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安溪俊民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 (kuì)退 (xiè)气 (fēi)红 (fēn)发
B: (nì)名 (jī)形 (zhòng)裁 由(zhōng)
C: (qiāo)然 不(xùn) (juān)刻 锐不可(dǎng)
D: (qiào)首 (xián)熟 (jié)责 深(wù)痛疾
2、下列句子组成语义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如果你没有过走进别人内心世界的机会,你就永远不会理解历史和个体的复杂性。

②只要你进入过一次别人的内心世界,你再看待其他人的时候,你就会去考量:是不是我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在了人家身上?

③我们以前老讲“要推己及人,要学会宽恕”,大多数人会认为这是一个态度问题,即要学会去体谅别人。

④实际上,态度固然重要,但更核心的是能力问题。

⑤因为人都以自我为中心来看世界,所以才看不到别人经历的东西。

A: ③①②④⑤
B: ③④⑤②①
C: ③④①⑤②
D: ①②⑤③④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一键游桂林”,顾名思义 , 就是通过手机,实现一键畅游桂林。
B: 开发区沿河两岸景色宜人,周围高楼鳞次栉比 , 你不会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
C: 同学们最喜欢上周五的阅读课,你看他们精神集中,扑在书上,呕心沥血地吮吸着知识的营养。
D: 对于名著翻拍是否应尊重原著的问题,大家意见纷纷,莫衷一是
4、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fēi) 不(xùn) 解(fǒu ) 扬顿挫(yì)
B: 描(mó) 辱(wū) 发(lèng) 深痛疾(è)
C: 禁(gù) 利(xī) 闪(shuò) 广无垠(mào)
D: 徨(fáng) 鞭(tà) 胆(què) 长短叹(xū)
5、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美(pì) 和(xù) 裸(luó)
B: 尺(chǐ) 萧(sè) 信(dǔ)
C: 默(jiān) 挑(xìn) 猎(shǒu)
D: 吞(shì) 探(kuī) 齿(nìe)
6、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五年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宏观经济年均增速7.3%,脱贫人口年均超过1000万,改革举措出台1500多项,中国高铁在世界范围,中国倡议为全球治理出东方智慧……发展成就的确是一次可喜的“能量爆发”,每天都在打动世界、激动人心的中国故事,每天都在奔腾的发展浪花,以此推动着中华民族的事业不断向前、向前。

A: ①飞奔;②彰显;③编制;④荡漾
B: ①提速;②贡献;③上演;④泛起
C: ①飞驰;②贡献;③彰显;④荡漾
D: ①提速;②贡献;③演出;④翻滚
7、下列有关《水浒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浒传》中,鲁提辖在五台山出家,被赐法名智深,因醉后大闹五台山,长老介绍他去东京大相国寺。
B: 作为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传》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C: 小说语言通俗生动,充满个性化色彩。例如李逵问戴宗:“哥哥,这黑汉子是谁?”上了梁山以后大呼“便造反怕怎地”,怎么想就怎么说,符合他粗鲁豪放的性格特征。
D: 《水浒传》中晁盖、吴用、柴进、刘唐等七位好汉能智取生辰纲的关键在于下蒙汗药的时间和方式恰到好处,全然不露痕迹,使精明的杨志中了计。
8、

下列各项中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倒(tān) 然(mò) 待(lüè) 鳞次(zhì)比
B: 焦(zhuó) 首(qǐ) 酷(xiào) 吹毛求(cī)
C: 丽(qǐ) 痛(chì) 蓬(hāo) 气冲牛(dǒu)
D: (zhàn)水 涟(yī) 阻(è) 长(xū)短叹
9、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近两年来,随着“微博”这一交流方式的发展和兴起,全球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人员纷纷开通微博,及时公布信息,以提升政府在民众中的形象。
B: 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系列举措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从党政机关到社会公众都积极响应号召,一时间,厉行节约深入人心,资源集约利用蔚然成风,良好的社会风尚正在形成。
C: 彻底改善大气污染,既是一个长期艰苦的,也是时不我待的工程。既要打攻坚战,又要打持久战。
D: 一年一度的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搭建了世界华人的谒祖圣地、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随州城市的文化名片、对外开放的交流平台。
10、下列选项中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莲心茶必须在春天,气侯晴和的早上去采,这时茶树吸收了昨晚的雾气,茶芽初发,一芽一芽地拈下来。

②经营茶园的朋友,嫌现在的茶做得太粗,于是用手工采茶,用手工制茶,做出一种最好的茶,取名为“莲心茶”。

③以茶芽制茶古己有之。《贡茶录》说:“茶芽有数品,最上小芽,如雀舌鹰爪,以其劲直挺拔,故号芽茶。”

