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对下列词语在句中含义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 他们不知道,万方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讲义气)B: 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形容人说话啰嗦) C: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心理难过) D: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浓荫。(洗澡) |
2、 | 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B: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 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
3、 | 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 A: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号召,得到了全校师生的积极响应和一致拥护。B: 对日本右翼势力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挑衅言论,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怎能无动于衷? C: 今年,重重雾霾席卷了大半个中国,饱受其害的人们终于认识到环境保护。 D: 在激烈的学习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信心不足,二是方法不当。 |
4、 | 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 历史告诉了我们一个无可置疑的事实:骄傲的人最终总会黯然失色,只有真正谦虚的人才会永远鹤立鸡群。B: 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C: 五四青年节之际,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中引经据典 , 妙语如珠,催人奋进。 D: (叫卖)得气力足,嗓子脆,口齿伶俐,咬字清楚,还要会现编词儿,脑子快,能左右逢源。 |
5、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有些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购置了多功能电话手表,是一种可以双向通话、能准确定位,并具有防水功能的电子设备。 B: 随着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使得杭州特有剧种“杭剧”的传承与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C: 最近,来自“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的在华留学生,评选出中国“新四大发明”:高铁、网购、支付宝和共享单车。 D: 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倾听着万里之外儿子的每一次心跳和儿子前进路上可能出现的困难,传送着自己的惦念。 |
6、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掺杂 旁鹜 断章取义 刻骨铭心B: 眺望 扶掖 重蹈复辙 自知之明 C: 处罚 庸禄 神情恍惚 迷惑不解 D: 阴晦 亵渎 化为乌有 强聒不舍 |
7、 | 《史记》的五种体例中,“世家”这种体例是( ) A: 记述历史帝王的兴衰沿革 B: 记述特殊人物或集团的事迹 C: 记述重要人物的家庭兴衰 D: 记述王侯各国的史实和状况 |
8、 | 选出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通过中国男子足球队的表现,使我们认识到具有良好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B: 小王对自己能否学好电脑,充满了信心。 C: 专家告诫:观看日食时要有防护措施,不能用眼睛直接观看,以免灼伤眼睛。 D: 弟弟不但很瘦,而且精神饱满。 |
9、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他已经精疲力竭了,坐在那里休息了很久。 B: 白杨树的枝丫一律向上,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C: 老师突然出现在教室后门口,正在嬉笑的同学立刻一副不怀好意的表情。 D: 东南亚金融危机使一些人的财产荡然无存。 |
