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济南市章丘第七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部影片感人至深,故事主人公的原型 , 就是著名的体操运动员桑兰。
B: 本报这次开展的讨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稿件之多,范围之广,反映之强烈,出乎意料。
C: 此次旅游曲终幕落,我们虽已身在回程,但对喀纳斯湖那不可名状的美仍然神驰心往。
D: 电影《狼图腾》,以场面的气势恢宏,情节的抑扬顿挫和风格的奇异独特,赢得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2、

将下面的句子重新排序,正确的顺序是( )
①自古至今,读什么书,怎么读,以及怎么防止“死”读书,都需要从实践出发,形成适合每个人自己的读书方式。②一个拥有高眼界的读书人,能够牢记使命,超越功利的藩篱。③眼界决定了读书人读书的方式方法和兴趣效果。④他们将读书视为一件高雅而神圣之事,并从广泛的阅读中,从对历史的理解之中,获得一种对自己时代使命的高度自信并笃行之。⑤可以肯定,有着高眼界的读书人,一定会结合实践去读那些更富有价值的书籍。

A: ①③②④⑤
B: ⑤④①③②
C: ③⑤④①②
D: ③①⑤②④
3、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溅起波浪的飞沫。
B: 他不想让颠沛在外的同乡承受阴影,于是,他信口说,走错了人家。
C: 社会在飞速发展,为生活忙碌奔波的芸芸众生应停下脚步等等自己的灵魂。
D: 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那天,前来乐山大佛观光的中外游客鳞次栉比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文化知识的分类恰当的一项是()
A: 唐代诗人:刘桢、王绩、崔颢、王之涣
B: 古文里表示第一人称:吾、若、我、予、余
C: 句中所涉及的地点环境为“长江”“清流见底”“烟波江上使人愁”“长河落日圆”、“江入大荒流”
D: 带夸张手法:惊天动地、气吞山河、千钧一发、入木三分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史事。此书作者与西汉的司马迁并称“史学两司马”。
B: 《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写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保存至今的乐府民歌,较多地反映了平民的喜怒哀乐。
C: 欧阳修是唐朝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自号“放翁”,后因曾自称“藏书一万卷”“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以吾一翁,故又号“六一居士”。
D: “铭”是古代刻在书简上用来警诫自己或歌功颂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说”也是一种文体,“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亦可指“托物言志”。
6、

下列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 的水花。他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

A: 乱溅 挑拨
B: 迸溅 挑拨
C: 乱溅 挑逗
D: 迸溅 挑逗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子衿》《式微》选自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诗经》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成风、雅、颂三类,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B: 游记《登勃朗峰》的作者马克·吐温,英国作家,代表作为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
C: “旦”是中国戏曲四大行当之一,“旦”中的“小旦”扮演年轻女子,“老旦”扮演老年女子。
D: “所以实际上扶植年轻人是一种历史的规律”一句的主干是“扶植年轻人是规律”“它还不喜欢人们过于恭顺”一句的主干是“它不喜欢恭顺”。
8、

下列各组中划线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连(qiáo) 桥(zàn) 水(jí) 烦(nì)
B: 深(àn) 睢(zì) 吞(shì) 作(ɡěnɡ)
C: 身(jī) 菌(xùn) 见(piē) 水(tānɡ)
D: 缘(fèn) 晦(sè) 累(zhuì) 消(mí)
9、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地的一项( )
A: 细看这女孩,不过十五、六岁,眉清目秀,白皙的脸上带着一丝羞涩。
B: 他攀登到海拔1860米的绝顶,饱览了“石笋峰”“百步云梯”“天都峰”……等奇观。
C: “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李萌说:“我一定要把它拍摄下来!”
D: 诗人白居易曾这样赞美春天:“遇物尽欢欣,爱春非独我。”
10、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晌午 元宵 精益求精
B: 抖擞 仰慕 言不由中
C: 萧索 锋峦 觥筹交错
D: 阔绰 砥砺 妙手偶的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回答问题

于是项王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以其所乘骓马赐亭长。今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示中郎骑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刎而死。

(《通鉴纪事本末卷第二》[宋]袁枢著)

【注释】①樣:使船靠岸。②籍: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

( 1 )【读史·辨正词义】

1)解释加下划线的词

地方:A. 地方千里B. 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________

:A. 亦足王也B. 大楚兴,陈胜王(《陈涉世家》)________

:A. 若非吾故人乎B.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________

2)完成下面的表格

篇目

句子

意蕴

选文

项王

刎而死

两个“乃”字,既表现了项王①________,也塑造了一个率直、磊落、决绝的英雄形象。

《陈涉世家》

陈胜吴广谋曰

丹书帛曰“陈胜王”

两个“乃”字,既表现了陈胜吴广行动速度之快,也表现了他们②________.

