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每一条河流都是一曲古老的赞歌,唱出了远古文明的,从未看过翻滚的巨浪的人,难以想象万马奔腾、的壮丽景象。让我们迈开脚步,打开,投入大自然的。 A: 光芒 一碧万顷 心曲 怀抱B: 辉煌 一泻千里 心扉 怀抱 C: 光芒 一往无前 心扉 情怀 D: 辉煌 一望无际 心曲 情怀 |
2、 | 下列选项中不是发生在武松身上的故事是( ) A: 血刃潘金莲 B: 斗杀西门庆 C: 大闹飞云浦 D: 风雪山神庙 |
3、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鄙夷(bǐ) 伫立(chù) 潜心贯注(qián) B: 气氛(fěn) 霎时(shà) 惟妙惟肖(xiāo) C: 屏息(bǐnɡ) 炽痛(chì) 风雪载途(zài) D: 默契(qiè) 殷红(yān) 随声附和(hè) |
4、 |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巴东三峡》是一篇游记,作者刘大杰记叙了自己经过长江三峡时沿途所见到的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B: 《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一篇消息,它用“特写镜头”的手法集中描写了英方撤离香港的整个过程,表达中国人民在香港回归后的欣喜之情。 C: 毛泽东发表《纪念白求恩》一文的根本目的是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即共产主义精神)。 D: 新闻是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新闻公报等,构成一篇完整的新闻作品所应具备的基本要素有:何人、何事、何时、何地、何故和如何。 |
5、 | 下面词语的字形及加线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朴(pō)刀 庖(páo)官 腻(nì)烦 面面厮觑 B: 恁(rén)地 禀(bǐng)请 桑梓(zǐ) 恃才放旷 C: 聒(guō)噪 腆(tiǎn)着 商酌(zuó) 精血成聚 D: 谮(zèn)害 颦(píng)儿 画缯(zēng) 启承转合 |
6、 | 初三(1)班准备出一期黑板报参加学校优秀黑板报的评选。宣传委员征集同学们的意见,同学们积极响应。有的同学在内容设计方面提出了十分巧妙的想法,有的同学在版式编排方面提出了与众不同的构思。根据这些建议,班委会出了黑板报,效果出色。同学们请你为这期黑板报的参评说出一句推荐的话。最恰当的一句是 ( ) B: 同学们别具匠心的设计,使黑板报的效果十分出色,你说呢? C: 在同学们的精雕细刻下,这期黑板报的效果太棒了! D: 同学们的设计别具匠心,黑板报的效果十分出色。 |
7、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创造,是人类智慧高度发展的结晶;创造,也是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B: “这不是我们的狗,”普洛诃尔接着说:“这是将军哥哥家的狗。” C: 我不知道这条路谁能走通?但我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D: 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怎么可能不犯错呢? |
8、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A: 提供/供奉 劲敌/刚劲有力 息事宁人/宁缺毋滥 B: 庇护/毗邻 兴奋/即物起兴 含辛茹苦/莘莘学子 C: 期年/期限 豁口/豁然开朗 锋芒毕露/崭露头角 D: 孱弱/潺潺 笨拙/咄咄逼人 识文断字/博闻强识 |
9、 | 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勇敢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呢?勇敢是一种斗争精神,________;勇敢是一种创造精神,________;勇敢是一种牺牲精神,________。 ①一个勇敢者必须毫不畏惧地开拓 ②一个勇敢者必须毫不犹豫地献身 ③一个勇敢者必须毫不畏惧地拼搏 A: ③①② B: ②③① C: ①②③ D: ②④⑧ |
10、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 我们学过的鲁迅的作品《风筝》《雪》选自散文诗集《野草》,《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B: 《雷电颂》选自历史剧《屈原》,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 C: 《五柳先生传》《马说》和《送东阳马生序》这三篇名文的作者分别是东晋的陶渊明、唐代的韩愈和宋代的宋濂。 D: 《再塑生命》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是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 |