10、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深圳的歌厅,不但格调高雅,而且经营方式别开生面,顾客不仅可以欣赏演出,还可以登台献技。 B: 我尽管已入暮年 , 子孙满堂,对母亲的挚爱和怀念,却刀刻斧凿般地镶嵌在心底。 C: 连绵不断的春雨,不仅点缀了大地,而且让地下的种子汲取了充足的水分,开始急速萌发。 D: 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消息,成为人们津津乐道谈论的话题。 |
阅读下面小诗,说说你的理解(提示:指出修辞 ,解说句子含义) 诗意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郅寿 寿字伯考,善文章,以廉能称,举孝廉①,稍迁冀州刺史。时,冀部属郡多封诸王,宾客放纵,类不检节,寿案察②之,无所容贷③。乃使部从事专住王国,又徙督邮舍王宫外,动静失得,实时骑驿言上,奏王罪及劾傅相,于是藩国畏惧,并为遵节④。视事wu三年,冀土肃清。三迁尚书令。朝廷每有疑议,常独进见。肃宗奇其智策,擢为京兆尹。郡多强豪,奸暴不禁。三辅素闻寿在冀州,皆怀震竦,各相检敕,莫敢干犯。寿虽威严,而推诚下吏,皆愿效死,莫有欺者。以公事免。复征为尚书仆射。 是时,大将军窦宪以外戚之宠,威倾天下。宪尝使门生赍书诣寿,有所请托,寿即送诏狱。前后上书宪骄恣,引王莽以诫国家。是时,宪征匈奴,海内供其役费,然宪及其弟笃、景并起第宅,骄奢非法,百姓苦之。寿以府臧空虚,军旅未休,遂因朝会讥刺宪等,厉音正色,辞旨甚切。宪怒,陷寿以买公田诽谤,下吏当诛。侍御史何敞上疏理之。书奏,寿得减死,论徙合浦。 (节选自《后汉书·卷二十九》,有删改) (注)①孝廉,官职名。②案察,按章处置,③容贷,宽恕,④并为遵节,只得遵纪守法,⑤视事,任职,⑥赍书,财物和书信 (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以廉能称/不能称前时之闻(《伤仲永》 B: 常独进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 C: 肃宗奇其智策/未复能有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D: 辞旨甚切/未尝稍降辞色(《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 2 )下列选项中划线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推诚下吏 A: 国险而民附(《隆中对》)B: 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十二章》) C: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D: 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三辅素闻寿在冀州,皆怀震竦,各相检敕,莫敢干犯。 ( 4 )窦宪为什么要诬告郅寿私买公田、诽谤朝政,并把他送进牢狱,处以死罪?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文段中郅寿的哪些品质是值得我们赞赏的。 |
蔷薇几度花
①那丛蔷薇。
②与我的住处隔了三四十米远,在人家的院墙上,爬着。我把它当做大自然赠予我们的花,每每在阳台上站定,目光稍一落下,便可以饱览它了。这个时节,花开了。起先只是不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素妆,淡淡笑。眼尖的我发现了,欢喜地叫起来,呀!蔷薇开花了。我欣赏着它的点点滴滴,日子便成了蔷薇的日子,很有希望很有盼头地朝前过着。
③也顺带着打量从蔷薇花旁走过的人。有些人走得匆忙,有些人走得从容,有些人只是路过,有些人却是天天来去。
④看久了,有一些人,便成了老相识。譬如那个挑糖担的老人。老人着靛青的衣,瘦小,皮肤黑,像从旧画里走出来的人。他的糖担子,也绝对像幅旧画:担子两头各置一匾子,担头上挂副旧铜锣。老人手持一棒槌,边走边敲,当当,当当当。惹得不少路人循了声音去寻,寻见了,脸上立即浮上笑容来。呀!一声惊呼,原来是卖灶糖的啊。
⑤可不是么!匾子里躺着的,正是灶糖。奶黄的,像一个大大的月亮。久远了啊,它是贫穷年代的甜。那时候,挑糖担的货郎,走村串户,诱惑着孩子们,给他们带来幸福和快乐。只要一听到铜锣响,孩子们立即飞奔进家门,拿了早早备下的破烂儿出来,是些破铜烂铁、废纸旧鞋的,换得掌心一小块的灶糖。伸出舌头,小心舔,那掌上的甜,是一丝一缕把心填满的。
⑥现在,每日午后,老人的糖担儿,都会准时从那丛蔷薇花旁经过。不少人围过去买,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有的人买的是记忆,有的人买的是稀奇———这正宗的手工灶糖,少见了。
⑦便养成了习惯,午饭后,我必跑到阳台上去站着,一半为的是看蔷薇,一半为的是等待老人的铜锣敲响。当当,当当当——好,来了!等待终于落了地。有时,我也会飞奔下楼,循着他的铜锣声追去,买上五块钱的灶糖,回来慢慢吃。
⑧跟他聊天。“老头!”我这样叫他,他不生气,呵呵笑。“你不要跑那么快,我追都追不上了。”我跑过那丛蔷薇花,立定在他的糖担前,有些气喘吁吁地说。老人不紧不慢地回我:“别处,也有人在等着买呢。”
⑨祖上就是做灶糖的。这样的营生,他从十四岁做起,一做就是五十多年。他是天生的残疾———断指,两只手加起来,只有四根半手指头。却因灶糖成了亲,他的女人因喜欢吃他做的灶糖嫁给他的。他们有个女儿,女儿不做灶糖,女儿做裁缝,女儿出嫁了。
⑩“这灶糖啊,就快没了。”老人说,语气里倒不见得有多愁苦。
⑪“以前怎么没见过你呢?”
