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峡》选自《水经注疏》。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B: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C: 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D: 消息和新闻特写都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都要抓住新闻事件的片段展开。 |
2、 | 下面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着越锲而不舍。 B: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C: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D: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
3、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探察 实验室 出类拔萃 不修边幅 B: 衰竭 考察热 气势磅薄 前呼后拥 C: 缭绕 摄影师 亭台楼阁 振耳欲聋 D: 引申 乌托邦 如饥似渴 打报不平 |
4、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与例句中的“暖”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暖心交警为车祸受伤者撑伞,感动了国人。 A: “天气寒冷,带个热水袋暖一暖手吧。”妈妈对正要出门的我说。B: 龙须塘社区举行包粽子比赛,为“情系端午”活动暖场。 C: 重庆90后暖男手绘漫画,教父亲使用银行查询系统。 D: 今年三月,汽车市场回暖明显,呈良好的发展态势。 |
5、 | 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轩(xuān)敝舆(yǔ)短褐(hè)糠糟(kāng) B: 犀兕(sì)麋鹿(mí)鲋鱼(fù)鼋鼍(tuó) C: 楩楠(pián)禽滑厘(gǔ)守圉(yù)木牒(dié) D: 至于郢(yǐng)公输盘(bān)藉子杀之(jiè)雉兔(zhì) |
6、 | 一位同学要在班会课上声情并茂地朗读一首诗,献给驰援武汉的医生。课前他做了如下赏析,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南国的旖旎被阴霾裹挟 看不见的硝烟悄然弥漫 冲锋 在病房病人与病床间 咫尺间的战场危机四伏 挥汗如雨 病毒嗜血的本性未改 在飞沫中觊觎着下一个健康 跃马横刀的雄姿属于白衣天使 你的妩媚与矫健 消融南国罕见的冰雪 A: 将“病房”“病人”“病床”三个名词意象并列组合,不加任何修饰,显得结构非常紧凑,展现了医护人员治病救人的繁忙景象,体现了作者内心的敬意。 B: “咫尺”和“危机四伏”形成对比,写出了空间之小而危险之大,交代了医护人员面临的严峻环境,表现了作者内心的紧张和担忧。 C: “挥汗如雨”运用比喻,既写出了医护人员紧张、忙碌的工作状态,又突出了防护服的密不透风。 D: “觊觎”运用拟人的修辞,既写出了病毒的狡猾,也从侧面交代医护人员处境的危险。 |
7、 | 下列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领导榜样示范,群众不甘落后,上行下效 , 社会一片风清气正。 B: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达州人民的生活水平与日俱增。 C: 面对“木里火灾”,我们怎能无动于衷?30位教火英雄的电视画面,让我泪流满面。 D: 为了一道数学题,我花了整整半天时间,这样碌碌无为让我痛心疾首。 |
8、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小明今天没来上学,班长估计他肯定是生病了。 B: 观众听完他美妙的歌声和优美的舞姿,都深深地折服了。 C: 今日,中国读者以各种方式表达对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的追念。 D: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
