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 B: 夕阳像一个巨人被捆缚了手脚,使出浑身解数,憋红了脸,在天边挣扎。 C: 她已经又展开身体,笔直地像轻盈的箭,“哧”地插入碧波之中,几股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悄然不惊。 D: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地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 |
2、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这部名著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B: 今后的路该怎么走,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 C: 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这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D: 经过整顿,场内外秩序明显好转,观众出入场不再拥挤。 |
3、 |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 ②可是,人们竟然不自量力地宣称要用这滴水来代替大海。 ③殊不知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 ④虽然这个水滴也能映照大海,但毕竟不是大海。 ⑤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 A: ①④⑤③②B: ⑤③①④② C: ③①④⑤② D: ②③④①⑤ |
4、 | 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枢(shū)纽 粗犷(kuǎng) 茅塞(sè)顿开 B: 管辖(xiá) 悯(wǎng)然 泰然处(chǔ)之 C: 愠(wēn)色 冰窖(jiào) 锐不可当(dāng) D: 附和(hè) 造诣(yì) 杞(jǐ)人忧天 |
5、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眼前的老人,古铜色的脸上布满绉纹,一看就知道是个饱经风霜的老人。B: 敌人被打跑了,但战士们知道,他们不会甘心,一定会重整旗鼓的。 C: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发展变化更加飞黄腾达 , 可以作为艺术反映的题材更加丰富多彩。 D: 用心观察,你会发现平凡的生活能为我们提供巧夺天工的作文素材。 |
6、 | 下列各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B: 《黄河颂》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 C: 《最后一课》的作者是德国的都德,长篇小说代表作有《小东西》。 D: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主要是为了歌颂了帼国英雄花木兰的英勇善战。 |
7、 | “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中的“精神”是指( ) A: 国际主义精神 B: 共产主义精神 C: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D: 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
8、 |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针对国庆长假高速免费而堵车严重的现象,中国道路协会秘书长王丽梅认为,不能把免费当成根本原因,因暂时的拥堵就呼吁取消是因噎废食的表现。B: 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死灰复燃。 C: 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惟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是无可奈何。 D: 《中国好声音》中,刘欢、那英、庾澄庆、杨坤四位著名歌手作为明星导师言传身教 , 为中国乐坛发掘了一批怀揣梦想、具有天赋才华的音乐人。 |
9、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及作品内容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代作家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的生活细节,向读者展现了一个生活化真实化的鲁迅,可谓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楷模。 B: 法国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以小见大,反映了德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C: 当代文学家杨绛的回忆性散文《老王》,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但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形象,表达了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不幸者的关心、同情和尊重。 D: 《孙权劝学》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言辞简洁,内容丰富,生动传神,富于情味。长篇叙事诗《木兰诗》是南北朝乐府民歌,诗中塑造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保卫国家的巾帼英雄形象。 |
10、 | 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女娲 绽开 复盖 莫不关心B: 慌谬 篷勃 伺候 形貌昳丽 C: 戏谑 驾驭 伶俐 提心掉胆 D: 隐匿 吆喝 腌臜 无精打采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 1 )这首小令的前三句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深秋晚景图?( 2 )这首小令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敷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 1 )本文作者是东晋诗人________(人名)。( 2 )解释下列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①屋舍俨然________ ②便扶向路________ ( 3 )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描绘的桃林美景有何作用?( 4 )在文章第三自然段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桃源人与世隔绝的时间很久?( 5 )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千百年来让无数人心驰神往,为什么它具有这样永恒的魅力? |
阅读下文,完成第文后问题。
汉字之美,美在多维
①汉字是全世界最美丽的文字之一.今天,我们不妨从几何学的角度来发掘汉字之美。
②几何学研究空间,空间具有维度,维度越多自由度越大·维度较抽象,举例以明之:洞中潜蛇为洞壁所限只能前进后退,它的空间只有一维。原上奔马除前进后退外还能左转右转,它的空间是二维的。空中飞鸟除前进后退左转右转外,还能向上腾飞向下滑翔,语云:“天高任乌飞”,鸟比谁都自由,因为三维空间具有最大的自由度。
③自由度来自多维空间。汉字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书。象形字从图形转化而来,理所当然是二维的。其余五书也多半包含象形部分,例如形声字,一半象形一半拟声,非二维不足以容纳。再者,汉字是由横、竖、点、撇、捺等笔画构成的,好比在桌面上拼七巧板,必须有二维的自由度才能拼出千变万化的美丽图案来.可见汉字本质上是二维的,如原上奔马纵横驰骋,为汉字之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④汉字的书法突破汉字二维的局限,独具一格,演绎出汉字的多维之美.
