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重庆瑞思学科英语培训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qiào)首 黄(yùn) (zhēn)言 (jiá)然而止
B: (jí)责 蝉(tuì) (yǔ)偻 相形见(chù)
C: (qǐ)首 (shé)本 拘(nì) (jiān)不容发
D: 广(mào) (cèng)亮 愧(zuó) (jiǎo)揉造作
2、下列选项中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鲁迅,原名周树人,他所写的《藤野先生》节选自《呐喊》。
B: 苏轼,宋代文学家,他与韩愈柳宗元、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辙、黄庭坚被誉为唐宋八大家。
C: 《列夫·托尔斯泰》是奥地利著名小说家斯蒂芬·茨威格写的。
D: 《黄鹤楼》这首诗既抒发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又表达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3、

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培养“静能量”,还要学会享受安静,于安静中汲取养分。当你烦躁不安时,不妨静下心来,__________________;当你心灰意冷时,不妨静下心来,__________________;当你志得意满时,不妨静下心来,__________________

①想想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②想想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 ③想想自己的初衷是什么。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①③②
D: ③②①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学习《孔乙己》,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B: 《孔乙己》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教育的战斗檄文和强烈的呐喊。
C: 孔乙己这一鲜明的艺术形象让我们分明地看到这个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在悲苦的人生道路上留下的一串长长的足迹。
D: 读完《孔乙己》,一位被封建科举制度深深毒害的清末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与音容笑貌浮现在我的眼前。
5、

选出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 )。


A: 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B: 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
C: 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
D: 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
6、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御(pìn) 赏(cì) 滑(jī) (tiè)帖
B: (luán)生 (chéng)职 (jué)士 (chèng)澈
C: (bì)下 (è)然 (bì)护 附(hé)
D: (xī)戏 寻(mì) (bǒ)脚 爱(mù)
7、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项是( )

A: 勾(dāng) 面面厮(qù) 庖(páo)官 (zèn)害
B: 桑(zǐ) 唯(wéi)连声 商(zhuó) 逞(chěng)辩
C: (zǎn)行 (zhì)才放旷 (chēn)怒 (nèn)地
D: (òu)气 喏(nuò)连声 带(qì) 鳏(guān)
8、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虎妈猫爸》这部电视剧之所以受到广大学生家长的热捧,其原因是因为剧中反映的孩子的教育问题很接地气。(删去“其原因”或“因为”)
B: “一带一路”描绘了一幅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新思路,它不仅会给中国企业带来更多的商机,而且将为世界经济积蓄巨大的能量。(把“描绘”改成“勾画”)
C: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下,凭着青春的激情和对互联网新技术的敏感,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互联网+”创业的大军中。(删去“使”)
D: 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跨文化、体验式游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普遍受到了众多学生和家长的欢迎。(把“普遍”调到“欢迎”前面)
9、在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填入恰当的语句,正确的一项是( )

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

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 ; 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莲藕的事业吧,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 ②把芬芳献给他人 ③以苦心孕育未来 ④以宽阔拥护生活


A: ②④③①
B: ①④③②
C: ②①④③
D: ③②④①
10、

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污(huì) 迷(wǎng) 热(zhì) 广无垠(mào)
B: 然(yè) 形(jī) 无消息(yǎo) 正危坐(jīng)
C: 禁(gù) 利(xī) 意趣然(àng) 思苦想(míng)
D: 轩(miǎo) 叱(duō) 见(piē) 首低眉(hán)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古诗,回答相关问题

鲁山山行
北宋·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 1 )“适”、“何许”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

