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湘东区腊市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置身于一方有书的天地,触目那些或发黄或簇新的书籍,它睿智的灵光会将我们的眼睛映照得 (迥然有神 目光炯炯)。打开书,走进 (五彩缤纷 五光十色)的思想丛林,我们便会顿觉异香弥漫, (陶然自得 沁人心脾),总能在油墨的芬芳中感悟些什么。当我们与书中那 (形色各异 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交融在一起的时候,我们便会发觉自己曾经隐藏的种种深意。

A: 目光炯炯 五光十色 陶然自得 形形色色
B: 目光炯炯 五彩缤纷 沁人心脾 形形色色
C: 迥然有神 五光十色 陶然自得 形色各异
D: 迥然有神 五彩缤纷 沁人心脾 形色各异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飘渺 派遣 贪婪 喧腾 天然汽
B: 诀别 险燥 称职 匿笑 肖像画
C: 干涸 嗔怪 禁锢 帐蓬 家具店
D: 瘫痪 殉职 安详 战栗 大拇指
3、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湖边的那棵柳树,依旧舒展着美丽的枝丫,随风轻轻地摇曳着它妖娆的身子。
B: 去凤凰,是在一个细雨绵绵的日子,凤凰的美便弥漫在这烟雨中。
C: 阅读课上,同学们像一只只勤奋的小蜜蜂,扑在书上,呕心沥血地吮吸着知识的营养。
D: 小草虽然是微不足道的角色,却以顽强的生命力为世人所钦佩和赞颂。
4、

谢廖沙和红军被派去收集草料,被( )打个半死。

A: 富农匪帮
B: 保尔
C: 德军
D: 波兰人
5、《水浒传》中因攻打祝家庄而上梁山的女将领是( )。
A: 顾大嫂
B: 扈三娘
C: 孙二娘
D: 王干娘
6、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微信朋友圈里的很多人往往是现实生活中的朋友。 ,每个人在各自朋友圈发信息时,要承担一定的“注意义务”。

①在朋友圈里除了要遵守社交礼仪外 ②但是,依据互联网的开放性,朋友圈还具有公共性质 ③还要恪守公共交往规则及秩序 ④私密性是微信朋友圈的基本属性 ⑤个人在朋友圈发布或转发信息时要慎重,不能盲目动指头

A: ①④⑤③②
B: ④②①③⑤
C: ④②⑤①③
D: ①③②④⑤
7、

下面句子中的划线词语字形都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B: 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履辙
C: 我一直盯着父亲,看他郑重其是地带着两个女儿和女婿向那个衣服蓝褛的年老水手走去。
D: 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练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
8、下列作家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沁园春.雪》是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见雪景而生豪情评古论今,热情赞美祖国大好河山,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B: 《致橡树》是“朦胧诗派”代表舒婷的作品,诗人通过木棉对橡树的告白,呼唤自由、平等、独立,喊出了爱情中男女平等、心心相印的口号。
C: 《扁鹊见蔡桓公》叙述蔡桓公多次拒绝扁鹊的劝告,致使病情一步步加重,最后无药可救而死去,告诫人们不能讳疾忌医。
D: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孔乙己》就选自其中。
9、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悍(piáo) 教(cì) 连(qiáo) 风雪途(zǎi)
B: 农(diàn) 窕(yáo) 波(wò) 首以待(qiáo)
C: 鸣(háo) 怪(chēn) 俯(kàn) 仰之高(mí)
D: 绕(yíng) 遒(jìn) 子(méi) 越代庖(zǔ)
10、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小石潭记》)
B: 虽乘御风不以疾也。 奔:奔驰的快马(《三峡》)
C: 主人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日:白天(《送东阳马生序》)
D: 小惠未 , 民弗从也。 徧:同“遍”,遍及(《曹刿论战》)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静女》,回答问题。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 1 )指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说怿女美

________通________,释义________

②自牧归荑

________通________,释义________

( 2 )《静女》全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 3 )“静女”赠给“我”什么东西?“我”喜欢吗?为什么?