⑫“以前我在别处卖的。”
⑬“哦,那是甜了别处的人了。”我这样一说,老人呵呵笑起来,他敲下两块灶糖给我。奶黄的月亮,缺了口。他又敲着铜锣往前去,当当,当当当。敲得人的心,蔷薇花朵般地,开了。
⑭一日,我带了相机去拍蔷薇花。老人的糖担儿,刚好晃晃悠悠地过来了,我要求道:“和这些花儿合个影吧。”老人一愣,笑看我,说:“长这么大,除了拍身份证,还真没拍过照片呢。”他就那么挑着糖担子,站着,他的身后,满墙的花骨朵儿在欢笑。我拍好照,给他看相机屏幕上的他和蔷薇花。他看一眼,笑了。又举起手上的棒槌,当当,当当当,这样敲着,慢慢走远了。我和一墙头的蔷薇花,目送着他。我想起南朝柳恽的《咏蔷薇》来:“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诗里的蔷薇花,我自轻盈我自香,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人生最好的状态,也当如此吧。
( 1 )第⑨段的记叙顺序是________。①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素妆,淡淡笑。
②哦,那是甜了别处的人了。
( 4 )文中的“我”对挑糖担老人是怎样评价的?向匠人致敬
①气象学家竺可桢一生记下了千万字的日记,其中气象方面的内容就占了较大的比例,无论到哪里,像桃树开花了、柳树长出叶子了、燕子从北方飞来了等,他都有记录。而正是凭了这样的“笨功夫”,他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与计算机时代把历史资料经过整编后概括出来的世界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大趋势,竟是同一个方向。
②著名书法家沈尹默年轻时为应对陈独秀“字则其俗在骨”的批评,他琢磨出了这样一个“笨办法”:每天,准备一尺见方的纸,百张;先用淡墨临习汉碑,等写完后,前面纸也干了,再折四格写;最后用此纸写行草。如此,他苦练了两年才告一段落;后来,在北京又续练各种碑帖;直到1930年前后,才算是能稳准地运用悬腕。苦练了20年,沈尹默终成一代大家。
③从表面上看,无论是竺可桢还是沈尹默,确乎够“笨”够“拙”,他们几乎是用了一生的时间投入于自己的事业和兴趣爱好。虽然,他们最后成功了,但是从投入产出的绩效比看,似乎太差劲了。如果他们能够走点捷径,再玩些诸如自我包装之类的花样,不也能够早早成名吗?何必如此折腾自己呢!殊不知,缺少了时间的积淀,缺少了艰辛的努力,谁能保证其气象研究和书法创作的质量?由此观之,所谓“笨人”,那只是“明白人”的代名词而已。事实上,只有下过“笨功夫”的人,才知道“笨功夫”的意义所在。就像作家刘震云说起外祖母,虽然身高只有一米五六,但却是方圆几十里割麦子的“头把镰”,速度特别快。她的诀窍,也是她的“笨功夫”,就是割麦子的时候腰弯下去后,就不再直起来,一直埋头收割。因为如果直起一次腰,就会直十次。你会割割停停,速度当然就慢了。原来“笨功夫”的背后蕴藏着能动的大智慧。
④是啊,“笨功夫”,不是平庸,不是呆板,更不是不动脑筋,而是对事物发展规律的尊重。一万小时定律是马尔科姆·格拉德韦尔的作品《异数》中提出来的,其理论核心为量的积累,可应用于所有领域、所有学科。一万小时定律解释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否则,不愿辛勤耕耘,总想着一蹴而就、一鸣惊人,企盼天上掉馅饼;不想凭自身努力证明自己,总想着投机取巧,那注定走投无路。
⑤做肯下“笨功夫”的“笨人”,做专注于事物本身,“为了把事情做好而把事情做好”的人,说到底,就是要做弘扬工匠精神的“匠人”。
⑥其实,在各个领域,像这般肯下“笨功夫”的“笨人”已经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前不久,李克强总理在中南海亲切会见世界技能大赛上取得优异成绩的中国选手。他说,“质量之魂,存于匠心”,“我们要让工匠精神渗入每件产品、每道工序,‘差不多就行’的心态要不得,以工匠精神支撑企业家精神,支撑制造强国建设。”“差不多就行”的心态,无疑是与下“笨功夫”、具“匠心”格格不入的。我们要把做“笨人”、具“匠心”与“推动中国制造和服务迈上中高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品牌走向世界”联系起来。这不仅是李总理对中国青年寄予的厚望,也折射出甘做“笨人”、善具“匠心”的真谛。
( 1 )文章开头从竺可桢和沈尹默的事例写起,其作用是________。材料一: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方成鸿篇巨制《红楼梦》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材料二:川航机长刘传健在机舱玻璃突然暴碎的情况下,凭着惊人的意志力,克服高空失压和零下四十多度的低温,成动让飞机迫降在了成都双流机场,挽救了119位乘客和9名机级人员的生命,这一壮举被民航业界专家称为“奇迹”。
材料三:当今娱乐圈出现了许多所谓的“网红”,他们靠精心设计和包装,网络海量传播,一夜成名,但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却又都销声匿迹了。
( 3 )下面各项与本文表达观点不符的一项是( )请以“语文”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定。②文中若需出现校名、人名,请用化名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