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四项中划线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A: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 择其善者而从之B: 尝射于家圃 尔安敢轻吾射 C: 睨之 , 久而不去 下车引之 D: 但手熟尔 尔安敢轻吾射 |
2、 | 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 A: 这个单位连续发生事故,我们不能不说他们在安全防范上没有漏洞。B: 谁能否定努力钻研科学技术是没有用的呢? C: 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顽强的学习毅力,就不难不取得好的成绩。 D: 他连续三天无故旷课,我们能不指出他不遵守学校纪律吗? |
3、 |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________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②“两依据一参考”打破了高考“一考定终身”的格局,对中小学合理调配教育资源、有效________青少年兴趣特长方面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③遵循自然规律,方可获得大自然的馈赠;________,粗暴虐待自然,必然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A: 构建 开发 那么B: 创设 发掘 那么 C: 构建 发掘 反之 D: 创设 开发 反之 |
4、 |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歌以慷慨悲壮见称,这种风格在《观沧海》《龟虽寿》有明显体现。 B: 读新闻,我们要善于从新闻要素的角度去把握文章的内容。通常,我们把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称为新闻的要素。 C: 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一般由别人记述;自述生平的,称为自传。《美丽的颜色》就是一部优秀的自传作品。 D: 李白年轻时曾经“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渡荆门送别》就写于他乘舟西下、出蜀入楚的途中。这首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像瑰丽。 |
5、 | 下列语句中划线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断章取义(篇章) 寻章摘句(搜寻) 太盛则矫(做作)B: 不言而喻(比喻) 吹毛求疵(毛病) 怡情傅彩(增添) C: 心无旁骛(追求) 务于精熟(致力) 百行业为先(德行) D: 格物致知(推究) 强聒不舍(啰嗦) 以经验范之(衡量) |
6、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江村即事 钓罢归来不系舟,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对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写渔翁夜钓归来,懒得系船,而让船任意飘荡。“不系船”三字为全诗的关键,以下诗句全从这三字生出。B: 第二句承接上句,点明地点、时间及人物的心情和行动,说明“不系船”的原因。船停在江村,时已深夜,月亮下去了,人也疲倦了,该睡觉了。因此连船也懒得系。 C: 三,四句紧承第二句,将意思推进一层进一步说明“不系船”的原因:且不说夜里不一定起风,即使起风,顶多把小船吹到长满芦花的浅水边,有什么关系呢? D: 全诗通过“不系船”这样一件小事,表现了江村风景的宁静幽美,社会生活的单纯朴实,主人公心情的悠闲舒适,这种以小见大的手法,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相同。 |
7、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 洪涝冰雪,特大地震……当我们面对这一切的时候,不由生出多难兴邦的历史感慨。B: 语文学习要循序渐进 , 注重积累,没有广泛的阅读作基础,语文能力就不会有质的飞跃。 C: 丛教授平时总是沉默寡言,但人们一提起那心爱的专业时,他就滔滔不绝地谈个不停。 D: 日本政府不顾中方一再严正交涉,锲而不舍地宣布“购买”钓鱼岛,这不但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也是对国际法理的严重践踏。 |
8、 | 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最好的年纪,我就要做最有意义的事。”国际关系学院学生姚扬说,“这次到风华爱心希望小学支教让我明白了人生的方向。”B: 不靠窗口的病人,突然产生一个想法:为什么偏偏是挨着窗户的那个人,能有幸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为什么自己不应该得到这种机会呢? C: 近日,陆毅在微博晒出了女儿的一篇“自由写话”作文,题目是《我的一家》。 D: .家乡盛产的桃子呀,柿子呀,西瓜呀,都是我从小到大喜欢吃的水果。 |
9、 | 对“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按照这种办法去做就可以生存,但却失掉了义。 B: 按照这种办法来保全生命,但却失掉了义。 C: 按照这种办法去做就可以生存,然而却有人不采用它。 D: 按照这种办法来保全生命,然而却有人不采用它。 |
