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都昌县第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持续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使我提高了认识,增强了工作责任心。
B: 截至昨日11时,上海外滩陈毅广场踩踏事故已造成36人死亡,47人受伤,其中13人重伤,尚未脱离生命危险。
C: 下午的阳光穿过阳台的金银花,吹拂到我仰着的脸上。
D: 我们要坚决贯彻执行和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八项规定”,自觉遵守纪律,维护党的形象。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 如何让古典音乐走进普通人的生活并深入人们的内心?一些艺术家分享了自己在工作中的经验与感悟。
B: 文艺工作者只有真正深入生活并紧跟时代步伐,才可能创作出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优秀作品。
C: 原始人类阅读的对象就是大自然:山峦在蔚蓝的天空下寂静绵延,野鹿在蜿蜒的溪流边上悠闲漫步。
D: 历史正剧往往庄重严整,因为它倾向于真实再现,历史传奇常常灵动丰盈,因为它有较多理想色彩。
3、下列对课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心声》主要写李京京在公开课上成功地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B: “心声”表达了李京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体现了他作为成长中的少年对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C: 文中的程老师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是应当肯定的,但采取急功近利的办法是应当否定的。
D: 《心声》是黄蓓佳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发表的一篇儿童小说。
4、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慷慨淋漓 哺育 狂澜 屏障 山巅
B: 目不窥园 霍霍 溯气 懊悔 赚钱
C: 历尽心血 机杼 策勋 怪诞 田垄
D: 锲而不舍 蚱蜢 红装 迁徒 祈祷
5、

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科学工作者需要有耐心,还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兀兀穷年 , 才可能取得成就。
B: 作为民权运动的领袖,他发表了热情澎湃的演说,慷慨淋漓,气冲斗牛 , 声震天地。
C: 人民解放军来势汹汹 , 将日寇打得落花流水,狼狈逃窜。
D: 爷爷看了“少女毁容案”的新闻报道后,义愤填膺地说:“罪犯的行为简直是惨无人道,他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6、下列句子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们要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广大劳动者各尽所能、各得其所
B: 所谓“爱岗”,就是要干一行,爱一行,热爱本职工作,不能见异思迁 , 站在这山望那山高。
C: 这里人迹罕至 , 连草坪都被踩坏了。
D: 小李是外科医生,他对手术技术精益求精 , 患者送他个绰号“李一刀”。
7、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些网站平台对于出售身份证、银行卡信息的违法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完全没有起到应该承担的监管。(在“监管”后加上“责任”)
B: 国产大片《湄公河行动》赢得票房口碑双丰收后,导演林超贤表示,会不会拍摄续集,关键看合适的题材。(在“合适”前加上“有没有”)
C: 在期末法制教育会议上,戒毒所的专家再三强调同学们切忌不要接受陌生人提供的饮料和香烟,因为其中很可能藏有毒品。(删去“切忌”)
D: 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和成败,事关亿万百姓福祉。(删去“和成败”)
8、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测量 搏击 百费待兴 落英缤纷
B: 竣工 磅礴 察言观色 萍水相逢
C: 讪笑 训诫 沁人心脾 妇儒皆知
D: 元宵 震感 金榜题名 融会贯通
9、

选出划线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

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A: 透明清亮
B: 不可捉摸
C: 十分灵巧
D: 空旷灵巧
10、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临沧市交出了一份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满意的成绩单。
B: 镇康迷人的白露花 ,成为中外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
C: 这场足球赛的胜败取决于队员们的齐心协力。
D: 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每天约有2000万公顷左右被砍伐或毁坏。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李小雨

鸟在棕榈叶下闪着眼睛,

梦中,不安地抖动肩膀,

于是,一个青椰子掉进海里,

静悄悄地.溅起

一片绿色的月光

十片绿色的月光

一百片绿色的月光,

在这样的夜晚.

