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海丰县彭湃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对《苏幕遮》这首词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开头两句,描写了秋季的天空廖廓苍茫、大地草木凋零的典型景色
B: “黯乡魂,追旅思”是说诗人面对秋景更加思念故乡,回首望去一片幽暗,不禁追忆起旅途行程。
C: “夜夜除非”的“除非”两字意为“除此之外,别无可能”。
D: 这是古代诗词中借秋景抒发离别之情的名篇,情虽悲凉哀婉,气却沉雄刚健。
2、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白杨礼赞》作者是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作家、社会活动家。
B: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多年的历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 “唐宋八大家”指柳宗元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D: 古代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比如“愚”是谦称自己,“子”是尊称对方,“尊君”是尊称对方的父亲。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爱莲说》选自《周敦颐集》,周敦颐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
B: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
C: 《河中石兽》的作者是清代的纪昀,选自他的《阅微草堂笔记》
D: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孙权劝学》就出自于它。
4、

从修辞角度,选出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

A: 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B: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花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地笼罩着我。
C: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D: 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5、选出填在下列语段中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大凡读书人在博览的同时,都会根据个人的实际需要,选出一部分书籍 阅读, 理解,此为学有成效者的必经之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云:“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可谓对熟读的经验之谈.有书不读而 ,书无异于一堆废纸;读书 一览而过,“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读得再多又有何益?


A: 反复 深入 束之高阁 囫囵吞枣
B: 深刻 反复 置之不理 狼吞虎咽
C: 深刻 不断 束之高阁 浮光掠影
D: 反复 深刻 不理不睬 走马观花
6、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精益求精体现了南中人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它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法宝利器。
B: 扬州“汽车下乡”活动为各县市的农民展示了各种款式的汽车,真让农民见异思迁
C: 在净土寺广场上,一条小狗的精彩表演让所有在场的市民忍俊不禁
D: 勤奋进取是我们九年级学子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不二法门
7、对下面这首《渡桑干》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注:咸阳在并州西面,相距数百公里;桑干河在并州北面约200公里处。

A: 第一句写诗人远离家乡咸阳,在并州已经住了整整10年。
B: 第二句写10年来,诗人虽然日夜盼望能重返故乡,但始终仅仅是盼望而已。
C: 最后两句通过“渡河”“回首”的形象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重返故乡的绝望心情。
D: 这首诗的成功在于运用形象、含蓄的表达技巧,抒发了诗人对客居地的热爱情感。
8、

提取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信息,在横线上写出三个关键词( )
据报道,“中国塑机之都”有望成为宁波的又一项“头衔”。前天召开的塑机行业会议就“中国塑机之都”创建活动作了部署。
我市拥有98家规模以上塑机制造企业,去年产值60多亿元,生产各类塑机19. 2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54.38%。在全国塑机产量排前10位的企业中,我市占了5家。结合这次创建活动,我市塑机行业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推出各种用途、各类规格、节能、省料、精密、高速的、高技术、高附加的塑机产品。此前,宁波已经获得“中国文具之都”和“中国模具之都”称号。

A: 创建、产量、中国塑机之都
B: 宁波、创建、中国塑机之都
C: 宁波、创新、中国塑机之都
D: 宁波、创建、中国文具之都
9、

选出修辞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B: 那点薄雪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C: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D: 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10、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屠惧,投骨 扶苏数谏故
B: 虽我死 无丝竹乱耳
C: 受地先王 曹操袁绍
D: 必先苦心志 安陵君许寡人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

寒夜(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

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

才有梅花便不同。

【注释】①竹炉:指用竹篾做成的套子套着的火炉。②汤沸:热水沸腾。③才:仅。

( 1 )请展开合理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的情景。

( 2 )试从“梅花”这个意象来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①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②人畏鬼,而越人信 ③。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寝之丘:含有陵墓之意。②荆:楚国的别称。③ (jī):迷信鬼神和灾祥。

( 1 )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孙叔敖 ________

②王封我矣________

(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

②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

( 3 )孙叔敖之子“请寝之丘”为封地,“至今不失”的原因是什么?

( 4 )“孙叔敖之知”表现在哪两件事上?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起做“读书种子”

①读书种子一词的发明权,当属宋代的黄庭坚。他在《山谷别集》中说:四民皆当世业,士大夫家子弟能知忠信孝友,斯可矣,然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有才气者出,便名世矣。

②做一粒读书种子,让阅读成为一种力量,推动文化传统薪火相传,可以说正是读书人的自我期许。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陶渊明,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杜甫,再到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朝餐的杨万里,无不是读书种子的精彩写照。读书滋养美好心灵,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看到更美的世界。所谓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重视学习、重视诗书,千百年来融入中国人的血脉里,成为中国特有的文化禀赋。

③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不少人是读书种子。彭德怀带兵打仗横刀立马,平时非常注重抓学习,而且还经常督促身边工作人员养成读书习惯。他常用吕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故事激励大家,乐于把自己收藏的书拿出来共享。为了检查大家是否认真读过了,他用饭粒把书中的页码粘起来,如果发现有人读书做样子,没有把粘饭粒的书页打开,他就会提出严厉的批评。在彭德怀关心督促下,在他身边工作的同志都养成了读书习惯,以至终身受益

④童心便有爱书癖,手指今馀把笔痕。植物种子是有形的,延续繁衍,生生不息;读书种子则是一种无形的东西,不知不觉中变化气质、增长才干,承接弘扬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正因为这样,文明薪火不断发扬光大。黄庭坚所处的北宋,上推文治、下重文教,造就了一片孕育读书种子的沃土,于是就有了国学大师陈寅恪所说的,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做一粒读书种子,静下心来读一点书、做一点学问,因为其中有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袭,对高雅生活的追求,对时代潮流的引领。

