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略无阙处(完全没有) 虽乘奔御风(虽然) B: 横柯上蔽(树木的枝干) 鸢飞戾天(至、到达) C: 四时俱备(四季) 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D: 日暮乡关何处是(故乡) 单车欲问边(慰问边关守军) |
2、 |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 B: 清 晰 偏 僻 管 教 震 颤 C: 清 扬 荒 僻 管 束 震 撼 D: 清 晰 偏 僻 管 教 震 撼 |
3、 | 请选出下面短文中加下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 ) 英雄陨落,逝者为大。曼德拉官方追悼会上,南非人并没有如一些人预想的那样,泪水涟涟、呼天抢地。相反,整个追悼活动气氛轻松、哀而不伤。南非的黎民百姓用非洲民族传统的方式悼念曼德拉,讴歌他的丰功伟绩,称赞他是南非民族的脊梁。 B: yǔn qiāng dào jǐ C: yǔn qiǎng dào jí D: sǔn qiǎng dào jǐ |
4、 | 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科学家应该用专业的知识去传播科学的精髓,让科学获得最广泛公众的支持和理解,这是科学家的责任,也是一种担当。“理解”与“支持”调换位置 B: 由于团省委的一系列关爱活动,使留守儿童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把“感受”改为“体会” C: 作家莫言采用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将民间故事和历史事实融入小说创作并取得杰出成就,被评为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被评为”改为“获得” D: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受到中小学生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删去“的原因” |
5、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B: 月亮渐渐升高了,竹影渐渐与地上描着的木炭线相分离,现出参差不齐的样子来,好像脱了版的印刷。 C: 父母常年在外,奶奶年迈多病, 拈轻怕重 , 很多农活儿就落在了年仅十二岁的王安身上。 D: 正是凭着这种对群众负责和对案件 精益求精的坚定信念,十年来,她经手的三百余件案件,无一起错案。 |
6、 | 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岑寂(chén) 翌日(yì) 剽悍(biāo) 络绎不绝(yì)B: 俊逸(jùn) 蹇劣(jiǎn) 引吭(háng) 蹑手蹑脚(niè) C: 丰腴(yǔ) 辟易(bì) 憩息(qì) 忍俊不禁(jīn) D: 绮丽(qǐ) 分娩(wǎn) 窥视(kuī) 融融泄泄(xiè) |
7、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 面对玉龙雪山扑朔迷离的大雾天气,游客们真是进退两难。 B: 冬天来临,连续几日的强降雪,街道上早已到了万人空巷的程度。 C: 学校的冬运会上,苦练了一个多月的同学们,个个蠢蠢欲动 , 决心为班集体争光。 D: 我们进入考场后,气氛紧张,大家屏息敛声 , 等待着监考老师宣读考场规则和注意事项。 |
8、 | 根据语境,下面横线上填入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个园北大门外盐阜路的内河风光带,景色迷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登上停泊在御码头的龙舟画舫 ②这里还是著名的“乾隆水上游览线”的起点 ③当年乾隆皇帝三下扬州,曾以天宁寺的西苑作为行宫 ④沿河漫步西行千余米,清代八大刹之一的天宁寺就在这里 ⑤可以领略“两堤花柳皆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十里瘦西湖风光。 A: ②④③①⑤B: ④②③⑤① C: ④③②①⑤ D: ②④⑤①③ |
