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市文明办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更多的人了解、研究国学经典。 B: 有数据显示,随着生态持续优化,空气质量不断改进,十堰的蓝天成了常态。 C: 当参加“国际青少年网球巡回赛”的体育明星来到我市,受到了球迷的热烈欢迎。 D: 为积极响应我市“外修生态,内修人文”方略,市五创办、市环保局联合举行了以“践行文明之约,共享生态之美”为主题的大型公益活动。 |
2、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并_____的道德操守和处世方法,家风中蕴藏着先人所_____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也包含着简单朴素的为人_____。 A: 传播 恪守 规则B: 传承 保守 规则 C: 传承 恪守 准则 D: 传播 保守 准则 |
3、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B: 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使我市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C: 综艺节目深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是其形式多样造成的。 D: 《富春山居图》描绘的富春江两岸初秋的山光水色,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
4、 | 根据语境选词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 )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_______历史的、现实的,_______未来的;_______我们这一代的,_______青年一代的。——《十九大报告》 A: 是 更是 是 也是B: 是 也是 是 更是 C: 是 是 也是 更是 D: 是 更是 也是 更是 |
5、 | 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小刚成绩不理想,小海劝他说:“不是每个人都是学习的料,你就看开一点吧!” B: 提到自己的父亲,老马动情地说:“家父经常告诫我们,做人要清清白白。” C: 小军玩游戏太久,妈妈提醒他。他说:“怎么那么烦啊?让我清静清静,一边去!” D: 杨静把自己写好的作文交给老师,恭恭敬敬地说:“请您拜读,再给我面批!” |
6、 | 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居天下之广居 居天下之广居B: 惩山北之塞 投诸渤海之尾 C: 军霸上 至霸上及棘门军 D: 苦其心志 其如土石何 |
7、 |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小玲的做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小玲和家人一起赏月、吃月饼、饮桂花酒。 B: 小玲的生肖属相是蛇,弟弟比她小2岁,小玲准备挑选一款生肖属相的玩具送给弟弟作为生日礼物,她选择了一只可爱的机器狗。 C: 小玲向同学小明询问他母亲的姓氏,按照古代的礼仪应这么问:“令堂贵姓?” D: 老师提问:“农历九月份有哪些节气?”小玲回答:“寒露和霜降。” |
8、 |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狼/洞/其中 B: 撒盐空中/差/可拟 C: 屠/自后/断其股 D: 与儿女讲/论文义 |
9、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中,凭着青春的激情和对互联网新技术的敏感,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互联网+”创业的大军中。 B: 这是一件珍贵的妈妈从北京买来的礼物。 C: 《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对象是为英语国家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课本。 D: 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一节课成败的重要标准。 |
10、 | 下列对诗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温庭筠的《望江南》一词景物层出,情感起伏,全词没有粉饰之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B: 范仲淹的《渔家傲》是依照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惯常体例,上片描写塞下秋景,下片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而辛弃疾的《破阵子》却打破了上下分片的体例,和《渔家傲》的结构不一样。 C: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两句,分别从声和形两方面着笔,写奏乐啖肉的军营生活,有力烘托出一种豪迈热烈的气氛。 D: 苏轼的《江城子》从题材、情感到艺术形象、语言风格都是粗犷、豪放的,与温庭筠的《望江南》格调截然不同。 |
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沁园春·雪(节选)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 1 )“惜”字统领下文,请说说“惜”包含哪些意味。( 2 )体会“略输文采”“稍逊风骚”中“略”和“稍”的准确性。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唐雎不辱使命 A: 夫韩、魏灭亡 河曲智叟亡以应 B: 秦王色挠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C: 与臣而将四矣 上使外将兵 D: 天下缟素 可以调素琴 ( 2 )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②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3 )唐雎的“挺剑而起”是因为秦王的什么言行呢?( 4 )唐雎出使不辱使命,他靠什么维护了国家的利益? |
父亲是一盏灯
崔立
儿子与父亲在漫无边际的森林中行走。
原本,他们不该迷路。看时间差不多了,父亲说:“儿子,咱们回吧。”儿子玩得兴起,说:“爸,我想再玩一会儿。”儿子14岁,正是贪玩的年纪。
直到天微微黑了,他们还是找不到来时的路。微弱的月光下,只能隐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漆黑,远方也看不见一星半点的灯光。儿子害怕了,往日在电视里看到的一幕幕骇人的场景,都在眼前跳了出来。儿子想哭,说:“爸,我害怕。”父亲拍了拍儿子的肩说:“别怕,我们一会儿就走出去了。”
父亲说着话,抬起头,激动地说:“快看,前面有灯光。”儿子顺着父亲说的方向看去,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到。父亲说:“你个子矮,当然看不真切了。”儿子其实也就比父亲差半个头的高度。但既然父亲说看见了点光,儿子心头的恐惧瞬时就淡化了。
父亲在前面走,儿子在后面跟,黑乎乎的森林里,只听见两个人走路的脚步声。走了好一会儿,儿子有点累了,说:“爸,怎么还没到啊?”父亲说:“快了,你再坚持坚持,你看,前面就有灯光了。”儿子顺着父亲指的方向看,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
继续走,父亲在前面走着,儿子在后面跟着。走在前面的父亲忽然踉跄了一下,差点儿摔倒。儿子说:“爸,你怎么了?”父亲说:“没事,被绊了一下,赶紧走吧。”儿子点点头,两个人继续赶路。儿子又累又饿,但走在前面的父亲像是有使不完的劲儿。儿子看着父亲的身影,咬咬牙,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
终于,儿子也看到灯光了。一片树林里,有一间小木屋,屋里亮着灯。父亲拍打着门,门开了,暖暖的灯光亮亮的,原来是森林管理员,一个老人家。“你们是不是迷路了?快进来吧。”父亲进门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汗珠。儿子看到,父亲走路一瘸一拐的,应该是那次被什么东西绊倒了,扭伤了脚踝。
那是儿子14岁时发生的事了。眼下,又有一件天大的事。儿子轻信一个朋友的话,以自己的名义给他贷款好几十万元。朋友生意失败,整个人消失得无影无踪。儿子还不起钱。追债的上诉到法院,结果只有两个:儿子要么还钱,要么被判刑。
儿子在家里,像热锅上的蚂蚁走来走去,反复说着:“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父亲说:“儿子,别怕,总会有办法的。”“有办法!有办法!能有什么办法!”儿子忽然歇斯底里地朝父亲吼起来。
儿子被传唤去了法院。开庭半个小时,原告方突然说欠款已付,提出撤诉。儿子愣了半天,想:是谁帮自己付的款呢?
