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童话《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闻名世界的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作品。 B: 通过观看电影《摔跤吧,爸爸》,使我重新认识了坚持梦想、永不言弃的必要性。 C: 矮寨大桥的知名度在不断提高,具有湘西特色的旅游项目日益受到众多外地游客的喜爱。 D: 有人认为央视“开心辞典”栏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 |
2、 |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B: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C: “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十分喜欢似的。 D: 石拱桥自身的结构就很美丽:圆的桥洞、方的石块、弧的桥背,方、圆之间相处和谐、得体。 |
3、 |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那些屡教不改、至死不懈的犯罪分子,最终难逃法网。B: 被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的“圣人”孔子,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 , 也为世界许多国家和人民所推崇。 C: 张老师讲课风趣幽默,每节课都能让不苟言笑的学生忍俊不禁地笑出声来,因此她的课特别受欢迎。 D: 天舟一号像一支离弦之箭,气冲斗牛 , 直上云天,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意味着向着中国载人空间站的建成更进一步。 |
4、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藏污纳垢 粗制烂造 崎岖不平B: 郁郁寡欢 鹤立鸡群 引人注目 C: 器宇轩昂 神密莫测 无所事事 D: 黯然失色 麻木不人 意趣盎然 |
5、 | 下列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教师节前夕,温家宝总理在北京三十五中调研座谈时指出,要使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 让教师成为最受尊敬的职业。B: 课文中,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可以固执己见 , 只要言之成理,有何不可呢? C: 蠢蠢欲动的读者朋友,票随心动,投我所好,爱家总动员,参与就有奖,你心动了吗? D: 好一幅“梅花闹春图”,这妙手回春之作,把人们带到了融融春光之中。 |
6、 |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你不过故意装出一副凶恶的姿态,到了最后关头,就会显示出你的仁慈侧隐来。B: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障,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C: 阅读文章不能断章取意,必须联系上下文做到融会贯通,才能真正领悟文章要旨。 D: 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种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
7、 |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特殊的文化内涵.端午日吃粽子、赛龙舟相传是纪念屈原,清明节扫墓为了祭奠祖先,元旦各家以新桃换旧符寄寓了对新一年的期盼。 B: 古代用地名称人,柳宗元又称柳河东;以官职称人,所以杜甫称杜少府;也用字称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乐天”就是刘禹锡阔别多年的诗友白居易。 C: 对联从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成.“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此联的上联概写岳阳楼自然景观,下联暗引《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两两相对,整齐优美.欣赏这样的对联,可以陶冶情操,学到推敲锤炼语言的方法。 D: “无情未必真豪杰”,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记录了他对家人、朋友、师长的真挚情感,这里有迷信却善良的长妈妈、质朴而率真的双喜阿发、严谨且正直的藤野先生… |
8、 | 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迁徙(xǐ) 棘手(jí) 媲美(pì) 挑衅(xìn) 皲裂(jūn)B: 缄默(jiān) 贪婪(lán) 徘徊(huái) 干涸(hé) 黔娄(qián) C: 啮齿(niè) 烨然(huá) 哂笑(shěn) 戈壁(gē) 泠泠(léng) D: 牟取(móu) 铆钉(mǎo) 笃信(dǔ) 咫尺(zhǐ) 叱咄(duō) |
9、 |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眼眶(kuàng) 殉职(xún) 搓捻(niǎn) 混为一谈(hùn) B: 诡谲(jué) 褴褛(lǚ) 濒临(bīn) 装模作样(mú) C: 悄然(qiǎo) 勾当(gōu) 锃亮(zèng) 怏怏不乐(yàng) D: 撺掇(cuān) 出轧(zhá) 亘古(gèng) 鲜为人知(xiǎn) |
10、 | 古人创作讲究精益求精,唐代诗人贾岛就曾有过辛苦的创作经历,他“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两句诗是( ) A: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B: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C: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D: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