9、 | 下列词语中字音全都对的一项是( ) A: 黄晕(yùn) 徘徊(huái) 诀别(jué) 疲倦不堪(kān) B: 着落(zhāo) 酝酿(niāng) 莅临(lì) 人声鼎沸(dǐnɡ) C: 抖擞(sǒu) 粗犷(ɡuǎnɡ) 吝啬(lìn) 咄咄逼人(duó) D: 感慨(kāi) 嗅觉(xiù) 侍弄(sì) 截然不同(jié) |
10、 | 下列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海明威苦心经营的就是如何在平静的语气中掩盖内心强烈的大幅度动作。B: 经历了这么多悲欢离合和人世沧桑的亨利应该有多么强烈的内心震动啊。 C: 医生反复地解释,说不出口的歉意溢于言表,而亨利却无关痛痒。 D: 但是在这里,他彻头彻尾无从说起。 |
古诗文阅读 夜过西湖 [宋]陈起 鹊巢犹挂三更月,渔板惊回一片鸥。 吟得诗成无笔写,蘸他春水画船头。 ( 1 ) 品析第二句中的“惊回”二字。( 2 )这首诗的题目可否改为“西湖寻诗”?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 |
比较阅读下面两则古文选段,回答问题。 A: 时人莫之许也(承认、同意) 以咨诹善道(正确方法) B: 遂用猖獗(失败)猥自枉屈(降低身份) C: 将军即帝室之胄(后代)斟酌损益(除去) D: 利尽南海(利益)引喻失义(不恰当) ( 2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甲文主要是写诸葛亮的隆重对策,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策略,对曹操是“不可争锋”,对孙权是“可以为援而不可图”,对荆州是“夺取、占领”,对诸戎夷越 是“和、抚”。 B: 乙文主要是追述以往经历,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C: 甲文中刘备以“犹鱼之有水也”为 喻,说明诸葛亮对于他的重要性,从正面表现了诸葛亮的才干。 D: 乙文写得慷慨深沉、动人心魄、寓情于事,充分地表达了诸葛亮对刘备父子的忠心。 |
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1-5题。
柔软的父亲
清晨,经过小区的池塘边时,见到一个穿着黑西装的中年壮汉,趴在雨后潮湿的木栏杆上,拿着一根简易的木勺费力地在水面上舀些什么。
原以为是小区的清洁工,走近一看,不是。不会有清洁工穿一身休闲西装来工作的。这人约莫40岁,面孔和身材都带有北方人的轮廓,显得很硬朗。他另一只手上提着东西——那是一次性塑料袋,灌了点水,里面游弋着一只黑蝌蚪。
这时,另一位好奇的老头儿也背着手凑了过来,开始给他提意见:“这哪有蝌蚪哟,还早哩……”男子唯唯听着,也不辩解,仍旧兢兢业业地沿着栏杆逡巡。
出了小区很久,我还在想,这个粗粝的男人适才捕捉蝌蚪时的那种神情,看起来竟是如此“柔软”,我当然也猜得出来,这位显然并不擅长捕捉蝌蚪的男人,之所以出现在池塘边,必然是为了某个孩子,准确地说,是为了孩子的愿望而来。没有喧哗,没有铺张,甚至有些笨拙,但这就是父亲啊。父亲大多就是这样的。
他的神情让我想起了另一个人。我读初中一年级时,有一位十分要好的同学,我经常去他家玩,很恣肆,但只要他父亲一回家,我就不自觉地收敛了。他父亲是一位拳师,满脸横肉,彪悍异常,我心底十分怕他,从不敢正眼看。然而,有一天,这种感觉被彻底改变了。那是在初夏,我在同学家耍到很晚,干脆留宿。至半夜酣然大睡时,一只手——那是一只非常粗糙强壮的手掌——把我跟同学从蚊帐里轻轻摇醒,我们丰睡半醒睁开眼睛,一只手朝我们眼前伸了过来。就像变魔术那样,一个透明的玻璃瓶被放进了漆黑的蚊帐里,亮晶晶的,闪闪烁烁的——里面全是飞舞的萤火虫。
从此,我知道了,拳师跟我所见过的另一些父亲并无区别,在那令人畏惧的外貌下面,其实也藏有一颗慈爱而且浪漫的心,那是父亲的柔软之处。
年少时,当我们提起父亲,总觉得这是一个坚硬的词,抑或是一个沉默的形象,因为他总是话不多,总是让你惧怕,让你觉得难以接近。
我跟父亲就是如此,从不交流。记得十岁那年的一个黄昏,父亲在后门口为我洗澡,他的手搓在我身上,就像砂纸摩擦在我皮肤上,我极力地压抑着,才没让自己叫出声,没让眼泪流出来。
很多年来,我总认为自己没有享受过“父爱”。然而,当他离世,当我自己也成了一个孩子的父亲,我终于明白,原来我不是没有得到过爱,而是那时的我根本理解不了——父亲的表达总是很隐晦,隐晦得让你无从察觉。
就像那个让我难忘的黄昏,他可能早已预知,这将是他最后一次给我洗澡,所以他把全部的不知来处的酸楚和爱怜却积聚在了手掌里。