古诗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回答问题。 白水素女 陶渊明 晋安帝时,侯官人谢端,少丧父母,无有亲属,为邻人所养。至年十七八,恭谨自守,不履非法。始出居①,未有妻,邻人共愍②念之,规为娶妇,未得。端夜卧早起,躬耕力作,不舍昼夜。 后于邑下得一大螺,如三升壶。以为异物取以归贮瓮中畜之十数日。端每早至野还,见其户中有饭饮汤火。端谓邻人为之惠也。数日如此,便往谢邻人。邻人曰:“吾初不为是,何见谢也。”端默然心疑,不知其故。 后以鸡鸣出去,平早潜归,于篱外窃窥其家中,见一少女,从瓮中出,至灶下燃火。乃到灶下问之曰:“新妇从何所来,而相为炊?”女大惶惑,欲还瓮中,不能得去,答曰:“我天汉中白水素女也。天帝哀卿少孤,恭慎自守,故使我权③为守舍炊烹。十年之中,使卿居富得妇,自当还去。而卿无故窃相窥掩,吾形已见,不宜复留,当相委去。虽然尔后自当少差,勤于田作,渔采治生。留此壳去,以贮米谷,常可不乏。”端请留,终不肯。时天忽风雨,翕然而去。 (选自《古代小说鉴赏辞典》,有删改) 【注】①出居:单独居住。②愍(mǐn):同情、可怜。③权:暂且,姑且。 ( 1 )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端)以 为 异 物 取 以 归 贮 瓮 中 畜 之 十 数 日 ( 2 )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侯官县有个名叫谢端的孤儿,被好心的邻居收养,一直到了十七八岁,后来因为触犯了法律,他就搬出来独立生活了。 B: 邻居们都很关心谢端,按照乡里的规矩,给他娶了一个妻子,但是谢端因为家中一贫如洗,没有能够留住这个妻子。 C: 白水素女知道谢端从小父母双亡,孤苦伶仃,很同情他,又见他克勤克俭,安分守己,所以自愿下凡来帮助他。 D: 白水素女的身份暴露后,必须回到天庭,不能再帮助谢端致富了,临走前她留下了田螺壳,让谢端有取之不尽的米谷。 ( 3 )下面是这个故事的尾声,顺序被打乱了,请排出正确的顺序。(只填写序号) ①居常饶足,不致大富耳。 ②端为立神座,时节祭祀。 ③后任至令长云。 ④于是乡人以女妻之。 ( 4 )这个故事与“牛郎织女”“董永与七仙女”“灰姑娘”等故事,有相似的情节结构模式。请从人物身份、品质、境遇、结局等方面进行探究,写出此类故事的模型。 |
自主创新铸就科技奥运
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的熊熊圣火,将在全世界注视之下,在全场91000名观众的欢呼声中,在俗称“鸟巢”的国家体育场点燃。91000人。相当于北京丰台体育中心足球场——现北京国安队主场所能容纳观众教的3倍。相当王雅典奥林匹克综合体育场——2004年雅典奥运会主体育场所能容纳观众数的近2倍。9万多观众坐在一起,怎么让他们感觉舒适?怎么让他们获得好的观赛效果?依靠着自主创新,中国人以充满科技含量和想象力的设计,出色地解决了场馆建设中的诸多问题。
“鸟巢”的看台,是为了让观众得到最好观赛效果而特别设计的。大多数体育场馆,并不十分讲究看台的设计。而“鸟巢”的看台,却被设计得像个边缘高低起伏的“碗”,是环抱着赛场的收拢结构,而且上下层看台之间有一部分交错。这样一来,无论观众坐在“鸟巢”的哪个位置,和比赛场地中心点之间的视线距离都在140米左右。
一般大跨度体育场馆,屋顶看上去很杂乱,屋架、风管、爬梯、各种设备管道……既不美观又容易分散注意力。而坐在“鸟巢”的观众席向上看,除了蓝天白云,只能看到一层薄薄的白色“窗棂纸”——那是“鸟巢”屋顶双层膜结构的下层。这层半透明的PTFE膜像家庭装修中的吊顶,遮蔽了错综复杂的钢结构屋顶和屋架内的设备、管道,观众视线内没有任何杂乱的物体,无形中就会把目光都聚焦向场内的赛事。
9万多人同时观赛,如果场内没有良好的吸声材料和声学效果,无论运动员还是观众都将很难听清场内的广播。“鸟巢”的下层膜采用吸声膜材,能起到声学吊顶的作用,配合钢结构构件上设置的一些吸声材料,以及场内使用的电声扩音系统,使“鸟巢”内部的语音清晰度指标指数达到0.6——这个数字完全能保证坐在任何角落的观众都能清晰收听到场内广播。
8月的北京,天气炎热,91000人坐在一个体育场里看比赛,如何增加其舒适度?“鸟巢”的中方设计师们经过多次论证,借用了流体力学设计中的一种计算机CFD模拟方法,对“鸟巢”的观众席进行了热舒适度、风舒适度的模拟分析实验。它可以精确模拟出91000人同时观赛时的自然通风状况,并计算出每个区城的观众能感受到的温度和湿度气流速度,在图纸上用不同颜色标示出来。现在,“鸟巢”所有的通风设施,都是按照这个模拟分析对外国设计师的图纸进行调整优化的结果。无论观众坐在上层看台还是下层看台、普通座位还是VIP席,都能享受到自然光和自然风,达到较好的舒适度。
