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填入下面语段各序号处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作家莫言凭借“魔幻现实主义融合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①的创作特色荣获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他还荣获法兰西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②意大利国际文学奖和福冈亚洲文学奖等奖项。他作品中的“高密东北乡”不但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文学概念③不是一个封闭的概念④而是一个开放的概念。
A: A B: B C: C D: D | |||||||||||||||||||||||||
2、 | 给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都毫无意义了。 ②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 ③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 ④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 ⑤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 A: ②③①⑤④B: ③①②⑤④ C: ⑤①③②④ D: ⑤②④①③ | |||||||||||||||||||||||||
3、 | 下列几个句子,排列顺序合理的一项是( ) ①孩童时期就是一个人开发心智、引导情趣、培养习惯和技能的最佳年龄段。 ②传统读书教育的成功,就在于此。 ③钱基博先生读书之勤奋,就与其童年之时所受的传统读书教育有直接关系。 ④一个人读书怎么样,关键在读书习惯、读书能力和读书情趣的培养。 ⑤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先生,一生“暇则读书,虽寝食不辍,怠以枕,餐以饴”。 ⑥若能在这一年龄阶段培养出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嗜好,锻炼出一定的读书技能,这将会影响其终生。 A: ①⑥②③④⑤B: ④⑤③⑥①② C: ④①⑥②⑤③ D: ①②③⑥⑤④ | |||||||||||||||||||||||||
4、 |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啜泣 震撼 共商国事 谈笑风生B: 荒谬 部署 郑重其事 利害得失 C: 恻隐 家具 莫衷一是 不可名状 D: 旁骛 萧索 各行其是 合辙押韵 | |||||||||||||||||||||||||
5、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分别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雨声,蕴含一种淡淡忧愁的诗意;听雨, 。“帘外雨潺潺”。闭帘细听窗外雨声,犹能得雨之真味。细雨斜飞,无论飞落何处,隔窗听来, 。雨声渺渺而带哀色,似最能震颤心灵深处暗藏的忧伤心弦,并与之一起律动,一起摇撼着灵魂。人生的苦闷遂纷至沓来,心灵饱受淋漓之苦。此种雨声带来的感受虽不得意, 。似乎天地荒芜, 。 ①皆似飘风一般不知其所终 ②但隐隐然自有一种淡而高远的孤清 ③则是觉察人生苦闷后的洒脱 ④只有淅沥的雨声与听雨者自己才是宇宙中唯一的存在 A: ④①③②B: ④③①② C: ③①②④ D: ③②①④ | |||||||||||||||||||||||||
6、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2018年6月5日,生态环境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携手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B: 能否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从而在未来的发展中赢得更多的主动,在复杂多变的国际格局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我们党面临的新考验。 C: 在当今社会,个体获取知识的方式很多,但谁也无法否认,阅读仍是一种最主要的途径之一。 D: 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推进文化体制创新和特色文化内涵,着力开发富有时代精神和四川特色的文化产品。 | |||||||||||||||||||||||||
7、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鄙夷(bǐ) 伫立(chù) 潜心贯注(qián) B: 气氛(fěn) 霎时(shà) 惟妙惟肖(xiāo) C: 屏息(bǐnɡ) 炽痛(chì) 风雪载途(zài) D: 默契(qiè) 殷红(yān) 随声附和(hè) | |||||||||||||||||||||||||
8、 | 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在我国古代,往往把有德才而隐居不仕或未仕的人称为“居士”,后来,一些文人雅士也自称“居士”。比较有名的,如李白自称“青莲居士”,白居易号称“香山居士”,欧阳修自号“六一居士”。 B: 我国古代常用皇帝的年号来纪年,如“庆历四年春”“崇祯五年”;也有干支来纪年,如“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C: “觥筹交错”“强饮三大白”“金樽清酒斗十千”中“觥”“白”“樽”都有“酒杯”的意思。 D: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此外还有号与谥号等用以称呼,若范仲淹与滕子京同游岳阳楼,其间互称“子京”“文正”更显亲近。 | |||||||||||||||||||||||||
9、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B: 记者又到学校采访到了许多张老师的事迹。 C: 就目前来讲中国人民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还确切地需要大大提高。 D: 通过中国男子足球队的表现,使我们认识到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 | |||||||||||||||||||||||||