⑤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研究植物种子的钟扬不拘泥于书本知识,在科学上敢于奇思妙想,在被认为无法种植红树林的上海滩涂中栽种成功。钟扬的故事向我们所展示的,不只是知识的力量,更有实践的力量、创新的力量,赋予读书种子以新内涵。世人常常说,知识就是力量,但知识必须与实践结合,使之变成能力或本领之后,才能产生力量。读书种子与实践沃土的紧密结合,必能孕育壮苗、结出硕果。

⑥阅读是一种超越世俗的力量。今天我们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并不是为了满足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功利心,缓解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紧张感。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才。少一点对物欲的追求,多一点对知识的渴求;少一点无谓的应酬,多挤一点时间读书;少一点人云亦云的跟风,多一点独立思考的精神,人生境界就能达到崭新高度,活出不一样的精彩自我。

( 1 )全文的论点是什么?
( 2 )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 3 )“读书滋养美好心灵,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看到更美的世界”,结合自己读书的事例,谈谈你的体会。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少年书架

①喜欢书,像喜欢一件宝物。小时每每发了新书,都要找来旧报纸,包了书皮,工工整整写上:语文、数学……然后是班级姓名。手里托着书,美滋滋看着,心里有份庄重,有种没来由的稳妥。

②学期未,新书变旧书,一如既往的整齐,只是有了岁月的痕迹,泛着淡淡的黄。细心收起来,放到纸箱里,来年春天,再搬出来晒太阳。

③偶然去老师家,一进门就呆住了:老师客厅的一面墙,宽宽大大一面架子,大大小小的书,一本本直立着,是一队队意气风发的少年,春风荡漾啊!罗列其中的,还有照片,石膏雕像,或者一盆小小的文竹……我真是看呆了,书,可以这样放,多好!

④那是王老师用木板和木条,自己钉在墙上的,美其名曰:书架。我用手抚摸着那粗糙的木条、木板,还有书,像是久别的朋友,细腻,温暖。

⑤我迷恋上老师书架的样子了,在书桌前,把书一本本立起来,左右用厚厚的字典做靠背,俨然一个小书架了。这小小发明,竟然让我激动了许久。

⑥放学回家,喜笑颜开地告诉爸妈,我有书架了!爸妈一愣,哪里的?

⑦待我把在老师家里的所见,以及自己在书桌上摆放的事告诉他们的时候,妈妈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⑧那时,家里的条件不好,能上学读书,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哪里还敢奢望买上一件这样“无用”的家伙呢?当然,我也会悄悄想:什么时候,我也会真的拥有一个那样的小小书架?

⑨那是一个秋日,天,蓝蓝的,几片厚厚的白云,暖暖地轻轻飘着。爸爸下班回家,推着自行车进了院子,朗声道:够了,够了!

⑩什么够了?我和妈妈惊奇地从屋子里跑出来。看,这些木头足够做一个小书架了。爸爸兴奋着。我看那些木条、木板,在爸爸的自行车后架上安静地等待着。小心脏一下子活跃起来,不知所措了,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

⑪爸爸利用下班的时间,去包装厂,在丢弃的废料中,千挑万选,捡来这能用的木料。

⑫歇班两天的爸爸,用砂纸,一点点地打磨着那些木头,准备好锤头、钢锯、各种钉子、油漆……放了学的我,迫不及待地往家里跑,蹲在一边,看着爸爸在木屑中忙乎。

⑬天,静静的;阳光,亮亮的。院子里似乎有了道道金光,两天的时间,掰着手指头过。

⑭小小的书架成了!

⑮爸爸问我,喜欢什么颜色。我想啊,想,就调成黄色吧。爸爸涂,一遍又一遍,慢慢地,小小书架成了土黄色,是秋天叶子成熟的颜色。

⑯风来,漆干。抱起书架,就到桌子的一角,把书一本本放进去。那欢喜,宛如莲花的一瓣,在心里,一点点开。放书的架子,是一株亭亭玉立的稻子,安静、饱满。见到它,如见到久违的老友。

⑰日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过,它在身边,不离不弃,不恼不怒。经历各种漂泊,它伴着我,慢慢换了容颜。

⑱家里也大大的书架,开阔大气。而它早已泛起了油渍的光,笨拙而苍老。即使如此,它都端端正正地立在我的桌前,是我的长者,沉默不语,凝视着我,撑起我的腰身。

⑲如果有一天,要我选择少年重来,陪伴我的,依然是少年书架。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改动)

( 1 )本文围绕“书架”写了哪几件事?请概括填空。

①________→“我”用字典做了一个“小书架”→②________ →书架陪伴“我”成长。

( 2 )品读第⑦段划线句,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妈妈的心理。

妈妈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 3 )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请参照示例,自选角度,对文中第⑩段划线句作两条批注。

示例:那欢喜,宛如莲花的一瓣,在心里,一点点拨开。

批注一:以莲花的绽开来比喻“我”的欢喜,形象具体地再现了“我”放书时的心情。

批注二:“一点点绽开”与前文“一本本放”相照应,展现了“我”的心情越来越愉悦的过程。

语句: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

批注一:________

批注二:________

( 4 )文中少年书架陪伴“我”成长。陪伴你成长的物品是什么,它如何陪伴你成长?请具体谈一谈。
四、写作(分值:60分)
根据下面的题目和要求写一篇文章。

虚度光阴不是青春,惜时好学才是青春;驻足等待不是青春,昂扬前行才是青春;漠视逃避不是青春,勇于担当才是青春……灿烂的花季里,我们有多彩的故事;青春的原野上,我们一路放歌。

请以“这才是青春”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把心收起来”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