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遵义市第四十六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选出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

A: 费苦心(shà) 滑(jī) 朦胧胧(ménɡ)
B: 言简意(ɡāi) 戏(xuè) 高气扬(zhǐ)
C: 菜(qí) 收(liàn) 人声鼎(fèi)
D: 谷(bì) 丽(xún) 然无味(suǒ)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鲜为人知 左右逢源 沧海桑田 莫衷一是
B: 锲而不舍 不可明状 相得益彰 心旷神怡
C: 盛气凌人 广袤无垠 顾名思义 抑扬顿措
D: 轻飞曼舞 妇孺皆知 五彩斑谰 销声匿迹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罗木中学的全体团员没有不参加绿化校园活动的。
B: 我校20周年校庆这天,一进入会场就看到许多面彩旗和一片欢乐的歌声。
C: 新来的孙老师给我们留下了美好而又深厚的印象。
D: 我们班同学将来都希望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4、

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想象这种表现手法的一项是( )

A: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B: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是那么细,那么软
C: (我)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D: 我瞧见它那浑浊的胸膛/在夕阳下闪耀金光
5、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酝(liàng) 朗(rùn) 分(qí) 狭(ài)
B: 托(hōng) 抖(sǒu) 蓄(chǔ) 啬(lǐn)
C: 临(lì) 憔(cuì) 缈(piāo) 求(yāng)
D: 跄(liàng) 护(pì) 粼(lín) 得其所(gè)
6、下列各句分别是从哪方面来描写的?正确的一项是( )

①它(天都峰)以高和险,使游人望而生畏,仰天长叹。

②黄山松针叶短粗稠密,顶平如削,干曲枝虬,苍翠奇特。

③光明逐走了黑暗,四周的一切都变得灿烂夺目,五光十色。

④无论何种姿态,都显示出顽强的万古长青的生命力,不怕长年的风吹雨打,冰雪欺压,屹立于悬岩危石之上,昂首苍穹。

A: 神态 形态 色彩 观感
B: 观感 形态 色彩 神态
C: 形态 观感 神态 色彩
D: 色彩 神态 形态 观感
7、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shòu)猎 (yì)日 (1íng)角 安营扎(zài)
B: 推(sǎng) (xuàn)涡 枯(zào) 纷至(tà)来
C: (fǔ)媚 蛮(hèng) (jué)择 销声(nì)迹
D: (qiǎng)褓 汩(gǔ) 擦(shì) 目(xuàn)神迷
8、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中国画中常常留出大大小小的、各式各样的空白,显示出丰富而美妙的意境。

②人们在生活中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过重的负荷会让人疲惫不堪。

③在美妙的意境中,人们不仅能感受到艺术的美,而且还能感悟到人生的哲理。

④只有卸下自己身上过重的负担,将压力释放,才能享受生活中的诗意。

⑤在喧嚣匆忙的世界里,我们也需要凡事留有余地,需要给生活留白。

⑥留白,是中国画的一种布局。它既是一种艺术的美,又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A: ③⑤④①②⑥
B: ⑥①③⑤②④
C: ⑥⑤③④②①
D: ④⑤③①②⑥
9、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上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为什么说朴素是一种美呢?因为朴素美不刻意雕,能保持人的外表的自然美,衬托自然美。脸色红润,五官端正,本来就是一种天赋的自然之美。因为没有涂脂抹粉,浓重彩,这种天赋的自然之美不会受到遮掩和损害。朴素的打扮和装束,不至于宾夺主,相反能使人的自然美映衬得更美。


A: ①琢 ②妆 ③喧
B: ①啄 ②妆 ③暄
C: ①琢 ②装 ③暄
D: ①啄 ②装 ③喧
10、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海底两万里》是“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凡尔纳的三部曲的第二部,其他两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神秘岛》。
B: 《名人传》叙述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充满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崇高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C: “对着这灿烂的美景,他跟我一样惊奇地欣赏着。显然,这个安分守己的人,要把眼前这些形形色色的植虫动物和软体动物分类,不停地分类。”其中的“他”指的是《海底两万里》中的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
D: 当我们对着世界的劫难感到忧伤时,他会到我们身旁来,好似坐在一个穿着丧服的母亲旁边,一言不发,在琴上唱着他隐忍的悲歌,安慰那哭泣的人。”其中的“他”是指《巨人传》中的贝多芬。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绢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叙事诗,反映了宫市给百姓造成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 “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C: “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D: “宫使驱将惜不得”的“惜”是舍不得的意思,写出了老人的无可奈何和百般不舍。
( 2 )请对这首诗中画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选段,回答问题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1 )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
(1)故不意也:________ (2)长跪而之曰:________
(3)秦王怫然________(4)请广于君:________

( 2 )用 “ \ ”标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义停顿,只标一处。
公 亦 尝 闻 天 子 之 怒 乎 ?

