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昌邑一中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面加横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故:不为苟得也/而两狼之并驱如
B: 欲:生,亦我所也/己所不 , 勿施于人
C: 于:时冰皮始解/因使唐雎使
D: 之:燕雀安知鸿鹄志哉/高祖因已成帝业
2、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余光中的“乡愁”和“乡愁四韵”,是海外游子深情而优美的恋歌!
B: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C: 他是真的没有听到我的话呢?还是故意装作没听见?
D: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从小事做起,力求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3、

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山雀是顽皮的,老是成群结队地撒野,老是呼朋唤友,兴奋地吵闹。山雀们短促而嘹亮的鸣声,让人来不及凝神,只感到一阵轻快的音乐雨,散乱地、急骤地、漫天撒来,直把你全身淋透;而后,雨过天晴,在你阴翳的心版上引进阳光,在你灰白的生命里加上色彩,把你浸于奔放的欢乐而又有些淡淡的悒郁里,不是么?谁,面对着山雀子这么奢侈的自由、这么天真的喜乐能不怅然呢?……它们飞翔像一阵旋风卷起,它们落下像一片云彩罩地,它们跳跃像一群精灵轻移。为了欢乐,它们是忙碌的。难得的是有这片深山广林,要不,这些喜欢唱歌的精灵向何处容身?

A: 选段中运用拟人的手法,用 “撒野”、“呼朋唤友”、“吵闹”,形象地写出了山雀顽山雀们的皮可爱的特点。
B: 选段将山雀们的歌声比喻成“散乱地、急骤地、漫天撒来”的,把人“全身淋透”的“音乐雨”,生动地写出了雨势大而急促的特点。
C: 选段中运用“它们……像……”的排比、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雀们轻捷、活跃、美好的生活情态。
D: 选段最后运用反问,加强语气,强调了山雀们因为生长在“这片深山广林”才能快乐自由地歌唱。
4、“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为哪位诗人的作品?( )
A: 李白
B: 杜甫
C: 李商隐
D: 李清照
5、

将下列词语句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正确的选项是( )

那霏霏的春雨,像蚕丝儿那么柔和,① ,给人一种清新、神爽、舒适之感。烟雨迷蒙,使 所有的景色若隐若现,若幻若真,② !

A: ①飘在脸上,凉沁沁的 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
B: ①凉沁沁的,飘在脸上 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
C: ①软绵绵的,飘在脸上 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
D: ①飘在脸上,软绵绵的 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
6、

下面语段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冬天的北方寒风凛,大雪肆虐,一出门,我地打了个寒颤,心想:“这时候,若能在温暖的屋子里,该是多么意啊!”只有红梅,不惧严寒,开放出红的花朵,在风雪中傲然挺立。

A: lì mò xià yān
B: lì mù qiè yīn
C: liè mò qiè yān
D: liè mù xià yīn
7、读材料,找出表述有误的一项( )

甲骨文

金文

篆书

隶书

楷书

[注]甲骨文 = (林野)+ (太阳)+ (屯,像一颗种子,上部冒芽,下部生根)


A: 现在使用的汉字是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来的。
B: 甲骨文的“春”,写作 ,表示经过了万物凋零的冬季,阳光普照,种子苏醒破壳,扎根生长,林野遍布新绿
C: 汉字的构成方式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春”和“洋”两个字都是形声字。
D: 隶书确立了汉字以水平垂直线条为基本元素的方形结构。
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地区的高。
B: 节日期间,人们不仅可以欣赏鹏山旖旎的生态风光,还能欣赏到风情万种的原生态瑶族歌舞。
C: 依法打击网络暴力,为网民理性表达树立健康有序的规则体系。
D: 清明节小长假,南宁市高速路出口车流量持续高涨,有可能刷新春节车流量。
9、下列诗句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B: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C: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D: 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10、

下列划线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然胡不乎 惧其不也 死而后
B: 大之行也 策之不以其 益慕圣贤之
C: 率妻子邑人来此境 天下独 湖中人鸟声俱
D: 兵革非不坚也 父其然也 尽南海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清末诗人谭嗣同的《潼关》一诗,完成后面小题

终古高云簇此城,

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

山入潼关不解平。

( 1 )这首诗的前两句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写景,写出了潼关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
( 2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三、四两句。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宪成后面题目。

与长子受之

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不待远离膝下,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汝在家汩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故旧耶?

