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寒噤 莫衷一是 销声匿迹 无动于衷 井然有序B: 宽恕 广袤无垠 粗制滥造 花团紧簇 穷困潦倒 C: 烦躁 冥思遐想 不可名状 盛气凌人 长嘘短叹 D: 练达 油光可鉴 翻来覆去 诚惶诚恐 颔首低眉 |
2、 | 下列画线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屏息(bǐng) 辍学(chuò) 嶙峋(líng) 经纶世务(lún) B: 镌刻(juān) 酒肆(shì) 婆娑(suō) 摩肩接踵(zhǒng) C: 烂漫(màn) 窒息(zhì) 盎然(àn) 胸有丘壑(hè) D: 不逊(xùn) 飞漱(shù) 踌躇(chú) 杳无消息(yǎo) |
3、 |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经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员干部中那种对群众疾苦无动于衷的现象基本消失了.B: 两位参加散打比赛的少年各自使出了自家的浑身解数和本领,让观众看得眼花缭乱. C: 他手很巧,利用废旧物品制成的电烤箱,虽然外观一般,可功能并不逊色,真是巧妙绝伦啊. D: 飞往留学地的飞机即将起飞,弥留之际 , 这位性格内向的男孩终于喊出了“妈妈,我爱你!” |
4、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只有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我们才能真正拥有一个灿烂的明天。 B: 由于母亲对朱德的悉心培育,使他从小就养成了勤劳的习惯。 C: 骑在“女红军”塑像头上拍照,此类不文明的旅游现象屡禁不止,其原因是缺乏个人修养造成的。 D: 读者深受喜爱的杨绛先生,不凡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 |
5、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这种情况下,我的母亲并没有灰心,她对身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加强烈了。 B: 中国企业在盯着国外市场,国外产品也同样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 , 我们必须用好世贸组织这根杠杆。 C: 以前小镇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自从建了化工厂,这里便烟尘四起,污水横流,早已今非昔比了。 D: 好读书,也要注意选择。在各种书籍唾手可得的今天,一些人由于不辨优劣而败坏了读书的胃口。 |
6、 | 对课文《醉翁亭记》中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之“醉”的原因,并不全在饮酒,主要是山水之乐使他陶醉。 B: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总收上文对朝暮、四时之景的描写;并领起下文滁人游山的内容。 C: “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由滁人游山之欢乐,可以想见其生活的安定,这正是太守“独得之乐”的内容之一。 D: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此句的主要作用,在于引出两个“不知”,引出太守的独得之乐。 |
7、 |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海燕》选自前苏联作家高尔基的《春天的旋律》,文章运用了象征手法,以海燕的艺术形象,赞颂了英勇乐观的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B: 鲁迅的作品,语言有的凝重,有的泼辣,有的清新;主题通常都是深刻的,如《孔乙己》《故乡》等小说,将悲悯的目光投向了底层的苦人儿。 C: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破阵子”是词牌名,“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这首词的题目。作者辛弃疾与苏轼都是我国宋词豪放派词人的代表。 D: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作者是我国著名诗人舒婷,她被称为雨巷诗人。 |
8、 | 在下面语段的空白处依次填入的一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生命中没有导演,谁都无法为自己的人生进行彩排。但我们可以是编剧,把生活变成我们想要的体裁:那些风花雪月的浪漫可以改编成诗歌,那些柴米油盐的琐碎________,那些坎坷不平的经历________。让你的人生时而像水一样流淌,________,时而像山路一样跌宕起伏,________。生活是一座杂乱无章的素材库,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编剧。 ①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②可以改编成散文 ③悠闲而又充满诗意 ④可以改编成小说 A: ②①④③B: ②④①③ C: ④②③① D: ②④③① |
9、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景仰了这座巍峨、雄伟、庄严的纪念碑。 B: 在浩荡的大江之间,坐落着我国著名的古都——南京。 C: ,党和国家一直对陵园十分关注,除了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还对整个陵区进行了全面的整修和精心的维护。 D: 凡尔赛宫的建造者,几乎全部是给富盖修建府第的人马,因此无论构造还是风格,两座建筑有异曲同工之妙。 |
10、 |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称谓,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为垂髫、弱冠、束发、而立、花甲、知命、古稀等;对官职的升迁也有特定称谓,“谪”“左迁”“放”属于降低官职。 B: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河”指“黄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中“岱宗”指“泰山”,“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中“三秦”指“关中地区”。 C: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称“诗三百”,它与《中庸》《孟子》《大学》合称“四书”。 D: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苏轼既是“三词客”之一,又是“四大家”成员,他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水调歌头》成为千古流传的名篇。 |