④朋友说,现在的农夫觉得这样采茶芽太费工了,不符合成本的效益,使得雀舌鹰爪徒留其名,早已成为传说了。

⑤“莲心茶”只取茶最嫩的茶芽制成,一芽帮两叶,卷曲有如莲子的心。


A: ②①⑤④③
B: ②⑤③①④
C: ②③①⑤④
D: ①④⑤②③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①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766)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 1 )请简要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 2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文】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教材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

【乙文】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不鼓不成列。

(选自《子鱼论战》)

【注释】①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名。②成列:指摆好阵势。③既:尽,全部。④司马:官名,这里指子鱼。⑤陈:通“阵”,指摆好阵势。⑥门官:国君的卫士。⑦重(chong):重复,再次。⑧二毛:头发斑白的人。⑨馀:后代。

( 1 )解释下面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神弗也 福:________ ②公将之 驰:________

③公伤 股:________ ④不不成列 鼓:________

( 2 )请用“∕”给下面两个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只标一处)

①下 视 其 辙

②宋 公 及 楚 人 战 于 泓

( 3 )翻译下面句子。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 4 )【甲】文用鲁庄公的“鄙”来衬托曹刿的“远谋”,【乙】文中也运用了类似的写法,请用【乙】文的例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 5 )学习【甲】【乙】两文,对于个人成长有何借鉴意义?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济南的冬天》选段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 1 )请用简洁的话概括文段内容。

( 2 )文段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景物的?

( 3 )文段开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究竟“妙”在哪里?

( 4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一句中的“顶”字用得好吗?好在哪里?

( 5 )读完文段,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辆邮电蓝的自行车

阎连科

①岁月是久远地去了,往事如河流上顺水而下的空荡荡的船只,而少年时的一些事情,则好像船头上突兀站立的找不到主人的鹰。

②我总是主动地去寻找它们,总是能首先看到一辆邮电蓝的自行车醒目地朝我驶来。它是那样破旧,不知道已在人生的路上经过多少次命运的轮回,待我成为它年少的主人时,它轮胎上的牙痕都已被磨平,铃铛上的光亮已经黯淡,锈斑像旧雨布一样在那上面披挂着。车圈上倒还有不少亮光,可闸皮落脚的四个地方,却是四条狠狠擦去亮光的黑环,像车圈上四条永远抽着让它不停歇地转动的鞭子。

③这是哥哥给我买的自行车。将近30年之后,这辆自行车还在转着它的轮子,驮运着我的记忆,从遥远的地方孤零零地朝我驶来,如雨天里找不到父母的孩子。

④我想起那辆自行车就想把手伸进记忆的尘灰中摸它、擦它、安抚它,宛若终于找到了自己丢失的弟弟、妹妹或者孩儿,要去拥抱一样。

⑤那年我16岁,在离家八九里外的一座山下读高中。每天一早,我在天色蒙蒙亮中起床出村,急急地沿着一条沙土马路,朝学校奔去,午时在学校吃饭,天黑之前再赶回家里。那时,读书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辛苦的不是读书本身,而是徒步早出晚归。中午为了节俭,我不在学校食堂买饭,而在校外的围墙下面、庄稼地边,用三块砖头,架起锅灶烧饭煮汤。学校的四周,一片炊烟。那里,早中晚都是炊烟袅袅中夹有读书之声,读书的声音被炊烟熏得半青半黑。

⑥现在看来似是诗意,然而在那时,却浓缩了一代乡下孩子的学业生涯。所以,每每在上学的路上、在烧饭的围墙下面,看到有骑自行车的同学从身边过去,看到他们可以骑车上学、下学,可以骑一辆车回家吃饭,我就像一个农民站在干旱的田头眼巴巴地望着大山那边的落雨。

⑦羡慕是不消说的,而最重要的,是感到人生与命运的失落。仿佛,有一辆自行车骑着上学,就等于自己进了人生中的另一个阶层;仿佛,一辆自行车就是一个人的标码,是脱离贫穷与少年苦难的标志。

⑧我对一辆自行车的渴望,犹如饥鸟对于落粒的寻找,犹如饿兽在荒野中沿着牛蹄羊痕漫行。可我知道,自行车对于那时乡村绝大多数的农户是多么奢侈,尤其对于我家——连一棵未成材料的小树都要砍掉卖了买药的常年有着病人的家庭,想买自行车无异于想让枯树结果。

⑨我从没给家里人说过我对自行车的热求,但我开始自己挣钱存钱。我到山上挖地丁之类的中药材去卖,我开始不断向父母要上几毛钱说学校要干某事用,我到附近的县水泥厂捡人家扔掉不用的旧水泥袋,捆起来送到镇上的废品收购站去……我用三个多月的课余时间存下了32元钱。