念之!念之!“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在此一行,千万努力。

(选自《朱子大全》)

【注释】①膝下:借指父母。②汩:搅乱,扰乱。③伎俩:原指不正当的手段,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乡党:乡里、家乡的人。④无忝:不要辱没。

(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汝好学/大苏泛赤壁云
B: 在家足可读作文/即诗四句
C: 千里师/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D: 归见父母亲戚乡党旧耶/虽有名马
( 2 )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

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

( 3 )用自己的话说说朱熹让自己儿子千里从师的原因?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从城里回来的第二天早晨,刚睁开眼睛,爹就对娘说:“小三子亲了俺。”
②娘狐疑地问:“你又梦见小三子啦?老头子,又说瞎话了吧?”
③小三子是爹娘最疼爱的小儿子。小时候,小三子经常钻到爹娘怀里,搂着爹娘的脖子,小鸡啄米似的在爹娘脸上啄。爹娘下田回来,被小三子啄几口,心里甜丝丝的,浑身的疲劳也就烟消云散了。小三子长大后,再也没有亲过爹娘,话也少了很多,和爹娘有了大大的隔阂。但是,爹娘都没有忘记小三子的小嘴啄在脸上那种麻酥酥的感觉。自从小三子离开家乡,娘总做小三子亲她的梦,到底做过多少次,她自己都记不清。爹梦见这样的场面比娘少得多,所以每梦见一次,都稀罕得不得了。有时候,娘都梦见小三子好几次了,爹还一次没梦见呢,爹就编瞎话给娘听。娘每一次听了都直撇嘴。
④可这一回的情形却与以往不同。爹没好气地说:“谁做梦了?谁说瞎话了?俺是说前天进城,小三子亲俺了!”

⑤娘惊异地瞪大了眼睛,嚷道:“真的?你昨天回来的时候,咋不早说?快,快给俺说说,小三子咋就亲了你?”
⑥爹看了娘一眼,“唉,俺们那小三子啊……”
⑦原来,小三子大学毕业以后,没能马上找到接收单位。直到秋风吹黄了黄泥湾所有的山头,都还没有小三子就业的消息。小三子的衣、食、住、行全都成了拧在爹娘心头的沉甸甸的疙瘩。爹卖了一千斤稻谷,背着包袱,揣着钱,进城去看小三子,陪小三子住了一夜。第二天早晨,小三子送爹回去。临出门的时候,小三子突然抱住爹的脑袋,在爹的腮帮上亲了一口。爹愣了,小三子也愣了。小三子松开爹的脑袋,愣愣地看爹。看着看着,小三子的眼泪流出来了,越流越欢,像家乡门前潺潺的小溪。小三子流着泪,缓缓捧起爹的脸,在左脸上亲了亲,又在右脸上亲了亲。最后,小三子紧紧抱着爹,放声大哭起来。
⑧爹咂咂嘴,回味着:“小三子的泪滴进了俺嘴里,咸津津的。”
⑨娘的泪水像门前的小溪汛期来临,哗地流了出来。娘哽咽着,喃喃地念叨:“小三子,俺可怜的小三子。”
⑩不到半天时间,小三子亲他爹老脸的故事就传遍了整个村庄。人们说着说着,笑歪了嘴巴,笑痛了肚皮。自古以来,都是大人和不懂事的娃娃互相亲亲,何曾见过黄泥湾哪个人高马大的小伙子亲吻爹娘的?这个小三子,肯定是在城里呆久了,电影看多了,没羞没臊的。小三子的娘更好笑了,这事儿也值得她大喇叭似的到处宣扬吗?
⑪秋去冬来,小三子回家过年。时光飞逝,过完春节,小三子又要离家了。临走的时候,爹娘把他送到村口。乡亲们簇拥着他的爹娘,一起为他送行。人们都想瞧瞧小三子亲吻爹娘的西洋景儿。可是,小三子挥手再见了,放开脚步走了,也没有亲亲爹娘。突然,人群里响起一个银铃般的声音:“三子兄弟,不亲亲你爹你娘再走?”
⑫小三子停下了脚步,慢慢转过身来。
⑬爹郑重地说:“是呢,你娘等了这么多天呢。”
⑭小三子脸红了,笑了一下,扔掉行李,大步流星地向爹娘奔过来。他弯下魁梧的身躯,半跪着,紧紧抱住衰老伛偻的娘,在娘那被艰难岁月侵蚀得如树皮般粗糙的脸颊上叭地亲了一下。围观的乡亲原先预备开怀大笑,可此时却没有一个人笑得出来了。几位大婶还摸出皱巴巴的手帕,擦拭着眼角悄然涌出的泪花。
(选自 江 岸《亲吻爹娘》)

