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重庆市荣昌县安富初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选出对曹操的《观沧海》赏析有误的一项( )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A: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直叙其事,交代了观海的地点
B: “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六句,动静结合,写出了大海波澜壮阔、山岛高耸屹立、草木生机勃发的特点
C: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四句,是诗人对眼前实景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磅礴气势
D: 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的博大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2、下列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大风朔雪冰冻络绎不绝 , 天气越来越冷,冰层越结越厚,是一连串冰川期降临的预兆。
B: 极度的痛苦才是精神的最后解放者,唯有此种痛苦,才强迫我们大彻大悟
C: 乘客因为自己坐过站向公交车司机泼开水,导致车辆失控,差点儿坠入河中。这个乘客的做法简直不言而喻
D: 这次青少年宫组织的国学知识竞赛,试题量多,难度大,令我叹为观止 , 深感自己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不足。
3、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 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B: 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C: 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
D: 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4、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不(chuò) 勉(qiáng)
B: ​(shēng) 祖(jì)
C: 规(lù) 死(nì)
D: 劳(lù) 勉(wèi)
5、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的不正确一项是( )
A: 《水浒传》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晁盖智取生辰纲是“义”,鲁智深醉打蒋门神是“义”,武松拳打镇关西是“义”。
B: 《傅雷家书》中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对儿子在做人和生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引导,表现出他对儿子的舐犊之情。
C: 《培根随笔》中的《谈美》一文阐明了“美德比美貌更重要”的道理,它集中体现了培根善于用诗化的语言阐述精辟哲理的特点。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得知自己丧失了战斗能力的真实病情后,来到古老的郊区公园,经过动摇、绝望等激烈的思想斗争,终于战胜了自我。
6、

选出对下列各句中划线“之”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 )

①如使人所欲莫甚于生 ②呼尔而与

③今为宫室之美为 ④暮寝而思

⑤羲之书晚乃善 ⑥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

⑦夫人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 ⑧况仁人志士遗风余思

A: ①③⑤/②④/⑥⑦⑧
B: ①⑤/②③④/⑥⑦⑧
C: ①⑤⑧/②/③④⑥/⑦
D: ①⑤/②③④⑥/⑦⑧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张家界天门山中学采取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激发学生们的阅读热情。
B: 在教育部公示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中,对44个汉字的字形进行了微调。
C: 拓展性课程从培养孩子兴趣与特长作为出发点,为学生创造个性发展的平台。
D: 央视举办的“汉字听写大赛”活动,使人们重拾汉字之美,越发珍惜纸质时代的美好。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一首首诗,一段段合唱,一幕幕短歌剧,将半个多世纪的残酷历史出现在我们眼前。
B: 新建的儿童公园为小朋友提供了观鱼池、转盘、滑梯、迷宫、超市等游乐设施。
C: 《诗词大会》竞答过程扣人心弦,主持人风趣幽默,选手对答如流,嘉宾妙语连珠。
D: 中美贸易之争让世界认识到,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
9、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 首联写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
B: 颔联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二惆怅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C: 颈联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无奈、惆怅与叹息。
D: 尾联写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诗人坚忍不拔的意志。
10、下列划线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人在年少时往往血气方刚 , 做事缺乏周密的考虑。
B: 他很聪明,这题经老师一指点,他就心会神凝 , 一下就得出了正确答案。
C: 从繁华、喧嚣的市中心来到这山清水秀的避暑胜地,我们感到心安理得
D: 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扬扬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古诗赏析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理解。

荔枝生巴、峡间,形圆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蒲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 1 )说说下面一句采用的说明方法。

朵如蒲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 2 )下面哪一句没用比喻(   )。

A: 壳如红缯,膜如紫绡。
B: 浆液甘酸如醴酪。
C: 朵如葡萄,核如枇杷。
D: 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克隆快乐