【整理发现】③________


( 2 )【读史·比较表述】

史书叙述中常常含着作者的情感态度,试比较下面两句话你更喜欢哪一句,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说明理由。

A.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司马迁《史记》

B.乃以其所乘骓马赐亭长。

—袁枢《通鉴纪事本末卷第二》

( 3 )【读史·诗文印证】

结合下面两首诗歌,按要求答题

1)按要求填空

杜诗和王诗在项羽不肯渡江而死这件事上,观点截然相反。杜牧主要倾向于成就大事业要________;而王安石是在告诉人们一旦________,就再难卷土重来。(用诗歌中的短语填空)

2)你认为谁的观点更接近选文内容?请结合各自诗歌和选文,说说你的理解。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甲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选自《出师表》)
【乙文】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 1 )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①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 ②由此观之,王之甚矣。( )

( 2 )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侍卫之臣不懈于 四境之莫不有求于王
B: 此危急存亡之秋也 臣知不如徐公美
C: 忠志之士忘身外者 臣之客欲有求
D: 先帝创业未半中道崩殂 数月之后,时时间进
( 3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②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 4 )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是甲、乙文段共同的话题,但劝说方式各不相同,诸葛亮采用了 的方式,邹忌采用了 的方式。

( 5 )进谏难,需要勇气和智慧;纳谏也难,需要气度和胸怀。乙段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雨丝如期而至》一文,完成各题。

雨丝如期而至

卢惠龙

①雨丝如期而至,细细碎碎,却并不停歇。一阵一阵,随风飘忽。我的石屋被雨丝的沙沙声紧紧裹住。

②我小小的石屋,石块砌的墙,石板盖的顶,孤寂地横陈在花溪吉林村一座土山的半腰。石屋四周是包谷林。雨丝中,包谷林散发着阵阵泥土的气息,厚实黝黑的叶面,昭示这成片的包谷正在旺盛期,夜深时听得见包谷秆上蹿的拔节声。山脚是漠漠的水田,雨丝飘洒,翠绿的秧苗一阵阵随风起伏,像在深情地获取地母的营养。

③这是夏季了。夏季是生长的季节。水溪里的青蛙,这期间活泼极了。它们四肢饱满,四下里蹦跳,蛙声频率很高,包围我的石屋。青蛙常年生活在地底的洞里,季风带来雨水。它们便纷纷出洞。青蛙头的两侧有两个声囊,能产生共鸣,放大鸣叫。每每,一入夜晚,青蛙出来捕食,这时候就是它们的天下了。蛙声骤起,如鼓如鼙,如醉如狂,浓郁,浩荡,大肆将雨夜渲染。这明亮、雄浑而又神秘的音乐体积,生阴阳,孕万千,俨然一部熟悉、壮阔、悦耳的合唱。蛙鸣,蕴含着无有穷尽的生命密码,几乎就是大自然永远的歌咏,一首田野之歌。“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有蛙鸣就有播种的希望,有蛙鸣就有收获的喜悦!

④当雨丝飘忽,蛙鸣如潮时,我的心沉淀下去,静静地融入大自然的夜。我闭了眼,恍惚,万象在傍。动与静,虚与实,远与近,升为一种生命状态。这时候,我犹如处于一种亦真亦幻的情景中,仿佛摘一根草茎放到嘴里咀嚼,总有山野泥土的味儿,清香的,苦涩的。这情景可以体味,可以触摸,并与人性纠结,呈现一种毛茸茸的真实。我们每个人,是不是都生活、生存于一种规定的情景中呢?无论是一种怎样的情景。情景好像就是一种宿命,就是我们念兹在兹以至生死与之的,己身所属的情景。这样,情景就是我们每个人终身的襁褓了。我此时此地的情景,在雨夜里,在蛙声中,就像一幅写意山水,有一股气荡漾其间,氤氲环绕,诠释生命。