( 4 )诗中两个人物形象鲜明,分别指出他们各自的形象。

①女子:________

②男子: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赵普

【甲】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莞,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刘宣

【乙】景泰①间,吉安刘公宣②代戍于京师龙骧卫,为卫使畜马,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会偶与塾师论《春秋》,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未几,发解及第③。取解时,刘文恭公铉④主试,讶其文,谓必山林老孺之作,及启封,乃公也,人始识公,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

(焦竤《玉堂丛语》)

【注释】①景泰:明代宗朱祁钰年号。②刘公宣:即刘宣。③发解及第:(刘宣参加科举考试)发榜考中了解元。④刘文恭公铉:即刘铉,下文中的“文恭”也同。

( 1 )下列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普少吏事 习:熟习
B: 家人箧视之 发:发现
C: 每归私 第:住宅,
D: 其文 讶:听说
( 2 )下列划线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乐亦无穷也(《醉翁亭记》)
B: 卒用人 岁赋二(《捕蛇者说》)
C: 谓必山林老孺作 益慕圣贤道(《送东阳马生序》)
D: 语使 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 3 )下列对本文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写赵普沉着镇定,描写了“跪而拾之”的细节。一个“拾”字表明,赵普此举非常冒险,很可能再次触犯龙威。
B: 【乙】文写到了卫使爱惜人才,刘铉慧眼识才。
C: 【甲】文通篇没有说明赵普推荐的是何人,为什么奏荐此人,而把笔墨落在一奏、再奏、三奏、四奏上,通过“复奏如初”,显示赵普的为人。
D: 【甲】【乙】两文刻画人物时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分别写了赵普和刘宣刻苦读书、奏荐人才的事例,都表现了一个中心: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 4 )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②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

( 5 )除赵普和刘宣之外,古人还有许多刻苦读书的事例,请举出一例,并谈谈你的感受。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触摸阳光
①我曾经读到过这样的一个句子:阳光走着猫步来。我当时在心里反复咀嚼这句话之后,仍延续着说不出来的感动。我以前一直以为阳光只是单纯平淡的理性意义上的一种东西,它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无数角落,它和空气、雨水、泥土一样廉价,它甚至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是太阳正常运行的附属物。
②后来,又读到代薇的诗句:阳光照射进来/像一杯刚刚挤出来的泛着泡沫的牛奶/还带着牛棚和干草的气味/睡衣的颜色。我第一次觉得阳光也如此的美丽和充满感性。
③我选择在一个闲暇的午后,坐在临窗的书桌边。阳光从窗棂斜射进来,它照在墙角水仙舒展的花瓣上,然后又落在我身后凌乱堆放的书籍上。我书房中许多寂寞的什物,正承受着它温柔的抚摩,这四周的阳光也一样地安静。
④我可以在时间的推移中,感受到阳光的优美步伐,它如同一个小女孩,揪起裙角,蹑着小脚,从我房间走过,尔后又静静地离开。她的到来,只相当于秋天里落叶的一次自然降落,而不会惊扰我凝神时的短暂安睡。
⑤一直生活在北方习惯了,到了南方总有些不适应。南方气候湿而多雨,阳光有时也不是很绚烂的那种,所以很多时候会特别怀念那些在北方的日子。尤其是在冬天,南昌的冬天并不太冷,只是风较大,因而阳光显得微弱,它完全比不上北方的那种明朗的照耀。
⑥我生活的这个地方,冬天里雾气会很重,所以我清晨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掀开寝室窗帘,去等待第一缕阳光穿透雾霭,照射进来。然后紧接着是到走廊晾晒被褥,在接近正午时分,阳光才会无限地笼罩整个阳台,让我们沐浴个彻底。在阳光下弹着木吉他的忧郁男孩,他比我更懂得,阳光的每一次照耀,都会是一次非比寻常的精心弹奏。
⑦我记得高中时代的我,喜欢在晴朗的周末黄昏,去后山坡上看日落。那时候总是独自坐在一块巨石上,看着太阳在河对岸缓缓地沉下去,云层变成灰蓝色,这是一天中阳光最温情的时刻。山坡上到处是陌生的坟墓,但我从不惧怕,我坦然自如地走在寂静的松树林中,因为内心的宽阔。阳光就是这样,它总能涤净你曾经骚动的心。
⑧在遭遇了好些天的雨水连绵之后的一个下午,阳光终于让我再次看到阳台上被子漫天铺开的景象,也让我再次听见廊檐下伴着吉他声的动听哼唱,一些爽朗的笑声也随着阳光的来临而重新复活。那个下午,我在漫长的等待之中,突然想出去看看太阳,这个想法让我的室友惊讶不已,但没人愿意接受。我打电话给一位要好的朋友,很诚挚地提出邀请。我原以为这是一个超乎寻常的奇妙想法,它甚至要比看月亮更具浪漫气息,但最终她没有同意。她还劝我放弃这个很荒诞的想法,在寝室里安静地看书。其实是她们无法体会一个人对于阳光的眷恋和挚爱。
⑨我还是去了。整个下午,我就一个人躺在草坪上,闭上眼睛,那和月光一样温和的光芒,拂过我的脸,我体味到了前所未有的亲切。很久没有如此近距离地触摸阳光了,我们被尘世所累而日渐发霉的心,其实需要更多的晾晒!

