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重庆八中宏帆校区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各行各业要弘扬工匠精神,勇攀质量高峰,打造更多消费者满意.
B: 用生动的故事,抓住了国外听众的兴趣点,启开强烈的共鸣。
C: 中国男子足球队的表现,使我们认识到有良好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
D: 在浙江乌镇开幕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就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提出“中国方案”。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更”为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旧时每晚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出更开始,称为“定更”。
B: 《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他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C: 《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作者是清代的吴敬梓。本文运用了夸张和讽刺等手法生动描绘了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的形象,并通过他的命运变化反映了世态的炎凉,从而揭露了科举制度的罪恶,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现实。
D: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风骚”本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杰出的文人。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海电影节期间,中外大片络绎不绝 , 影院前购票的人排起了长队。
B: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地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了。
C: 长沙市交警队招聘了许多交通协管员,在他们的协助下,交通拥堵的现象戛然而止
D: 在网络时代,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更加迅捷,令人叹为观止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艰辛与磨砺是成长最好的_________。参与抗击疫情的战斗,青年一代付出很多,也收获很多。收获是什么?是_________更加坚定,是_________更加宽广,是_________更加厚实。正如一位大学生志愿者感慨的那样:“抗击疫情是我们最好的成长礼。”


A: 催化剂 信心 胸怀 理想
B: 添加剂 信心 道路 理想
C: 添加剂 信念 道路 人生
D: 催化剂 信念 胸怀 人生
5、下列古代文学家或诗人,同时又是改革家的是( )
A: 李白
B: 文天祥
C: 陶渊明
D: 王安石
6、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影片《美人鱼》的票房一枝独秀 , 与近些年看电影成为一种过年习俗不无关系。
B: 东台市黄海森林公园,空气清新,环境宜人,让人流连忘返
C: 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选择低碳生活方式,是每一位中学生责无旁贷的责任。
D: 在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中,屠呦呦毫无悬念地在众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
7、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从学校门口安装了红绿灯,师生进出校门的交通安全和事故隐患都有了保障。(删去“和事故隐患都”)
B: —根稻草丟在大街上一文不值,绑在大闸蟹上却可以卖出大闸蟹的价格。谁能否认位置不可以对价值产生影响呢?(把“可以”前面的“不”删去)
C: 《朝花夕拾》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在上世纪30年代撰写的一部散文集。(把“的作者”删去)
D: 自6月1日起,我国将降低部分服装、鞋靴、护肤品和日用消费品的进口关税税率。(把“护肤品”和“日用消费品”调换位置)
8、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A: 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在作品中塑造了很多著名人物形象,其中闰土、孔乙己都是其小说 《呐喊》中的人物。
B: “扑朔迷离”“刮目相待”“醉翁之意不在酒”分别出自《木兰诗》《孙权劝学》《醉翁亭记》。
C: “豆蔻枝头二月初”中的“豆蔻”现在也称“豆蔻年华”,指的是少女十三四岁的年龄。
D: 古时,用“令郎”“令爱”尊称对方的儿子,用“令尊”和“令堂”尊称对方的父亲。
9、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卖lòng 应hè 酝niàng 蓄zhù
B: 落zháo 粗guǎng 高miǎo 啬lìn
C: 豆wān 打chuí 萏hàn 咄咄逼人duō
D: 徘huái 食zhuó 倜dǎng 搓niǎn
10、下列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兵临城下,形势间不容发 , 我们必须迅速做出决断。
B: 想当年将军金戈铁马 , 纵横大江南北,势不可当。
C: 整个调研过程他都没有参与,最后却鸠占鹊巢 , 把功劳归为己有。
D: 作案者周密的谋划和熟练的手法相得益彰 , 使案情扑朔迷离,增大了侦破的难度。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1 )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
( 2 )诗中后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送东阳马生序
宋 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 以是人多以书余。________ ②从乡之先达执经问。 ________ ③戴朱缨宝饰之帽,白玉之环。________ ④至舍,四僵劲不能动。________

( 2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 3 )本文是作者给马生的赠序,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叙述自己的求学经历的?

( 4 )文中哪句话揭示了宋濂求学不辍的原因?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藤野先生(节选)

鲁迅

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我检出来交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

“你改悔吧!”

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泰新近引用过的。其时正值日俄战争,托老先生便写了一封给俄国和日本的皇帝的信,开首便是这一句。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

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我想去学生物学,先生教给我的学问,也还有用的。”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

“为医学而教的解剖学之类,怕于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帮助。”他叹息说。

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一张照相,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但我这时适值没有照相了;他便叮嘱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