9、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作为全国13家“国家重点美术馆”之一,中华艺术宫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B: 中国驻英大使馆郑重提醒来英国留学的中国新生增强警惕,严防各类电信诈骗,避免不再造成财产损失。 C: 在广西文化艺术中心举办“劳动者之乐"交响音乐会,向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送上最美好的节日祝福。 D: 南通植物园、森林公园开放建成,绿树成荫,风光秀美,春节期间参观人数达到了30万人次以上。 |
10、 | 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B: 可爱者甚蕃(多) C: 陶后鲜有闻(少) D: 宜乎众矣(适宜) |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 1 )词中“强”的意思是( )A: 强大 B: 强调 C: 勉强地 D: 倔强地 ( 2 )“少年”时的“愁”指的是________,“而今”的“愁”指的是________。 |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魏孝文帝自发平城至洛阳,霖雨不止。丙子,诏诸军前发。次日,帝戎服,执鞭乘马而出。群臣稽颡①于马前。帝曰:“谋略已定,大军将进,诸公更欲何云?”尚书李冲等曰:“今者之举,天下所不愿,唯陛下欲之。臣不知陛下独行,竟何之也 !臣等有其意而无其辞,敢以死请!”帝大怒曰:“吾方经营天下,期于混壹,而卿等儒生,屡疑大计;斧钺有常,卿勿复言!”策马将出,于是安定王休等并殷勤泣谏。帝乃谕群臣曰:“今者兴发不小,动而无成,何以示后!朕世居幽朔,欲南迁中土;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王公以为何如?欲迁者左,不欲者右。”安定王休等相帅如右。王桢进曰:“‘成大功者不谋于众。’今陛下苟辍南伐之谋,迁都洛邑,此臣等之愿,苍生之幸也。”群臣皆呼万岁。时旧人虽不愿内徙,而惮于南伐,无敢言者,遂定迁都之计。 帝以群臣意多异同,谓镇南将军于烈曰:“卿意如何?”烈曰:“陛下圣略渊远,非愚浅所测。若诚心而言,乐迁之与恋旧,适中半耳。”帝曰:“卿既不唱异,即是肯同,深感不言之益。”使还镇平城,曰:“留台②庶政,一以相委。” 【注】①稽颡(sǎnɡ):古代跪拜礼,屈膝下拜,以额触地,表示极度的虔诚。②留台:即平城。 (节选自《资治通鉴》,有改动) B: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C: 言和而色夷 D: 学而时习之 ( 2 )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孝文帝身穿军服全副武装,作势将带领大军向南进发。 B: 大臣们都反对孝文帝南征,纷纷劝谏孝文帝不要一意孤行。 C: 孝文帝声称要往南讨伐一统天下,其实只是想让群臣同意迁都洛阳。 D: 于烈相信孝文帝的深谋远虑,完全赞同迁都之举。 ( 3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策马将出 策:________ ②安定王休等相帅如右 如:________ ③陛下苟辍南伐之谋 辍:________ ④一以相委 委:________ ( 4 )翻译下列句子。①臣等有其意而无其辞,敢以死请! ②卿既不唱异,即是肯同,深感不言之益。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珊瑚岛
①在北京故宫中可以看到一些作为珍品陈列的珊瑚树,这是珊蝴虫用自己分泌出来的石灰质建造的“公寓”,珊瑚树上有许多小孔,每个小孔都曾经住过一个珊瑚虫,它们总是群居在一起,造成的“公寓”是固定在海底上的,有些像灌木,也有别的形状的。每当生出一个新的珊瑚虫,它们就会造出一个新的“房间”,在珊瑚树上就增加一个小孔,增高那么一点点,看起来很微小,但随着珊瑚虫不断繁衍,珊瑚树就像树木一样不断地长高了,并分出许多枝桠,蔓延很广。当珊瑚树长高到接近海面时,因为珊瑚虫只能在水中生存,这时就不再向上长,而是沿水长方向,像蘑菇一样四面铺开。万丈高楼平地起,珊瑚虫的“公寓”是固定在海底上的,因而珊瑚虫也不能自己移动,只能住在小“房间”里,伸出几根触须来等待自投罗网的食物。 这种“守株待兔”的猎食方法,你也许觉得太笨,担心它会挨饿吧!但是,不必过虑,因为它们是“有饭大家吃”,在一个“公寓”中,所有的珊瑚虫都被一根管子连接起来,任何一个珊瑚虫获得了食物消化后,马上通过这根管子与大家共同享用食物的养料。一个珊瑚虫捕获食物的机会少,成千上万的珊瑚虫合作,捕获食物的机会就多了,因而保证了大家有足够的食物,得以生存繁殖下去。
②珊瑚虫虽然是定居的,但是在发育到一定程度后,就停止生殖新的珊瑚虫,而变为产卵。卵被海水带到别的地方发育生长,建造起新的“公寓”,使海中形成密密的珊瑚“森林”。而“森林”的空隙,便成为其他许多海生动物栖息之所。