使所有的心荡漾、荡漾……

隐隐地,轻雷在天边滚过。

讲述着热带的地方。

绿的家乡……

( 1 )以动写静,以有声写无声,是本诗的一个特点。请结合诗歌作一点具体说明。

( 2 )诗人为什么以“绿色”来形容月光?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之者谁________

②野发而幽香________

③树林阴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 3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开头先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特征,后依次写了西南诸峰、琅琊山、酿泉、醉翁亭。
B: 文章写“醉翁亭的命名”主要为了介绍醉翁亭的由来和写作本文的原因。
C: 选文第二段描写了山间的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的景色,为后文写滁人随太守游览做铺垫。
D: 文中用了不少对偶句,如“野芳发而幽香”对“佳木秀而繁阴”等,句式工整优美,节奏感强。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黏土,生态建材

①人类用黏土造房已有9000多年的历史,黏土是最古老的建筑材料。甚至在建造著名的世界遗产中国长城时,有部分地方也用到了黏土。非洲人至今仍在建造黏土茅舍。

②中国古代称黏土为“埴”(音zhí),“《考工记》用土为瓦,谓之塼埴之工,是埴为黏土,故土黏曰埴。”(唐·孔颖达疏)。

③我国西北地区、陕西、山西等地多黏土,那些地方干旱少雨,农期以来流行黏土房(主要是四面房墙和院墙部分用黏土),这种黏土房称为“干打垒”,在墙泥外面通常还要抹一层草泥,条件好的人家则在墙外糊一层砖,粗看好像是砖房。

④五六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应该都记得“干打垒”是中国石油工人艰苦创业的代名词,也是大庆人“六个传家宝”之一。为了从根本上改变依靠“洋油”过日子的状态,几万建设大军在国务院前副总理和中国石油工业创建人余秋里的直接领导下,在松嫩平原战天斗地,本着“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精神,为了确保油田开发的起始时间和进度,大庆人在120天时间内,建成100万平方米的干打垒住房,解决了职工在创业初期的住房问题,切实完成了大庆油田会战指挥部创议的“人进屋、机进房、车进库、菜进窖”的目标,成为世界石油工业建设中的一个奇迹。

⑤建造干打垒房子可就地取材、节省木料,最大的优点是冬暖夏凉。

⑥当年的中国工人阶级是在极度困难的条件下不得不采用黏土造房,而今天的欧洲人看上了黏土房却是出于环保和生态的原因。尽管材料是原始的,然而意念、风格和技术是先进和前卫的。

⑦关于黏土,倘若要认真讲究概念的话,还是有说法的。首先要说的是黏性土(具有粒间联结性能的细土粒),根据所含黏粒(粒径小于5微米)的多少,黏性土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叫黏土,黏粒含量大于30%;第二类叫粉质粘土(旧称亚黏土),黏粒含量10%至30%;第三类为粉土,黏粒含量3%至10%。通常用来造房的所谓“黏土”,实际上是一种混合物,其黏粒总含量应大于25%,此外尚含有细沙、陶土等。其中,黏土(即第一类黏性土)含量高的俗称“肥黏土”,反之就叫“瘦黏土”。

⑧黏土有很多优点,在欧洲被建筑生物学家确定为生态建筑材料,用这种材料营造的居住空间特别健康,不仅因为黏土本身不含有害物质,而且还能吸收和改造有害物质,起到净化室内空气的作用。黏土中的气泡能吸收讨厌的气味和潮气,很少形成让人过敏的灰尘。黏土砌成的墙能储存热量,具有室内调温作用,故冬暖夏凉,且可节省能源,有利于环境。一些欧洲国家十分看好黏土这一生态建材,城市的建材商店可以买到(因掺有不同的矿物质而形成)不同色彩的黏土。

⑨今天,曾经激励过中国人民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大庆油田干打垒建筑群在大庆市博物馆的保护和管理下,已成为那段历史生动的实体教科书。

( 1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中国古代建筑长城时,都用黏土做建筑材料,所以有“万里长城永不倒”之说。
B: 选文第⑦段,作者采用分类别的方法,说明黏性土种类繁多。
C: 我国西北地区、陕西、山西等地多黏土,适合建造黏土房,而我国南方黏土很少,不适合建造黏土房。
D: 黏土,在欧洲被建筑学家确定为生态建筑材料的原因主要是欧洲地区黏土多,便于就地取材。
( 2 )结合本文,分析作者认为黏土是生态材料的原因。
( 3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问题,各地养老业兴起,张先生的养老院想用黏土做建筑材料,外墙加一防水涂层,你觉得是否科学?请你结合本文,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百合花开

宓月

①小时候,跟父亲去山谷,一朵白色的花吸引了我。

②在草丛里,它独自开着。它几乎和我一样高,花朵像喇叭一样大,却一点也不张扬,白色的花瓣微卷着,露出嫩黄的蕊。擎起它的根茎好像不胜重力地自然弯曲,让它看上去那么高贵,却又那么地孤寂。

