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拮据 据理力争 焦燥 口干舌燥B: 喝采 五彩缤纷 横幅 幅员辽阔 C: 普及 迫不及待 敝端 蒙蔽双眼 D: 迷惑 弥留之际 振奋 奋笔疾书 |
2、 | 下列有关文学名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潜水艇“诺第留斯号”是尼摩船长自己设计制造的。B: 尼摩船长不仅是科学探索者,同时也是反对殖民主义的战士。 C: 《红岩》刻画了一批意志坚定的共产党人形象,如江姐、许云峰等。 D: 祥子自始至终是个诚实可爱的“小人物”。 |
3、 | 下列句子翻译有错的一项是( ) A: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翻译: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B: 虽杀臣,不能绝也。翻译:虽然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抵抗者)。 C: 乡为身死而不受。翻译: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污辱性的)施舍。 D: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翻译: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欢乐。 |
4、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通过为期三个月的市容环境整治,使老城区的面貌焕然一新。 B: 回首三年的初中生活,我们再一次明确了这样的道理:勤奋、踏实是学习成败的关键。 C: 为了避免道路交通不拥堵,各地纷纷出台交通管理新措施。 D: 中秋节前夕,许多厂家推出了物美价廉的节日礼盒,来满足消费者馈赠亲友的需求。 |
5、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她们忍受不公的法律──让她们只能成为男人财产的法律──太久了。B: 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C: 按照当时的标准,吃“白的”(指麦子面)最高;其次是吃小米面或棒子面饼子;最次是吃红高粱饼子,颜色是红的,像猪肝一样。 D: “不用了,让她去吧,”老法官回答道:“我害怕她是对的,害怕不久法律就要改变。” |
6、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粗糙(cāo) 倔(jué)强 皎(jiǎo)洁 目不窥(kuī)园 B: 拖沓(tà) 悄(qiǎo)然 磅(páng)礴 抑扬顿挫(cuó) C: 愧怍(zuó) 屏(bǐng)息 苍劲(jìn) 姗(shān)姗来迟 D: 取缔(dì) 吞噬(shì) 迟钝(dùn) 海市蜃(shèn)楼 |
7、 | 下列汉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B: 狩猎 纂夺 预兆 堕落 C: 喑哑 瑟缩 虐杀 匿笑 D: 决别 孪生 笑柄 贪婪 |
8、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污秽 一拍既合 可歌可泣 B: 狂澜 妇儒皆知 扑朔迷离 C: 嗥鸣 气冲斗牛 鞠躬尽瘁 D: 班斓 潜心贯注 当之无愧 |
9、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顽强(qiǎng) 吆(yāo)喝 缅(miǎn)怀 B: 闷(mēn)热 炽(zhì)红 绿釉(yóu) C: 鲜腴(yú) 暮(mù)年 鸡枞(zōng) D: 旺盛(shèng) 屋檐(yán) 密匝(zhā)匝 |
10、 | 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被誉为“人民艺术家”,长篇小说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B: 马致远,元大都人,著名诗人,他的《天净沙·秋思》写出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C: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唐代诗人,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 D: 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代表散文集作有《欧游杂记》《背影》。