⑤对了,这时候,大抵需要确认的是,我们不必过于自负,人类其实并不是这个星球的唯一主人。人类要给大自然以恩泽,与大自然共生共存。就像《鱼王》里的那个伊格纳齐依奇,他看见柳叶尖上,一滴露珠凝敛不动,都以为是露珠因害怕自己的堕落会毁坏这个世界。这就是一种敬畏了,敬畏我们生死与之的情景。再深一步说呢,我们必须像敬畏自己的生命意志一样,敬畏所有的生命意志,敬畏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如果没有对所有生命的尊重,对地球的尊重,人对自己的尊重也是没有保障的。。

⑥至此,内心曾经的一些东零西碎仿佛慢慢平息,获得一种透悟的解脱。

⑦雨丝依旧飘洒,我屋顶的青石板沁润了一圈一圈的水渍,有浓有淡。雨声听着听着小了下去,不一会儿,又急促起来,响亮起来,也许它会彻夜不歇的。而蛙声呢,像浪潮拍岸,渐渐有了规律。唔,山的呼吸浓烈,水的气息可辨,这是一种原本,一种落定,是大自然的脉动,一种浸淫了的博大气象。

( 1 )请你说说第①自然段“裹”字的妙处。

( 2 )文中第③自然段详细描写蛙声有什么深意?

( 3 )本文长短句结合,以短句为主,很有特点。请以第④自然段画线句为例,说说这样的语言表达有什么好处。

( 4 )第⑤自然段画线句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 5 )本文写的是夏季的雨,引发作者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表达对世界万物的尊重和对与自然和谐共生境界的追求。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请你写写对春雨的观察及由此得出的感悟。

阅读《故乡》节选,完成文后题目。
①“阿!闰土哥,——你来了?……”
②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③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④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⑤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这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罢了。“这是第五个孩子,没有见过世面,躲躲闪闪……”
⑥母亲和宏儿下楼来了,他们大约也听到了声音。
⑦老太太。信是早收到了。我实在喜欢的不得了,知道老爷回来……”闰土说。
⑧“阿,你怎的这样客气起来。你们先前不是哥弟称呼么?还是照旧:迅哥儿。”母亲高兴的说。
⑨“阿呀,老太太真是……这成什么规矩。那时是孩子,不懂事……”闰土说着,又叫水生上来打拱,那孩子却害羞,紧紧的只贴在他背后。
⑩“他就是水生?第五个?都是生人,怕生也难怪的;还是宏儿和他去走走。”母亲说。
⑪宏儿听得这话,便来招水生,水生却松松爽爽同他一路出去了。母亲叫闰土坐,他迟疑了一回,终于就了坐,将长烟管靠在桌旁,递过纸包来,说:“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我问问他的景况。他只是摇头。
……
⑫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
⑬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 1 )对比是小说中常用的手法之一,找出选文中两处对比,并分别说说这两处对比的表达作用。

( 2 )有人说,闰土对“我”的感情已经消失,也有人说没有消失,你同意哪种说法,请从选文中找出依据。

( 3 )人都说“月是故乡明”,你认为这次离开故乡的“我”还会有这种感受吗?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自拟题目作文。不少于600字。

某报曾以“什么样的人最快乐”为题,举办了一次有奖征答,最后从应征的八万多封来信中评出四个最佳答案:作品刚刚完成,吹着口哨欣赏自己作品的艺术家;正在用沙子筑城堡的儿童;为婴儿洗澡的母亲;在手术台边一站几个小时,坚持挽救他人生命的外科医生。

由此我们知道,快乐来自成功,来自梦想,来自爱心,来自坚持。其实,你生活中,也一定有过来自成功、梦想、爱心、坚持的快乐。正是因为享受了成功,胸怀着梦想,付出了无私的爱,无数次执着的坚持,你的快乐才那么鲜亮,那么真切,那么丰盈。

请以“快乐,来自于__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请在“成功”、“梦想”、“爱心”、“坚持”四个词语中,任选一个词语填在横线上,使题目完整;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③不得抄袭、套作;④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三生三世”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