③我被这朵花迷住了,久久不肯挪步。

④父亲说,这是野百合。因为我喜欢,父亲决定把它带回家。我本以为,他只是掐了花就走。没想到,父亲小心翼翼地拨开草丛,先清除了周围的一大片杂草,很快,一株亭亭玉立的野百合出现在我面前。它像童话中迷路的小仙子,突兀地出现在这片山谷里。它纯洁的白,让周围的一切黯然失色了。可它又是那么无助而脆弱。我担心它那瘦长的根茎,风一吹就会被折断。父亲用随身携带的一把小锄头从四周开始挖土,他掏得很深。我全神贯注地守在一旁,扶着花朵。很快,一个乒乓球大小的球茎,完整地悬空出来。

⑤父亲小心翼翼地用双手托着球茎,把花朵搁在肩膀上。我欢天喜地地跟在父亲身后。那朵百合花在父亲的肩头一颤一颤的,正冲我笑嘞。

⑥父亲把它种在屋旁的菜地里,用一根小木棒将它固定好。经过一番腾挪,野百合似乎也累了,有些萎靡不振。我疑惑地问父亲,它还能活么?父亲笑笑,说你明早来看它。第二天一起床,我就跑到菜地里。只过了一夜,野百合似乎适应了新环境,精神抖擞地立起来。硕大的花瓣上,还有几颗露珠在晨光中闪烁。我的整个暑假,因为它,多了许多憧憬和幻想。每天,我像探望老朋友,看它在风中摇曳,看蜜蜂在它的花蕊里沾满嫩黄嫩黄的花粉……

⑦九月天气逐渐转凉,野百合也在一阵阵的凉风中逐渐枯萎、凋零。看着凋落的花瓣,生命的短暂、美的易逝,让我第一次感到了忧伤。父亲说,我们可以把球茎分瓣,来年会变成几棵,父亲将百合花的球茎挖出来,分成七八瓣,在菜地的一角重新栽下去。

⑧八岁那个冬天,我每天都要去看看,但是,野百合的嫩芽迟迟没有冒出来,我便等得失去了耐心。美丽的雪花,春节的喜庆,使我几乎忘了野百合的事。春天来了。太阳的温暖改变了这个世界。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屋旁的菜地里齐刷刷地站着一溜茁壮的青苗,七八棵的样子,像一支小队伍。我即刻兴奋地跑去告诉父亲,我的百合花长出来了!

⑨父亲让我知道了一朵花是怎么长成的,也教会了我认识这个世界、热爱这个世界。是他给予我的欢乐太多,让我二十年都不愿走出他给我的幸福时光。可他又是多么的残酷,二十年前就丢下我独自远去。让我经常在这一刻谈笑风生,下一刻便愁云密布。

⑩世间美好的事物总是太过匆促、短暂。仿佛流星在心中留下的刹那光芒,要我们用尽一生去寻找、捡拾。我常常会突然忘却自己身在何处,满心满眼都是父亲的影子,伸出手却总也触摸不到他。那倏然间的惊悚,似一个无底的深渊,无论我怎么努力,世界的一角已无可挽回地沦陷……直到今天,每当看到百合花,我都会伤感和怅惘,我知道它们中永远不可能有陪伴我成长的那朵野百合。就像我把爱无限地放大,最爱我的父亲也不会再回来。可我仍固执地相信,还有许多野百合在某个荒野一年年寂寞地盛开。它是我孤寂中的念想,迷茫时的希望,是当我的人生沉入谷底时,亮着的最后一束光芒……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6年01期,略有删改)

( 1 )依据提示填空,完善文本线索。

( 2 )“它像童话中迷路的小仙子,突兀地出现在这片山谷里。”这句话中划线的词好在哪里?

( 3 )请赏析第⑧段画线句子。

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屋旁的菜地里齐刷刷地站着一溜茁壮的青苗,七八棵的样子,像一支小队伍。

( 4 )在“我”成长路上,百合花给了“我”什么启示?

( 5 )你生命中肯定有一朵促你成长的“野百合”。请你“寻找、检验”一种让你感动的事,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不超过80字)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从下面的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文题一:请以“快乐,就在身边”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文题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见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了人,有了生命。

请以“遇见”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3)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4)字数在600字以上。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友情and爱情”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