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赠从弟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 1 )三,四两句诗中的两个“一何”,表达上各有什么不同?( 2 )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潜窜衿录 〔清〕钮琇 永城有张生者,屡就童子试,不遇。读书芒砀山天齐寺。攻苦之暇,散步殿庑,见东帝座下判官像貌伟丽,戏拊其背曰:“人间安得如公者,吾与论心订交①乎?” 是夕,生篝灯禅堂,披简②孤坐,忽闻扣门声,且曰:“君所愿交者来矣。”启户而迎,则昼所见判官也。始颇疑惧,继稍款洽。坐谈之顷,温语庄言,纚纚③动听。生且喜得佳友。由是定更辄来,夜分乃去,率以为常。 生久之与习,因自陈坎坷有年,莫测荣枯所诣④,乞其搜示冥册。神颦蹙曰:“君无显秩⑤,即一芹⑥犹难撷也。奈何?”生不觉愤恸,坚请为之回斡⑦。神徐曰:“当为君图之。”阅数夕至,曰:“已得之矣。山东某邑,有与君同姓者,应于明年入泮⑧。吾互易其籍可暂得志然事久必露君其慎之!”事后神不复见,生亦归里。试果获售⑨,悉如神言。 浮沉黉宫⑩十余载,忽梦神仓皇前诉曰:“吾因与君一日之契,潜窜衿录⑪,已蒙帝谴,法当远戍。兹行与君永别耳。”生觉而惘然。未几,亦以试劣被黜⑫。 (选自《觚剩》,有删改) 【注】①订交:彼此结为朋友。②披简:打开书看。③纚纚:言谈连绵不尽。④荣枯所诣:盛衰、穷达的程度。⑤显秩:显赫的官位。⑥一芹:献上礼品。⑦回斡:周旋,调停。⑧入泮:科举时代学童入学为生员称为“入泮”。⑨获售:特指科举考试得中。⑩黉宫:古代政府设立的学校。⑪衿录:指入泮的簿籍。⑫黜:罢免。 ( 1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攻苦之暇(空闲) B: 坚请为之回斡(坚持) C: 潜窜衿录(偷偷地) D: 生觉而惘然(觉得,感到) ( 2 )请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吾 互 易 其 籍 可 暂 得 志 然 事 久 必 露 君 其 慎 之! (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①由是定更辄来,夜分乃去,率以为常。 ②神徐曰:“当为君图之。” ( 4 )清人张潮曾评价文中的判官:“神虽因生被谴,而爱才若此,殊足千古!”你是否认同这一说法?请结合内容谈谈你对判官的评价。 |
记得有一天早晨,我第一次问起“爱”这个字的意思。①当时认识的字还不很多,我在花园里摘了几朵早开的紫罗兰送给莎莉文老师。她很高兴地想吻我,可我那时除了母亲外,不愿意让别人吻我。那时候,莎莉文小姐用一只胳膊轻轻地搂着我。在我手上拼写出了“我爱海伦”几个字。
“爱是什么?”我问。
②莎莉文老师把我搂得更紧了,用手指着我的心说:“爱在这里。”
我第一次感到了心脏的跳动,但对老师的话和动作依然迷惑不解,因为当时除了能触摸到的东西外,我几乎什么都不懂。
我闻了闻她手里的紫罗兰,一半儿用文字,一半儿用手势问道:③“爱就是花的香味吗?”
“不是。”莎莉文老师说。
我又想了想。太阳正温暖地照耀着我们。
④“爱是不是大阳 ”我指着阳光射来的方向问,“是太阳吗?”
当时在我看来,世界上没有比太阳更好的东西了,它的热力使万物茁壮生长。但莎莉文小姐却连连摇头,我真是又困惑又失望,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老师不能告诉我,什么是爱呢?
一两天过后,我正用线把大小不同的珠子串起来,按两个大的、三个小的这样的次序。结果老是弄错,莎莉文小姐在一旁耐心地为我纠正错误。弄到最后,我发现有一大段串错了,于是,我用心想着,到底应该怎样才能把这些珠子串好。莎莉文老师碰碰我的额头,使劲地拼写出了“想”这个字。
这时,我突然明白了,这个字原来指的是脑子里正在进行的过程。这是我第一次领悟到抽象的概念。
我静静地在那里坐了许久,不是在想珠子的排列方式,而是在脑海中用新的观念来寻求“爱”的解释。那天,乌云密布,间或有阵阵的细雨,突然间太阳突破云层,发出耀眼的光芒。
⑤我又问老师:“爱是不是太阳?”“爱有点儿像太阳没出来以前天空中的云彩。”老师回答说。她似乎意识到我仍然是困惑不解,于是又用更浅显、但当时我依然无法理解的话解释说:“你摸不到云彩,但你能感觉到雨水。你也知道,在经过一天酷热日晒之后,要是花和大地能得到雨水会是多么高兴呀!爱也是摸不着的,但你却能感到她带来的甜蜜。没有爱,你就不快活,也不想玩了。”
刹那间,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感觉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
( 1 )文中②处的描写表现了________。阅读下文,完成1~4题。
为什么不读经典
①“所谓经典,就是大家都认为应该读而没有读的东西。”马克·吐温这句话道出了经典的尴尬处境——没有人否认应该读经典,但真正去读的却寥寥无几。为什么人们会对经典敬而远之呢?
