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焦作市人民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
B: 校庆这一天,同学们打扮得花团锦簇来迎接校友们返校。
C: 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D: 该会计师事务所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中国机床制造业一些有实力的集团为向国外市场渗透,采取了更加咄咄逼人的收购策略。
2、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风(sāo) 婷(pīnɡ) 孜不倦(zī)
B: 巾(ɡuān) 言(zhēn) 相得益(zhānɡ)
C: 桥(zhàn) 养(huàn) 前后继(pū)
D: 广(mào) 摇(zhuài) 俯即是(shí)
3、

下面句中划线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 两个阔别多年的老友意外地在一条小巷里狭路相逢;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多高兴了。
B: 你们学校打排球的水平实在高,我们甘拜下风。
C: 中国乒乓球队在世界赛场屡创佳绩,实属妙手偶得
D: 我们就是要虚张声势 , 把全班同学的学习热情鼓动起来。
4、

下列各选项中,语言表述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林书豪在NBA的职业生涯正在刚刚开始,就以神奇的表现征服了亿万观众。
B: 在上海家电博览会上,海尔推出了全球可去除PM2.5的首台空调。
C: “网络造词”是当前经济发展时期的产物,但它能不能延续下去,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D: 通过持续摄入含有1073R-1乳酸苗的酸奶饮料,使学生患流感的几率有效降低。
5、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家是既让你高飞 又用一根线牵扯的风筝轴。
B: 父亲像一张弓,蓄一生之势要把孩子射出大山。
C: 小草偷偷地从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D: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6、

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自(xǔ) (hài)人听闻
B: 婆(suō) 鞠躬尽(cuì)
C: 呜(yàn) 如火如(tú)
D: 粗(kuàng) (qì)而不舍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班的语文成绩是全年级最好的一个班级。
B: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学校积极开展学生读写。
C: 王羲之的作品让我们认识到书法是心灵和性格的表现。
D: 同学们要厉行节约,杜绝不浪费水电等不良行为。
8、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A: 开篇以“东皋”、“薄暮”、“望”点明诗人野望的地点和时间,野外一片荒凉,时值苍茫暮色。
B: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这是诗人对眼前景观的粗线条的描绘,着重于色彩的透明度,层层树林已染上萧瑟的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惟见落日的余晖,这是多么宁静、开阔、美丽的画面。
C: 从全诗看,诗人在暮色时分看见的野外景色,是一幅山家秋晚图,美丽的景色让诗人像田园诗人般找到了精神的慰藉,因此他十分乐于隐居的生活,整首诗歌弥漫着愉悦的基调。
D: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着力刻画视野所见山野放归的生动场景,为整个静谧的画面,注进一股跳动的情致和欣然的意趣。
9、下列词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塌(tān) 怒(chēng) 刀(pō) 强不舍(guō)
B: 慰(jiè) 憔(cuì) 首(jī) 忧心忡(zhōng)
C: 生(luán) 寒(jìn) 罗布(bó) 即物起(xìng)
D: (bèng)溅 蹒跚(pán shān) 微(xī) 面面相(qù)
10、下面横线处所填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

暴风雪正在窗外作威作福, 。行人瑟缩着裹紧了大衣,把头缩进竖起的领子里。


A: 一捧捧扎人的雪片被抛向窗玻璃
B: 抛向窗玻璃的是一捧捧扎人的雪片
C: 一捧捧扎人的雪片抛向窗玻璃
D: 把一捧捧扎人的雪片抛向窗玻璃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古诗阅读。

春游湖【宋】

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 1 )“夹岸桃花蘸水开”这句诗,给人无限的美感,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这一美景。

( 2 )诗歌的最后一句“小舟撑出柳阴来”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 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狼不敢________