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过零丁洋 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请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对尾联做简要分析。 |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②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③;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⑤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⑥。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吴均《与顾章书》) 【注】①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薜萝,都是植物名。屈原《楚辞》:“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②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③限日:遮挡阳光。④幽岫:幽深的山穴。⑤重:向往。⑥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文中指隐士所食之物。 ( 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①互相轩邈________ ②窥谷忘反________ ③蝉吟鹤唳________ ④岂徒语哉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 4 )这两篇山水小品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甲〕手握阳光
1878年冬天,一个衰弱不堪、嘴唇冻得发青的乞丐在街上拦住了匆匆经过的屠格涅夫。乞丐伸出一只通红的、肿胀的、肮脏的手,向作家乞讨。作家掏遍了身上所有的口袋,但什么都没找到。他窘极了,便紧紧地握住乞丐颤抖的手:“别见怪,兄弟,我身上一无所有呢,兄弟。”乞丐也“紧紧地捏了捏”作家的手指。“哪里的话,兄弟,”乞丐口齿不清地慢慢说道,“就这也该谢谢您啦!这也是周济啊,兄弟。”
屠格涅夫后来在一篇文章中说:“我懂了,我也从我的兄弟那里得到了周济。”的确,没有比这更好更慷慨的施舍了——施舍者在给予的同时也得到了对方同等的回报,双方共同分享着,他们已经使某些东西得到了新生的快乐。
我们每个人都能去帮助别人。即使你两手空空,只要心是慷慨的、真诚的,你就不是一无所有,在你的掌心永远有一种叫做善良的阳光——把手伸出去,只需要简单的一握,你收获的绝不比你撒播的少。
〔乙〕 善良使人美丽
善良使人美丽。
有一个暑假,我坐火车到四川去玩。对面坐着一位大妈,穿着朴素、面孔普通。
天气热极了,我坐着坐着,只觉得头晕目眩,“扑通”一下就倒在地上。过了好久,我感受到一阵清凉的气息,睁开眼睛,面前就是这位大妈的脸,她正轻轻托着我的头,一点一点给我喂水。她离我那么近,眉眼细致、五官生动,满脸的关怀令她恍如慈母。我这才知道,我中暑了,并且还吐得狼狈不堪,都是这位大妈给我擦干净的。我连连道谢,大妈笑起来,那笑容仿佛是绽开的一朵花……
生活就是这样奇妙,我们曾经做过的一切,原来并没有随风而逝,它悄悄溜进我们的内心,化为岁月。岁月像把刻刀,在日里,在夜里,给我们的面孔刻下印记,渐渐改变你的眉梢眼角,鼻子嘴巴,慢慢地,令你周身透出可亲、动人、美丽的光芒。据说,慈禧太后最讲究容颜护理,为了美而不惜代价,可是,从留下来的她的画像和照片看来,她满脸的凶气,非但不美,实在是可怕。
当我们看宋庆龄照片时,看到的是高贵、优雅、可亲、可敬,即使到了八十高龄,她留给人的印象依然是光彩照人的,这是因为她的内心芬芳馥郁。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面孔是心灵的图画。一流善良的心,比得过任何服饰、珠宝、装扮,它所带来的美丽,不仅发自内心,溢于言表,并且持久高贵。朋友,你若希望自己美丽俊秀,那就精心浇灌你的心灵花园吧。
②大妈笑起来,那笑容仿佛是绽开的一朵花。
最先与最后
鲁迅
《韩非子》说赛马的妙法,在于“不为最先,不耻最后”。这虽是从我们这样外行的人看起来,也觉得很有理。因为假若一开首便拼命奔驰,则马力易竭。但那第一句是只适用于赛马的,不幸中国人却奉为人的处世金箴了。
中国人不但“不为戎首”,“不为祸始”,甚至于“不为福先”。所以凡事都不容易有改革;前驱和闯将,大抵是谁也怕得做。然而人性岂真能如道家所说的那样恬淡;欲得的却多。既然不敢径取,就只好用阴谋和手段。以此,人们也就日见其卑怯了,既是“不为最先”,自然也不敢“不耻最后”,所以虽是一大堆群众,略见危机,便“纷纷作鸟兽散”了。如果偶有几个不肯退转,因而受害的,公论家便异口同声,称之曰傻子。对于“锲而不舍”的人们也一样。
我有时也偶尔去看看学校的运动会。这种竞争,本来不像两敌国的开战,挟有仇隙陈的,然而也会因了竟争而骂,或者竟打起来。但这些事又作别论。竟走的时候,大抵是最快的三四个人一到决胜点,其余的便松懈了,有几个还至于失了跑完预定的圈数的勇气,中途挤入看客的群集中;或者徉为跌倒,使红十字队用担架将他抬走。假若偶有虽然落后,却尽跑、尽跑的人,大家就嗤笑他。大概是因为他太不聪明,“不耻最后”的缘故罢。
所以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战具比我们精利的欧美人,战具未必比我们精利的匈奴蒙古满洲人,都如入无人之境。“土崩瓦解”这四个字,真是形容得有自知之明。
多有“不耻最后”的人的民族,无论什么事,怕总不会一下子就“土崩瓦解”的,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竟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
( 1 )根据文章内容,完成表格。
国人的心态 |
国人的表现 |
后果 |
|
最先 |
①________ |
不为戎首、不为祸始、不为福先 |
凡事“不易有改革” ③________ |
最后 |
耻 |
见危机作鸟兽散、遇困难中途放弃、②________ |
④________ 国家“土崩瓦解” |
原句: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
改句:见胜利则纷纷聚集,见失败则纷纷逃亡。
( 3 )作者认为中国将来的脊梁应该具备哪些品质?作文:
可选文题: 初二,我成长着 那一刻,梦想花开
要求①两题任选一题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个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