她编的一个精巧的笔袋所吸引,淡绿色的,像很娇嫩的草。 “这笔袋就像春的颜色。”我说,“特别美。”

“我真走运,”她的眼里漾起了春光,“遇到了一个知道我心思的人。”

她见我喜欢,随即从桌子下面拿出她编的各种小饰物,我惊讶地发现,整个世界都在她的手上呢:天空的云朵,海上的浪花,草原的骏马,还有那永远开不败的四季花。

我买下了笔袋, 也牢牢地记住了这位制作者,也许是受到了她友好的对待,也许是她单纯的眼神,也许是她那句“真走运啊”。

我常会顺道去看看那家杂货店,有时买些东西,有时只是看看。因为在我的生活圈里很少有人认为自己很幸福。有些人在外人看来已经过得相当不错了,但他们本人总觉得还缺点什么,远远谈不上“走运”。

可这店主,多么平凡。她终日坐着,等待人们的光顾,还得一张一张抚平那些乱糟糟的零钱。但就是这个人,每天穿着得体的衣裳,还把头发梳得漂漂亮亮。

有一天中午,我路过后门口,她正在吃午饭,就着开水吃一只大大的糯米团。看见我她笑笑,又说自己真走运,吃到了香甜的团子。

“你该到对面的店里吃一碗热面。”我说,“那才舒服。”可她说,那团子可不是普通的东西,是她的一位老顾客亲手蒸的。那老太太已经八十多岁了,非常健康,还能爬山呢。

“我有这样的朋友,”店主说,“真走运。”

还有一次,我到店里买了她编的发卡,绾头发用的,我说去爬黄山时,用它来盘头发。

她让我归来时替她带一张黄山的风景照。她又说:“真走运啊!”像是恭喜我,又像是在说她分享了这个“走运”。

归来后,我如约前去把我拍摄的最好的一张照片带给她。我还怂恿她,哪天请人照看一下杂货铺,亲自爬上黄山。“有缆车吗?”她问,“真的有?和我想的一样,真幸运啊,要有一天我也能去看看就好了!”

“不必坐缆车,慢慢往上攀,爬上天都峰!”我说。

“是啊!是啊!”她微笑着,沉醉着,“我梦到过。”

后来我搬了住处,好久没有去店里。有一天,我忽然想念起她来,便匆匆赶去。

可到了那,香樟树依旧挺立,却不见了小商铺,也不见了女店主,只有石凳上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太太!我惊诧极了,连忙上前打听,老太太说:“搬迁了。”

“那您知道女店主去哪儿了吗?”“不知道。”老太太浑浊的眼里一片黯淡。

“不容易呀,一个下肢瘫痪的女子!”

“谁?”“女店主啊,你不知道?”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原来她是个不能行走的女子!她是坐在特制的轮椅上看管小店的!而我,由于她阳光一样的笑容,却从没在意她缺少什么,还怂恿她去登黄山……

一瞬间,歉疚与失落漫上心头。或许今生再难相见了!

夕阳中,历尽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入心脾。抬头间,那灿烂的笑容似在眼前……

(摘自《微型小说选刊》,有改动)

( 1 )小说围绕“我”与女店主的交往,写了四件事。请概括其中两件事。

第一件事:“我”被女店主编织的精巧笔袋所吸引,买下了笔袋。

第二件事:________

第三件事:________

第四件事:“我”送照片给女店主,并怂恿她去登黄山。

( 2 )小说中的女店主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 3 )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划线词语和画线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

夕阳中,历尽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入心脾。抬头间,那灿烂的笑容似在眼前……

( 4 )“香樟树下”也可作为这篇小说的标题,你喜欢哪个标题?请说明理由。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翠湖心影

汪曾祺

①昆明和翠湖分不开,没有翠湖,昆明就不成其为昆明了。翠湖在城里,而且几乎就挨着市中心。城中有湖,这在中国,在世界上,都是不多的。说某某湖是某某城的眼睛,这是一个俗得不能再俗的比喻了。然而说到翠湖,这个比喻还是躲不开。只能说:翠湖是昆明的眼睛。

