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浙江省桐乡第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最近发生在校园里的一些违法案件,教育部要求地方有关部门,对侵犯少年儿童权益、损害少年儿童身心健康,要从严查处并依法打击。
B: 阅读文学经典,就是与文学大师进行精神的对话和心灵的沟通,这对我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C: 《二泉映月》自始至终让人感受到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想情感,同时,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也让人叹为观止。
D: 今年母亲节来临之前,学校要求每个学生在母亲节为自己的母亲自制一个充满爱心的礼物,从而在校园浓郁地营造出感恩母亲的节日气氛。
2、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那一天,阳光明媚,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到处传递着幸福的味道。
B: 暑假即将来临,许多资质不全的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C: 面对此情此景,他居然在心里无动于衷
D: 校长在开学典礼上夸夸其谈 , 赢得了全体师生的热烈掌声。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表述得体的一项是( )
A: 主持人在一次教学工作会议上请在座的一位教授发言时说:“彭教授,请您抛砖引玉 , 为大家先说几句吧。
B: 春节时,我们去拜访著名作家秦老先生,秦老得知我们初八前去,故早恭候在家。
C: 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D: 丁聪之所以被称为“小丁”,大概和他的令尊被称为“老丁”有关。
4、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古诗文里 着古典的语言、古雅的文采、古朴的情怀、古奥的 谁能穿透历史的冰层, 古诗文的领域,寻觅到汉语的 ,哪怕只取一瓢饮,也足以让他拥有不同凡响的语文功力。

A: 隐藏 理想 侵入 美味佳肴
B: 封存 心绪 踏入 琼浆玉液
C: 蕴藏 思绪 潜入 奇珍异宝
D: 蕴藏 思想 潜入 源头活水
5、

下列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件事弄得满城风雨 , 尽人皆知,已经难以再掩盖下去了
B: 这两位美术家的绘画都非常好,画法各有千秋
C: 足球比赛即将拉开帷幕,队员们彼此发出海誓山盟 , 立志夺冠
D: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 , 真正地解脱
6、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发(bān) 丽(qí) 不屈不(náo)
B: 育(bǔ) 粗(guǎng) 刚正不(ē)
C: 然(cù) 幸(jiǎo) 心如意(chèng)
D: 干(kū) 差(cēn) 无音信(yǎo)
7、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亮(zèng) 发(bān) 月(xī) 无消息(chá)
B: 责(jié) 红(fēi) 沿(sù) 广无垠(mào)
C: 裁(zhòng) 不(xùn ) 轩(miǎo) 藏污纳(hòu)
D: 由(zhōng) 横(gèn) 鸢飞(lì)天 深痛疾(è)
8、

在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一句是( )

六月,并不是好时候,没有春光,没有雪,没有秋意。那几天有的是满湖烟雨,山光水色俱是一片迷蒙。西湖,仿佛半睡半醒。空气中,弥漫着经了雨的栀子花的甜香,使我记起

A: 白居易的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B: 苏东坡的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C: 林升的诗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B: 诗作中的名句,若不是妙手偶得 , 便确是勤思苦练、千锤百炼的结果。
C: 上野樱花烂熳的时节,花下游人摩肩接踵
D: 那眼花缭乱的特写镜头,更是将场景的线条和色调表现得极其清晰真切。
10、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托尔斯泰的记忆力和观察力是十分惊人的,他能迅速捕捉形象并长久地储存在头脑中,创作需要时,它们一“呼”即出。
B: 《长征》是国家大剧院在2016年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而推出的一部原创歌剧,由著名编剧邹静之执笔,国家一级导演田沁鑫执导。
C: 通过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和旅游业,使云南贡山独龙族群众在2018年年底实现了整族脱贫。
D: 羊肉为什么作为冬季进补首选食品的原因,是羊肉味甘而不腻,性温而不燥,具有暖中祛寒、温补气血、开胃健脾等功效。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下列小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白草红叶黄花。

( 1 )下列对两首元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秋》曲描绘的秋景图由两部分组成:前面部分是萧瑟冷清的秋景,而后面部分画面鲜艳明丽,充满着勃勃的生机。
B: 《秋》曲中的景物都为动态,如“一点飞鸿影下”,此句是前后两部分的过渡,造成曲子抒发情感的转移。
C: 《秋思》勾画了一幅羁旅秋景图,这支曲以断肠人触景生情组成。从标题上可以看出作者抒情的动机。
D: 《秋思》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 2 )《秋思》和《秋》两首元曲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1 )解释下面画线字的意思。
①与朋友交而不 可以为师矣 ③其不善者而改之 ④思而不学则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 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认为学习和思考是什么关系?你赞同孔子的观点吗?请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的认识。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课外精选美文阅读。

