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热忱 愧作 和颜悦色 害人听闻 B: 驰骋 蠕动 白手起家 千钧重负 C: 亵犊 告罄 纷至沓来 蹑手蹑脚 D: 剽悍 瞻养 文采藻饰 自惭形秽 | ||||||||||||
2、 |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这段话中的“人们”、“他们”、“大家”、“中国人”、“一部分人”等人称代词,分别指代的是( ) A: 自古以来的人,有自信力的人,老百姓,全体中国人,为资产阶级效劳的人。B: 承前指"埋头苦干"等四类人,及其领导下的军队和人民,当时社会上一般的人;泛指中国人,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御用文人。 C: "埋头苦干"等四类人,全体中国人,中国的人们,少数统治者。 D: 没有失掉自信力的人,普通老百姓,全体中国人民,少数反动文人。 | ||||||||||||
3、 | 下面词语都有“看”的意思,填入下面语句的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 B: 瞻望 C: 瞭望 D: 俯瞰 | ||||||||||||
4、 | 书法作品的落款是指在作品的一角留下作者、日期、地点等。落款的书体讲究“文古款今”,意思就是说正文书体的出现时间应该早于落款书体的出现时间。例如,楷书作品落款可用楷书或行书,但不能用隶书落款。下列四幅书法的正文和落款的搭配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A B: B C: C D: D | ||||||||||||
5、 |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木兰诗》选自北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本诗叙述了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B: “水、果”是象形字,“上、下”指事字,“明、林”是会意字。 C: “克难进取”、“战胜疾病”、“涌向河滩”都是动宾短语。 D: 《最后一课》写都德上了最后一节法语课,使他对学习、对老师、对祖国的感情发生了根本变化。 | ||||||||||||
6、 | 加线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B: 历历数也 历历:清清楚楚 C: 如有所语 如:比如 D: 勾画了了 了了:线条简单 | ||||||||||||
7、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位阔别多年的老朋友意外地在异国他乡萍水相逢 , 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有多高兴了。 B: 邵阳市交警支队招聘了许多交通协管员,在他们的协助下,交通拥堵的现象戛然而止。 C: 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力;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 D: 李红经常为孤寡老人做好事,她的事迹真是罄竹难书。 | ||||||||||||
8、 | 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锐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B: 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业已:已经。) C: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摧枯拉朽:枯草朽木受到摧折。) D: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执行:实施;实行。) | ||||||||||||
9、 | 下列各组短语,结构类型不同的一项是( ) B: 非常坚强 自知之明 万贯家私 长途跋涉 C: 精力充沛 盛气凌人 夸父逐日 愚公移山 D: 敬畏生命 包罗万象 鼎力相助 不见天日 | ||||||||||||
10、 | 下列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这场演讲比赛中,有一位选手引经据典 , 口若悬河,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 他最喜欢在华灯初上之时,与一帮朋友在烧烤店举杯小酌,同享天伦之乐。 C: 我花了大半天的功夫才给妈妈做好这几道菜,谁知道吃起来让人觉得味同嚼蜡。 D: 平时,大家抓紧时间复习,李明却玩的痛快;要中考了,他天天开夜车,结果生了病,连中考都不能参加。真让人叹为观止啊。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 1 )为增强表达效果,这首词的上、下片分别使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2 )这首词中“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课外文言文 煮饭成粥 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箅①,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②?”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箅,饭今成糜。”太丘曰:“尔颇有所识③不?”对曰:“仿佛志之二子长跪俱说更相易夺④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注释】①箅(bì):蒸饭的器具,使米不至于落入水中。著箅,放箅子。②馏:蒸饭。③识:记住。④易夺:修正失误遗漏。 (选自《世说新语》) (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太丘使元方、季方炊 / 晏子使楚 B: 俱委而窃听 / 委而去之 C: 炊忘著箅 / 著我旧时裳 D: 如此但糜自可 / 并自为其名 ( 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仿 佛 志 之 二 子 长 跪 俱 说 更 相 易 夺 言 无 遗 失 ( 3 )结合选文内容,说说陈太丘为什么会原谅儿子元方、季方“煮饭成粥”的失误?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然而那幽暗的峡谷,却依然如故。黑黝黝、光秃秃、阴森森、静悄悄。樵夫听得见泉水在谷底的石洞里激起的滴答回声,猎人追踪狼嗥虎啸。至此,除了厚厚的青苔外什么也没有。几千年过去了,大自然的生命无处不在,峡谷却没有资格得到哪怕一株小草……
也许鸟儿掠过山崖,衔叼的草茎曾在这里落下过草籽儿,但是草籽儿没有发芽;也许山泉流过谷底,携带过几粒花种,但是小花儿没有长大。都说阳光是公平的,在这里却不,不!它沉湎于高山.大川.平野对它的欢呼致意,却从来没有到这深深的峡谷的底部来过。它吝啬地在崖口徘徊,装模作样地点头。它从没有留意过这陷落的大坑,而早已将它遗忘了。即使夏日的正午偶有几束光线由于好奇而向谷底窥测,也是斜视着,没有几丝暖意。
阳光不喜欢峡谷,峡谷莫非不知道?
