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划线词在句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B: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馨:香气 C: 谈笑有鸿儒 , 往来无白丁 鸿儒:博学的人 D: 无案牍之劳形 劳形:身体劳累 |
2、 |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B: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C: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D: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
3、 |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B: 怒发冲冠 窗前明月 草长莺飞 C: 怒发冲冠 草长莺飞 窗前明月 D: 草长莺飞 窗前明月 怒发冲冠 |
4、 |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B: 我心中闪过一句诗:“家是一只船,在漂流中有了爱。” C: 屈原、李白、杜甫等……,像一颗颗宝石,镶嵌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 D: 什么地方什么条件下可以找到什么样的银杏树?他了如指掌。 |
5、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带着这么一张脸,你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不管穿什么服饰,都不会有一种鹤立鸡群、引人注目的可能。B: 在热烈的掌声中,她绯红着脸,从语文老师手里领取了她的奖品。她觉得心中某个角落的雪,静悄悄地融了,湿润润的,暖了心。 C: 她孤苦伶仃 , 一个人在乡里活不下去了,只好到城里来谋生。我叔父就把她请到我们家里来帮忙。 D: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溅起波浪的飞沫。 |
6、 | 下面关于小说的知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B: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 C: 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部分。 D: 小说是通过描写社会环境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思想的。 |
7、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拾(shè)级 顷(qǐng)刻 氛(fēn)围 被(pī)坚执锐B: 俨(yǎn)然 瞥(biē)见 恣(zì)睢 言简意赅(hài) C: 伛(yǚ)偻 地壳(ké) 古刹(chà) 探骊(lí)得珠 D: 干涸(hé) 缥(piǎo)碧 栈(jiàn)桥 横(hèng)行霸道 |
8、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高速铁路具有服务大众,紧贴民生的特点。 B: 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让许多学生都感受到了奉献的快乐。 C: “百度”、“美团”“饿了么”,这三家外卖平台的全国日订单量大约在 700 万单左右。 D: 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治理下,我市 PM2.5 指数下降了一倍多,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
9、 | 下列划线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B: 恣睢(zì) 嗤笑(chī) 抽噎(yè) 面面相觑(qù) C: 亵渎(xiè) 打拱(gǒng) 行事(hǎng) 一抔黄土(pǎo) D: 旁骛(wù) 画缯(zēng) 诓骗(kuāng) 弥留之际(ní) |
10、 | 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溃退(kui) 仲裁( zhòng) 国殇( shāng) 锐不可当(dǎng) B: 呓语(yì) 要塞(sài) 湛蓝(zhàn) 卓有成就(zhuó) C: 敛声(liǎn) 由衷( zhōng) 篡改( chuàn) 翘首而望(qiáo) D: 歼灭(jiān) 颁发(bān) 殷红(yīn) 屏息敛声(píng) |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相关问题。 春 望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乐羊子妻 范晔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①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来归,妻跪②问其故。羊于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③’以求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 注 ①金:银子。②跪:跪坐,跪于坐席之上,臀部挨在脚跟之上。③亡:通“无”,这里指不知道的东西。 ( 1 )第二段中“羊子大惭”的原因是什么?( 2 )第三段中“羊子”为什么归家?又为什么离家?( 3 )乐羊子妻是怎样的一个人?从她的言行中我们受到哪些启发?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