活在人类的心里

在千万个悲伤的面孔和哀痛的心灵的围绕中,鲁迅先生安静地躺下了,一一正当黄昏朦脆地掩上大地,新月投着凄凄的光的时候。

我们听见了人类的有声或无声的欷歔(xī xū,有惊讶感叹之意),看见了有形和无形的眼泪。没有谁的死曾经激动过这样广大的群众的哀伤;而同时,也没有谁活的时候曾经激动过这样广大的群众的欢笑。

只有鲁迅先生。

每次,当鲁迅先生仰着冷静的苍白的面孔,走进北大的教室时,教室里两人一排的座位上总是挤坐着四五个人,连门边连走道都站满了校内的和校外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学生。教室里主牢着极大的喧闹。但当鲁迅先生一进门立刻安静得只剩下呼吸的声音。他站往在讲桌边,用着锐利的目光望了一下听众,就开始了《中国小说史》那一课题。

他的身材并不高大,常穿着一件黑色的、短短的旧长袍。不常修理的粗长的头发下露出方正的前额和长厚的耳朵,两条粗浓方长的眉毛躺在高出的眉棱骨上,眼窝是下陷着的,眼角微朝下垂着,浓密的上唇上的短须掩着他阔的上唇,——这种种看不出来有什么奇特,既不威严,也似乎不慈和。说起话来,声音是严缓的,既不抑扬顿挫,也无慷慨激昂的音调。他那拿着粉笔和讲义的两手,从来没有表情的姿势,帮助着他的语言。

他叙述着极平常的中国小说史实,用极平常的语句,既不赞誉,也不贬毁。

然而,教室里却突然爆发笑声了。他的每句极平常的话几乎都须被迫地停顿下来,中断下来。每个听众的眼前赤裸裸地显示了美与丑,善与恶,真实与虚伪,光明与黑暗,过去、现在和未来。大家在听他的中国小说史的讲述,却仿佛听到了全人类的灵魂的历史,每一件事态的甚至是人心的重重叠叠的外套都给他连根撕掉了于是教室里的人全笑了起来。笑声里混杂着欢乐与悲哀,爱恋与憎恨,羞惭与愤怒……于是大家的眼前浮露任来了一盏光耀的明灯,灯光下映出了一条宽阔无边的大道……大家抬起头来,见到鲁迅先生苍白冷静的脸上始终不曾流露出过一丝的微笑。

他沉着地继续着他的工作,直至他不得不安静地休息的时候。

还没有见过谁将自己的一生献给全人类,做着刺穿现实的黑暗和显示未来光明的伟大的工作,使那广大的群众欢笑,又使那广大的群众哀伤。

只有鲁迅先生。

他将永远活在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类的心灵里。

( 1 )文章第一段破折号后面的语句传达出哪些方面的信息?

( 2 )第二段画横线句应如何理解?

( 3 )在认真阅读全文的基础上填空回答问题。

①第四段对鲁迅先生的________和北大教室听课学子的反应进行了描写,这些描写既突出了鲁迅先生的________,为中国的文学事业所做的贡献以及高质量的讲课水平,也写出了北大萃苹学子和作者对鲁迅先生的________之情。