在教学《凡卡》一课时,我刻意设计并且营造一种十分悲怆的气氛,目的是让孩子们深切地感受旧俄国社会穷苦孩子悲惨的命运,激发学生对凡卡的同情和对沙皇黑暗统治的痛恨。

在课尾时,我满怀伤感地对学生讲述道:“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凡卡提心吊胆好不容易有机会写成的这封信,却是一封无法让爷爷收到的‘死信’,可九岁的凡卡哪里知道这些呀!他依然编织着自己最美丽的梦。这个结局似喜实悲,暗示凡卡甜蜜的希望将变成痛苦的失望,凡卡的悲惨生活还将继续下去……”我从孩子们脸上凝重的表情中享受到了一种成功的愉悦,心里暗暗为自己的“煽情艺术”叫绝,此时我又趁热打铁说:“今天的作业就以《凡卡寄信以后》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下课铃响后,我拿着课本,迈着最轻快的步子回到办公室,期待着孩子们的“杰作”,我知道他们已经有动于衷了。

当我阅读完学生的习作后,惊异地发现大多数学生虽写出了凡卡盼望亲人的急切心情,却没有写凡卡饱受毒打的痛苦和悲惨死去的场面。相反,他们却着力描述凡卡日后生活的幸福。有的写老板突然良知觉醒,改变了对凡卡的态度;有的写一位有钱的好心人收养了凡卡;有的写凡卡成功逃跑,和爷爷一起过上幸福生活……

面对办公桌上的这摞作文本,我迷惑了,茫然了:学生为什么会这么写?这明明不符合事实,是我没把当时的历史背景介绍清楚?还是我没把文章分析透彻呢?……一串串疑问像一张张底片被清洗出来,令我无法动笔批阅,于是作文一本都没改,先听听孩子们的想法再说吧。

第二天的作文讲评课上,学生们愤愤不平的情绪,击溃了我所有的假设。课堂已经没有了先前的平静,孩子们争着表白自己的心声——

咱们班最有爱心的李露露最先发言:“凡卡够可怜的,我们为什么不能给他一点点生存的希望?老师,你真残忍,人家契诃夫就不忍心看着他死,所以文章才嘎然而止,你却要借我们的笔让他死。”我哑然了,原来她是这么理解作者意图的,我备课时可从来没这样想过。

腼腆的高阳说:“要是凡卡还活在我们身边,我一定会把自己的棉衣、皮鞋、面包给他寄去,希望他能像我们一样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生活……”

黄子涵没容高阳说完就抢着说:“还有我的动画碟片和游戏机。”在同学们的笑声中,他不好意思地又坐下了。……

咱们班的班长见同学们情绪稍微平静时,接过话茬,无限感慨地说:“要是快乐也能克隆,那该多好啊!”教室里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不知道这掌声是送给班长的,还是送给凡卡的。

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的心灵里储存的就是阳光,原来孩子们在用自己的“仁爱”给绝望的凡卡找一个生命的出口。为什么要用我的成熟来禁锢他们的童真呢?为什么要用我的评判来折断他们想象的翅膀呢?

切不能用我们的沉重去凝固孩子们美丽的心灵!

( 1 )概括文章故事情节(字数在十五字以内)。

“我”课后布置学生写小作文→________→________→“我”从这件事上有所感悟

( 2 )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下课铃响后,我拿着课本,迈着最轻快的步子回到办公室,期待着孩子们的“杰作”,我知道他们已经有动于衷了。

( 3 )根据提示品析下面句子在表达上的妙处。

①一串串疑问像一张张底片被清洗出来,令我无法动笔批阅。(注意修辞手法)

②切不能用我们的沉重去凝固孩子们美丽的心灵!(注意“凝固”一词)

( 4 )读完全文后,你对题目“克隆快乐”的含义有了哪些认识?
( 5 )作文讲评课上完了,“我”作为孩子们的老师对这节课要有一个结束语。请你代替老师拟写,不超过六十个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母亲的面条

贺永霞

最近身体一直处于病痛疲倦状态,孤独无奈一一袭来,这是母亲离开后的十年里我感觉最委屈的一次

儿时,总有些日子盼着自己“病”一次,躺在滚烫的土炕上,看着阳光从木格子的小窗户上一点一点地爬上来,暖得我舒服极了。我的期盼倒不是因为这温暖的感觉,而是“病号饭”——一碗热气腾腾、撒着葱花、卧着荷包蛋的面条。当面条端进来的时候,那油珠珠诱人的光亮一闪一闪的,雪白的面条衬着热气氤氳,映着母亲微笑的面庞,那是我最幸福的时光。

