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辛集市第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选出对李清照《渔家傲》赏析有误的一项( )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A: 首二句用“接”“连”把天幕、云涛、晓雾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转”“舞”则将词人在风浪中的感受传递出来。
B: “我报路长嗟日暮”中“报”字和上片中的“问”字相呼应,“嗟”字传达出词人对日暮途远的叹息。
C: “学诗谩有惊人句”流露出词人对空有才情却无人能会意的哀怨,和慨叹自己身逢乱世却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
D: “九万里风鹏正举”一句化用了《庄子·逍遥游》,词人表达要像眼前的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词的意境更加宏阔。
2、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们感谢他光临做客,惋惜他即将离去,两种情感都溢于言表 , 这实在是一次完美的送别了。
B: 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这不是危言耸听
C: 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雕像,端坐平视,神态安详,栩栩如生
D: 几十年来,作者多次想把心里话向这位知心朋友倾诉,可是都失之交臂
3、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罚(chénɡ) 育(bǔ) 而不舍(qì)
B: 徨(pánɡ) 山(yān) 乎不同(jiǒnɡ)
C: 古(hénɡ) 然(hè) 为人知(xiǎn)
D: 澎(bài) 字(tiè) 慷淋漓(ɡài)
4、下面句子中使用标点符号有误的一项是( )
A: 它“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言有尽而意无穷。
B: 《关于散文〈白鹭〉》是一篇挥洒自如,兼具文笔优美和科学严谨品性的随笔式评论。
C: 《白鹭》选自《郭沫若全集·文学篇》(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D: 我喜欢读各种风格的散文,喜欢鲁迅的深沉冷峻、巴金的自然真挚、茅盾的淳厚质朴、冰心的婉约清秀,也喜欢林语堂的幽默隽永、徐志摩的浓艳绮丽、汪曾祺的恬淡纯净、秦牧的博识睿智……
5、

根据语境和所给字义,在下列句子横线处选填汉字,有误的一项是( )

A: 新疆与西北联网750千伏第二通道主体工程15日提前(竣、峻)工,这意味着整个工程将于明年6月完工,比计划提前3个月。“竣”指“事情完毕”,“峻”有“山高而陡峭”的意思,横线处应填“竣”。
B: 好在顾主儿都是我父亲的老朋友,我有不周到的地方,都肯(包含、包涵),闭闭眼就过去了。“包含”的词义是“里边含有”;“包涵”是“包容、宽容”的意思,横线处应填“包涵”。
C: 新茶配上清纯的山泉,果然相得(益、溢)彰,不同凡响。“益”有“更加”的意思,“溢”是“充满而流出来”的意思,横线处应填“益”。
D: 小王的这车菜卖得很快,旁边几个卖菜的却无精打(采、彩)地坐在车旁,很少有人光顾。
6、选出对下列病句修改正确的一项( )
A: 我们去市场买了白菜、西红柿、芹菜和很多蔬菜。(修改:将“和”改成“等”)
B: 我们青少年一定要肩负起建设伟大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强国。(修改:去掉“富强”或将“强国”改为“国家”)
C: 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每天大约有2000万公顷左右被砍伐或毁坏。(修改:去掉“砍伐”或“毁坏”)
D: 加强食品监管,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幸福指数能否得到提高。(修改:去掉“人民”)
7、对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的错误,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老师不辞辛苦,三顾茅庐去看望生病在家的李晓明同学。三顾茅庐:这个成语讲的是刘备三次到草庐中邀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后用于表示诚心诚意的邀请或拜访。分析:王老师“看望生病在家的李晓明同学”是去关心他,没有“邀请”“拜访”的意思,所以使用有误。
B: 在少年队比赛中,用青年队队员参赛,简直是拔苗助长。拔苗助长:这个成语讲的是宋人用拔苗的方法让禾苗长得更快,结果禾苗都死了的故事。后比喻不顾发展规律,强求速成,结果反将事情弄糟。分析:“用青年队队员参赛”这是违反规定的行为,谈不上“不顾发展规律”,所以使用有误。
C: 对这件珍藏多年的文物,博物馆要采取亡羊补牢的措施,避免造成损失。亡羊补牢:这个成语讲的是一个人丢了羊以后,及时修补羊圈,从此羊不再丢失的故事。比喻出了差错,设法补救,免得再受损失。分析:“珍藏多年的文物”并未丢失,不存在“出了差错”,也就不存在“设法补救”的问题,所以使用有误。
D: 一味地照搬他人经验,发展本地区经济,无异于守株待兔。守株待兔:这个成语讲的是农夫因偶然捡到触树桩而死的兔子,便守在此处,以期再有所获的故事。后比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分析:“一味地照搬他人经验”属于靠突发奇想而获得“意外的收获”,含有“侥幸心理”,所以使用有误。
8、