阅读《春望》,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1 )有人说第二句中的“深”换成“生”字更妙,你认为呢?为什么?( 2 )诗中感情十分丰富,请简要概括诗人所抒发的情感。 |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下面小题。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1 )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兴起,指被任用 B: 行拂乱其所为 拂:违背 C: 人恒过 恒:常常 D: 征于色 征:出征 ( 2 )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百里奚举于市 B: 曾益其所不能 C: 衡于虑 D: 入则无法家拂士 ( 3 )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列举六位历史上著名人物的事例,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 B: 第②段先提出中心论点,再论述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内忧外患将导致灭亡。 C: 从第②段可以看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是造就人才的主观因素。 D: 文章善用排比,气势非凡,形成一种无可辩驳的力量,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
“需要和“被需要”同样幸福
①每个人都有一定的需要,或是生理的或是心理的。比如,吃喝拉撒睡这算是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同样,我们也有享受文化娱乐活动、参加工作与劳动,以及被关注等需要。可见,需要有些是与生俱来的,有些是随着我们认知的不断扩展,其范畴也在扩展。在不断地追求与满足这些需要中,我们逐渐成长、成熟起来,乃至伴随着我们一生。
②同时,“被需要”也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首先,被需要体现的是一种人生价值存在。我们通过自身的努力,让自己成为对他人对社会有用之人,就是一种价值体现。在这个过程中,从咿呀学语到学有所成,再到事业有成,将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于社会,造福于人类,这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才不枉一生时光。
③另一方面,“被需要”也是一种责任与担当。让自己“被需要”不单单是一厢情愿的事情,更需要有一种舍我其谁的胸怀。而这,正是一种责任担当。从家庭角度而言,无论是父亲、母亲、子女等何种角色,都应该担负起自己的责任,让家庭更完美;同样,步入社会,我们也要承担一定的角色,无论处于何种岗位,均须不忘初心,追求至善至美。
④再者,“被需要”未尝不是一种幸福。被他人需要,被岗位需要,被社会需要,看似会很累,实则不然,“被需要”意味着我们存在于世的价值,而在或工作或学习的过程中满足种种“被需要”,就会发现,这个过程并不是烦闷至极,而是处处充满了精彩,即便这个过程充满了荆棘与汗水,也会发现这才是人之一生所要经历的过程。
( 1 )为什么说“需要和被需要同样幸福”,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解。阅读理解
一棵进城的古树
曹春雷
①那天早晨,一棵百年古树正像往常一样,站在村外的原野上,沐浴阳光,呼吸清新的空气,与白云招手,与春风嬉戏。
②突然来了一群人和一些车。几个人围着它指指划划。还没等它明白是咋回事,挖掘机就轰隆隆开过来,围着它开始一铲一铲挖土。不一会儿,它四周就被挖空了,自己深扎在泥土里的根渐渐暴露出来。
③它害怕了,大喊着:“不要这样,不要这样!”但没人听见它的喊声。
④当它所有的根都被暴露出来时,挖掘机将巨大的铲子伸过来,插入它身下,将它连同它身下的部分泥土铲起来,恶狠狠地把它摔在了地面上。接着,又有人将它带着泥土,用塑料袋裹住根部,然后再用绳子将枝干绑起来。吊车呜呜开动,勾住它,颤悠悠地将它吊进一辆大车里。
⑤“你们要干什么?你们要干什么?你们为什么要这样伤害我?”它大喊着,但始终没人听得到。
⑥它终于躺倒在车里,全身战栗着流下了伤心的泪,尽管这泪,没人看得到。
⑦汽车颠簸着,驶出了这片原野,驶出了它曾经站立了上百年的土地。
⑧它看见车驶上铺着黑油子的路,风驰电掣,驶向未知的远方——它离故土越来越远了。
⑨车驶进了高楼林立的城市,在一处宽阔的厂区广场上停了下来。等在那里的吊车伸出长长的手臂,鲁莽地将它从车里吊了出来,放进一个早已挖好的树坑里。
⑩从此,它在这个地方安下了家。脱离了原野故土的滋润,它水土不服,一直病恹恹的。几位穿绿色衣服的人天天围着它转,给它打上了吊瓶输液。后来,它知道,他们都是负责厂区绿化的工人。
⑪渐渐地,它的枝叶开始复苏。
⑫它开始打量这个叫作繁华都市的地方:座座的高楼、穿梭的轿车、五彩的灯光、络绎不绝的人流……真是一派热闹繁华的景象。但是,它始终有“身在异乡为异客”的感觉。
⑬它开始想念那片原野了,想念那里的草地,那里的野花,那些常栖息在它身上的鸟儿,还有那只经常奔跑过它身边的野兔。但,已经回不去了……从今以后它再也听不见林中的鸟鸣,再也闻不到原野的芬芳,只得默默地、孤独地将根扎在异乡的泥土里了。
⑭每天,广场上都会来很多人,唱歌的,跳舞的,散步的,干什么的都有。有些人会围着它看,指着它苍劲的枝,幽绿的叶,称赞着什么。
⑮一天又一天,它对自己被强行移植的抱怨,渐渐少了些。有时它也想过:一棵树,不论站在哪里,都有其存在的意义;或者是做家具,或者被当作柴烧,或者仅仅是为这个星球增添一些绿意。然而,它还是每天都在尽力地将目光越过层层高楼,深情地眺望着故土所在的方向。
⑯有一天早晨,一个小女孩围着它拍照,看着镜头里的图像,小女孩兴奋地向身边的母亲嚷着:“妈妈,看啊,树叶上有露珠,多美啊!”
⑰也许,小女孩永远都不会知道,那晶莹的露珠,一滴一滴,都是它思乡的泪。
( 1 )这篇文章以第①人称的口吻,按②顺序,主要运用③、④这两种表达方式,介绍了一棵百年古树被⑤(填2至4字)这件事。疫情肆虐无情,防疫形势严峻。面对新型冠狀病毒出的难题,不同的人交上了不同的答卷……
要求: ①请将“_______答卷”这个题目补充完整;②自选文体;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