②翠湖是一片湖,同时也是一条路。湖之中,有一条很整齐的贯通南北的大路。昆明人特意来游翠湖的也有,不多。多数人只是从这里穿过。翠湖中游人少而行人多。但是行人到了翠湖,也就成了游人了。从喧嚣扰攘的闹市扣刻板枯燥的机关里,匆匆忙忙地走过来,一进了翠湖,即刻就会觉得浑身轻松下来;生活的重压.柴米油盐.委屈烦恼,就会冲淡一些。人们不知不觉地放慢了脚步,甚至可以停下来,在路边的石凳上坐一坐,抽一支烟,四边看看。

③湖的周围和湖中都有堤,堤边密密地栽着树。树都很高大,主要是垂柳,“秋尽江南草未凋”,昆明的树好像到了冬天也还是绿的。湖水极清,常年盈满,我在昆明住了七年,没有看见过翠湖干得见了底。翠湖的水不深,浅处没膝,深处也不过齐腰。翠湖不种荷花,但是有许多水浮莲。肥厚碧绿的猪耳状的叶子,开着一望无际的粉紫色的蝶形的花,很热闹。湖中多红鱼,很大,都有一尺多长。这些鱼已经习惯于人声脚步,见人不惊,整天只是安安静静地,悠然地浮沉游动着。有时夜晚从湖中大路上过会忽然拔刺一声,从湖心跃起一条极大的大鱼,吓你一跳。

④路东伸进湖水,有一个半岛。半岛上有一个茶馆。茶馆的地势很好,四面有窗,入目都是湖水。夏天,在阁子上喝茶,很凉快。茶馆卖盖碗茶,还卖炒葵花子.南瓜子.花生米,都装在一个白铁敲成的方碟子里,按碟算价钱。我们的同学有时临窗饮茶,嗑完一碟瓜子,随手把铁皮碟往外一扔,“pi——”,碟子就落进了水里。堂倌算账,还是照碟算。这些堂倌晚上清点时,自然会发现碟子少了,并且也一定会知道这些碟子上哪里去了,但是从来没有一次收茶钱时因此和顾客吵起来过;并且在提着大铜壶用“凤凰三点头”手法为客人续水时也从不拿眼睛“贼”着客人。

⑤除了喝茶,我们更多的时候是到翠湖去“穷遛”。这“穷遛”有两层意思,一是不名一钱地遛,一是无穷无尽地遛。“园日涉以成趣”,我们遛翠湖没有个够的时候。尤其是晚上,踏着斑驳的月光树影,可以在湖里一遛遛好几圈。一面走,一面海阔天空,高谈阔论。我们那时都是二十岁上下的人,似乎有很多话要说,可说,我们都说了些什么呢?我现在一句都记不得了!

⑥我是一九四六年离开昆明的。一别翠湖,已经三十八年了,我是很想念翠湖的。

⑦我听说,翠湖现在很热闹,经常举办“蛇展”什么的,我又有点担心。我不反对翠湖游人多,甚至可以有游艇,甚至可以设立摊篷卖破酥包子、焖鸡米线、冰淇淋、雪糕,但是,最好不要搞“蛇展”。我希望还我一个明爽安静的翠湖。我想这也是很多昆明人的希望。

(选自《汪曾祺作品自选集》,原文有删节)

( 1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章题目的含义。
( 2 )分析下面语句在文中的含意。

①翠湖是昆明的眼睛。

②一是不名一钱地遛,一是无穷无尽的遛。

( 3 )昆明翠湖在作者笔下有何特点?试从文章第三段进行概括。
( 4 )本文主要记叙作者对翠湖的回忆,为何文末要提到最近几年所听说的变化呢?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在我们生命的过程中,一定有一盏灯为我们照亮,可在我们匆忙的行走中,何曾停下脚步认真地思考这些呢?我们时常叹息世风日下、人心浮躁,可曾想过自己的责任,想过把受惠于他人的光亮再传递给其他需要帮助的人呢?

在你的成长过程中,相信也曾感受过那种令人温暖的光芒: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贴心的安慰,一声真诚的问候,一次不求回报的帮助,或者一句善意的提醒,一次坦率的批评……

请以“曾为我点亮的那盏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指尖芭蕾”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