蓝手套
①母亲很美,她有着满头乌黑的秀发和一双明亮的大眼睛,然而,一次意外灾难,她却永远地失去了左手的三个手指,只剩下拇指和食指。每当我看到她裸露着不健全的左手为这个家忙里忙外的时候,常常感叹命运的不公,总想试图改变这一事实……
② 那是儿时一个冬日的午后,在上学路上,邻居小虎子领着一帮同龄的孩子挡住了我的去路。他们嬉皮笑脸地起着哄:“缺手儿,缺手儿……”边讥笑边学母亲用两根手指干活儿的样子。那一刻,我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伤害,我发疯似地冲进人群,与他们撕打在一起。但幼小单薄的我终归敌不过他们那么多人。正巧教语文的女老师路过,孩子们才一哄而散,我则被老师带到了她的宿舍。
③“来,漱漱口。”她递给我一杯热水。我没吭声,眼睛一眨一眨地看着她。她替我拍去身上的尘土,又拿过一条毛巾帮我擦去脸上的污渍。那一刻,我发现女老师很美,她有着和母亲一样美丽的秀发,一样明亮的大眼睛,尤其她那双白皙细腻的双手:而母亲,没有……
④出乎我的意料,她没有为刚才打架的事而批评我,只记得她拍拍我弱小的肩头说:“好样的,你将来肯定有出息……”我当时没有明白她说这句话的意思,眼睛无意中瞥见床头那副蓝色的手套……
⑤冬日的风如一只饥饿的老虎,母亲仍裸露着双手在外劳作。于是,每当语文老师把蓝手套放到讲台上时我都有一种冲动……我不敢往下想,直到下课后她重又戴上手套走出教室,我心中那份冲动才慢慢消褪……
⑥那天,我做值日,同学们都回家了,留下我锁教室的门。在我取锁头时,意外地看到讲台上老师落的那副蓝手套。我如获至宝,可我的心却怦怦直跳。我告诉自己要平静下来,母亲残缺的手在我眼前来回晃动,连同女老师温柔的目光。我不知所措,心慌得要命……我终于还是抓起手套,飞快地逃回了家。
⑦我看到女老师的手由白变红、变紫、又肿又大。一种负罪感紧紧包围着我,可她却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仍旧甜甜地笑着,专注地给我们讲课。每次与她慈祥的目光相遇,我都会不由自主地低下头。有一次,她以为我生病了,还摸摸我的前额告诉我要注意休息,不要压力过大,因为那时我们正面临期末考试。
⑧母亲也曾问过我手套的来历。“捡的,看,手套上还有土呢。”母亲便不再问我。记忆中母亲只戴过那副蓝手套两次。一次是试着戴,另一次是戴着它领我上街。我问过母亲:“妈妈,你不喜欢戴着它吗?”她只是笑笑:“干活碍事,庄稼人嘛,哪有那么娇气。”后来,我一直以为母亲把手套弄丢了,母亲说:“哪能丢呢,那不在柜子里吗?”的确,蓝手套完好无损地躺在母亲陪嫁的柜子里……
⑨长大后,我一直害怕蓝色,我总觉得对不起语文老师。许多个日日夜夜,我都做着一个同样的梦:有一天,我亲手把蓝手套还给她,求她原谅……
⑩那一天终于来了,我用第一个月的工资买了一副漂亮的蓝手套。而此时,女老师的头发都白了,和母亲的一样。我告诉她蓝手套的事,求她原谅我。她却笑了,充满皱纹的脸笑得和当年一样甜。她打开抽屉,只见那副经过岁月磨蚀仍完好无损的蓝手套正躺在老师的抽屉里,我惊呆了……
⑪原来,母亲早就把手套还给了老师,老师怕伤了我的自尊一直没有戴,宁愿受冻。而母亲怕伤了我的心,自己省吃俭用又买了一副相同的手套……
⑫岁月流逝,两个爱我的人都已经老了,可两颗具有母爱的心却宽容了一个孩子当年的年幼无知。我感激那位女教师,更感激母亲,她给我的不仅仅是宽容和爱,还有她面对生活时的执著与自信。在我慢慢长大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导着我。她的手残疾了,可她的心却不因此受到丝毫的损伤,手套对我的母亲来说,只是女儿爱心回报的见证而已……
阿庆基“造反”
[芬兰]本蒂·韩佩
① 一条板凳安放在路旁,只要行人累了,就可坐下来休息。累了!是的,难道这还有什么奇怪的吗?一个人在七十年岁月里要跨出多少步子啊——短的、长的、急的、慢的。板凳被发明和制造出来正是为了人们能够坐它。或许这条板凳还有别的目的,因为冷饮亭就在它的旁边……
②托比亚斯·阿庆基多次感到奇怪,这条板凳看来完全是条普普通通的板凳,人们仅仅是在散步途中想让腿脚歇上一歇时,才意识到它的存在。
③托比亚斯·阿庆基坐在板凳上,他的头发斑白,但精神却很矍铄,他用大拇指托着烟斗,完全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之中。没过多久,越来越近的歌声唤醒了他,立刻使他想起,现在是生活在动乱时期。罢工、骚乱……打吧!吵吧!有的是理由……可是这么干难道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吗?如果像被拴着鼻子的小牛犊那样发疯似的挣扎,能行吗?托比亚斯·阿庆基已经七十岁了,现在世道是不是变了?也许是吧,也许人们的眼界有所不同。可是生活是不是好过些了?嗯,他们应当尽可能过得更好些。这就有足够理由去进行斗争…… 他听见一个过路人说,罢工工人在游行示威。
④游行示威吧!他——托比亚斯·阿庆基,已上了年纪,只能坐在板凳上观望。在这种时期,作为一个旁观者也实在有趣得很呢!