( 2 )“好峰随处改”中的“改”能改为“有”吗?请说明理由。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小题。
吴宫遗事
越心未平,而夫差有忧色。一旦,复筑台于姑苏之左,捭(bǐ)参政者以听百姓之疾苦焉,以查四方之兵革焉。一之日,视之以伍员,未三、四级,且奏曰:“王之民饥矣,王之兵疲矣,王之国危矣。”夫差不悦,伯嚭(pǐ)以代焉。毕九层而不奏,且倡曰:“四国畏王,百姓歌王,彼员者欺王。”员曰:“彼徒于其身之亟高,固不暇为王之视也,亦不为百姓谋也,岂臣之欺乎?”
王赐员死,而嚭用事。明年,越入吴。
【注释】①吴宫:春秋时吴王夫差的宫室。②越心未平:公元前494年,越国被吴国打败后,越王勾践和其臣民常怀报仇复国之心。③俾:使。④一之日:十月以后的第一个月,即十一月。⑤伍员:字子胥,吴国大臣。⑥未三、四级:没等建好第三、第四层。⑦嚭:伯嚭,吴国太宰。⑧倡:宣扬。⑨这句意思是说嚭只想自己的官职赶快升得高些。亟:急,赶快。⑩用事:专权,当权。

( 1 )解释下列文中划线的词。
九层而不奏
不暇为王之视也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夫差不悦,伯嚭以代焉。

( 3 )这篇短文揭示了怎样一条深刻的历史教训?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争吵的雅俗

陈鲁民

①人是群体动物,有事没事老爱往一起凑,臧否人事也喜欢见仁见智,议论纷纷,一旦意见不合,免不了争争吵吵。争吵有雅俗之分,可见水准风骨,有文野之别,可见时势风气。

②在俄罗斯某咖啡馆里,两个老友发生激烈争吵。一个教师,是诗歌的忠实拥趸;一个商人,坚决捍卫散文的重要地位。两个人为诗歌还是散文重要吵得不亦乐乎,后来大打出手。无独有偶,去年9月,两个俄罗斯工人在一起讨论哲学,当谈到他们共同的偶像——德国哲学家康德时,因意见不同而翻脸。

③这年头常见的是,球迷为球队输赢而争论甚至打斗,粉丝为哪个明星更漂亮而争执动武,酒徒为谁喝得多喝得少而吵闹,恋人为争风吃醋而大动干戈,可没想到,居然还会有人为那些虚头巴脑的诗歌、散文而玩命,为哲学、康德而较真,听起来真如同天方夜谭。但不可否认,恰恰是这样的争吵能使人感到一些欣慰。毕竟,在物欲横流、发财高于一切的当下,还有人在仰望天空,捍卫精神财富,关注那些不挣钱的东西。

④其实,我们也曾有过这样的时期,或者说有过这样的小气候。抗战时期,西南联大虽然条件异常艰苦,但师生们学习钻研的劲头一点也不差,学术氛围也十分浓郁。据作家汪曾祺回忆,在昆明的小茶馆里,饿着肚子的大学生在争论李白杜甫谁更伟大,豪放派与婉约派谁的艺术价值谁更高,四大名著的优劣得失,每每争得热火朝天,脸红脖子粗。

⑤不光是学生争,老师也不消停。废名与熊十力皆为北大知名教授,两人常在一起讨论学问,争吵也是常事。一日废名到熊十力处与其探讨佛学,生发异见,争论不休,忽而静止,原来二人已扭打在一处。不一会儿,废名气哄哄地走出,但至次日,乃见废名又来,与熊十力在讨论别的问题。

⑥近几十年,改革开放,人们似乎早已放弃那些“荒唐无聊”的争论,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国家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百姓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不过,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对滞后也慢慢显现出来,金钱至上的影响日渐蔓延。过于“务实”的风气,使我们被世人视为“物质主义”至上的国度。2013年末,法国市场调查公司发布了一项名为“全球物质主义、理财和家庭态度”的调查,在20个受调查国家中,中国人对于物质的热衷程度远高于其他国家,位居榜首。

⑦当年,丘吉尔曾说过:“我宁愿失去印度,也不愿失去莎士比亚。”60多年后,撒切尔在谈到中国时则很自负地说过:“一个只会输出电视机的国度算不上伟大,一个能输出文化的国家才是真正的强国。”如果把这当成对我们的提醒,认真盘查一下文化短板,在重视物质建设的同时,对文化建设投入更多的关心,将会是十分有益的。