②其一犬坐于前________

③一狼其中,意将入以攻其后也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3 )选出对误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
A: 本文故事情节生动曲折,语言简练传神,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了屠户和狼的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B: 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C: “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希望。
D: “狼不政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 4 )请列举你积累的与狼相关的两个成语,并说说从这些成语来看,在中国传统义化中,狼的形象是怎样的?
( 5 )从这则寓言中,你得到了么启示?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这样的中国人
①今天的日本,最美丽的旅游城市,就是京都和奈良,一个世俗,一个出尘。
②如果没有梁思成,早就没有京都,也没有奈良了。
③1944年,时任中国战区文物保护委员会副主任的梁思成,奉命向美军提供中国日占区需要保护的文物清单和地图,以免盟军轰炸时误加损伤。这份材料,是梁思成历尽心血完成的。
④但梁思成希望美军能将另外两个不在中国的城市也排除在轰炸目标之外——日本的京都和奈良。
⑤1932年,上海淞沪会战中,十九路军抗敌的前线,一个清华大学出身的年轻炮兵军官在激战中因无医无药殉于阵中。这个年轻的炮兵军官就是梁思成的亲弟弟梁思忠。
⑥1941年,在成都,日军利用恶劣天气,以诡异的云上飞行方式奇袭中国空军双流基地,一个中国飞行员不顾日机的轰炸扫射,冒死登机,起飞迎战,在跑道尽头未及拉起就被击中,壮烈殉国。三年后,林徽因依然为这个战死的中国飞行员写了一首哀婉的长诗,叫做《哭三弟恒》。这个中国飞行员,就是林徽因的三弟林恒。
⑦因国恨家仇,梁思成先生从不与日本人交往。在长沙大轰炸的烈火中,谦谦君子的梁思成怒吼出:“多行不义必自毙,总有一天我会看到日本被炸沉的!
⑧所以当梁思成提出保护京都和奈良时,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是一个难以理解的决定,而且,也超出他的工作范围。但是,他依然这样做了,而且并不是临时起意而已。他的弟子罗哲文这样记载他们从事这项工作时候的情景:“他们住在重庆上清寺中央研究院……每天,梁先生拿过来一些图纸,让罗哲文根据他事先用铅笔标出的符号,再用绘图仪器绘成正规的地图。罗哲文虽然没有详问图纸的内容,但大体可以看出,地图上许多属于日本占领区的范围。而梁先生用铅笔标出的,都是古城、古镇和古建筑文物的位置。还有一些地图甚至不是中国的。当时罗哲文虽然没有仔细加以辨识,但有两处他是深有印象的,那就是日本的古城京都和奈良。”梁思成这样解释他提出这个建议的原因——“要是从我个人感情出发,我是恨不得炸沉日本的。但建筑绝不是某一民族的,而是全人类文明的结晶。”
⑨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迂腐。而我胸中分明感到另一种感觉,那就是——高贵。高贵到野兽也无法夺去他胸中的仁爱与责任。
⑩至今,依然有日本人认为当年侵略中国,是文明对野蛮的战争。那么,有梁先生这样的中国人,就是在无言地告诉后人,日本人那时是在戕害一个怎样高贵的民族。
⑪这一瞬间,我方才感到,林徽因选择的梁思成,是怎样的一个男人。梁思成,是那种胸中真正荣有大海的男人。谁能看到这片大海,谁才能配得上梁思成。
⑫有人问梁思成和林徽因在一起幸福吗?
⑬我不知道。
⑭我只知道在抗战中,他们曾共同守在贫穷的李庄。那时,梁思成的脊椎病使他必须穿上铁马甲才能坐直,体重降到47公斤;那时,林徽因在日日咳血的生死线上挣扎,“几个月的时间就毁灭了她曾经有过的美丽”。那是真正的受难,没有电,没有自来水,每日伴随他们的是臭虫和油灯。
⑮然而,当外国友人邀请他们定居美国的时候,这一对苦难中的人拒绝了。他们说,

⑯林徵因在回答"日本人来了怎么办"这句话时,平静而言:"门外不就是扬子江么?"
⑰而另一件值得一提的事情,是由于奈良附近的军事目标众多,1945年,盟军不得不做出对其进行轰炸的准备。而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奈良的历史遗迹,盟军需要一张标明详细文物地点的地图。
⑱这一次,画这张图的,是林徵因。
⑲当抗战胜利的时候,人们才知道,他们竟然在李庄写出了11万字的《中国建筑史》,两个人那时每天为了这部书工作到夜半,竟然"欲罢不能"。
(选文有删改)
【相关链接】①梁思成: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申国古代建筑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②林徵因 建筑学家和作家。

( 1 )从叙述顺序来看,第⑤、⑥段都属于插叙,这两段文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 2 )结合上下文,合理想象,补写②段"他们说"的内容。

( 3 )⑯段林徽因的回答,表现了她怎样的心理或情感?

( 4 )第⑲段中的两个"竟然"能否删去?为什么?

( 5 )文中的梁思成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作简要分析。

阅读《陈涉世家》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 1 )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线字。
②为天下 ③吴广以为 ④楚人

( 2 )将下列各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
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3 )陈胜通过对形势的分析,打算用什么策略来争取民众响应他起义的号召?(用原文回答)

( 4 )陈胜为起义做了哪些舆论准备?从哪句话可以看出舆论宣传工作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由此看出陈胜具有什么样的才能?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生活中,有很多触动我们心灵的力量:日月交辉,草长莺飞,蓓蕾初绽;父母的深情,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关爱;一句话,一首歌,一本书……都可能在刹那间触动我们的心灵。
多少古代圣贤、多少时代精英、多少平民百姓,他们的一言一行、深邃思想、高尚人格给我们的心灵带来莫大的震撼与鼓舞。这种触动心灵的力量是无形的。它可以改变一个人、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
请以“触动心灵的力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不复返的恋爱”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