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 B: ⑤②④③① C: ⑤②④①③ D: ⑤①④②③ |
2、 |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记”“说”“表”“序”“书”等都是古代文体的名称。B: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其作品《马说》借马的遭遇发不平之音,激起古今许多有才之士的共鸣。 C: 临摹有两个意思,一是临,一是摹。其中临是看着帖上的字,在另外的纸上临写,写的字可以放大,也可以小。 D: 《我的叔叔于勒》选自法国作家雨果的短篇小说集《羊脂球》。小说通过叙述“我”的一家人对于勒叔叔态度的不断变化来反映那个时代的伦理道德和价值取向。 |
3、 | 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妖娆(ráo) 田圃(pǔ) 襁褓(qiǎng) 沁人心脾(qìn)B: 凌驾(líng) 陨落(yǔn) 谀词(yú) 润如油膏(yùn) C: 亵渎(xiè) 旁骛(wù) 静谧(mì) 恪尽职守(gè) D: 稍逊(xùn) 扶掖(yè) 抽噎(yī) 怒不可遏(è) |
4、 | 对于下面语段中的词语,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另一次我差点儿被送进疯人院里,这得怪我养的那只黄冠大鹦鹉“可可”了。②那年 复活节前几天,我花了一笔数目可观的钱买下这只漂亮而温驯的鸟。③过了好几个礼拜,这个可怜的家伙才渐渐从它因长期禁锢所受的精神虐待中恢复过来。④最初它甚至不知道自己已经不受脚链的约束,可以随意行动;看到这只骄傲的大鸟坐在树枝上想飞却又不敢飞的模样,真叫人觉得可怜。⑤不过最后等它克服了这种心理障碍时,它马上变得活泼而神采奕奕起来,并且对我恋恋不舍。 A: ①句中的“差点儿”和②句中的“数目可观”都是量词。 B: ③句中的“这”“家伙”是两个代词。 C: ④句中的“骄傲”一词,与“自豪”“傲慢”等都是反义词。 D: ④句中的“骄傲”“可怜”和⑤句中的“活泼”都是形容词。 |
5、 | 下列划线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夕日欲颓(坠落) 鸢飞戾天者(叫)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B: 不见曦月(日光,文中指太阳) 从流飘荡(跟、随)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C: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 良多趣味(甚,很)蝉则千转不穷(同“啭”,鸟鸣,文中指蝉鸣) D: 四时俱备(都)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寒冷的树)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 |
6、 | 请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 A: “白发三千丈”和“黄河之水天上来”这两句诗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B: “市民可以在手机上申请车牌摇号。”这句话的主干是“手机申请摇号”。 C: 关联词考察:“即使……但”(原题未全)。 D: 《史记》中“世家”是用来记述平民的,陈涉出身农民,所以记录在世家中。 |
7、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回延安》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现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B: “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可以记事、记物,也可以记山水地理、记风土人情,如《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等。 C: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是指“国风”,是各地的民歌,为贵族文人所作。 D: 《苏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创作的一本关于西方哲学史的长篇小说,它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 |
8、 |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电磁波辐射的最大危害在于这种时时刻刻围绕我们的杀手是无形的。_ 的是,日常工作、生活巾普通电器带来的低强度电磁波辐射,这种辐射污染不像农药中毒、噪音污染那样立竿见影,而是在不知不觉中缓慢地损害着人体。 B: 既然如此,过量的超强度的电磁波强辐射对人体造成急性损害的情况并不多 C: 一般说来,过量的超强度的电磁波强辐射对人体造成急性损害的情况并不少 D: 既然如此,过量的超强度的电磁波强辐射对人体造成急性损害的情况并不少 |
9、 |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汶川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无时无刻不关注着抗震救灾的进展情况。B: 天渐渐转暗,墨似的乌云和倾盆大雨顿时从空中倾泻下来。 C: 因为我从小就喜欢篮球,所以姚明对我一点儿也不陌生。 D: 当奥运圣火在深圳传递时,让我们看到了无数感人的画面。 |
10、 | 下列句子划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如今团购市场方兴未艾 , 各家团购网站之间竞争激烈。B: 听到总理这样风趣幽默的回答,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 C: 向书本学习,向老师学习,向同学学习,我们要的就是这种诲人不倦的精神。 D: 因材施教在应试教育背景下被扭曲成“三色作业本”。 |
