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汕头市南澳县南澳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笔耕不辍的贾平凹推出了他的第15部长篇小说《老生》,以民间写史的方式记录百年乡土中国。
B: 随着部分地区高大树木的减少,使某些珍稀鸟类只能选择在高压电塔上筑巢。
C: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以绿色发展引领教育时尚”,意在解决教育的科学发展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D: 为了避免受打扰的事情不再发生,金庸先生闭门谢客,低调地度过了 92 岁生日。
2、给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岳母刺字,孟母三迁,______________;乌鸦反哺,羔羊跪乳,______________;游子远行,万水千山,______________。伟大的母爱,永远流淌在我们的心中,激励一生,相伴终生。

①恩情似海,永铭心间 ②母爱如山,亘古不变 ③慈母心牵,春晖延绵


A: ②①③
B: ①②③
C: ②③①
D: ③①②
3、

下列加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归(shěng) 丽(qǐ) 风雪途(zài)
B: 色(yùn) 弱(léi) 哭天地(qiāng)
C: 睨(pì) 乏(guì) 叱风云(zhà)
D: 然(wǎng) 针(biān) 长短叹(yū)
4、下列关于名著内容阐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丘……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这是《水浒传》中宋江在浔阳楼写的反诗。
B: 《简·爱》是一本充满了诗情画意的小说。作者以诗意与哲理的的笔触,描写了自尊、自爱、追求平等自由与人格独立的资产阶级知识女性简·爱的成长经历及情感历程。
C: “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这句话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其中的一篇《五猖会》。
D: 《红星照耀中国》中,“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魅力和领袖自信的奇怪混合产物。”句中的“他”指的是朱德。
5、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们读过许多描写人间至情的文章《背影》《再塑生命的人》《爸爸的花落了》《秋天的怀念》。都主要表达了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真情。
B: 成语“妄自菲薄”出自诸葛亮的《出师表》;“不求甚解”出自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峰回路转”出自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C: 《三国演义》中,刘备关羽张飞“桃园结义”,兄弟情深;黄盖上演“苦肉计”,忠义无双。
D: 雨果、莫泊桑、罗曼·罗兰都是法国作家,他们的作品分别有《巴黎圣母院》《羊脂球》《名人传》。
6、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项是( )

A: 《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是张岱,他是明末清初的文学家
B: 《乡愁》的作者是崔颢,这首诗以邮票等意象抒发了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
C: 《红岩》中的刘思扬虽然是资产阶级出身,却是位真正的共产党人
D: 《鲁滨逊漂流记》的主人公流落荒岛,从《圣经》中得到安慰,懂得知足感恩
7、下列句子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句子的省略号应改成破折号,为了表示语音的延长。
B: “我们忘不了同窗三载的情谊。”“一手好字让人赏心悦目。”(两句都是陈述句)
C: 原本对生活充满了美好懂景却忽然残疾了的史铁生,这才惊异地发现,在古老的地坛里,淡褪了容颜的断壁残垣,满目荒芜的丛草密林,处处散发出令人震撼的生命的气息。(这句的主要信息是“史铁生发现断壁残垣、丛草密林散发出生命的气息。”)
D: 聪明人无论在哪里跌倒,都会检点有用的东西。(这是个条件复句)
8、下列划线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个景区内,五个依山而下的瀑布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其中尤以第五瀑布最为壮观,给人以鹤立鸡群的感觉。
B: 李明在书摊中意外发现了渴望已久的《简·爱》,真是妙手偶得啊!
C: 听了大会的揭发,他才如梦初醒 , 发现自己原来是受了这个坏人的欺骗。
D: 我们平时走路的时候尽量不要颔首低眉 , 一定要昂首挺胸。
9、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解(pōu) 掺(he) 发(jiào) 丑陋可(zēng)
B: 子(chuán) 驰(chěnɡ) 教(huǐ) 长(xū)短叹
C: 咆(xiào) 首(qǐ) 细(xiān) 一(cuō)灰
D: 酷(xiào) 执(ào) 叫(háo) 首低眉(hàn)
10、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学生之所以喜欢网络小说的原因,在于这些作品读后能让他们觉得轻松愉快。(删掉“的原因”。)
B: 能否取缔非法校外课业辅导班,是切实减轻中小学生学业负担的重要举措。(删掉“能否”。)
C: 中国自行研发的歼-15飞鲨,舰载机在“辽宁舰”上顺利完成首次起降,标志着中国航母即将作战能力。(“完成”改为“实现”。)
D: 我们要认真克服并随时发现自己的缺点,才能不断进步。(把“认真克服”和“随时发现”调换位置。)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 1 )上阕前两句暗用班超投笔从戎“以取封侯”的典故,回顾了怎样的生活往事?

