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没有结合语境的一项是( ) A: 当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 留滞:停留不流通 B: 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 禁锢:束缚,强力限制 C: 去看牧场就要抽发忍冬的新苗 忍冬:草药名称,凌冬不凋 D: 我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地 温声细语:声音温柔而细小 |
2、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酝酿(yùn) 斑蝥(máo) 发髻(jì) 花枝招展(zǎn) B: 发簪(zān) 高邈(miǎo) 匿笑(mì) 猝不及防(cù) C: 笸箩(pǒ) 妯娌(zhòu) 揶揄(yú) 暗中诽谤(fěi) D: 珊瑚(hú) 窠巢(kē) 辍学(zhuì) 咄咄逼人(duõ) |
3、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语文课堂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B: 2018年新年第3天,主席以最高统帅身份对开训动员大会上向全军发布训令。 C: 各县(市、区)要加强职业技能建档立卡贫困户培训,提高精准扶贫质量,打好脱贫攻坚战。 D: 我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积极参与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意识不断增强。 |
4、 | 下列选项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牛犊(dú) 消逝(shì) B: 臼(jiù)齿 蔓(màn)延 C: 洗涤(tiáo) 繁殖(zhí) D: 炫(xuàn)耀 飓(jù)风 |
5、 |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呼朋引伴 刨根问底 神采弈弈 精益求精 B: 各得其所 翻来复去 人声鼎沸 油然而生 C: 不求甚解 美不胜收 疲倦不堪 恍然大悟 D: 花团锦簇 浑为一谈 麻木不仁 见义思迁 |
6、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是一则消息,这种文体的特点可用“真、短、快、新”四个字来概括。B: 《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全集》,作者柳宗元,他曾被贬为永州司马,写下了一组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本文就是其中的一篇。 C: 《格列佛游记》是英国作家格列佛用类似纪实手法,生动的记述他在大人国、小人国等诸岛的神奇经历,影射和讽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 D: 《满井游记》的作者袁宏道,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称“三袁”,是“公安派”的创始人,其作品直率自然、清新活泼。 |
7、 | 对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亢奋:极度兴奋。 B: 羁绊:缠住了不能脱身;束缚。 C: 奔突:横冲直撞,找机会逃跑。 D: 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
8、 | 下列关于作品表述明显有误的一项是( ) A: 林斤澜的《春风》中作者写南国的春风是为了突出北国春风苍劲、豪迈的特点。 B: 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中作者用祖母玛利亚讲的一个生动的故事告诉女儿关于“爱情”的话题,最终得出结论:爱情,它高于上帝。这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使抽象的概念变得深入浅出,形象生动。 C: 龙应台的《目送》中共写了三次目送儿子,抒发了对儿子的牵挂和不舍以及对儿子成长难以释怀的落寞。 D: 丁肇中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运用到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正反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 |
9、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督战 河堤 单精竭虑 一丝不苟 B: 踱步 婆娑 坦荡如底 抑扬顿错 C: 筹躇 臃肿 络绎不绝 长途跋涉 D: 记载 禁锢 正襟危坐 颔首低眉 |
10、 |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 )。 A: 这孩子和他父亲长得真像,简直就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样,惟妙惟肖。 B: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 , 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C: 我身处三峡的游船上,抬头仰望,只见重峦叠嶂 , 正如郦道元《三峡》中所说:“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D: 对于深圳参评“全国文明城市”这件事,我们不能无动于衷 , 而是应该积极参与,为建设更美丽的深圳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
阅读诗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②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请任选一句,从修辞和内容两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 |