⑩我决定到县城买一辆旧自行车,哪怕是世界上最旧最破的自行车。从我家到县城是60里路,坐车要6角钱。为了节约这6角钱,我在一个星期天以无尽的好话和保证为抵押,借了同学一辆自行车,迎着朝阳朝县城赶去。

⑪为了能够把买回的车子从县城弄回来,我借了辆自行车,又请了一位同学坐在借来的自行车的后座上,一起前往。可就在我们一路上计划着买一辆什么样的旧车时,我们和迎面开来的一辆拖拉机撞在了一起。我的手破了,白骨露在外面。同学的腿上血流不止。最重要的是,我借的自行车的后轮圈被撞得叠在了一块儿,断了的车条像割过的麦茬儿。我和同学把自行车扛到镇上修理,一共花去了28元钱。当手里的32元钱还剩下4元时,我再也不去想拥有一辆自行车的事情了。

⑫这样过了一个学期。在一个黄昏,我回到家里,忽然发现院落里停了一辆半旧的邮电蓝自行车。哥哥告诉我,说是县邮电局有一批自行车退役,降价处理,于是他就给我买了一辆,60元钱。那时,我哥是邮电局的职工,每月只有21元6角的工资,骑车往几十里外的山区送报时,几乎每天只吃两顿饭。

⑬可我还是为有了一辆自行车欣喜若狂,一夜没有睡觉,还居然在深夜偷偷地从床上起来,悄悄地把自行车推到街上,在村头骑了许久许久。

⑭这辆邮电蓝的自行车,实在是伴随着我走过了生命中印痕最深的一段行程,我不仅骑着它有些得意地读了一年半的高中,满足了我少年虚荣的需要。而且高中肄业以后,我每天骑着它到10里外的水坝子上当了两年小工;甚至,我还骑着它到100多里外的洛阳干活挣钱,以帮助家庭度过岁月中最为困难的一段漫长的光阴。

⑮然而,最重要的似乎还不是这些,而是它使我感到了亲情的温暖和生活的美好,使我对生活充满了信心,感到一切艰辛都会在我的自行车轮下被我碾过去;感到世界上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只要敢于抬起脚来,也就没有过不去的河;重要的是无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景况下,都要敢于把脚抬起来。

⑯在那几年里,我总是把那辆自行车有锈的地方涂上机油,把有亮光的地方擦得一尘不染,把它收拾得利索舒适,借以抬高、加快自己人生的脚步。

⑰直到20周岁我当兵离家以后,因为家里总有病人,急需用钱时又把这车以60元的价格卖给了别人。

⑱现在,20多年后的今天,那辆邮电蓝的自行车已不知身在何处。可我在当兵的第二年回到家里时,在镇街上见到过它。它的主人是位乡下汉子,他赶完集后,骑着它从我面前走过,后架上驮着一头上百斤重的活猪——我知道,它又在驮着一家农户的日子。

⑲我一直望着那辆已经力不从心的邮电蓝的自行车从我面前摇摇摆摆地走远直到消失。

⑳如今,每年回家走在镇街上,我都忍不住要四处寻找张望。

(选自《阎连科文集——感谢祷告》, 有删减。)

( 1 )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2 )纵观全文,作者围绕自行车写了哪些事件?请简要概括。
( 3 )请从语言赏析的角度,品读下面句子。

我对一辆自行车的渴望,犹如饥鸟对于落粒的寻找,犹如饿兽在荒野中沿着牛蹄羊痕漫行。

( 4 )文章第⑤段写到:“那时,读书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就“我”的辛苦而言,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 5 )文章第⑨段,写了作者自己背着家人挣钱、存钱的事。请分析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各有什么作用?
( 6 )这辆自行车对于年少的“我”有哪些重要意义?请依据文章14,15做简要概述。
( 7 )通读全文,饱含了作者对少年时代那辆邮电蓝自行车的深深怀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为什么很多年过去了,“我”仍对那辆邮电蓝自行车难以忘怀?
四、写作(分值:60分)
仔细阅读下面的要求,完成一篇创意习作。

亲爱的同学,时光如流水,伴着成长的脚步我们一天天长大,你是否对身边的人和事有了更多的认识?是否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思考?请以“我懂得了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⑴先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以补充“感恩”、“坚强”、“宽容”、“尊重”,也可以填“珍惜时间”、“热爱生命”、“关爱他人”……

⑵认真思考后再动笔,做到事例典型、具体,语句通顺,能表达真情实感。450字左右。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不想伤害你所以我选择离开”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