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宁波市第八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近期比赛的接连失利,让他一直怏怏不乐的,哪都不想去。
B: 卸载掉思想的负担,人就会如释重负 , 心灵便会长出翅膀。
C: 读了好友的来信,一种若有所失的感觉袭上他的心头。
D: 十年前相约的同学聚会终是不期而至 , 彼此间少年不在。
2、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随着《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等明星亲子节目的热播,使童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追捧,但专家认为,孩子成长有其自身规律,不可急功近利。(删去“使”)
B: 在今天凌晨结束的国际田联钻石联赛尤金站男子100 米比赛中,中国广东飞人苏炳添飚出9秒99的成绩,成为首个历史上突破10 秒大关的黄种人。(将“首个”和“历史上”调换位置)
C: 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特征决定了网络安全治理和网络违法犯罪之间的较重永远没有终点,网络安全意识的增强,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场对决的胜败。(删去“很大程度上”)
D: 据调在,有高达78%的用户在“阿里腾讯要开银行,你会不会去存钱”的问题上给予了明确的答案,这表明试点民营银行有着广泛的认可度。(将“明确”改为“肯定”)
3、选择关联词填空,恰当的一项是( )

——是的,__________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_________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

A: 只要 就
B: 既然 就
C: 无论 也
D: 如果 仍
4、下列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听了这个笑话,大家忍俊不禁 , 哈哈大笑。
B: 刚刚挨了老师的批评,现在又丢了自行车,真是祸不单行
C: 早晨登上高山,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极目远望,心安理得
D: 走进世博园,看到栩栩如生的鲜花,令人流连忘返。
5、

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家风是一种“软约束”,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实现对家庭成员行为、作风、操守的有效约束。
B: 创造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 , 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C: 节日期间,当越来越多的人忙于抢红包并乐此不疲时,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变成了“我就在你面前,而你却在抢红包”。
D: 我们班的语文科代表学写散文一举成功,他已在校刊上发表了好几篇散文,真是妙手偶得啊!
6、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你对一位获奖的同学说:“祝贺你!你有什么经验向我介绍介绍好吗?”
B: 你已经交了作业,科代表仍在追要,你说:“难道你让我交两遍不成?”
C: 同学邀你到他家去玩,你说:“行,届时我一定光临寒舍。”
D: 你对夜深仍在大声说话、喧闹的邻居说:“不要讲话了,我们需要休息了。”
7、

下列词语中文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朗润 喉咙 呼朋引伴 花枝招展
B: 抖擞 发髻 澄清 绿茵茵
C: 高邈 憔悴 眼花撩乱 翻来覆去
D: 瘫痪 絮叨 诀别 喜出望外
8、

下列关于《枣儿》剧本的思想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 剧本表现了感人至深的亲情,也表现了老一辈的深厚乡情。
B: 剧本反映了当今社会家庭关系的变化,呼唤人们的温暖亲情和心灵沟通。
C: 剧本反映了现代化过程中,青壮年离开乡土、老人孩子留守家园的农村状况;表现了社会变革时期传统的失落、精神家园的失落以及人们对传统、对精神家园的追寻;表现了社会的深刻变迁,企盼和呼唤人们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走出家园、走出封闭、走出传统,而迈进现代社会的新生活。
D: 剧本中,老人和小孩代表了新旧两种时代,批评了老人的怀旧思想,赞扬了小孩的纯真。
9、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发(xiè) 扶(yè) 凿(nà) 然无累(kuò)
B: 灰(jìn) 油(nì) 不(xiǔ) 刻骨心(míng)
C: 庸(lù) 词(yú) 相(qiè) 重蹈覆(zhé)
D: 废(tuí) 折(cuō) 谦(bī) 涕横流(sì)
10、

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 读了拜伦的诗,就想到西班牙去,想看看西班牙女郎的头发是黑的,还是金黄的?
B: 在中华大地上,我要去的地方就更多了,因为我认为中国的山山水水、亭台楼阁、花草树木……都是世界上最美的。
C: 为了对演出市场及演员进行规范管理,文化部近日发出了“演员个人营业演出活动管理暂行办法”。
D: 她说:“有这么多热心的民警,有这么多好街坊,我呀!还得活一辈子啊!”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问题。

过摩诃池(其二)

宋祁

池边不见帛阑船,麦陇连云树绕天。

百岁兴衰已如此,争教东海不为田?