阳光是公平的吗?峡谷莫非不明白?
不幸的峡谷,它本可以变成一串明珠似的小湖,像德都县的高山堰塞湖“五大连池”那样,轻而易举就可赢得人们的赞美。可是它却不。它悄然无声地躺在这断壁底下,并不急于到世上去炫耀自己;它隐姓埋名,安于这荒僻的大山之间,总好像在期待着什么,希望着什么。它究竟在期待和希望着什么呢?
长空的大风经过这里,停下脚步。不等探询,便很快理解了它。它把坑口的石块碾成粉末,一点一点地撒落到峡谷的石缝里去。
洁净的山泉日日与它相伴,也终于明白了它。它从石洞里流出来,又一滴一滴渗进石缝里去,把石块碾成的粉末变成了泥土。
山顶的鱼鳞松时时顾盼着它。虽然相对无言,却是心心相通。它敬仰峡谷深沉的品格,钦佩峡谷坚忍的毅力,它为阳光的偏爱愤懑,为深渊的遭遇不平。秋天,它结下了沉甸甸的种子,种子便毅然跳进了峡谷的怀抱,献身于那没有阳光的“地下”。也许为它所感召,纯洁的白桦.挺拔的青杨.秀美的黄菠萝,它们勇敢的种子,都来了,来了。一粒、几十粒、几百粒。不是出于怜悯,而是为了试一试大自然的生命力究竟有多强……
几千年过去了,几万年过去了。
孱弱的小苗曾在寒冷霜冻中死去,但总有强者活下来了,长起来了,从没有阳光的深坑里长起来。
几千年过去了,几万年过去了,进入了人类的文明时代。终于有一天,人们在昔日的死火山口发现了一个奇迹,一个生命史上的奇迹——幽暗的峡谷里竟然柞木苍郁,松树成林。整整齐齐.密密麻麻地耸立着一片蔚为壮观的森林。只因为它集于井底容易的深谷之中,而又黑森森不见阳光,有人便为它起了一个恰如其分的名字,叫做地下森林。
如果它早已变成漂亮的小湖,奇丽的深潭,也许早就免除了这“地下”的一切艰辛。但是它不愿意。它懂得阳光虽然嫌弃它,时间却是公正的。为此它宁可付出几万年的代价。它在黑暗中苦苦挣扎向上,爱生命竟爱得那样热烈真挚。尽管阳光一千次对它背过脸去,它却终于把粗壮的双臂伸向了光明的天顶,把伟岸的成材无私奉献给人们,得到了自己期待已久的荣光。
( 1 )从上述文字中可以看出,地下森林具有哪些品格?高贵的捐赠
方冠晴
①这是一场惨痛的灾难。一场大火,夺去了这个家庭女主人的生命,吞噬了这个家庭所有的财产,男主人和他那叫翔予的小孩在消防人员的帮助下,艰难地逃了出来。
②我是在灾难后的第二天去看望他们的,带去了一点点钱,算是对他们的捐赠。在捐赠的人群中,有一对母女引起了我的注意,她俩显然也是来捐赠的,却呆在人群的外围。那个母亲蹲在地上,絮絮叨叨地向那个只有四五岁的小女孩说着什么,而那小女孩撅着嘴,一脸的不情愿。
③我猜测,可能是这位母亲拿了女儿不愿意拿出的东西来捐赠,才引得了小女孩的不高兴。我走过去,才发现自己的猜测错了。那位母亲正在指着地上的那堆东西对女儿说:“你瞧,这被褥,是妈妈最好的被褥。这件衣服,是你爸爸刚买的、最好的一件衣服。我们都能将自己最好的东西拿来捐给翔子家,你为什么就不能拿你最好的呢?你有那么多玩具,为什么偏偏就拿这个破旧的玩具熊呢?”