( 1 )第③段写“自从小三子离开家乡,娘总做小三子亲她的梦”。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一下小三子的娘为何总做这样的梦。

( 2 )第⑦段写小三子突然亲了爹的腮帮后,“愣愣地看爹。看着看着,小三子的眼泪流出来了,越流越欢”。请展开联想与想像,写出小三子此时心里的话。

( 3 )制作读书卡片是一种良好习惯。请从品味语言的角度完成下面的读书卡片。(友情提示:可任选一点具体分析。或从词语运用,或从修辞效果,或从人物描写……)
读书卡片篇名:亲吻爹娘 作者:江岸
摘句:小三子脸红了,笑了一下,扔掉行李,大步流星地向爹娘奔过来。他弯下魁梧的身躯,半跪着,紧紧抱住衰老伛偻的娘,在娘那被艰难岁月侵蚀得如树皮般粗糙的脸颊上叭地亲了一下。
品味:

( 4 )现在的中学生常常因为处理不好自己与父母的关系而困惑。从这个角度来看,《亲吻爹娘》一文能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生活感悟谈谈。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绿色的梦
陆文夫
①近些年来,梦特别多。没有美梦,没有恶梦,所有的梦几乎都既模糊,又清晰,大都十分遥远。生活好像一部漫长的记录片,白天在录制和放映后半部,晚上却在睡梦中从头放起。
②在那记录片的开头,天空是蓝色的,大地是绿色的,一片柔和的绿色使生命得以舒展。大地的油绿是青青的麦苗,是柳树的绿叶,是还青的春草,是抽芽的芦苇……那好像是梦,我曾经躺在那铺满春草的田岸上,看那油绿的麦苗在蓝天下闪光,在微风中起浪,听那云雀在云端里唧唧地歌唱。
③麦浪,在缭绕的魂梦中经常出现这种绿色的波浪,这种波浪的翻滚能使人感到平和、安静。麦浪不是海浪,没有拍岸的惊涛,没有隆隆的响声,没有海水的咸腥,只有一种细微的沙沙声,大概是麦叶和麦叶相互碰撞。有阵阵野花的香味,却看不见花在什么地方,听得见云雀的叫声,却看不见云雀的身影,她箭似的从麦垄间直插苍穹,飞鸣欢唱一阵之后,又箭似的射入麦浪之间。
④人平躺着,眼迷蒙着,和煦的阳光像一条温暖的、无形的被,躺在这绿色的巨床上,是醒着,是睡着,是梦境还是记忆?
⑤那不是梦,那是半个世纪前的景象。家乡的田野上几乎看不见村庄,远眺村庄都是些黑压压的林带,十分整齐地排列在绿色的田野上。农民虽然不知道什么叫生态平衡,却知道林木是财富,是财富的象征。如果一个村庄上没有树,没有参天的树,而使低矮的房屋裸露在外面,行路的人就会说:“那是一个穷地方。”连叫花子都不会进那个村庄。
⑥小时候,祖母老是跟我讲一个故事,说我家屋后那棵两个孩子都抱不过来的大叶杨,当年只有孩子的手臂那么粗。那年闹春荒,缺草也缺粮,她拿着斧头去砍那棵小树,砍了两下没有舍得,情愿饿着肚子到芦苇滩里去划草叶。那棵大杨树是我们家的骄傲,是我玩乐的天梯,那树上有无数的知了,有十多个鸟窝,可以捉知了,可以掏鸟窝……