10、 |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苏联科学家发现,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B: “听着,朋友,”他们说,“你丑得可爱,连我都禁不住要喜欢你了。” C: 他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D: 《星光大道》是深受老百姓喜爱的一档文艺节目。 |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清)林则徐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注)此诗作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诗人因抗英禁烟被贬,远戍伊犁,临行前作诗留别家人。 ( 1 )下列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自谦体力衰弱、才智平庸,平淡的话语中,带着一丝苦涩、一些无奈。 B: 颔联含意很丰富。一是指目前贬戍伊犁事;二是表明自己过去所作所为都是从“利国家”“不避祸福”这一宗旨出发的;三是对未来,自己也将一如既往,不改爱国初衷。 C: 颈联感谢君王,认为贬谪是君王对自己的宽厚处分,其目的是起到宽慰家人的作用。 D: 尾联以略带自嘲的口吻,表明这次出戍断送老头皮也无所谓,因为自己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 2 )从这首诗可以看出诗人有着怎样的品质和胸襟? |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①止有剩骨________ ②缀行甚远________ ③屠大窘________ ④一狼洞其中________ ( 2 )翻译下列句子。①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 3 )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
阅读下文,完成(1)~(5)题。
枯 竹
①我在北风呼呼的野外,遇见了它——一株枯竹,静静地斜卧在青翠的众竹前,像白发苍苍的垂暮老人,显得那么另类。
②竹仿佛是邻家的小哥哥,一直在我的童年里俊朗地挺立着,伴我走过懵懂无忧的童年。
③犹记得,小时候,雨后的春日里,我在竹林里咔嚓咔嚓地掰断少年般稚嫩的春笋,拿回家,母亲的巧手把它变成一盘鲜嫩的笋丝炒肉,令人食欲大增;燥热的夏日里,竹林间声声蝉唱送来阵阵清凉,我和一帮小伙伴举着小竹竿到竹林里捕蝉。秋日里,竹林里秋虫啁啾着告诉我它们的童年故事;冬天下雨的夜里,雨打竹叶发出清脆悦耳的沙沙声,像一首摇篮曲,伴我进入温暖的梦乡……悠悠岁月里回首,一株株绿竹在我的童年里摇摇曳曳,每一片竹叶,都依附着一件难忘的童年趣事。
④面前的这株枯竹,枝干枯黄,一身萧索,在踌躇满志、正值青春的众竹面前,是那么惹眼,禁不住引我遐思连连——我仿佛见到了它的前身:某个雨后的春日早晨,它憨憨地从土里钻出头来,好奇地看着这个大千世界,抖落身上的旧盔甲,用力拔长;宁静的夏夜它与清风交谈,与明月对望,它聆听夏蝉的歌唱,它知悉秋虫的心事,它也团结土壤,与寒风对抗。
⑤这株枯竹,也引发我对它后世的遐想:它化身为一支笛、一管箫,啸啸天籁游走于天地苍穹间;它是“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煮茶吟诗的高雅;它是竹篱上爬满牵牛花的田园;它是竹篮采野花、摘野菜的诗意;又或,它走进寻常百姓家,化身竹筷为烟火,化身竹竿为晾衣;再或,它成为农家灶膛里的柴火,化为一缕缕温暖的炊烟……
⑥它是陆游,“好竹千竿翠,新泉一勺水”。它是朱熹,“坐获幽林赏,端居无俗情”。它是刘禹锡,“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它是王维,“_______”。它是苏轼,“_________”。它是郑板桥,“__________”。
⑦枯竹,仿佛是走过盛年、走过无数人生风雨的垂暮老人,它不是走向生命的终结,而是走向了更高远的生命。
⑧…………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2第9期,有改动)
( 1 ) 这篇散文以________为线索,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情感。( 2 )从全文看,选文第③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何作用?( 3 )下面诗句是从第⑥段中抽取出来的,依据文意,在下面横线处选择还原,只填字母。选项:A.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B.雪压不倒,风吹不折
C.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还原:它是王维,“________”。它是苏轼,“________”。它是郑板桥,“________”。
( 4 )根据要求,品析下面两个句子。①枯竹,仿佛是走过盛年、走过无数人生风雨的垂暮老人,它不是走向生命的终结,而是走向了更高远的生命。(请结合第⑤段,说说句中加下划线的“更高远的生命” 是从哪两方面来表现的。)
( 5 )文章的结尾部分已被省去,如果用以下两种结尾,你认为哪一种更好,请结合抒情方式说明理由。A.冬寒时节,一株不期而遇的枯竹,引起我遐思无限,给我融融的暖意。
B.枯竹,我要大声赞美你,你在我心中是永不枯萎的长青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时光老人与流浪汉
一个流浪汉呜呜地哭着。时光老人问:“你是谁?为什么哭?”流浪汉说:“我少年时代打玻璃球,青年时代玩纸牌,中年时代搓麻将,家产都败光啦!如今我一无所有,我真后悔啊(ia ua)!”
时光老人见他哭得可怜,试探地问:“假如你能返老还童……”“返老还童?”流浪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连忙说:“假如再给我一次青春,我一定从头做起,干出一番事业!”“好吧!只要你好好努力,就能获得真正的生命!”时光老人说完便消失了。
惊呆了的流浪汉低头一看,自己变成了一个十来岁的少年,肩上还背(bēi bèi)着书包呢。
他想起自己刚才说的话,便向熟悉的一所小学走去。路上,他看到几个孩子玩玻璃球,不觉手痒了,也挤进去玩起来。他仍然按照老样子生活,玩纸牌,打麻将……到了老年,他又懊悔地痛哭起来。正巧,他又碰到时光老人。
A返老还童________(①交给原主 ②回报 ③恢复)
B试探________(①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②试图发现 ③看望)
( 2 )给短文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真后悔啊________(ia ua) 背________(bēi bèi)着书包
( 3 )联系上下文,在短文第二自然段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题目:找回_________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③写出真情实感,文中不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