下面语句中标点符号无误的一项是( )

A: 夜阑人静,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惟有我彻夜不寐,时而歌唱,时而叹息。
B: 雷声隆隆闪似剑,为我鸣锣开道。一道彩虹挂青天,宣告我行程终了。
C: 我生性执拗,急躁,我的情人却坚忍而有耐心。
D: 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身的工作。
9、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__________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②刚步入生意场的他,凭借灵活的头脑, ,轻松赚得人生的第一桶金。

③晴天又来________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

④网络热词在学生的作业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对这一现象,大家各执己见,争论激烈,一时间众说纷纭,_______ 。

A: 繁衍 左右逢源 消释 莫衷一是
B: 繁殖 绝处逢生 消融 无所适从
C: 繁衍 绝处逢生 消释 无所适从
D: 繁殖 左右逢源 消融 莫衷一是
10、

《朝花夕拾》中,“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这段文字描写的是( )

A: 孔乙己
B: 范爱农
C: 藤野先生
D: 寿镜吾老先生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

南溪早春①

杨万里

还家五度见春容,长被春容恼病翁。

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

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

更入新年足新雨,去年未当好时丰。

【注】①本诗是作者晚退职家居期间所作。

( 1 )诗人通过写柳树和桃树的什么特点来表现南溪早春的?
( 2 )这首诗歌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请作赏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回答问题。

我辈作文,必几经删润,而后文成。闻欧阳文忠作《昼锦堂记》,原稿首两句是:“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再四改订,最后乃添两“而”字。作《醉翁亭记》,原稿处有数十字。粘之卧内,到后来又只得“环滁皆山也”五字。其平生为文,皆是如此,甚至有不存原稿一字者。近闻吾乡朱梅崖先生,每一文成,必粘稿于壁,逐日熟视,辄去十余字。旬日以后,至万无可去,而后脱稿示人。此皆后学所当取法也。

【注】①删润:删改和润色。②仕宦:指做官。③朱梅崖:清代进士。④辄:总是。⑤脱稿:(著作)写完。

( 1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富贵归故乡

A: 杂然前陈者(《醉翁亭记》)
B: 乃记之去(《小石潭记》)
C: 泉香酒烈(《醉翁亭记》)
D: 鸣之不能通其意(《马说》)
( 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一文成,必粘稿于壁,逐日熟视,辄去十余字。

( 3 )“此皆后学所当取法也”一句中的“法”具体指什么?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

曹雪芹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珮;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说话时,已摆了茶果上来。熙凤亲为捧茶捧果。又见二舅母问他:“月钱放过了不曾?”熙凤道:“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 1 )王熙凤的出场有什么特点?这说明了什么?
( 2 )从对王熙凤的肖像描写中可以看出她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 3 )对王熙凤的语言描写,表现了王熙凤的什么性格特点?
( 4 )试根据选文内容,分析林黛玉的形象。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最温暖的画面

葛闪

涂涂命苦。去了福利院还没一个月,就离开了人世。死时,他才九岁。

涂涂是村里一个憨厚可爱也可怜的患有父母艾滋病的小男孩。很难想象,涂涂到底是怎样经历他死前的那段岁月的:父母接连去世后,幼小的他一个人撑起了这个家——他和奶奶。涂涂早晨去山上砍柴,然后上学,中午去村落捡垃圾,还要提水做饭照顾奶奶,晚上便趴在桌上看书学习。村里人都夸涂涂很棒,小小年纪就知道奋发图强。涂涂甚至成了很多家长教育自家小孩的榜样:你看人家涂涂,爸爸妈妈没了,一个人扛了所有大人做的事。村里的大人们,因此也很乐意让自家的孩子和涂涂一起玩耍。