10、 |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一项是( ) ①此时此刻,长安街上,三军列阵,铁甲生辉,万名官兵正等待三军统帅习主席的检阅。 ②生死关头,中国人民奋起抵抗,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砥柱中流,高举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 ③近代以来,列强入侵,东方古国,屡遭蹂躏,泱泱中华,无战不败。一九三一,日寇再犯,城乡焦土,遍地狼烟,同胞蒙难,民族危亡。 ④这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一座拥有三千零六十年历史的城市。迎来特别的一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⑤这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人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经此一战,中华民族,尽雪前耻,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⑥十四年浴血奋战,中国人民最终打赢了这场战争。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④①②⑥⑤③ C: ④①③②⑥⑤ D: ③⑥④⑤①②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清溪行① (唐)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②,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①本诗写于天宝十二载(753年),诗人离开繁华而混杂的长安后游池州(今安徽贵池)时所作。②新安江:在浙江境内流入钱塘江,以清澈闻名。 ( 1 )本诗主要表现了清溪的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表现这一特点的?( 2 )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注释】①百行:指各种善行。②急速:指仓猝间发生的事。③累德:对德行有损。④秽:用于不洁的地方。 ( 1 )选出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 )A: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余人不厌其求假焉 B: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吾每读圣人之书 C: 故余虽愚 虽有急速 D: 尝趋百里外 未尝不肃敬对之 ( 2 )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②读书未竟,虽有急速,必待卷束整齐,然后得起。 ( 3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多为童幼婢妾之所点污风雨虫鼠之所毁伤实为累德。 ( 4 )选文(甲)中作者对所能做到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因而得到有书之人的________;选文(乙)中作者读圣贤之书时一贯以________的态度对待,具体表现在________。(用原文回答) |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②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④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⑤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⑥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⑦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⑧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⑩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节选自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 1 )对选文要点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不知道怎样描述回到老宅,躺在吊床上的那份惬意。我的房子简直是一个尽善尽美的住处,舒适而温馨。倘若我命中注定要呆在这岛上,我决定再也不远游。
经过这么一番长途跋涉后,我休息了一个星期,尽情地吃喝一通。这期间,一个重要任务是为鹦鹉波尔做一个笼子。它已非常驯服,与我相处得很融洽。我记起圈起来的那只小山羊,打算去把它带回家来,或给它喂点食物。我去了,发现它还在老地方,因为它根本出不去。小羊已经饿得奄奄一息,我赶紧出来砍一些能找到的树枝和灌木,扔进围篱喂它。喂完后,我用绳子拴住它,带它离开。其实我根本没有必要拴它,它饿怕了,变得非常驯服,像只狗似的跟着我,我不断喂它,它变得那么温驯、可爱,很快就加入到我的宠物行列,以后再也没离开过我。
我把九月三十日,即我登陆的周年纪念日当作一个神圣的日子来对待。我已经在这儿滞留两年,跟第一天来这儿时一样,毫无获救希望。我满怀谦卑、感激之情追忆上苍对我孤独生活的各种恩赐。我虔诚衷心地感谢上帝,他的存在,他注入我心田的仁慈弥补了我的孤独生活的不足,人际往来的缺乏。他支持着我,安慰我,鼓励我仰仗他的神力,期待他永久的惠顾。
我完全改变了对快乐和痛苦的看法,我的欲望变了,情感变了,内心的喜悦已不同于初次来这儿的时候,甚至不同于过去两年的心态。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若选(一):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若选(二):请自拟文题,然后作文。
(一)请以“将 化作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二)“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这是一首很有意蕴的诗。从这首诗中,有人读出了不必踏破铁鞋,美好的事物就在身边;有人读出了若没有追求的过程,也许无法学会珍惜……请以“学会珍惜”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有真情实感,恰当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和容易显露个人信息的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