( 1 )结合第①、第②两段内容,说说作者对“阳光”的认识前后的变化。
①以前认为“阳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后来认为“阳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第⑤段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 3 )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我们被尘世所累而日渐发霉的心,其实需要更多的晾晒!”这句话的理解。

( 4 )综观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对阳光孜孜以求?

【名家视点】
也谈新名词和外来语
夏衍
近年来,由于对外开放,知识更新,文学作品和评论中骤然出现了大量陌生的外来语、新名词。这些新词汇用得多了,用得滥了,就引起了一些人的反感,有人把这种现象叫做“名词大换班”或者“名词大轰炸”。我很同意王蒙同志的意见 “有新事物、新知识、新思想,就会有新名词”,这是古已有之,不足为怪的。
中国最早的文字是象形字。我不知道从甲骨、金文到秦始皇时代的小篆一共有多少字,但是由于象形和形声,画起来与刻下来都不容易,所以字数不多是可以肯定的。生于公元前的扬雄作《训纂篇》,记下来的只有20 40字,这之后一百多年,到许慎作《说文解字》,字数就增加到9353个;再看看现在通用的字典,那就不知增加了多少倍了。世事日繁,人文发达,字和词就会增加,这是一种不可抵御的趋势。
一方面由于新事物、新语汇的进入现代汉语是不可抗拒的,另一方面我们中国人又是宽宏大量、聪明智慧的,既乐于接纳,又善于消化和融合,所以许多外来语到了中国不久就会安家落户,或者经过中国化而约定俗成,这样的例子也是多不胜举的。德律风变成了电话,巴士变成了公共汽车,维他命变成了维生素。当然有的是能改的,例如现在的水泥,新来的时候广东叫士敏土,上海叫水门汀,后来又改名洋灰,最后才统一口径而成为水泥,其间经过了几十年。当然,也有些外来语是很难改的,例如沙发,这玩意儿一样是供人坐的家具,但它有弹性,既不像太师椅,又不像木板凳,无法可想,只能让它沙发下去了。
讲了这些,我并没有提倡或鼓励“新名词大轰炸”“大换班”的意思。我认为对于外来语和新名词,既要大胆开放,又要根据中国实际(文化传统、民族心理、审美心态等),独立自主地进行抉择和适应。
(有删节)

( 1 )作者对于外来语和新名词持怎样的观点?

( 2 )第二段中的事例能否换成下面的事例?为什么?
改革开放以来,汉语词汇更是显出异乎寻常的大变动。当今人们的开放心态、改革精神和现代化意识使语言的运用更富有追求新色彩、寻觅新格调、敢于新创造的热情和能力,出现了诸如健美、代沟、热点、信用卡、公共关系、跳蚤市场、迷你裙、T恤衫、耐克鞋、霹雳舞等大量新词汇。

( 3 )解释第三段中画线词“安家落户”的语境义。

( 4 )对以上四则材料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介绍了汉语外来词的几种形式:纯音译、音译加意译、借用日语书写形式和借形兼借音。
B: 材料二中的电头表明了新闻及时性的特点,美国《纽约时报》网站2014年4月29日报道的事,参考消息网2014年4月30日就对其进行了报道和评论。
C: 材料三的作者使用“沙扬娜拉”这个外来词而不用“再见”,一是因为作者写给日本女郎,二是因为“沙扬娜拉”四字发声舒缓, 正好和全诗温柔、缠绵的情味相契合,而“再见”没有这样的效果。
D: 材料四作者的观点与材料二中“强调理性、规范地吸纳外来词”的观点相矛盾。
四、写作(分值:60分)
根据要求作文。

约是誓言,约是承诺,约是一种心灵的期盼……

请以“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②用规范汉字书写,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鲨鱼爱上美人鱼ゝ”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