直到走出法院,儿子看到了在门口等着的父亲,明白了。儿子问:“爸,那么多钱你是如何筹集的?”
父亲说:“不管了,咱们回家。”
出租车将儿子带到了另一个地方,一个陌生而狭小的地方。儿子明白了,父亲把他的房子卖了。儿子的声音哽咽,说:“爸……”父亲说:“别想了,一家人住这里也挺好的。”
儿子突然想起了什么,说:“爸,14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光了吗?”父亲没有说话,只拍了拍儿子的肩,像很多年前,在那片森林里一样。
(选自《2017中国年度小小说》有删改)
( 1 )小说主要写了儿子的两件事,请简要概括。微弱的月光下,只能隐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漆黑,远方也看不见一星半点的灯光。
( 3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那年花开
钱海燕
夏季,是栀子花盛开的季节。那纯洁的花瓣,幻化成一张张灿烂的笑脸,那弥散在空气中的花香,凝聚成记忆中的欢声笑语。那些深藏在记忆深处的想念,便随着这清新的栀子花香弥漫开来。
初三那年,我对写小说特别感兴趣,经常把自己写的小说拿给班里的好朋友看,他们都夸我写得好。我高兴极了,写得更起劲。有次上课的时候,一位同学偷偷看我写的小说,被老师抓个正着,于是我被请进了老师的办公室。
“这么闲啊?”班主任徐老师拿着我写的小说,摇晃着举到我面前。
“老师,我写小说没有占用课堂时间,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再写的⋯⋯我吞吞吐吐地说。
“作业做完了,再做其它的练习题巩固啊!要知道,你现在上初三,正是关键的时候,怎么还有空写这些东西!”徐老师显得非常失望。
老师,我保证以后再也不写了,您别生气。”我小心翼翼地说。
A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墙上的钟“嘀嗒嘀嗒”地走着,仿佛在敲打着我的心,我紧张得快要窒息了。
谁知他看完后,对我说道:“文笔很不错嘛!不过目前学业最重要,千万不能因为写小说而影响了学业。我倒是很愿意做你的第一个读者。”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我这里有杂志社的征文启事,你可以试着投稿。”我听了他的话,惊讶地抬起头看着他。看到他脸上微笑的表情,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征文比赛。不过出师不利,什么名次都没有得到,我气得把稿纸全部撕掉,发誓再也不写小说了。徐老师得知后,又把我喊到了他的办公室。
“喝杯茶吧。”徐老师温柔地拍拍我的肩膀,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递到我手上。“今天找你聊聊,给你讲个故事。”看着我沮丧的神情,徐老师微笑着说道。
“在伊朗德黑兰的一座宫殿,人们会欣赏到世界上最美的建筑。宫殿的天花板和四周墙壁都闪闪发光,好似镶满璀璨的宝石。但如果你走近细看,就会发现那些所谓的宝石其实只是普通的玻璃碎片。”听到这儿,我疑惑地看着徐老师。
“建筑师原本打算把当时十分珍贵的镜子嵌进墙面。镜子运到的时候,不小心被工人打碎了,工期又非常紧张,再运镜子已经来不及了,建筑师灵机一动,把那些碎裂的镜片敲得更小,镶嵌在天花板和墙壁上,从远处看,那些镜片就像是钻石一样熠熠生辉。”
“这太神奇了!”我不由得惊叹道。
“是的,”徐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的挫折,谁的梦没有被打碎过?挫折是把双刃剑,既会让你感受到失败的痛苦,又会让你快速成长。听说你把稿子撕成了碎片,希望你能把失败的碎片,变成成功的宝石。”
听了徐老师的这番话,我重拾了信心,写作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有越来越多的文章刊登在报刊上。在那年中考中,我发挥出色,作文得了满分。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
B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
(选自《中学生阅读》2016年第 2期 有删改)
①“……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再写的……”我吞吞吐吐地说。
②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 , 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
( 3 )请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从人物描写或修辞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4 )文中徐老师给“我”讲“建筑师的故事”有什么用意?说说你的理解。( 5 )文中的徐老师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内容分析。①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
—犹太人哲学家维特根斯坦
②合抱之木,生于毫木;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读了上面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②写出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否则扣分,直至零分。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