⑧倘若有一天,我们在高铁上听到有人在争论诗歌与散文的重要性,在酒吧里听到有人在探讨哲学与康德的意义,那就是文化复兴的令人鼓舞的信号。

(选自《杂文月刊》,略有改动)

( 1 )全文围绕哪句话展开论述?
( 2 )联系上下文,谈谈第③段中画线的文字有什么作用。
( 3 )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人们似乎早已放弃那些“荒唐无聊”的争论。(对句中加引号的“荒唐无聊”,你怎么理解?)

②过于“务实”的风气,使我们被世人视为“物质主义”至上的国度。(“过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 4 )当前形势下该怎样营造有利于文化复兴的时势风气?请细读上文并结合“链接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写出三点)

【链接材料】

①2013年,央视节目“汉字听写大会”在全社会掀起了一场关于汉字文化传承的讨论。节目开播以后迅速引发数百家媒体高度关注、数千万网民全城热议。

②台北市花巨资塑孔子像,著名作家龙应台在《不要遮住我的阳光》一文中表示反对。她认为仅仅一个铜像是不能宣传孔子思想,复兴中华文化的。

阅读所给文章,完成下列问题。

心中有景

南山下有一座庙,庙里有一株古榕树。

一天清晨,小和尚起来洒扫庭院,见古榕树下落叶满地,不禁忧从中来,望树兴叹。

忧至极处,便丢下扫把奔至师父的堂前,叩门求见。

师父闻声开门,见徒弟愁容满面,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急忙询问:“徒儿,大清早为何事如此忧愁?”

小和尚满腹疑惑地说:“师父,你日夜劝导我们要勤于修身悟道,可是,即使我学得再好,人难免有死亡的一天。到那时候,所谓的我,所谓的道,不正知秋天的落叶、冬天的枯枝一样,被一堆黄土所掩埋吗?”

老和尚听后,指着古榕树对小和尚说:“徒儿,不必为此忧虑。其实,秋天的落叶和冬天的枯枝,在秋风刮得最急的时候,在冬雪落得最密的时候,它们都悄悄地爬回了树上,开成了春天的花,长成了夏天的叶。”

“我怎么没看见呢?”

“那是因为你心中无景,所以看不见花开。”

面对落叶凋零而去憧憬含苞待放,这需要一颗不朽的春心,一颗乐观的心。

人的一生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幸,在你不备的时候打击你,但是我们没有必要为了等待这一天的到来而整日忧心忡忡,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以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不仅可以化解烦恼与不幸,而且每天都会有一种愉快的心情让自己的生命鲜活起来。

只要心中有景,何处不是花香满径。

( 1 )小和尚见落叶满地,不禁“忧从中来”、“愁容满面”,他为什么“忧愁”?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 2 )老和尚为什么没有小和尚的“忧愁”?他是怎样面对生活、对待人生的?
( 3 )“秋天的落叶和冬天的枯枝,在秋风刮得最急的时候,在冬雪落得最密的时候,它们都悄悄地爬回了树上,开成了春天的花,长成了夏天的叶。”老和尚这番含有哲理的话,不由得使我们想起近代著名思想家龚自珍《己亥杂诗》中赞美“落花精神”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
( 4 )结合全文,仔细体会画横线句子的意思,说说“鲜活”一词的具体含义。
( 5 )读了此文,你认为:“心中有景”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对你有何启迪?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虚度光阴不是青春,惜时好学才是青春;驻足等待不是青春,昂扬前行才是青春;漠视逃避不是青春,勇于担当才是青春……灿烂的花季里,我们有多彩的故事;青春的原野上,我们一路放歌。

请以“这才是青春”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②选取一个或多个角度,可以记叙经历,抒写感受,也可发表议论。③不少于600字。若写诗歌,不少于15行。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黄昏之后黎明之前”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