那一种疼痛,现在想来也是一种无以言表的柔软。
(作者,波佩,选自《三峡文学》2015年第2期,有删改)
阅读下文,完成1-3题。
和为贵
①“和为贵”在我国几乎家喻户晓,但其精髓和要义究竟是什么,今天还有进一步阐发的必要。子曰:“礼之用,和为贵。”(《论语》)意思是说礼的运用、礼的功用以“和”为最重要,以和谐为目标。结合当今实际,我以为“和为贵”的要义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即各得其所、各安其位。
②“和为贵”反映了我国古人对宇宙万物的深刻认识。古人认为,天地万物均由多种成分以一定关系共处,形成有机统一的状态,这个状态就是“和”。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就认为宇宙万物存在于“和”的状态中,没有“和”就没有世界,没有一切事物的存在。正是从这种认识出发,我国古人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应当把“和”作为人的一切活动的最高目标。
③“和”是多种成分共生共荣、有机统一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各种成分都有确定位置,与其他成分形成密切联系,对整体的“和”发挥一定作用。各种成分所处的位置恰当,能发挥应有作用,“和”的状态就能够保持;任何一种成分的位置和作用不恰当,整体的“和”就会遭到破坏。由此可见,每一种成分都处于它应在的位置,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就是各得其所、各安其位。
④实现各得其所、各安其位,应遵循和而不同的原则。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而不同,就是承认差别与多样化是正常、合理的,否认差别、强求一致是不正常、不合理的;在承认差别的基础上求和谐,而不是取消差别求统一。应承认在统一的整体内,各成分均有存在的权利和价值;在承认差别的基础上相互尊重,尊重各方利益,尊重不同的思想、信仰等。
⑤实现各得其所、各安其位,还应遵循无过无不及的原则。过和不及都会破坏“和”的局面,正所谓“过犹不及”。如烹饪,各种佐料和水、火,分量都有一定之规,必须做到每一项都无过无不及,才可能做出美味佳肴。同样,在人际关系中,权利和义务、责任和回报都要讲平衡、讲恰当。只求权利、不讲义务,或只讲义务、忽视权利;不负责任或越俎代庖,都会导致对“和”的破坏。因此,每一个人都需认清自己应处的位置,恰当地处理个体发展与整体和谐的关系。
⑥各得其所、各安其位不是安于现状、不求进取,而是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不好高骛远,亦不推诿塞责。志存高远、锐意进取,应该鼓励;碌碌无为、不求上进,应当反对。从这个意义上讲,“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是正确的。但同样重要的是,当一天士兵就要安于其位,尽一天士兵的职责;只想当元帅却不能当好士兵的人,非但不可能成为元帅,也不是一个好士兵。为此,应把志存高远、锐意进取与安于其位、尽职尽责有机结合起来。
⑦古人所说的各得其所、各安其位仍然具有积极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国家和社会秉持和而不同的理念,尊重差异,包容多样;集体和个体秉持无过无不及的理念,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此基础上努力促进各得其所,各安其位。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5年1月)
李明上初中后爸妈,请奶奶来陪读。奶奶没什么文化,每天就买菜做饭,和小李谈不来;爸妈忙于工作,只有在给李明的作业签字的时候他们才过问一下他的学习。李明向外公抱怨家里缺乏爱。外公说:家人之间可不会把“我爱你”三个字常挂在嘴巴哦。
这段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悟或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或深度思考。
②要运用恰当的开头和结尾方式,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悟或者思考。
③字数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