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陕西安康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组加线字注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

A: 烂màn 芋ɡěn 解pāo 名nì
B: 然(huá) 泠(léng) 轩(miǎo)
C: 粗lì 粗pì 禁qù 满jìng
D: 不xùn 补mí 留zhì 尴ɡà
2、

对下列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题目《次北固山下》,“次”的意思是“旅途中停宿”。
B: 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思乡愁绪。
C: 诗人触景生情,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
D: 颔联中的“阔”写出了涨潮时长江的气势,水面变得辽阔了。“悬”反映了一帆风顺,行船平稳。这一联表现诗人胸襟的开阔和心情的舒坦。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社戏》出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
B: 贺敬之的诗歌《回延安》,是用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的。
C: 《小石潭记》的“记”是古代一种文体,用以论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
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B: “我的朋友啊,”他说:“我——我——”
C: 《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D: 叙利亚的孩子在废墟中唱着:“在战火和摧毁中,我们的伤口很深”。
5、下列语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爱幕虚荣而不被别人重视的人。
B: 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辨护。
C: 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抱 ,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D: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6、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和《朝花夕拾》以及散文诗集《野草》。
B: 小说《台阶》的作者李森祥是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半个月亮爬上来》《十八里营房》等。
C: 《老王》的作者是杨绛。钱钟书是她的丈夫,其小说代表作是《围城》,学术著作有《谈艺录》《管锥编》等。
D: 《卖油翁》的作者欧阳修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7、

选出填在下列语段中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他们的岗位或许并不显贵,但他们的精神弥足珍贵;他们的工作或许并不 ,但他们的品质足以 .他们身上展现的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生动地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图书馆是精神的寄托,是不可取的所在。 电子阅读量大大增加, 有成为主流的趋势, 不可否认的是,网络内容良莠不齐、泥沙俱下,网上阅读门槛较低,对一些缺乏甄别力的青少年来说,难以形成正确的阅读导向.

A: ①惊天动地 感天动地 ②即使 甚至 所以
B: ①感天动地 惊天动地 ②尽管 而且 所以
C: ①感天动地 惊天动地 ②即使 而且 但
D: ①惊天动地 感天动地 ②尽管 甚至 但
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标题、电头、导语、主体、结语是新闻结构的五个部分。
B: 《蜡烛》是苏联作家西蒙诺夫写的一篇战地通讯,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各国的战斗友谊,讴歌了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C: 余秋雨写的《信客》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忠厚老实、善良诚信、任劳任怨的信客形象,表达了对诚信的赞美。
D: 杨绛在《老王》这篇文章中表达了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
9、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种粗制滥造的武侠小说,是不能吸引读者的。
B: 对于自己的坏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 , 显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C: 教育部门和各级学校立下海誓山盟 , 严打网络现象,还青少年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
D: 在老师长吁短叹的描述下,孩子们都对城里的生活充满了向往。
10、填入下文画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自从我们搬到郊外以来,________。那短篱边牵延着的毛豆叶子,已露出枯黄的颜色来,白色的小野菊,一丛丛由草堆里攒出头来,还有小朵的黄花在凉劲的秋风中抖颤,这一景象,最易勾起人们的秋思,况且身在阿富汗呢?

A: 天气逐渐清凉了
B: 异国秋色愈来愈浓了
C: 秋风日渐凄冷了
D: 秋天的脚步愈来愈近了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诗歌欣赏: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燕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故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1 )对诗歌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 “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C: 这首诗既表达了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D: 这首诗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 2 )根据诗意,请回答下面问题。
词上阕写景或叙事,下阂抒情言志。这首词上阕写什么景?有什么特点?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二翁登泰山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甚友善。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翼、雍,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释】①第:房屋,宅子,家。②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

一带。③曩:以往,过去,从前。

( 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盗________

②圣人非所与也________

③二人对________

④越钱塘,长江________

( 2 )选出下列语句中划线字用法或意义相同的一项( )
A: 实味不同 常蹲
B: 渔者歌曰 温而知新
C: 至泰阴 拔山倒树
D: 乙翁欲扶 婴闻
( 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②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 4 )《二翁登泰山》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瞬息与永恒的舞蹈