(选自《景文集》卷二十四)

【注释】①争教:怎么能让。

( 1 )诗人所见的摩诃池景象,是否符合A卷《摩诃池,消逝的仙湖》中关于“仙湖”景象的描绘?请结合本诗,简说观点及理由。
( 2 )下面哪个选项更符合诗人“过摩诃池”时的心境?请作出判断并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A.乐 B.叹 C.伤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东坡画扇(宋)何莲

先生职临钱塘江日①,有陈诉②负③绫绢钱二万不偿者。公呼至询之,云:“某④家以制扇为业,适父死,而又自今春以来,连雨天寒,所制不售,非故负之也。”公熟视久之,曰:“姑⑤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⑥也。”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⑦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即以付之曰:“出外速偿所负也。”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始踰⑧府门,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后而不得者,至懊恨不胜而去,遂尽偿所逋⑨ 。

【注释】①先生职临钱塘江日:苏东坡到杭州任职时。②陈诉:状告。③负:这里是拖欠的意思。④某:我。⑤姑:暂且。⑥发市:开张。⑦就判笔:顺手拿起判笔。判笔,判案用的笔。⑧踰:走出。⑨逋(bū):拖欠。

( 1 )对下列句中加线的词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公呼至询(指代制扇者)
B: 非负之也(故意)
C: 人抱扇泣谢而出(其中)
D: 即付之曰(把)
( 2 )借助文后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你也能做总统

刘燕敏

有个叫布罗迪的英国教师,在整理阁楼上的旧物时,发现了一叠练习册,它们是皮特金幼儿园B(2)班31位孩子的春季作文,题目叫:“未来我是”。

他本以为这些东西,在德军空袭伦敦时,在学校里被炸飞了。没想到,它们竟安然地躺在自己家里,并且一躺就是五十年。

布罗迪顺便翻了几本,很快被孩子们千奇百怪的自我设计迷住了。比如:有个叫彼得的小家伙说,未来的他是海军大臣,因为有一次他在海中游泳,喝了3升海水,都没被淹死;还有一个说,自己将来必定是法国的总统,因为他能背出25个法国城市的名字,而同班的其他同学最多的只能背出7个;最让人称奇的,是一个叫戴维的小盲童,他认为,将来他必定是英国的一个内阁大臣,因为在英国还没有一个盲人进入过内阁。总之,31个孩子都在作文中描绘了自己的未来。有当驯狗师的,有当领航员的,有做王妃的,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布罗迪读着这些作文,突然有一种冲动——何不把这些本子重新发到同学们手中,让他们看看现在的自己是否实现了50年前的梦想。

当地一家报纸得知他的这一想法,为他发了一则启事。没几天,书信便向布罗迪飞来。他们中间有商人、学者和政府官员,更多的是没有身份的,他们都表示,很想知道儿时的梦想,并且很想得到那本作文簿,布罗迪按地址一一给他们寄去。

一年后,布罗迪身边仅剩下那个戴维的作文本没人索要。他想,他也许是死了。毕竟50年了,50年间是什么事都会发生的。就在布罗迪准备把这个本子送给一家私人收藏馆时,他收到内阁教育大臣布伦克特的一封信。他在信中说:那个叫戴维的就是我,感谢您还为我们保存着儿时的梦想。不过我已不需要那个本子,因为从那时起,我的梦想就一直在我的脑子里,我没有一天放弃过;50年过去了,可以说我已经实现了那个梦想。今天,我还想通过这封信告诉我其他的30位同学,我已经实现了那个梦想。今天,我还想通过这封信告诉我其他的30位同学,只要不让年少时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

布伦克特的这封信后来被发表在伦敦的《太阳报》上,因为他作为英国第一位盲人大臣,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一个真理:假如谁能把三岁时想当总统的愿望保持50年,那么他现在一定已经是总统了。

( 1 )文中这31位孩子在作文中都设计了自己的未来,请你选用文中第三段的三个词语来概括这些“设计”的特点。

( 2 )说说从这些“设计”中可以看出孩子们有哪些共同的性格特点?

( 3 )作者主要通过哪两件事来刻画戴维(即布伦克特)这个人物形象的?

( 4 )戴维(布伦克特)与其他30位同学对待儿时作文簿的态度截然不同,其原因是什么?你从他身上受到了什么启发?