②因为经典本身是纯粹的,它不打算讨好人,不千方百计诱惑你去读它。作家在写作时,只是要写出他对生活的所感所思和他自己的欢欣与疼痛。他是写给自己看的,至多是写给他认为可以与之对话的人看的,并没有打算让大量的读者成为自己的粉丝,也没有其他的动机。曹雪芹在“举家食粥”的窘境中写《红楼梦》,只是想写出“一把辛酸泪”,并没有想到把它做成畅销书,赚它个盆满钵满。因此,经典不会时刻想着为你提供方便,不会挖空心思哄你逗你,不会因为你理解不了而降格以求。
③因为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对于同一个轰动一时的新闻事件,经典总能深入其中,烛照事件背后人性的晦明;而平庸的作品只会对那些热闹的戏剧性的过程趋之若鹜,对于故事之外的东西,它没有耐心,更没有能力去做更深入的分析。《安娜·卡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都取材于当时沸沸扬扬的桃色事件,这类故事都足以吸引眼球,受到报纸花边新闻的追逐,但在这些地方人们发现不了那些驱动故事萌生和发展的动力。只有列夫·托尔斯泰和福楼拜这样的作家,凭借他们天才的洞察力,精确地描绘了一个人的热情和梦想、挣扎和无奈,揭示了人性的丰富和局限。经典就是这样,瞩目事物的内部,触及到事物坚硬的内核,揭示出生活的本质。
④因为经典太留意那些本质的东西,所以常常会忽略表层和细节,在表现形式上,有时会显得呆滞笨重,不以轻盈妩媚的姿容愉悦人。就像许多真正大智若愚的人,常常会在小事上犯糊涂,会因某种笨拙的举止而被取笑。倒是那些乖巧机敏的人,待人接物八面玲珑,但如果试图从他们身上发现独特的人格和精神,往往是缘木求鱼。在并不那么具备观赏性的背后,经典体现的是真正的深刻和独特的禀赋。
⑤以上这些特征,使那些渴望阅读之“轻”的读者对经典产生隔膜,使他们无缘分享出自人类杰出头脑的感受、智慧和发现。
⑥因为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而匆促的生活节奏,过于丰富乃至泛滥的信息,培植了现代人浮光掠影的阅读习惯。面对扑天盖地的碎片化、娱乐化信息,人们没有时间沉潜到情韵悠长的大部头文学作品中;人们静不下心去欣赏一段风光描写,揣摩一种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人们没有耐心细细品味节奏、韵律、布局谋篇的微妙之处,享受纯粹的文字之美。
⑦我们还可以有这样那样疏远经典的理由,这些理由让我们面对人类精神的优秀成果却漠然视之,让我们和深刻、和睿智、和经由艰苦求索而获得的精神愉悦等美好而珍贵的收获无缘。领悟了这些,我们就应该有所行动。
(作者:彭程。有删改)
( 1 )请结合全文内容,从两个方面概括人们“对经典敬而远之”的原因。( 2 )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 )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4 )下面哪一则材料适合作为第⑥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材料一 传媒学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揭示,这是一个泛娱乐化的时代,深刻的思考在迅速地销声匿迹,我们变得匆忙和浮躁,只能以一种消费的心态,消受那些等而下之的粗浅的读物了。
材料二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发展和精神生活的丰富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对书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每天上学前,爸爸总是为我整理书包,剥好鸡蛋。晚上洗完澡,妈妈就在喊:“衣服、袜子都放着,我替你收拾,快去写作业。”我跟他们说了很多次,我自己来;他们却说,你学习重要,其他的事情我们替你做。想起小时候,妈妈给我穿衣,我头儿一摇“自己来”;爸爸给我穿鞋,我小手一摆“自己来”。至今还记得,爸爸妈妈听了开心笑的样子……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