④小女孩有些局促不安,小声地问:“难道就要将最好的东西送给别人吗?非得最好的吗?”母亲回答说:“我想是的。咱们能不能不捐这破旧的熊,捐你最宝贝的?”
⑤小女孩抬起头来,有点手足无措,但最终还是小声说:“我,舍不得。”
⑥停了几秒,小女孩又问:“我要是将我最宝贝的东西捐给了翔予,他还会还给我吗?”我忍不住就插了嘴,因为小女孩提问的样子实在是大可爱了,“当然不会,哪有捐出去的东西又要回来的道理?”小女孩有些不死心,抬头看了看她的妈妈。她的妈妈点了点头,算是肯定我的回答。女孩这才彻底低了头。我们一道走过去,我将准备好的一点点钱交到翔子父亲的手里,说上一两句安慰的话。小女孩的母亲送上带来的被褥和衣物。小女孩慢慢走上前去,拉过满脸泪痕的翔子的手,郑重地、小心翼翼地将她母亲的手交到翔子那只小 手上,她的脸色已经苍白,咬了咬嘴唇,再咬了咬嘴唇,然后下了很火决心似的说:“翔子,我将我妈妈捐给你了,你以后有妈妈了。”她的眼泪顺着脸颊淌了下来,然后嘤嘤地突出了声,转身跑开了。
⑧我终于明白了……
⑨我跑出人群去安慰她,她的母亲也追了过来:,小女虢抬起头来,满是泪花的双眼定定地看着她的母亲,然后怯怯地说:“妈妈,不,翔子的妈妈,我不是想将你要回来,可是,我还是想亲你一下。你别告诉翔子,偷偷地让我亲一下好吗?”
⑩她的母亲一把抱住她,疯狂地吻她。我看到,这位母亲的眼里,噙满了眼泪,满脸都是幸福而又骄傲的神情,我的眼睛也潮湿了,是因为——;她骄傲,是因为——,我的眼睛也已经湿润了,为这小女孩,更为她的母亲。这是我迄今为止看到的最为高贵的捐赠,它让所有的大人汗颜。面对别人的灾难,我们奉上的只是微薄的关爱和同情,而这小女孩奉上的,是她的整个世界。这也是我看到的最为高贵的母亲,她在她女儿那小小的纯洁的心里种上了爱的种子,开出了高贵的花。
(选自《中学生博览》2009年第8期,有删改)
( 1 )文中说,我的捐赠是“一点点钱”和“一两句安慰的话”,而小女孩的捐赠是“我看到的最高贵的捐赠”,这用的是什么写法,起到了什么作用?是因为:________
是因为:________
( 3 )文中画线的一处细节描写,极其生动形象,反映了小女孩的内心世界。请用简洁的文字以第一人称描写出小女孩此时的心理活动。(80字以内)①高贵的捐赠:________
②高贵的母亲:________
③高贵的花:________
( 5 )读了文章,你一定会喜欢文章中母亲或小女孩的形象,请你任选其中的一位简要评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一次学术报告结束之际,一位记者问:“霍金先生,卢伽雷疾病已将你永远固定在轮椅上,你不认为命运让你失去的太多吗?”霍金的脸庞充满恬静的微笑,他艰难地扣击键盘,于是随着合成器发出标准的伦敦音,宽大的投影幕下缓慢而醒目地显示出如下一段文字:“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有我以及爱我的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请你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