阅读【甲】【乙】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乙】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①至于夏水襄陵 ②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 2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①虽乘奔御风________ ②素湍绿潭________ ③略无阙处________ ④既而渐近________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 4 )下列对《三峡》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重点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B: 第一段中作者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突出山的高峻,第二段则只用正面描写突出江流的汹涌。 C: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 结尾引用渔歌,既突出三峡山高岭长的地形特点,又渲染三峡秋天凄凉的环境特点 ( 5 )甲段描写三峡的夏水,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突出其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乙段从________、色、________等方面进行正面描写,由远及近地写出了钱塘江潮雄奇壮观的景象。 |
纯音乐比歌曲有着更为广阔的“感受空间”,这个判断似是而非。说纯音乐有更大的宽容度,可是,说它在感染力或包容度上优于歌曲,则并不那么恰当。事实上,歌是一种极特殊的形式。我一直并不把作歌看成填词谱曲,原因即在此。我觉得歌曲的发展有它自己的方式和逻辑,而不是器乐(音乐)的方式和逻辑。理想境界的歌并不是词和曲的结合,两者不存在结合的问题,而是从诞生起就浑然一体。换个角度观察:语言和音乐有一部分是重合的,在那个部分里音乐和语言其实是同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就是歌。歌是人自身拥有的一种自然能力,它把自己撞出了声音,就是这样。这种说法有点儿神秘,但却是真实的。当然,真正的歌是太少了。
有一句老话,好像是“情之所动,发乎于声”,这个说法倒有点儿像歌的定义。真正的歌,如果把它改编成器乐曲,不管怎么改编可能都是失败的,它不会比原先的内容多,或者说多出来的东西不会比原先的东西精彩。
因此我说:回到歌唱。
即便从一般意义上来讲,歌唱亦是音乐的源头。在漫长的人类史上,歌唱肯定是音乐史的第一个阶段,随后才是器乐的阶段。从中世纪开始,器乐统治了西方将近四百年,致使整个近现代都成了器乐的天下,而歌曲只占据非常可怜的仆从地位。从本世纪开始,随着黑人布鲁斯的兴起,并乘着一个新大国的新的全球影响力,歌曲重新回到了音乐的主流地位,它的发展是迅速的、惊人的、幅员广大的、波澜壮阔的,而器乐的发展开始呈现缓慢和僵化的局面,因此我们或可以把二十世纪称为歌唱的世纪。而由于这个歌唱世纪的推动,千百年来在民间默默发生默默流转并分隔在世界各个局部地域的歌唱,开始得以在整个世界中流传,并有可能光荣地进入音乐的史册,使这部长期以来只有器乐史的人类音乐史,终于不再因歌唱的缺席而残缺。
而这里你看到的,不过是一点点可怜的文字。对它们而言,更大的世界在于它们评价的对象内部。你可以把文字全部忘掉,然后脱去心上的所有累赘,像个刚刚出生的婴儿,怀着纯真倾听那些来自陌生世界的歌声。这是评论者所期望的,也是回到歌唱的另一层涵义。
(节选自李皖《回到歌唱·自序》,有改动)
( 1 )关于作者所说的“回到歌唱”,与其涵义不相符的一项是( )那年花开
钱海燕
夏季,是栀子花盛开的季节。那纯洁的花瓣,幻化成一张张灿烂的笑脸,那弥散在空气中的花香,凝聚成记忆中的欢声笑语。那些深藏在记忆深处的想念,便随着这清新的栀子花香弥漫开来。
初三那年,我对写小说特别感兴趣,经常把自己写的小说拿给班里的好朋友看,他们都夸我写得好。我高兴极了,写得更起劲。有次上课的时候,一位同学偷偷看我写的小说,被老师抓个正着,于是我被请进了老师的办公室。
“这么闲啊?”班主任徐老师拿着我写的小说,摇晃着举到我面前。
“老师,我写小说没有占用课堂时间,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再写的”我吞吞吐吐地说。
“作业做完了,再做其它的练习题巩固啊!要知道,你现在上初三,正是关键的时候,怎么还有空写这些东西!”徐老师显得非常失望。
“老师,我保证以后再也不写了,您别生气。”我小心翼翼地说。
A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墙上的钟“嘀嗒嘀嗒”地走着,仿佛在敲打着我的心,我紧张得快要窒息了。
谁知他看完后,对我说道:“文笔很不错嘛!不过目前学业最重要,千万不能因为写小说而影响了学业。我倒是很愿意做你的第一个读者。”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我这里有杂志社的征文启事,你可以试着投稿。”我听了他的话,惊讶地抬起头看着他。看到他脸上微笑的表情,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征文比赛。不过出师不利,什么名次都没有得到,我气得把稿纸全部撕掉,发誓再也不写小说了。徐老师得知后,又把我喊到了他的办公室。
“喝杯茶吧。”徐老师温柔地拍拍我的肩膀,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递到我手上。“今天找你聊聊,给你讲个故事。”看着我沮丧的神情,徐老师微笑着说道。
“在伊朗德黑兰的一座宫殿,人们会欣赏到世界上最美的建筑。宫殿的天花板和四周墙壁都闪闪发光,好似镶满璀璨的宝石。但如果你走近细看,就会发现那些所谓的宝石其实只是普通的玻璃碎片。”听到这儿,我疑惑地看着徐老师。
“建筑师原本打算把当时十分珍贵的镜子嵌进墙面。镜子运到的时候,不小心被工人打碎了,工期又非常紧张,再运镜子已经来不及了,建筑师灵机一动,把那些碎裂的镜片敲得更小,镶嵌在天花板和墙壁上,从远处看,那些镜片就像是钻石一样熠熠生辉。”
“这太神奇了!”我不由得惊叹道。
“是的,”徐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的挫折,谁的梦没有被打碎过?挫折是把双刃剑,既会让你感受到失败的痛苦,又会让你快速成长。听说你把稿子撕成了碎片,希望你能把失败的碎片,变成成功的宝石。”
听了徐老师的这番话,我重拾了信心,写作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有越来越多的文章刊登在报刊上。在那年中考中,我发挥出色,作文得了满分。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
B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
(选自《中学生阅读》2016年第2期有删改)
( 1 )根据文意,说说文题“那年花开”的含义。(A)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
(B)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
( 3 )文中徐老师给“我”讲“建筑师的故事”有什么用意?说说你的理解。作文:
有人说生活太平凡,幸福很遥远。其实,点点滴滴的幸福在你的生活中俯拾皆是。只要用发现的眼光看待世界,用感恩的心态采撷生活,你就能够收获许多幸福的印记。课堂上一声真诚的赞许,赛场上一句热情的鼓励;手机里一张张欢聚的照片,餐桌上一盘盘温暖的饭菜;抑或是一次快乐的远足,一次春雨中的漫步,一次醉心的阅读,一次成功后的哭泣……同学们,用心捡拾生活中的幸福吧,把它装入行囊,伴你快乐成长!
请以“捡拾幸福”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