阅读李白的《送友人》,完成题目。 (唐)李白 ( 2 )写“萧萧班马鸣”的作用是什么? |
阅读下面的两则文言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钟毓、钟会少有令誉①。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yáo)②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③见。毓面有汗,帝曰:“卿④面何以有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曰:“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注】①令誉:好的名声。②钟繇:三国时魏国相国。钟毓:魏国车骑将军。钟会:魏国大将军,后平蜀。③敕:皇帝召见。④卿:古时帝王对臣子的称呼。 ( 1 )解释下列加横线词。①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__ ②相委而去________ ③钟毓、钟会少有令誉________ ④卿何以不汗________ ( 2 )句中加横线的“之”字含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友人惭,下车引之B: 其邻人之父亦云 C: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D: 近塞之人有善术者 (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②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 ( 4 )甲乙两文都选自《世说新语》,且都是写儿童的聪颖机智,试用自己的话说说甲文中元方的聪颖机智主要体现在________ ,乙文主人公的聪明主要体现在 ________。 |
一碗米粉
天有些冷了,父亲突然对我说,陪我去一趟桂林吧。父亲越来越老了,行动也越来越不方便了,已经不能独自外出了。我那时正好要去西双版纳,就说,桂林你已去过了,西双版纳还没去过,干脆和我—起去西双版纳吧。父亲摇摇头。我又提了几个父亲没去过的地方,父亲仍然摇头,态度很坚决。
没办法,只好陪父亲去桂林。路上,我问,为什么非要到桂林呢?父亲说,我要去吃米粉。就为这原因?我哭笑不得。桂林米粉,我们那儿就有卖的,大老远跑去就为吃碗米粉,看来,父亲真的变成了老小孩。
车站的旁边就有卖米粉的,我说,给你买一碗?父亲不让,带着我一家一家地找。我说,随便买一碗不就行了,何必找来找去的。父亲很坚决地说,不,我要找一位姓杨的。我奇怪,他的米粉特别好吃?父亲嗯了一声,又说,我还欠他一碗米粉钱呢。
父亲说,那是十五年前的事了。那次他来桂林,玩得很开心,眼看返程的时间就要到了,他匆匆赶到车站,买了返程的车票。这时,肚子咕咕地叫个不停,于是就在一家小店要了一碗米粉。也许是因为太饿了的缘故吧,那天的米粉特别好吃。可是等他付钱的时候,他愣住了,手插在衣兜里怎么也拿不出来。他的钱包丢了,身上一分钱也没有了。他尴尬地站在那里,脸上立刻冒出一层汗。店主看出了他的窘态,问,没带钱?父亲低下头说,钱丢了。这样吧,把你的地址、姓名给我,回去后我一定把钱给你寄过来。店主又打量了一下父亲,说,不用了,下次到桂林来,还来吃我的米粉,不过得给两份钱。
父亲红着脸答应了。十五年了,父亲没有再来过桂林,那碗米粉在父亲的心头挥之不去。他甚至不知道那位店主叫什么,只知道他姓杨。
父亲和我把车站周围的小吃店找了几遍,也没有找到那住姓杨的。父亲就向人打听,终于有人告诉父亲,姓杨的店主早搬走了,搬到哪里没有人知道。失望如厚厚的阴云,蒙在父亲的脸上。他连连叹气。
父亲开始带着我在桂林慢慢寻找。要在那么大的桂林寻找一个不知道名字的人,谈何容易,我们找了整整两天,也没有找到。天越发冷了,再过24小时我们就要回去了。这时,我突然想到,在网上寻找那位姓杨的店主。我进了一家网吧,在网上发帖,请网友帮忙寻找。
第二天中午,有人打我的手机,说他就是我们要找的人,请我和父亲去吃他的米粉。我和父亲按他说的地址真的找到了他。父亲一眼就认出了他,快走了两步,上前紧紧握住他的手,说:“可找到你了,可找到你了!”老杨的头发全白了,动作慢慢腾腾的,老态毕现。
只是我有些疑惑,这个小店我前天来过,店主是个年轻人。也许是他的儿子吧,我想。
米粉端上来了,味道确实不错。父亲吃得很香,也很从容。然后,父亲执意按照自己的标准付了钱。
临别时,父亲又一次握住了他的手,说,要是我还能来桂林,我还来吃你的米粉。老杨使劲地点头,久久地握着父亲的手。
返回途中,我的电话响了,是老杨打来的。他说,我们吃米粉的那家小店并不是他的,他身体不好,几年前就收了生意。听说我们在找他后,他特意和店主商量,临时当了一会儿店主,又给我们做了一次米粉。他说,他今天特别高兴。
( 1 )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父亲一眼就认出了他,快走了两步,上前紧紧握住他的手,说:“可找到你了,可找到你了!”
( 4 )作者在开篇用了两段文字写父亲坚持要去已经去过的桂林,而不去没有去过的西双版纳,这样写用意何在?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 1 ) 选文中“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两处“他们”分别指哪些人?在美国作家狄斯尼写的《勇气》中,美国伞兵因智慧而产生勇气,法国妇女由信仰而产生勇气。在现实生活中,吃生鱼是一种勇气;大胆亮出自己的不同观点是一种勇气;揭露别人或自己的缺点是一种勇气;敢于斗歹徒是一种勇气……勇气常闪亮在你不经意的方方面面。
请以“勇气”为话题作文。
要求:①可以选择你最擅长的一种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真情实感;②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③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