( 2 )下阕结尾三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列两段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乙】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节选自《墨子·公输》)

( 1 )解释下列句中画线字的意思。
①今日 ②长跪而 ③以为械 ④在宋城上而待楚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②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 3 )以上两个文段都涉及到战争。[甲]段记叙第二回合斗争中,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 , 列举三位布衣之士的壮举并表示要效仿他们,随即,用“ ”的实际行动,震慑秦王,不辱使命。
[乙]段在记述墨子与公输盘演练的攻守战中,用 “ ”点明公输盘已经技穷;是“的原因促使楚王最终放弃了攻打宋国的决定的。(用原文回答)

( 4 )从文段的两个事件结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看法。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小题

父亲是儿子的一场雪

文/ 葛亚夫

①冬天,时间也怕冷吧?也就眯瞪一会儿,身子骨还没舒展开,天就黑了。

②那时,生活时光般清贫,三餐都经常爽约,更别提娱乐了。天一黑,我就被赶上床。起初,父亲还讲些故事,但很快他就睡着了。我饥肠辘辘,辗转反侧,眼巴巴地向窗外看。

③“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人饥志短,这句民谚,那时我只记住了后半句。往往,雪没盼到,我就枕着梦里的馒头睡去。半夜被撑醒,才发现是尿憋的,跑到门口,冲着雪地一通“扫射”,又匆忙钻回被窝,期望重温旧梦——把没吃完的馒头吃完。

④或许太冷、太饿,面对一场雪,我从没想过像孙康那样映雪读书,只想着梦里梦外的馒头。

⑤我从来就不是个好学生,贪嘴,贪玩,学习三心二意。父亲对我的期望,也一直徘徊在零度左右。初二时,因恶作剧,班主任骂我烂泥扶不上墙,无可救药。我辩驳:烂泥也是你教的,你也就会打人骂人……老师恼羞成怒,要打我。我跑为上策,潇洒地扬长而去。

寒风肆虐,雪花猖獗。一场风雪,从荒野刮到我内心。我瑟缩着往家走。我知道,阴暗处是泥土,明亮处是水洼,但还是忍不住向亮处的水洼里走。回到家,父亲竟没打骂我,只是问:想不想上了?我嗫嚅道:想。父亲让我换双干棉鞋,便带我去找班主任。

⑦班主任不在家。雪很大,也不知是否回来。父亲看看天,看看我:就站在门口等吧!等到回来为止。北风似刀,雪花如镖,我们成了靶子。我瑟缩着蹲下,才发现父亲穿得竟是我换下的那双湿鞋!那晚,我出奇地安静,只记得,老师回来时,我和父亲都成了雪人。

⑧这是我和父亲的“程门立雪”。以后,我没再让父亲失望过,只是他的脚再没热起过

⑨大学毕业,我留在南方。那年,罕见地下了场大雪。女友来了雅兴,要到梅花山采雪,学妙玉煮雪烹茶。她的“体己茶”,也只体谅自己。积雪厚,加上路滑,公交车禁行了。女友就拿我代步,走不快、走不稳,都要耳光“刷卡”。

⑩父亲的电话也来凑“热闹”。他看电视,说这边雪大,房子、桥都压塌了,担心我,让我别乱跑……我说没事,匆忙挂了电话。女友没收了我的电话,命我全速前进。我们玩到很晚,也很累,回去就睡了。第二天,一开机,就是一堆未接来电——都是家里的。我打过去,父亲睡了,母亲接的电话。她数落我,昨天怎么不接父亲的电话!

⑪我这才知道,由于我关了手机,父亲放心不下,竟站在门口,一夜都没睡。

⑫下雪了,回家给父母送棉衣。父亲坐在门旁。雪花凌乱,时光如同黑白电视。我帮他打身上的雪,可头上那层雪,怎么也打不掉。父亲笑:真是近视眼!这是白头发,哪是雪!我心里一寒。我曾以为只是冬日苦短,没曾想,对于父亲,人生也一样苦短。

时光里,父亲就是儿子的一场雪,覆盖着浮生,温暖着今世

(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与父亲有关的三件事。
( 2 )结合具体语境,体会下面句子的含义。

以后,我没再让父亲失望过,只是他的脚再没热起过。

( 3 )按照要求,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①寒风肆虐,雪花猖獗。一场风雪,从荒野刮到我内心。(从描写方法运用的角度赏析)

②时光里,父亲就是儿子的一场雪,覆盖着浮生,温暖着今世。(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 4 )请发挥想象力,具体描绘“北风似刀,雪花如镖,我们成了靶子”所展现的画面。(不少于80字)
( 5 )“可怜天下父母心”。母爱如水,父爱似海。读完此文,你有什么样的感悟呢?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呼唤

①故乡对于我,已是一个朦胧的梦了。可是我总忘不了那雾气飘逸的竹林,缀着露珠的山茶,散发着红薯土香气的晒场,以及深山中叮当作响的悠悠的牛铃。而一辈子让我难以忘却的,当然是母亲低声的呼唤。