( 3 )翻译句子: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4 )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时.为什么要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

( 5 )唐雎以“士之怒”回应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选自七年级《语文》上册)

( 1 )文章题目是“秋天的怀念”,那么作者都怀念了什么?
( 2 )文章第①段和第⑦段两次出现了“好好儿活”,分别有什么含义?
( 3 )联系上下文,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简要分析第③段画线句子的作用。
( 4 )请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善用我们的语言宝库

盛玉雷

①面对烂漫春光,有人在“红杏枝头”品味春意,于“拂堤杨柳”陶醉氤氲春雾,有人却语竭词穷、词不达意,停留在“哇”“超赞”的简单感叹。尽管众人眼中的景色“远近高低各不同”,但网络语言风靡的现象,不经意间影响着越来越多人的日常交流和情感表达。

②汉语博大精深、自成一体,在表达上有简洁、生动、意蕴深长的特点。不说古诗词,单说日常用语就是如此。比如一个“笑”字,就有前仰后合的大笑、勉为其难的苦笑、忍俊不禁的微笑、尖酸刻薄的嘲笑等区分,仅形容笑声就有“哈哈”“嘻嘻”“嘿嘿”“咯咯”“呵呵”“扑哧”等区别。可以说,多样的表达折射出多重情感,反映着多彩生活。而善用语言,不仅可以更好地说出个人的故事、自己的想法,而且能够以百花齐放的语言实践,营造丰富多元的文化氛围。

③然而,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主要表现在不会用复杂、微妙且精确的修辞,以及基本不会引用乃至创作诗句。正如网友所说,“有时候脑子里想一件事,无法很利索、饱满地说出来”,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使用网络语言,习惯运用固定的句式或者很多夸张的语气词,看似个性实则雷同,既钝化了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吐故纳新的文化积累。

④是我们的语言贫乏了吗?并不尽然。从存量上来说,我们词汇、句子、典故等语料的多少,可能并没有太大变化。从增量上说,网络语言创造的大量流行词、新句式、新修辞,在简化语言的同时也为其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和时代感。因此,古诗成语也好,网络用语也罢,都是表情达意的方式,都蕴含着语言的力量。

⑤语言的活力来自常用常新。在一个新词汇层出不穷的时代,准确说出所思所想,比不假思索套用流行词汇更有价值。很多时候,网络用语的风头正盛只是暂时的,真正拥有生命力的语言总会在时间的沉淀下大浪淘沙。只有直面内心感受的差异化表达,才能生机勃勃、经久不衰,造就语言的经典。

⑥事实上,身处网络时代和自媒体时代,我们或许更需要“咬文嚼字”。一段时间以来,从教科书上的“姥姥”“外婆”的称谓之争,到“远上寒山石径斜”“乡音无改鬓毛衰”等诗词的古音讨论,如今的语言生活空前活跃也空前复杂。在语言的吐故纳新中,倒映着传统与现代的激荡、文化与生活的互动。更进一步说,如何对待语言、如何更好表达,其实也是如何善待文化、对待生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用丰富的表达去认清自我、认识生活,在创新与守正的辩证中感悟过去、探索未来,语言的河流就会奔腾不息,交流与沟通就能心心相印。

(有删改)

( 1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将生活中人们面对烂漫春光时不同的情感态度进行对比,引出文章的话题。
B: 第②段“百花齐放”原指各种花同时开放,这里比喻各种形式和风格的语言实践。
C: 据调查,超七成受访者拒绝使用复杂、微妙且精确的修辞,不会引用、创作诗句。
D: “姥姥”“外婆”的称谓之争及诗词的古音讨论,对善用语言、善待文化没有意义。
( 2 )作者怎样看待网络语言风靡这一现象?请简要概括。
( 3 )文章认为应如何“善用我们的语言宝库”,请简要概括。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以上材料引发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抒发情感,可阐述观点……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不少于16行);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阳光下的明媚”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