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中国梦能不能实现,关键在于青少年要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好建设祖国的本领。 B: 由于母亲对我的悉心培育,使我从小就养成了勇敢的性格。 C: 街道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法制教育,防止青少年违法犯法。 D: 大型明星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火爆全国的原因,是人们对父亲在家庭中的作用进行了重新审视造成的。 |
2、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木讷(nà) 疏忽(shū) 泮宫(pàn) 奄奄一息(yān)B: 自刎(wěn) 无稽(jī) 校订(xiào) 死心塌地(tā) C: 召唤(zhāo) 归省(xǐng) 诓骗(kuāng) 冥思遐想(míng) D: 犷野(guǎng) 分娩(miǎn) 妖娆(ráo) 叱咤风云(zhà) |
3、 |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和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分道扬镳(biāo) 矜(jīng)持B: 晶莹剔(tī)透 懵(měng)懂 C: 浮想联翩(piān) 恣睢(suī) D: 谈笑风声(shēng) 惺(xīn)忪 |
4、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考生考前吃得太饱或者太油腻,就会延长消化时间,降低复习效率和考试状态。(把“降低复习效率和考试状态”改为“降低复习效率,影响考试状态”) B: 我们要引导青少年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将“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和“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互换位置) C: 你平时没有认真学习,考试时又没有按照要求仔细审题,那怎么可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删掉“是可想而知的”) D: 农民工返乡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广泛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将“广泛”删除) |
5、 | 下列字形和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灵柩jiù 妖娆 廓guò然无累 重蹈覆撤 B: 襁qiǎng褓 棱驾 媚mèi上欺下 断章取义 C: 亵xiē渎 陨落 怒不可遏è 脑羞成怒 D: 扶掖yè 繁衍 恪kè尽职守 一抔黄土 |
6、 | 梁山聚义后,先后回乡探亲的好汉有( )、宋江和公孙胜。 A: 关胜 B: 鲁提辖 C: 李逵 D: 柴进 |
7、 | 请选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 ) A: 《威尼斯商人》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的一部作品,按照内容性质的方面来分类可以归为“讽刺性喜剧”。B: 《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魏晋时期的一首乐府民歌,也是一首叙事诗,它和《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C: “我宁可站着死,也绝不跪着生。”这是一个递进关系的复句。 D: “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杀人吗?”这个句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
8、 | 下列语句所使用的描写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动作) B: 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动作) C: 我想,那一万棵橡树应该已经长成一大片树林了吧!(心理) D: 他说,他五十五岁,叫艾力泽·布菲,原来生活在山下,有自己的农场。(语言) |
9、 | 依据语段内容,对画线病句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B: 修改:在长期的研究和探索后,使科学家们建立起被称为“标准模型”的粒子物理学理论 C: 修改:长期研究和探索,使“标准模型”的粒子物理学理论在科学家们手下建立起来 D: 修改:经过长期研究和探索,科学家们建立起被称为“标准模型”的粒子物理学理论 |