其实,早在母亲生火做饭的时候,我已在脑袋里憧憬了无数遍此刻的情景,心里爬满了馋虫,就差流出涎水了,恨不得时间眨眼就过去,时时刻刻听着外间屋的动静,一旦母亲轻轻的喊声响起,我立马一骨碌坐起来……(甲)

母亲总是疼爱地看着我,一边叮嘱:慢点吃,小心烫着。而我却吃得顾不.上抬头回应母亲。一碗面下肚后,浑身是汗,什么头疼脑热统统没了影。此时,母亲总是会意地笑着说:“我老丫头的病才不用吃那些苦药丸子呢,一碗面条就管用。”(乙)直到十三岁那年,我真的病了,而且很严重,高烧烧得我说胡话,吓坏了的母亲守着我一天一夜,等我醒来听清楚的第一句话就是“老丫头,没事啊,妈知道你又想吃白面条了,是不是?以后妈天天给你擀面条,卧荷包蛋,谁也不给,都留着给我丫头吃。”那一刻,我仿佛突然长大了,原来母亲什么都知道啊!(丙)

我的大字不识几个的母亲啊,如今女儿每每想来都是贴心的暖和彻骨的疼。(丁)

后来,我远去三十多里地之外的地方读书,然后,越走越远,除了寒暑假,家已是我人生路上的客栈,似乎再没了装病的念头,倒是为自己小时候吃一顿白面条就装病感到脸红羞耻了。有的时候,放假刚到家,母亲会满脸期待地问我想吃面条不,我立刻感觉到母亲又要抖落我的“丑事”,即便我真的想吃,也总会没好气地回答,最讨厌吃那破玩意儿了。于是,母亲会自言自语道:不吃啊,那就不吃,啥时候想吃了我再擀。自以为是的我从不顾及母亲那一刻的表情和心情。

当真正地长大成人,尔后结婚有了自己的孩子,孩子也耍赖任性的时候,我才懂得一颗慈爱温柔的母亲的心。所以,母亲在世时,每当接她老人家来家里小住的时候,我总是寻一个合适的理由和机会带着小女儿般的撒娇,要母亲给我擀面条,而且一定要吃到吃不下为止。有时老公会责怪我不知道疼爱母亲,可是他怎能明白我的心思呢?我喜欢看到母亲看我吃面条时候的幸福,而我只是用这样的方式告诉母亲,女儿永远需要她。

今天细细想来,我有多少年没吃到母亲为我做的面条了!不仅仅是母亲离世的这十年。当许多往事变成回忆,这中间的滋味该有多少言不得的酸楚和伤怀?

胃疼了好久,恰恰这几天又感冒,浑身酸痛。上午,躺在洒满阳光的大床上,委屈得哭了很久很久,任泪水濡湿了大片的床单。母亲,女儿好想你,若你在世一定会为女儿做一碗热乎乎的面条外加一颗荷包蛋,你还一定会微笑着看着女儿狼吞虎咽地吃下去,因为母亲的面条永远是治愈女儿感冒的灵丹妙药。

可是,今生今世我永远吃不到母亲的面条了。尽管现在有那么多食材更丰富的面条,可那都不是母亲的味道了,因为那里没有母亲的爱。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 1 )通读全文,概括作者在文中回忆的与面条相关的三件事。
( 2 )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在文中的位置应该是()

那时,自以为聪明的我笑母亲真笨,咋这么好糊弄。

A: (甲)处
B: (乙)处
C: (丙)处
D: (丁)处
( 3 )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①一旦母亲轻轻的喊声响起,我立马一骨碌坐起来……(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②母亲总是会意地笑着说:“我老丫头的病才不用吃那些苦药丸子呢,一碗面条就管用。”(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 4 )文章以“母亲的面条”为题,有什么好处?(答出三点即可)
( 5 )在你的记忆中,“母亲的味道”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叙述出来,与大家分享。
四、写作(分值:60分)

写作

请以“留一份 给你”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补全题目;②文题自选(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④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太阳在下雨、”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