张抗抗

①那盆昙花养了整整六年,仍是一点动静没有。年复一年,它无声无息地蛰伏着,除了枝条日甚一日的蓬勃,别无吐蕾开花的迹象。怜它好歹是个生命,不忍丢弃,只好把它请到阳台上去,找一个遮光避风的角落安置了,只在给别的盆花浇水时,捎带着用剩水敷衍它一下。心里早已断了盼它开花的念想,饥一餐饱一顿地,任其自生自灭。

②一个夏天的傍晚。我再次走上阳台,去给冬青浇水,然后弯下腰为冬青掰下了一片黄叶。忽然有一团鹅黄色的绒球,从冬青根部的墙角边钻出来,闪入了我的视线。我几乎被那团鸡蛋大小的绒球吓了一大跳:那不是绒球,而是一枝花苞﹣﹣昙花的花苞,千真万确。

③昙花入室,大概是下午六点左右。它就放在房间中央的茶几上,天色一点点暗下来。那一枝鹅黄色的花苞渐渐变得明亮。晚七点多钟的时候,它忽然颤栗了一下,颤栗得那么强烈,以至于整盆花树都震动起来。就在那个瞬间里,闭合的花苞无声地裂开了一个圆形的缺口,喷吐出一股浓郁的香气,四散溅溢。它的花蕊是金黄色的,沾满了细密的颗粒,每一粒花粉都在传递着温馨呢喃的低语。那橄榄形的花苞渐渐变得蓬松而圆融,原先紧紧裹挟着花瓣的丝丝淡黄色的针状须茎,如同刺猬的毛发一根根耸立起来,然后慢慢向后仰去。在昙花整个开启的过程中,它们就像一把白色小伞的一根根精巧刚劲的伞骨,用尽了千百个日夜积蓄的气力,牵引着、支撑着那把小伞渐渐地舒张开来。

④现在它终于完完全全绽开了,它更像一位美妙绝伦的白衣少女,赤着脚从云中翩然而至。从音乐奏响的那一刻起,“她”便欣喜地抖开了素洁的衣裙,开始那一场舒缓而优雅的舞蹈。“她”知道这是自己多年来一直期盼的一次公开演出,只许成功,不能失败,虽然是初次登台,但是她的每一个动作都娴熟完美,昙花于千年岁月中修炼的道行,已给“她”注入了一个优秀舞者的遗传基因,使得“她”婀娜轻柔的舞姿带有一种动人心魄的绝美。

⑤这一场动人心弦的舞蹈,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她”悄然无声地一边舞着,一边用自己身体内多年存储的精华,尽情演绎着生命的辉煌,挥洒着成功的芳香。

⑥盛开的昙花就那么静静地悬在枝头,像一帧被定格的胶片。

⑦但昙花的舞蹈并未就此结束。“她”忽然又颤动了一下,张开的手臂,渐渐向心口合抱;“她”用修长的指尖梳理着金发般的须毛,又将白色的裙衫一片片收拢;然后垂下“她”白皙的脖颈,向泥土缓缓地匍匐下去。

⑧“她”平静而庄严地做完这全套动作,大约用了三个小时﹣﹣那是舞蹈的尾声中最后复位的表演。昙花的开放是舞蹈,闭合自然也是舞蹈。片片花瓣根根须毛,从张开到闭合,每一个动作都一丝不苟。“她”用轻盈舒缓的舞姿最后一次阐释艺术和生命的真谛

⑨我很久很久地凝望着它,满怀歉意地观赏着昙花从帷幕拉开、尽情绽放到舞台定格的全部过程。“昙花一现”那个带有贬义的古老词语,在这个偶然的夏夜里变成一种正在逝去的遥远回声。给予我新的启示。

⑩那个傍晚的阳台,那一场绝美的舞蹈中,我是唯一幸运的陪伴者。想起我年来对昙花的冷落和敷衍,愧恨之情油然而生。此后,我将用清水和阳光守候那绿色的舞台,等待它明年再度巡回。

(选自《世纪经典散文》,有删改)

( 1 )阅读全文,说说你对标题“瞬息与永恒的舞蹈”中“瞬息”与“永恒”两个词的理解。

( 2 )有人认为,本文主体部分描写的是昙花绽放的短暂生命历程,可是第①段却写昙花整整六年“一点动静都没有”,我“心里早已断了盼它开花的念想”,显得偏题,你认为呢?请说说你的理解。

( 3 )某班组织“作家与读者零距离”对话活动,假如你是张抗抗,你将如何回答学生的以下问题?