③随着岁月的消逝,珊瑚虫不断死去,但“公寓”仍在。那些“森林”中的生物在死亡后也留下许多石灰质的硬壳、骨骼之类的碎屑,它们充填在密林的空隙中。不断新生出来的珊瑚虫又分泌出许多石灰质,把这些东西胶结起来,逐渐形成结实的礁石、岛屿。珊瑚礁形成的速度并不慢,在我国的西沙群岛上,曾观测到每年增长三毫米的记录。
④风浪极力破坏珊瑚虫的工作,它把许多珊瑚打碎。但这并未能阻止造礁工作的进行,顽强生长的珊瑚虫不断补偿了海浪造成的破坏,而那些碎了的珊瑚也正好填充“森林”中的空隙,起了加固的作用。
“当珊瑚树长高到接近海面时,因为珊瑚虫只能在水中生存,这时就不再向上长,而是沿水平方向,像蘑菇一样四面铺开。
______________
⑴明媚的三月三如期来临。然而,三月三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野外风筝飘飞的轻盈和艳丽,而是奶奶用刀砍树的声音。
⑵“三月三,砍枣儿干……”每到这个时候,奶奶都会这么低唱着,在清凉的阳光中,手拿一把锃亮的刀,节奏分明地向院子里的枣树砍去。那棵粗壮的枣树就静静地站在那里,用饱含沧桑的容颜,默默地迎接着刀的洗礼。
⑶“奶奶,您为什么要砍树?树不疼吗?”我问。在我心里,这丑陋的树皮就像穷人的棉袄一样,虽然不好看,却是它们抵御冰雹严寒的珍贵铠甲。尽管冬天已经过去,可现在还有料峭的春寒啊。奶奶这么砍下去,不是会深深地伤害它们吗?难道奶奶不知道“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吗?我甚至偷偷地想,是不是枣树和奶奶结下了什么仇呢?
⑷“小孩子不许多嘴!”奶奶严厉地呵斥着我,把我赶到一边,继续自顾自地砍下去,一刀又一刀……
⑸那时候,每到秋季,当我吃到甘甜香脆的枣时,我都会想起奶奶手里凛凛的刀光,心里就会暗暗为这大难不死的枣树庆幸。惊悸和疑惑当然也有,但是却再也不肯多问一句。
⑹多年之后,我长大了。当这件事情几乎已经被我淡忘的时候,在一个远近闻名的梨乡,我又重温了童年的一幕。
⑺也是初春,也是三月三,漫山遍野的梨树刚刚透出一丝清新的绿意。也是雪亮的刀,不过却不是一把,而是成百上千把。这些刀在梨树干上跳跃飞舞,像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梨农们砍得也是那样细致,那样用心,其认真的程度绝不亚于我的奶奶。他们认真地砍着,仿佛在精雕细刻着一幅幅令人陶醉的作品。梨树的皮屑一层层地洒落下来,仿佛是它们伤痛的记忆,又仿佛是它们陈旧的冬衣。
⑻“老伯,这树为什么要这样砍呢?”我问一个正在挥刀的老人。我隐隐约约地感到,他们和奶奶如此一致的行为背后,一定有一个共同的理由。这个理由,就是我童年里没有知晓的那个谜底。
⑼“你们读书人应该知道,树干是用来输送养料的。这些树睡了一冬,如果不砍砍,就长得太快了。”老人笑道。
⑽“那有什么不好呢?”
⑾“那有什么好呢?”老人反应道,“长得快的都是没用的枝条,根储存的养料可是有限的。如果在前期生长的时候把养料都用完了,到了后期还拿什么去结果呢?就是结了果,也只能让你吃一嘴渣子。”
⑿我怔在了那里,没有说话。
⒀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树是这样,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人如果年轻时过于顺利,就会在不知不觉间疯长出许多骄狂傲慢的枝条。这些枝条,往往是徒有其表,却无其质,白白浪费了生活赋予的珍贵养料。等到结果的时候,他们却没有可以拿出来奉献给收获的季节。而另外一类人,在生命的初期,就被一把把看似残酷的刀,斩断了圆润而酣畅的歌喉,却因此把养料酝酿了又酝酿,等到果实成熟的时候,他们的气息就芬芳成了一壶绝世的好酒。
⒁从这个意义上讲,刀之伤又何尝不是刀之爱呢?而且,伤短爱长。
⒂当然,人和树毕竟还有不同:树可以等待人的刀,人却不可以等待生活的刀。我们所能做的,也许就是在有刀的时候,去承受,去积蓄;在没有刀的时候,去寻找,去打造。让我们铭记刀爱,用生活的砥砺,去迎接累累的硕果和甜美的微笑。
( 1 )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意思。①刀的洗礼:________
②芬芳:________
( 2 )第⑦段中作者用“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比喻什么?其作用是什么?要 求: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和感悟,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力求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级与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