10、 | 小明特别关注《深圳读书月发展规划(2021-2030)》,收集了以下信息。其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经过多次修订、讨论,写作组拟定了《深圳读书月发展规划(2011-2021年)》提纲。 B: 大家认为深圳读书月开展 20 年来,有效促进了深圳市民的阅读热情,引领了全国全民阅读风潮。 C: 通过向读书月各主要承办单位发放调查问卷,使他们了解各相关单位在活动组织及推广方面取得的成果。 D: 正因为这一高贵的坚持,让这座年轻的城市因阅读而受人尊重,崇尚读书、热爱读书已成为当今深圳人的新风尚。 |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问题。 【甲】再下第 一夕九起嗟, 梦短不到家。 两度长安陌, 空将泪见花。 【乙】登科后 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②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注:①(龌龊)指处境不如意和思想上的拘谨局促。②(夸)说,提。 ( 1 )【甲】【乙】两首诗写于不同时期,写【甲】诗时,孟郊心情________ , 写【乙】诗时则心情________。(每空不超过2个字)( 2 )【乙】诗中“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两句历来为人所称道,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你的理解。 |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小题 (甲)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问。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壮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1 )(乙)文作者是________(人名),(甲)文的作者是宋代著名文学家,我们还学过他的另一首诗(词)________。(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 3 )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说”是一种文体,用来记述事实或称述功德。 B: (甲)文上片表明作者因为厌倦世间离情别绪而产生了消极避世的念头。 C: (乙)文作者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自己对于菊花和牡丹的不屑与鄙弃。 D: (甲)文风格浪漫充满想象力,(乙)文则展现宋代理学家的人格追求。 ( 4 )(甲)文作者将“月”贯穿全篇,(乙)文则细致描写“莲”的形象,两者在写作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处,请做简单分析。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读书是一种修炼,无关节日
李黎
①这三年,因为一直在坚持做读书会,所以对世界读书日这样的节日有一种特殊的情怀,也越来越感受到民众、媒体、国家对于读书的重视。每逢读书日,无论是微博还是朋友圈,有关读书的话题,都会让人有被刷屏之感。而节日过后,满屏书香的情况则急转直下。读书日远去了,你还读书吗?我这样问自己,也这样问身边的朋友。
②曾听一位学者谈读书,他讲到现在的年轻人读书有三难,一是难于抽出时间,二是难于静下心来,三是难于持之以恒。的确,碎片化阅读占据了人们零碎的时间,大家习惯了一张图读懂一件事的快餐,失去了品读的耐心。且不论经典的“大部头”,哪怕稍微长一些的文章都无法安静地读完。拿起一本书,很多人第一时间就想,我能得到什么,功利之心已让其无心阅读“无用之书”,更谈不上思考玩味。前段时间,那句“读书读傻了”让舆论哗然,也一语道破了不少人对书的态度,我们的社会似乎丢失了对钻研书海的尊重和羡慕。
③人类需要阅读,无论时代发展到什么地步,生活多么富足。对青年人而言,“清茶一杯,手捧一卷”,读的书越多,才越能不被外界所扰,才越能比别人走得更远。更重要的是,要把读书的所思所想整理成文字,才能真正地把读过的书变成自己的。很久之后,当你再次捧起那些读过的书,没有什么比读书笔记更能重拾当时的心情,更能看到自己思想的变化。正所谓“一只沙漏里细沙流完,是一段时间。一柱馨香袅袅烧完,是一段时间。一盏清茶从热到凉,是一段时间。”我们用什么来丈量时间呢?是读完一本书还是刷完朋友圈?我们用什么来记录青春呢?是厚积薄发还是匆匆碌碌?
④俗话说,想做一件事,总会有理由,而不做一件事,也总是能找到借口。“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等,都可以成为坚持阅读的动力,而放弃阅读有时也不过一个“忙”字。曾说:“我个人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当然是都被工作占去了。”“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可见,“忙”并不足以为不读书的借口。有研究指出,一个人每天阅读一小时,三年之后就可以变成某一问题的专家,读书更需要水滴石穿、坚持不懈的韧劲与恒心。