②第五、六段对鲁迅先生的外貌、讲课声音及语调、语言进行了描写,突出了“________”这一特点。作者这样写。意在用________的写法,表现鲁迅性格________,思想敏锐深邃,话语平常却富于透彻的剖析力、幽默感及强大的感染力的特点,突出鲁迅所做的工作是对青年具有巨大的激励、引导作用的伟大工作。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无法不对你残酷
安宁
①弟弟考上北京的大学时,与我当年一样大,17岁。母亲要我回去接他上学,我想起这么多年一个人走过的路,便坚决地拒绝了。我说:“有什么不放心的,一个男孩子,连路都不会走,考上大学有什么用?”
②弟弟不善言语,略略羞涩,普通话又说得蹩脚,扫一下眉眼,便知道是乡村里走出来的。在经历了一个艰难的旅程之后,弟弟终于站在了学校门口,我笑脸迎上来,他的泪一下子流了出来。眼前这个瘦弱青涩的少年,头发蓬松,满脸汗水,嘴唇干裂,额头上有一道轻微的伤痕,看着他我有一刹那的心疼,抬手给他温暖的一掌,说:“祝贺你,终于一个人闯到北京来了!”
③临走的时候,只给他留了两个月的生活费。我看见他站在衣着光鲜的学生群里,因为素朴而显得那么落寞和孤单。多么像刚入大学的我,因为卑微,进而自卑。我笑笑说:“北京是残酷的,也是宽容的,只要你用心、努力,你也会像姐姐那样,自己养活自己。”我知道弟弟年少,对此不会有太多的理解。他只是难过,为什么那么爱他的姐姐,在北京待了几年,便变得如此不近人情?
④一个月后,弟弟打电话来,求我给找份兼职。我说:“你的同学也都有姐姐可以找吗?”他没说什么话,便啪的挂断了电话。顷刻,母亲的长途便打了过来,她几乎愤怒地说:“你不给他钱就算了,连份工作也不帮着找,他不依靠你还能依靠谁?”我不知道怎么解释才能让母亲明白,我只是觉得我所吃过的苦他也应该能吃。因为我们都是乡村里走出来的孩子,如果自己不能闯出一条路来,贫困不仅会把所有的希望都熄灭掉,还会留下无穷的恐惧。
⑤我最终还是答应母亲,给弟弟一定的帮助。但也只写了封信,告诉他所有可以收集到兼职信息的方法。这些我用了四年的时间积累起来的“财富”,终于让弟弟在一个星期后,找到了一份在杂志社做校对的兼职。在他领了第一份工资后,我去赖他饭吃,他仔细地将要用的钱算好,剩下的,只够在学校食堂里吃顿“小炒”,但我还是很高兴,不住地夸他。他低头不语,忽然像吐粒沙子似的狠狠吐出一句:“同学们都可怜我,这么辛苦地自己养活自己;别人都上网聊天,我还得熬夜看稿子;钱又那么少,连你工资的零头都不到!”我笑道:“可怜算什么,我还被别人耻笑过呢!在现实面前,你如果不用心、不努力,连腰板都挺不直的。”
⑥之后的日子,弟弟很少再打电话来。有一次我打电话去,他不在,他的舍友很惊讶地说,他从来没有说过有个在北京工作的姐姐。我知道弟弟仍无法理解我的残酷,但我深知,嘲弄和讥讽,自信与骄傲,都是要经历的,只有这样,他被贫穷折磨着的心,才会愈加坚韧顽强。
⑦学期末,我们再见面,是弟弟约的我。在一家算得上档次的咖啡吧里,他很从容地请我“随便点”。面前这个衣着素朴但充满自信的男生,嘴角,很持久地上扬着;言语,也是淡定沉稳;眉宇里,竟是有了点男人的味道,终于不再是那个说话吞吐遇事慌乱的小男孩。在这短短的半年里,他做过校对,卖过杂志,当过家教,刷过盘子,而今,他又拿起了笔,记录青春里的欢笑与泪水,并因此赢得更高的报酬和荣光。他的成熟,比初到北京的我,整整提前了一年。
⑧外面飘起了雪花,我们细细地品味着苦中带甜的咖啡,慢慢地欣赏着这个美丽的城市。

( 1 )阅读文章,概括“我”对弟弟所做的几件残酷的事。
答:① “我”拒绝回家接他上学;


( 2 )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④段加点的“愤怒”都写出了母亲对“我”的做法的看法,并分析原因。

( 3 )文章第②段和第⑦段都有对弟弟的具体描写,请问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 4 )阅读文章,说出作者对弟弟“残酷”的理由,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说说你对作者这种做法的看法。

四、写作(分值:60分)

成长路上,有老师的教诲,有朋友的帮助,有父母的体贴入微,有陌生人的热心鼓励;有浓郁书香为伴,有网络、媒体互动交流,还有大自然的恩赐,文明社会风尚的熏陶……他(她、它)们都是良师益友,朝夕相处,润泽心灵。请以“路上有你真好”为题写一篇作文。

【提示与要求】
①可以写你的经历和感悟,说真话,抒真情;也可以写你的个性思考,发议论,明哲思。
②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④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⑤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ゞ半匙幸福”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