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息了。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 1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干事查看讲义,其实是查看藤野先生是否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是否在考前漏泄题目给“我”。
B: “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这里称那些受军国主义影响而思想狭隘的中国留学生为“爱国青年”,实则讽刺。
C: “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在“漏”字旁边加上一个圈,暗中讥讽鲁迅考前得到泄漏的试题才得到高分的。
D: “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鲁迅之所以说谎,是不想看到关心他鼓励他的藤野先生凄然伤心。
( 2 )下面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篇鲁迅回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生活的散文。
B: 全文线索分明线与暗线,明线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暗线是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C: 文章写了不少与藤野先生无关的事情,看似形散,实则神不散。
D: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也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 3 )“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文中哪两件事促使鲁迅“弃医从文”?其中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城市里的蟋蟀
吴丹红
和城市站在一起,也就渐渐远离了自然。“唧……唧……唧……”,那曾经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天籁之音似已远去。我已无法解读弥漫着欲望泡沫的城市生活,内心总处于无边的焦虑与渴望之中。不记得有多久没有数过星星了,抬头望天俯身看地的感觉似乎已经离我好远好远了。站在阳台上,隔着那些被几何化的不锈钢防盗网,望着被分割成俄罗斯方块般的世界,看着闪烁的霓虹灯和过往匆匆的都市人,我总觉得有一个声音在召唤着我。
那是童年时的那只蟋蟀的声音。
儿时,在外婆家。“唧……唧……唧……”的虫鸣声似乎成了乡村每晚必定上演的歌剧,蟋蟀们如矜持羞涩的少女,又如风度翩翩的绅士,不用伴舞,不用伴奏,只是清唱,顶多来个小组唱,就这么简简单单,却和着泥土的气息,唱出了自然与生命的真谛。
外婆不知从哪里给我捉来了一只蟋蟀,我把它养在一个花盆里。一次,邻居小姐姐把她的蟋蟀放在我的蟋蟀身边,我们用枯树枝轻轻撩拨。忽然,两只蟋蟀大战了起来。几个回合之后,小姐姐的那只败下阵来,我的那只却是一副得胜将军的模样。我们为蟋蟀的精彩表演啧啧称赞。后来,我在作文中常常写到那只蟋蟀,老师说我的作文中充溢着一种乡情。
我的童年就这样在蟋蟀的吟唱声中度过。后来我还是被带进了城市,带进了贴着红白蓝瓷砖的高楼,带进了有空调有电脑有俄罗斯方块游戏,却没有泥土没有草丛没有蟋蟀的房间……
在城市,我习惯了这种俄罗斯方块般的生活。早出晚归,步履匆匆。
不知何时起,我学会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学会了“防人之心不可无”,学会了冷眼旁观,学会了猜疑与妒忌……那只承载着我童年欢笑的蟋蟀,早已被压在了心底。也许,是我把它给遗忘了。前不久,我在一个商店里看到有竹制的或塑料制的蜻蜒、蟋蟀卖,便兴冲冲地买回了一对塑料蟋蟀,把它们放在一个塑料花草丛中。后来,我在网上看到诗人流沙河的《就是那一只蟋蟀》:“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那是四川乡下听到的那一只”。我想我应该记得童年的那只蟋蟀,可是它却无处可寻。我在俄罗斯方块中感到一阵茫然和悲哀。
我那童年的可爱的蟋蟀,你在哪儿?
“唧……唧……唧……”,也许是因为过度的思念,我竟然有些幻听,仿佛当年那只蟋蟀在我耳边低吟,释放出一种平和的伤感,是的,它在为我现在的寂寥而伤感。我知道我无法寻觅它,因为那只是幻觉。我却仍然探头往窗外搜索。窗外很眩,有红绿灯,有汽车尾气;窗外很吵,有人在蹦的唱K,有人在猜拳行酒,也许这些都是城市应该有的声音吧。闪烁的霓虹灯尽情地展示着城市的繁华与躁动不安,一如千娇百媚的舞女。难怪贾平凹会说:“找热闹的地方容易,寻清静的地方难;找繁华的地方容易,寻拙朴的地方难”。赛格顶上的激光柱不停地旋转着,它在扫射着城市的夜空;波音777、空中客车在不停地起降。激光柱、客机的灯光让月光星光都暗淡无光。生活的节奏在各种各样的挑战中不断地膨胀,不断地加快,喧嚣的环境、乏味的生活、残酷的竞争使我们烦躁不安。我要将自己藏在哪里,才不至于被这城市的繁华与喧嚣淹没?
没有人告诉我,只有暗淡的月亮对我凄然一笑。
我到底还是惦记起那一只蟋蟀了。灯红酒绿的城市生活中会有我们的蟋蟀吗?在这里,我的蟋蟀已无处躲藏。它逃离了不属于它的方格,逃离了充盈着欲望泡沫的城市。而我却站在原地,无法跳出俄罗斯方块
就是那一只蟋蟀/在你的记忆里唱歌/在我的记忆里唱歌/处处唱歌/比最单调的乐曲更单调/比最和谐的音响更和谐/凝成水/是露珠/燃成光/是萤火/变成鸟/是鹧鸪/啼叫在乡愁者的心窝……
我知道我的蟋蟀不是流沙河的那一只,但他的诗还是引起我深深的共鸣。也许,每个城市人心中都有一只蟋蟀。城市人,你找到了心中的蟋蟀了吗?

( 1 )文中多次提到了“俄罗斯方块”,其含义不尽相同,请根据文章分别概括它的含义。

( 2 )文章最后一段画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 3 )作者在文中反复引用流沙河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 4 )作者在文中为什么用了大量笔墨写儿时的事情?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不能缺少美,就像生命中不能缺少空气。在不同人眼中,美丽有着不同的定义。美丽可以是墙上的画,也可以是内心的艺术修养;美丽可以是精致的妆容,也可以是自信的微笑;美丽可以是动人的文学,也可以是精妙的物理……

请以“美丽的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自选文体

③不少于5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班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爱错、qq群成员名字大全”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