直到涂涂被查出患有遗传艾滋病时,一切关乎色彩的颜色就全被抽走了。

没有人愿意接触涂涂,就连奶奶也搬出了屋,留下涂涂一个人。涂涂经常去的山上砍柴的那片地上,都没再愿去“分一杯羹”。村里那些大人,不让孩子再和涂涂一起玩,话锋完全变了个样——和他一起玩就会死掉。

因为得了病,没有学校收留他,涂涂就把单薄的书本,看了一遍又一遍。涂涂一个人的厨房,是用4块砖头立成的灶台,食物是他捡来的脏东西,在热水里煮了煮便吃了下去。涂涂知道不吃东西是会死人的,他不想死,他还想象着以后的美好生活——老师常讲,生活是美好的,未来是幸福的。

后来,不知道是谁,将他的遭遇公布在网络上,吸引了很多人关注涂涂。他们给涂涂送来了漂亮的衣服,可口的食物,买来了涂涂做梦都没见过的精美的书本。不过,这些东西,都是从围墙外扔到院子里的。

新衣服,涂涂舍得穿。新书本,涂涂舍得看。但那些食物中,有的涂涂舍不得吃。例如汉堡,涂涂会将里面的肉拿出来,给老黄吃。老黄,是涂涂家的一条老狗,是除了涂涂之外,房子里唯一有生命气息的东西。

后来,涂涂的事情被更多人知道,也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最终让福利院收留了涂涂。在福利院里,涂涂有单独的房间,里面有温暖的床,有童话书,有玩具,还用电视。只是,涂涂的房间,几乎没有人来往,除了浑身武装起来的福利院人员来往送饭。

涂涂命苦,即使条件好了,还是没躲过病魔之手,死在了医院里。涂涂死了的消息传出去后,有网友说,涂涂在患病之后,内心里肯定时时凄凉,从来没有感受过温暖。这句话的下面有人持肯定意见跟帖评论:是呀,涂涂死前的那一刹那,如果回忆过往,所有闪过的画面可能没有温暖可言。

可事实错了。福利院人员在收拾涂涂那少得可怜的遗物时,发现了一个日记本,上面有着涂涂歪歪扭扭的字迹。整个日记本里,只有一篇日记,记述着这样一件事情:好几个夜晚,涂涂在屋里都听到外面有人叫他。涂涂立马翻身起来,跑到了屋外的院子里。涂涂跑到院门前,就那么轻轻地坐下去,隔着门板,和屋外的人说着话,聊着天。

屋外和涂涂说话的人,是涂涂以前经常一起玩耍的小伙伴们。他们瞒着家人,偷偷跑来想进屋陪涂涂说说话,但涂涂坚决不让,就这样隔着门板,和小朋友们聊起了课堂上的知识,操场上的秋千,还有河里的鱼虾,树上的小鸟……

这篇唯一的日记,末尾句是这样的:每当这时,我会很高兴,外面有人和我说话,我的身边,还有老黄。

涂涂小,人稚嫩,也不会表达。如果换做成人的口吻来叙述,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内心凄凉的涂涂,也曾温暖过。涂涂林临死前,头脑中也一定闪过若干温暖的画面,譬如:那些温暖的夜晚,门外的小朋友,还有身边的老黄。

(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文章内容。
( 2 )这篇文章采用了哪种叙述顺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3 )涂涂为什么会把好吃的给“老黄”吃呢?
( 4 )文中划线的句子做结尾有什么好处?
四、写作(分值:60分)
礼物,多美好的一个词。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种爱的表达,就有多少种礼物。

父母无私的爱的养育,经历苦难之后的成长,不断地学习所积累下来的智慧,这都是最好的礼物。用纯净之心去创造、去发现、去感悟,你便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礼物。

请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生活经历,以“礼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据为己有”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