⑤读书日已过去,阅读却不能骤然降温。书香社会的建设不仅仅是实体书店,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读书队伍。装进自己脑袋的书是任何人都偷不走的,读书更应是一种自我修炼,无关节日。
( 1 )根据提示,理清文章思路。首先________ , 接着分析当前读书现状、________、读书需要的态度,最后________。
( 2 )阅读文段2,概括现在人们失去了串讲耐心的原因。( 3 )文中划线句引用的话,有什么作用?灯如红豆
侯志明
①有句诗说“灯如红豆最相思”。
②夏日炎炎的夜晚,我经常会在夜深人静后走向阳台,看城市迷人的夜光。那夜光是由无数盏灯组成的。望着望着,有时会掉下眼泪来。
③我总会想到童年、少年时陪伴我的那盏小煤油灯。
④那是一盏自制的、简单的煤油灯。一进腊月,母亲就要夜夜坐在小油灯前,赶做新衣或者浆洗旧衣。白天辛苦一天,晚上还要干活到下半夜。有一天,我睡醒一觉,发现母亲还在灯前纳鞋底做新鞋,腿上盖着被子,身上披着棉衣。一手拿着鞋底,一手交替拿锥子和针线。先用锥子扎,再用针穿线,再在膝盖上使劲地勒紧。我看着看着,忽然看见她浑身一抖,把手里的东西一扔,然后用左手紧紧地攥住右手的食指,斜倚在了窗台上。过了五六分钟吧,她又坐了起来,拿起没做完的活儿。我想过去搂住她看看扎伤的手,想劝她去睡觉,但我一张口,说出的却是“妈,我要尿尿”。妈没有抬头,只是说“灯亮着呢,去吧”。尿完尿,我回转身,站在那儿,盯着母亲,希望她看我一眼,等来的却是“冷,快去睡,感冒了过不好年”。她仍没有抬头。“那你怎么还不睡?”“快完了,一会儿睡。”在母亲的心里,赶制孩子过年的新衣新鞋,这些活儿不但是定了量的,而且也是限了时的。年年如此。
⑤直到今天,在我心中,那盏小小的灯从没有熄灭。它渺小像母亲,它柔弱像母亲,但它明亮也像母亲。母亲面对生活的态度,照亮了我们艰难生的一天。
⑥后来,我们家又有了另一盏油灯。那是一盏玻璃底座,玻璃肚子,带了玻璃灯罩的油灯。自从有了这盏灯,我们总希望父亲天天计工分,天天整理账,天天点亮这盏灯。那样不但整个家里会明亮很多,而且我们可以蹭亮光看书写作业。有一年的年底,父亲又点亮那盏灯,开始给人们算账,我又蹭光写起作业,写完我就去睡了。但我睡醒一觉,发现父亲仍然在翻本子打算盘。光写起作业,写完就去连了。冬天天冷,他一会儿哈手,一会儿跺脚,眉头紧锁,仿佛遇到了什么大事,看着父亲着急不安的样子,我便从窝里伸出头问“爹,咋了?”“没咋。”他没有看我。“没咋,那咋不睡?”我又问。这时他转过脸,看着我说:“有两毛钱,对不上账。”“多了还是少了?”我接着问。“多了。”他说。“多了,那好呀!”我说。他又转过头并拧小灯火,走过来坐在炕沿边摸着我的脸:“不知道给谁少算了。两毛,一个壮劳力两天才能挣到。”
⑦在我心中,那盏小小的油灯也从来没有和父亲分开过。它教给我认真、公道,善良地面对人对事。遇到疑难,面对选择时推己及人。
⑧后来,我上了高中。为了在教室关灯后能多学习一会儿,很多同学都备了一盏小油灯。多少次,当冬天的寒冷冻得我手不能拿笔想放弃的时候,是这盏小小的灯给了我些许的温暖。尤其难忘的是,有一个冬天的早晨,我带了灯去教室背书,可是只过了一会儿就油尽灯灭,正在我不知如何是好时,一个与我坐得不远的女同学将她的灯推到了我的面前,自己站起来走出了教室。这一举动是我万万没想到的,因为在那个年代,男女同学是连话都不说的。何况这个女同学是我们男生认为最丑且经常被嘲讽的,而且她也应该是意识到了的。那一刻,我似乎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美。
⑨几十年来,陪伴我长大的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油灯,都已难得见到了。但它照耀我前行的路却是那样的明亮宽展,给我以启迪又是那样的深刻受用。
⑩“灯如红豆最相思”的前面还有一句,是“书似青山常乱叠”。把灯和相思联系起来的这位诗人,忽然升华了我对灯相思的境界和品位。
(选文有删改)
( 1 )文章重点写三盏“小油灯”,它们都给了“我”启迪。结合全文,填写表格。
“小油灯” |
相关人物 |
给了“我”的启迪 |
第一盏 |
母亲 |
积极面对困难,生活的道路越来越明亮。 |
第二盏 |
父亲 |
①________ |
第三盏 |
女同学 |
②________ |
①(她)把手里的东西一扔,然后用左手紧紧地攥住右手的食指……
②我想过去搂住她看看扎伤的手,想劝她去睡觉。
( 4 )文章以“灯如红豆”为题目,有什么妙处?学会倾听是每个人的必修课。成长过程中,你一定是一个善于倾听的人。于你而言,倾听之后,走进了他人的世界,可能收获了一份友谊;可能燃起了梦想;可能走向了更广间的天地,看到了世界的缤纷色彩……
请以“谢谢你,让我走进你的世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①自选文体;②文中不要出现透露你个人身份的信息;③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