“鸟巢”的观众席里,还为残障人士设置了超过200个轮椅位置。相比普通座椅,这些轮椅座席的高度都作了提升,以保征和普通观众有一样的视野。而对于听力和视力损伤的观众,将提供助听器和比赛解说无线广播系统为他们服务。这些科技手段的运用,让在“鸟巢”观赛的所有人都能平等地享受体育带来的乐趣。
奥运场馆建设中这些人性化的细节设计,反映的既是一种人文关怀,同时也是科技水平、创新能力。所有的 ① ,都是通过 ② 、 ③ 来实现的。“人文奥运”的背后,一样折射着自主创新的光芒。
( 1 )把下面的词语填入文中的空白处,正确的一项是(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让人,乃众妙之门
①沈从文先生的墓碑后面有这样的碑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每句最后一字巧妙地组成了“从文让人”。让人,可以说是沈从文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让人,让他得享八十有六的高寿,让他由作家转为学者,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可见,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让人,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让人非我弱,弱者不让人。”历史上成就大事业的人,哪个不具备这样的品格?“将相和”的故事流传甚广。蔺相如不想和廉颇争地位,路上遇到廉老将军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避让。这种豁达大度,不正体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吗?因他的这种美德,才有后来廉颇老将军的“负荆请罪”,从而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③让人,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容人之量,有让人之心,才有和睦,才有和谐。当今著名词作家乔羽,偕夫人佟琦做客央视《夫妻剧场》,主持人问:“二老相濡以沫,白头偕老,有什么秘诀吗?”乔老答:“一个字,忍。”夫人佟琦抢答:“我是四个字,一忍再忍。”诙谐中尽显相处之道。
④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人在事业上很难一帆风顺,有时甚至会陷入绝境。如果宁折不弯,不退不让。事业很可能会就此终结。而让人,则会让你的人生之树在即将枯萎的时候焕发新的生机。沈从文先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能再继续写他钟爱的小说散文,几被世人遗忘。但他以大度的襟怀,超人的毅力,忍了,让了,既不悲观,也未消沉,而是将自己的智慧和才华,用到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不哀不伤,潜心学术,写出皇皇巨著《中国服饰史》,又一次为世人刮目相看。
⑤可是真正做到让人并不容易。首先,你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上至王侯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都要认识到自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否则,总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遇到别人冒犯,当然不容易大度起来。此外,想要做到让人,最好还要有点幽默细胞。生活中遇到不顺,谁心里都不会舒服。这时候不妨自我解嘲一下,心情有时就好多了。
⑥让人,乃众妙之门。生活中多一些让人,我们的心灵会多一些阳光,事业也会多几分顺利。不信,你试试!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具体说说文章分别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的?( 2 )结合语段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第②段中加点的“这种美德”具体指蔺相如豁达大度的胸怀。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让你尊敬,有的让你佩服,有的让你感动,有的让你叹息。
以“感谢那个为我………..的人”或“…………的那个人”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