⑦我们的村庄家家都有很多树,大多种在门前小河两岸,有些柳树和桃树长大以后就斜盖在河面上,两岸的树像一条绿色的天篷,沿着村庄逶迤而上,这天篷下的小河就成了儿童的乐园。农村里没有幼儿园,都是大孩子带着小孩子,天天在这种绿色的乐园转悠,摸虾、捉鱼、采果实、掏鸟窝、放野火,说是烧过的野草明年会长得更好、更绿。
⑧每逢暮色苍茫,村庄上时不时传来尖锐、悠长、焦急、慈祥的声音,那是母亲在呼唤孩子,那拖得很长的呼唤声,能把一里路之内的孩子从绿色的天地里召回来,洗脸、吃饭,然后便进入梦乡。那梦当然也是绿色的,能使人没齿难忘。
⑨村庄除了树还有竹。我家没有竹园,这是祖父的一大憾事,可我就读的私塾却在大片竹园的旁边,那个村庄家家户户有竹园,一家一家连成片,绵延二三里。读私塾是很寂寞的,整天坐在长板凳上摇头晃脑,念书、写字,动弹不得。八九岁的顽童难以做到这一点,便找各种借口,跑到竹园里去,每次去两三个人,大家轮流,不被老师发现。其实老师也知道,只是睁只眼闭只眼罢了。
⑩竹园是小小蒙童的迪斯尼乐园迪斯尼乐园是大人们造好了给孩子们看,给孩子们玩的。竹园却是大自然给孩子们的恩赐,让孩子们自己动手,自己去寻找游乐的天地。最有趣的是夏天,教室里闷热,老师也热得受不了,同意学生们把课桌搬到竹园里去学习。十几个蒙童散坐在幽篁里,有的玩耍,有的和老师一起打瞌睡,有的用野藤做吊床。躺在那种悠悠荡荡的吊床上,很快便能熟睡,直到大风吹动竹叶,发出松涛、海涛似的响声,才能把你惊醒,暴风雨来了!
⑪绿色的梦又悄悄地来到枕边,带来了叶的响声,带来野花的香气,似乎还有竹涛的沙沙,还有云雀的唧唧……突然间一阵轰鸣,好像天崩地裂!一辆装着钢筋的大卡车急驰而过,把好梦惊醒,那摹仿虫叫的电子钟正报早晨六点。
⑫这也是一种天地,是城市的天地,在这个天地里长大的孩子,他们将来的梦可能是灰色的,白色的,五颜六色的,不是绿色的。可在所有的颜色之中,绿色最具有生命力。

( 1 )第③段划线句描写梦中的情景,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色?请简要赏析。

( 2 )第⑩段中,“竹园是小小蒙童的迪斯尼乐园迪斯尼乐园是大人们造好了给孩子们看,给孩子们玩的。”两个“迪斯尼乐园”内涵有什么不同?

( 3 )从文中看,“绿色的梦”有哪些深刻的含义?请简要概括分析。

( 4 )文章最后说“这也是一种天地,是城市的天地,在这个天地里长大的孩子,他们将来的梦可能是灰色的,白色的,五颜六色的,不是绿色的”。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美好的青春岁月里,我们常被身边的点点滴滴所触动。一个善意的动作或眼神,一句温馨的鼓励或劝告,一次意外的相遇或碰撞,都能拨动我们年轻而敏感的心,给予我们奇妙的感觉,温暖的情怀,美好的想象,深刻的启示……

请以“于细微处见真情”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地久天长乜需要沵的配合こ”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