⑤汉字书法讲究构架。构架类似于绘画之构图,至少须有二维空间所提供的大量自由度,字形才谈得上构架,才能体现出篆隶楷行草之特色,才能将各家之不同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⑥汉字书法讲究悬腕.书法家手腕悬空,方能随心所欲运臂使指挥毫着墨,在三维空间中发挥最大的自由度。
⑦汉字书法讲究笔法。这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其独特的工具,毛笔是所有笔中最神奇的。笔也有自由度:圆珠笔只有一个自由度。鹅毛笔和钢笔的笔尖分叉可在宽度上略为施展,其自由度介于一二之间。毛笔由千百根毫毛组成,每根毫毛可有不同程度的弯曲,其自由度岂止千百?正因为毛笔有这么多的自由度,书法家才能得心应手挥洒自如,一支笔写出千般字。尊毛笔为众笔之王,谁曰不宜?毛笔的众多自由度运用得宜,可增加书法之维度。笔毫蓄墨之丰欠,运笔力度之轻重,笔锋走向之偏正,运用之妙存乎一心。颜、柳等书体均能产生视觉之立体效应,是为三维。不信吗?笔力千钧之赞语日:力透纸背。如无垂直于二维纸面的第三维度,朝哪儿透啊?
⑧诚然,基于拼音字母的横写文字也有其优点:见字发音方便学习,字母易于输入电脑,以及与数学公式兼容等。但就美感而言,汉字堪称独步,书法已成为家喻户晓雅俗共赏的艺术。反观西方,有谁见过用拼音字母写的匾额楹联条幅扇面?
⑨汉字之美,美在多维!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题目。
满架秋风扁豆花
丁立梅
①记不清是从哪天起,我回家,都要从一架扁豆花下过。
②扁豆栽在一户人家的院墙边。它们的藤蔓缠缠绕绕地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顺了院墙,爬。顺了院墙边的树,爬。顺了树枝,爬。又爬到半空中的电线上去了。电线连着路南和路北的人家,一条人行甬道的上空,就这样被扁豆们诗意地搭了一个绿篷子,上有花朵,一小撮一小撮地开着。
③秋渐深,别的花且开且落,扁豆花却且落且开。紫色的小花瓣,像蝶翅。无数的蝶翅,在秋风里翩然舞蹈,欢天喜地。
④花落,结荚,扁豆成形。四岁的侄儿,说出的话最是生动,他说那是绿月亮。看着,还真像,是一弯一弯镶了紫色边的绿月亮。我走过时,稍稍抬一抬手,就会够着路旁的那些绿月亮。想着若把它切碎了,清炒一下,和着大米饭蒸,清香会浸到每粒大米的骨头里——这是我小时候的记忆。乡村人家不把它当稀奇,煮饭时,想起扁豆来,跑出屋子,在屋前的草垛旁,或是院墙边,随便捋上一把,洗净,搁饭锅里蒸着。饭熟,扁豆也熟了。用大碗装了,放点盐,放点味精,再拌点蒜泥,滴两滴香油,那味道,只一个字,香。打嘴也不丢。
⑤这里的扁豆,却无人采摘,一任它挂着。扁豆的主人大概是把它当风景看的。于扁豆,是福了,它可以不受打扰地自然生长,自然凋落。
⑥也终于见到扁豆的主人,一位整洁、干练的老妇人。下午四点钟左右的光景,太阳跑到楼那边去了,她家小院前,留一片阴。扁豆花却明媚着,天空也明媚着。她坐在院前的扁豆花旁,膝上摊一本书,她用手指点着书,一行一行地读,朗朗有声。我看一眼扁豆花,看一眼她,觉得他们是浑然一体的。
⑦此后常见到老妇人,都是那个姿势,在扁豆花旁认真地读书。视力不好了,她读得极慢。人生至此,终于可以停泊在一架扁豆花旁,与时光握手言欢,从容地过了。暗暗想,真人总是不露相的,这老妇人,说不定也是一个高人呢。像郑板桥,曾流落到苏北小镇安丰,居住在大悲庵里,春吃瓢儿菜,秋吃扁豆。人见着,不过一乡间普通农人,谁知他满腹诗才?秋风渐凉,他在他居住的厢房门板上,刻了一副对联“一帘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几百年过去了,当年的大悲庵,早已化作尘土。但他那句“满架秋风扁豆花”,却与扁豆同在,一代又一代,不知被多少人在秋风中念起。
⑧清代学者查学礼也写过扁豆花:“碧水迢迢漾浅沙,几丛修竹野人家。最怜秋满疏篱外,带雨斜开扁豆花。”有人读出凄凉,有人读出寥落,我却读出欢喜。人生秋至,不关紧的,疏篱外,还有扁豆花,在斜风细雨中,满满地开着,生命不息。
坚定前行,是青年应有的姿态。疲惫时,咬牙行走,会让您学会坚持;痛苦时,含泪前进,会让你收获坚强;开心时,需要你微笑着继续奔跑;孤独时,需要我们携手一起向前……
根据你对上面这段文字的理解,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书写规范,卷面整洁。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和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