游行队伍过来了,人不少,除了两旁土路,整个街道都挤满了人群。
他们唱的歌中有激烈的词句:“法律骗人,政府压人。”
“到了明天,普天之下皆兄弟……”
游行队伍过去了,托比亚斯·阿庆基朦胧地感觉到,他们在按照自己的愿望,向着遥远的未来走去……他们在前进,先头部队消失在转弯处的建筑物后面。后来那里发生了阻塞,尽管后面的队伍还在前进,突然“砰”的一声枪响,划破了夏末晴朗的天空。托比亚斯·阿庆基被子弹的呼啸声惊呆了。⑤这似乎是不应该的……然而后来他还是平静下来,觉得自己反正是坐在板凳上的旁观者。
游行队伍一下子散了,犹如受到旋风袭击似的扬起了满天尘土,人们掉转头纷纷跑了。托比亚斯·阿庆基看到警察握着步枪和皮鞭,正在寻找示威的人,可是游行示威者都跑散了。⑥这时,警察突然发现坐在板凳上发呆的托比亚斯·阿庆基。
“你放什么哨?”警察大喝一声。
⑦托比亚斯·阿庆基只张了张嘴,还没来得及解释自己仅仅是坐在板凳上休息的旁观者,皮鞭已抽到了他的身上。他发现自己陷入了不可解脱的困境,不禁顿时火冒三丈。⑧这怎么可能呢!要知道他只不过坐在板凳上……可是愤怒只是再次招致皮鞭的抽打,托比亚斯·阿庆基只得拔起僵硬的大腿一逃了之。
但事情并没有完结,他确实陷入了解脱不了的困境。不久,他被捕了。受讯、受审,最后被带到被告席上受到了“参与造反罪”的控告。
⑨托比亚斯·阿庆基怎么也不能理解,他仅仅是在板凳上坐一会儿而已。而这条板凳看来完全是条普普通通的板凳……他对警察咆哮起来,他怎么也难以接受警察的指控,他难道会热昏了头脑干下这等事!可怜虫……怎么会想得出来:他是狡猾地假装坐在板凳上,企图逃过劫难,实际上是个瞭望放哨的人,或者是工运首脑……
警察就是认定他有罪,一口咬定:你身上有紫血块,你就是参与了造反……
托比亚斯·阿庆基搔了搔头皮,觉悟过来:⑩也许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为旁观者准备的板凳!
关于“一条板凳撬起一篇小说”的讨论:
某班同学阅读了本文后,有两位同学就文中反复出现的“板凳”展开了讨论。请阅读他们的对话,补全空缺部分。(为了方便讨论,文中有关“板凳”的语句都已划出并标上了序号。)
小文:这篇文章真奇怪,一个故事中竟然有10次反复提到“板凳”,我感觉有点啰嗦重复。
小明:你可别小看了这“板凳”,它可撬起了整篇小说呢!
小文:何以见得?
小明:你看,故事的开端写到阿庆基为了休息,坐在那条板凳上;故事的发展写到
( 1 )① ________时,他还坐在那条板凳上;故事的高潮是②________,是因为他呆坐在板凳上;故事的结局是他被定罪为“造反”后,觉悟到世界上没有为旁观者准备的板凳。小文:哦,我明白了,“板凳”在故事情节上起到的作用是:③________。
( 2 )小明:文中不但重复出现“板凳”一词,还重复出现完全相同的句子,如:“这条板凳看来完全是条普普通通的板凳”。 小文:这恐怕不是赘笔吧! 小明:是的,从全文和阿庆基这个人物来看,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是万物皆有源,万事皆有因。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父母撒下的阳光,也离不开老师播下的希望;离不开自然雨露的滋润,也离不开芬芳书香的熏染;离不开脚踏实地的奋斗,也离不开追逐未来的梦想……
请以“成长,离不开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选择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少于500字;④要注意正确、规范地使用标点符号;⑤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