②清晨,启明星像一滴银露,滴落到后山的竹林里去了。淡蓝的炊烟,从黑得发潮的瓦间沁出来,渗入乳白色的晨雾之中。这时,我听见了母亲低声的呼唤:“猷宝,起来呀,起来放牛哇……”

③常常是天刚蒙蒙亮,天边还残留着一片即将融化的明月,我就起床放牛了。牛脖子上挂着的铜铃就叮当叮当地响着,那金属的撞击声清脆清脆的,在幽深的山谷里过滤,然后微醉般地散开。莽莽的青山睡意惺松,牛铃声此起彼伏,在清凉的晨曦里互相应和着。

④母亲总是踏着露珠、披着晨风,上山给我送早饭。常常是我还在迷迷糊糊地打盹,母亲便将煨热的红薯送到了我的手中。深山中该有多少牛铃在响呢?而母亲却准确无误地找到了我。我常望着那片薄薄的残月痴痴地出神,是不是它在为母亲默默地指路呢?

⑤我小时候爱生病。每次病了,母亲便彻夜不眠,坐在床边守护着我。半夜里,我被母亲低声的呼唤唤醒了。母亲亲吻着我的额头,她常常是用亲吻来量孩儿的体温啊!母亲端着一碗滚烫滚烫的姜汤,轻轻地呼唤着我:“猷宝,猷宝,喝茶来!”我睡意正浓,嘟囔着,不愿喝。母亲便依了我,但仍将姜汤在火塘里煨着,静静地等候着我,等候着山中明月将残之时,再一次轻轻呼唤。

⑥母亲也有高声呼唤我的时候,也是在故乡的月明之夜。

⑦有一次,我跟着一个猎人去放牛。猎人姓柳,只有一条腿,他的另一条腿在打猎时丢在深山里了。但他仍然爱着深山,他总爱带着我往深山里钻。据说那一次我们在山中遇到了野兽,而且是老虎。猎人和牛是如何和老虎对峙的,我已经记不清具体的细节了,据说我一点也不害怕,因为我从未见过老虎,所以也不知道害怕。但是回来以后,我就病了,发高烧。有人就说,猷宝的魂被山神爷捉走了,要赶快将魂招回来呀。于是母亲大哭起来,扎起松明子,就到山里去招我的魂。

⑧母亲一出门,便呼唤着我的小名哭喊起来:猷宝,回来呀,猷宝,回来呀,金色的火把像一颗闪耀着的星星,在山路上蜿蜒而去了,母亲的声音也渐渐地沁进了深山。在那静静的深山之夜,母亲的呼唤充满着不安、虔诚和希望,随着月色在山中流淌。那是一个母亲的灵魂在焦急地寻找着儿子的灵魂啊!

⑨也许是母亲的虔诚真的感动了山神吧,母亲为我喊魂以后,我的烧便渐渐地退了。母亲仍然不放心,仍然在夜里走进深山,一声一声地呼唤着我。我还记得那样一个夜晚,门前的天井里一片月色。母亲的呼唤声渐渐地近了,我从床上爬了起来,去迎接母亲。先是曲折的山路上闪出一团火光,随后出现了母亲踉跄着的身影。母亲的声音显然是嘶哑了啊,但仍然拖长了声调虔诚地呼唤着: “猷猷宝…… 回来呀……”于是我便哭喊着,奔了过去:“姆妈,我回来了哇……”

⑩当我又一次回到故乡时,已是人近中年了。我是和哥哥、弟弟一起回乡的,当我们又一次沉浸在故乡的月色中时,忠厚善良的母亲却早已离我们而去了。还是那青翠的竹林,还是那洁白的山茶,还是那清香四溢的桂花,还是那片永不会融化的明月。母亲的呼唤仿佛还在山谷中回响,可是,现在轮到我噙着泪,轻声地呼唤着母亲了。

⑪母亲再也不会回答了,回答我的,是故乡的明月与青山。我想,人生不就是一连串的呼唤与被呼唤吗?而故乡,则是这深情呼唤的回音壁。

⑫哦,永远的故乡!

⑬哦,永远的呼唤!

(选自《2009中国年度儿童文学》,漓江出版社,2010年2月版)

( 1 )文章主要写了母亲对“我”的三次呼唤,分别是:天刚蒙蒙亮,母亲呼唤“我”起床放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通读全文,说说文本以“呼唤”为题有何含义与作用?
( 3 )文章第②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 4 )试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

于是母亲大哭起来,扎起松明子,就到山里去招我的魂。

( 5 )文末两段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菲特”台风造成我市特大水灾,灾难引发了大家许多思考:
当因为台风水灾,你得知停课的消息时,你是什么心情?你是否想到过受灾的人们?在这次水灾中你为受灾的人们做过什么力所能及的事?你在此次灾难中又学到了什么自救方法?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灾难来临?如果有一天,你成为城市的建设者或管理者,你能为防灾减灾做些什么?而不至于到时无可奈何、焦头烂额……
请以“水灾过后的思考”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几经几世几多人-”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