( 5 )文章最戴维(布伦克特)与其他30位同学对待儿时作文薄的态度截然不同,其原因是他已经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我从他身上受到的启发是:不要放弃自己的梦想总有一天会实现梦想的。只要不让年少时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后写道:“假如谁能把三岁时想当总统的愿望保持50年,那么他现在一定已经是总统了。”你是否同意这一说法?为什么?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对门送来绿豆糕
郭震海
“门铃响呢。”在厨房忙着做晚饭的媳妇喊着。
“嘿嘿,嘿嘿嘿……”老郭依然在跟着电视乐。
“你聋了,门铃响呢!”老郭媳妇提高了嗓门。老郭这才趿拉着拖鞋来到门口,他没有急着开门,先眯着一只眼通过“猫儿眼”观望,看到的是一张被放大变了形的脸。
“是谁啊?怎么不开呢?”老郭媳妇从厨房里出来。“不熟悉!”老郭说。
“什么眼神,这不是对门的老张媳妇吗!”老郭媳妇“瞄”了几眼伸手开了门。对门的老张媳妇站在门口,手里端着满满的一碗绿豆糕。
这是个新建的小区,住户搬进来不到一年,平时各干其事互不往来。老郭媳妇和老张媳妇搭上话时间不长,知道她是自己的对门邻里,来自乡下,在城里买的房子,除此以外也就只是几句寒暄。
“都在家啊,孩子他乡下爷爷送来几碗绿豆糕,送你家一碗尝尝鲜。”老张媳妇说。
“太客气了,你们自个儿留着吃吧!我们怎么能吃你家的绿豆糕呢!”老郭媳妇说。
“这有啥不能的,咱们是对门嘛。”老张媳妇说着硬往老郭媳妇手里塞。一个门里一个门外,两人推让了几下,老郭媳妇最终没有推过老张媳妇,将绿豆糕留下了。
关上门后,老郭说:“好端端的对门怎么送咱一碗绿豆糕呢?”“是啊!”老郭媳妇听了老郭的话后,一时间也犯起了嘀咕,好端端的对门怎么就送来一碗绿豆糕呢?她想着,拿起一块绿豆糕凑到鼻子边闻,一股麻油的浓香灌了她一鼻孔。
“我估摸着她送绿豆糕来一定有送绿豆糕的意思,好端端的怎么就送咱家一碗呢?”老郭说。
“啥意思呢?不会是知道你在教育局工作,想让你给他儿子转学校吧?”老郭媳妇说。
说不准,要不就是想通过咱们找老爷子办什么事,可老爷子早从公路局退休了啊。会是什么呢?”老郭看看绿豆糕,仿佛答案就写在这香气扑鼻的绿豆糕上。
“那咋整,送回去?”“你这不是废话吗,都收下了怎么好意思送回去呢!”
“咋整?”老郭媳妇又拿起绿豆糕凑到鼻子边闻,一股麻油的浓香又灌了她一鼻孔。
第二天,老郭媳妇开门准备上班的时候,刚好对门的老张媳妇也开门往外走。
“早啊!”老张媳妇说。
“你也早啊!”老郭媳妇眼睛红红的好像没有睡好。
“昨晚的绿豆糕好吃吗?”
老张媳妇一句话问得老郭媳妇犯了一下愣。
老张媳妇接着笑笑说:“那绿豆糕是乡下的麻油炸的,孩子他爷爷每年都送来,十月初一在乡下家家户户都吃绿豆糕,是一种习惯。”
“是吗!”老郭媳妇支吾着,接着她回头问:“你家没啥事吧?有事你就说啊,别不好意思开口,咱们是对门嘛!”
“没有啥事啊,”老张媳妇说,“有事我们肯定会说的。”
“真没有?”老郭媳妇说着就盯着老张媳妇的眼睛。
“真没有啊!”老张媳妇被老郭媳妇看得很不自在。
“没有就好,没有就好……有事你就说,别不好意思开口。”老郭媳妇说着就走了。
老张媳妇望着老郭媳妇远去的背影,愣了。“有啥事呢?”老张媳妇独自嘀咕,因为她不明白。

(选自《新中国60年文学大系·小小说精选》,有删改)

( 1 )小说的情节围绕一碗绿豆糕展开,请简要概括这个故事的内容。(50字内)

( 2 )根据小说对老郭媳妇的言行描写,举例分析这个人物形象。

( 3 )联系上下文,品味画线句中的加点词语,指出其表达效果。
老郭媳妇又拿起绿豆糕凑到鼻子边闻,一股麻油的浓香又了她一鼻孔。

( 4 )小说着意交代老张媳妇以及做绿豆糕送绿豆糕的习俗都来自乡下,你认为有没有必要?简述理由。

四、写作(分值:60分)
《我看》这首诗先细致地描写所看到的景象,然后借景抒情,表达了内心的热望。请尝试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写一段主旨鲜明的文字。(300字左右)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斷線de鋼琴”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