学生:本文第④段起,对昙花的指代由“它”变成了“她”,请问您是怎么考虑的?

张抗抗:________

( 4 )本文通过一系列精美的细节描写,具体展现昙花绽放的详细过程,读来感人至深。请从第②或第⑦段中任选一处细节描写抄下来,完成下面的读书卡片。

读书卡片

题目

瞬息与永恒的舞蹈

作者

张抗抗

佳句摘录

________

赏析品味

________


( 5 )根据全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第⑧段划线句“她”用轻盈舒缓的舞姿最后一次阐释艺术和生命的真谛“的理解和感悟。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蝙蝠携带大量致命病毒,为什么自己却安然无恙?

①在很多故事里,蝙蝠是邪恶的象征,而在现实里,蝙蝠只是一种很渺小的生物。

②蝙蝠虽然是一种渺小的生物,却是世界上千种最致命病毒的携带者,是很多新发传染病病原体的自然宿主,比如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SARS、MERS冠状病毒等。本次流行的新冠肺炎,目前追踪基本确定与野生动物有关,极大可能为蝙蝠。

③蝙蝠属于哺乳动物纲中的第二大目——翼手目,是世界上唯一能够飞翔的哺乳动物。根据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建立的全球蝙蝠病毒数据库显示,在全球69个国家,科学家已在近200种蝙蝠身上发现超过4100种病毒,其中冠状病毒超过500多种。蝙蝠是最大的病毒库之一,但又对大多数病毒表现出较强的耐受力,其原因目前仍未十分明确,据目前学界推测,可能与它们的飞行能力和特殊免疫系统有关。

④蝙蝠在飞行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使得体温升高,类似“发烧”,可抑制病毒的复制。病毒进入机体后会利用宿主细胞快速复制新的病毒,机体免疫系统主要防御机制则是通过发烧使体温升高来抑制病毒的复制。蝙蝠飞行过程中体温可升高到38℃~41℃,可以极大地抑制病毒的复制,减少体内病毒的载量,同时加快机体免疫反应,进而减少病毒对机体的损伤。

⑤科学家通过对蝙蝠基因组研究发现,尽管蝙蝠的基因组与其他的哺乳动物有许多相同的成分,但是蝙蝠身上包含的某些基因比其他哺乳动物更多,这些基因有助于抵抗入侵病毒对自身的伤害。

⑥蝙蝠特殊的免疫系统有助于抵抗病毒的侵害,可是为什么蝙蝠会成为天然的超级病毒库?科学家推测蝙蝠种类多,喜欢群居,寿命长,而且具备长距离飞行能力,活动范围广,携带多种病毒且对病毒有较强的耐受力,易于传播病毒。

⑦蝙蝠一般不会直接将病毒传给人类,而是通过果子狸、竹鼠等中间宿主来完成。不去打扰蝙蝠和其他野生动物,更不要把这些野生动物当成盘中餐,这或许是未来防止新的疫情发生最为有效的办法。

⑧网络上有一个段子“蝙蝠已经努力长成了不好吃的样子,但还是逃不脱被烹饪的命运”,这足以看出人类的行为比蝙蝠携带病毒更可怕。随着病毒抗药性的升级,未来病毒的变异升级可能性非常大。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的栖息领地,人类自认有着超凡的智慧,但依旧不是地球的主宰。

⑨《流浪地球》里说:“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一个人息息相关。”

( 1 )蝙蝠携带大量病毒,自己却安然无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 2 )第③段划线句运用了________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
( 3 )第⑦段加下划线词语“或许”能否删去?为什么?
( 4 )下列选项中对第⑨段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每次灾难发生都是自然界在敲响警钟。
B: 人类的生存是与自然界息息相关的。
C: 灾难发生之初人们往往是不会在意的。
D: 任何一场灾难都会导致人类的灭亡。
( 5 )有人认为:本文标题不够恰当,为什么?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生命如歌,有人爱在夜阑人静时浅吟低唱,有人愿在暴风骤雨中激情呐喊,有人为别人悲歌,有人为自己欢诵,其实不论忧喜悲欢,都是对存在的礼赞,对经历的感怀,对美好的向往,仔细倾听——你心中的的那首歌也是这样悠扬婉转!
请以“唱一首歌给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名;③不得抄袭;④字数控在600字左右;⑤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自然而然”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