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对下列句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表现对“我”当时不理解父亲的自责) B: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表现了父子相互体谅和照顾,尤其是父亲对儿子的深切关怀) C: 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父亲想替儿子做的事已做到了,尽管人很累,但他心里觉得踏实) D: 进去吧,里边没人。(与上文的“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相呼应,表现父亲对社会世态的不满和无奈) |
2、 | 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菜畦(qí) 蜷曲(quán) 归省(shěng) 迥乎不同(jiǒng) B: 风骚(sāo) 蹒跚(pán) 汲取(xī) 吹毛求疵(cī) C: 慰藉(jí) 襁褓(qiáng) 伫立(zhù) 骇人听闻(hài) D: 感慨(kǎi) 诓骗(kuāng) 挑衅(xìn) 锲而不舍(qiè) |
3、 | 下列横线字的注音和画线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富春山水,在游人的眼里姿态万千:盛夏,黄公望公园竹林探幽,平息烦燥不安的心;寒冬,龙门山杏梅尖与夏秋景致迥(jiǒng)乎不同,雪景洁净美丽。 B: 在这样荒僻的村庄里,人们对乱砍乱伐的现象也是深恶(è)痛绝,自觉组建了护林队,积极护林,保护山林资源。 C: 在课文里,我感受到端木蕻良对关东原野挚(zhì)痛的爱国情怀,见证了杨绛作为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D: 面对爸妈的严厉诘(jí )问,我只能偷偷攥紧衣兜里发烫的手机,低头靠在门框上,两脚就像嵌进地里一样。 |
4、 | 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都选自于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B: 《采桑子·重阳》是毛泽东写的一首词,其中“采桑子”是题目。 C: 《拣麦穗》一文用一种舒缓从容而略带伤感的笔调叙述了童年的往事,作者以“拣麦穗”为明线,以爱为暗线贯穿全文。 D: 《背影》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作者用朴实的语言,通过细致的描写,表达了父子间相爱相怜的深沉情感。 |
5、 |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愧怍 点缀 遗孀 迫不急待 B: 遗憾 撵走 赢弱 目不窥园 C: 猥琐 契约 步履 沥尽心血 D: 累赘 撬开 沉淀 锋芒必露 |
6、 | 下面各项对语法知识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众、刃、休、甜四字的造字法相同,都是会意字。 B: 水仙花很漂亮,像一位站在小河边,穿着白衣服的仙女。——这句用的是比喻修辞。 C: 万水千山、万籁俱寂、节衣缩食、得意门生——这四个短语结构都不相同。 D: “什么,周副主席?” 杨光立刻惊住了,惶惑地望着担架,一时竟不知道如何是好。——这句标点使用不正确。 |
7、 |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字谜,就常常借助汉字的间架结构和偏旁来设计。下列字谜,不属于按照汉字的间架结构和偏旁来设计的一项是( ) A: 上下平行,左右勾连。(打一字) 谜底:互B: 看时圆,写时方,寒时短,热时长。(打一字) 谜底:日 C: 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大口张着嘴,小口里面藏。(打一字)谜底:高 D: 有女全姓姚,有手能肩挑,有足蹦蹦跳,有木桃花俏。(打一字)谜底:兆 |
8、 |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B: 《五猖会》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记述儿时阅读《鉴略》的感受,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C: 冀中平原是沈从文的家乡,白洋淀是他生活和战斗的地方,在《白洋淀纪事》中,他用富有诗情的笔调描写他熟悉的草木湖泊,以白描的手法刻画了父老乡亲。 D: 《湘行散记》这部小说集,创作于1934年初,是作者构建“文学湘西”世界的一块重要拼图。雪夜火光中的夜渔,那似乎亘古不变的“人与自然战争”,将他带回“四五千年那个‘过去’”。 |
9、 | 下面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教育部要求地方有关部门,对侵犯少年儿童权益、损害少年儿童身心健康,要从严查处并依法打击。(在“健康”后面加“的行为”。) B: 一些跟风炒房者的财产受到重大损失,这说明这些投资者的投资观念和理财水平有待提高。(将“投资观念和理财水平有待提高”改为“投资观念需要改变,理财水平有待提高”) C: 深圳滑坡事故救援现场仍有少量不稳定滑坡风险,同时有二类、三类危险化学品需要处置和探明。(把“风险”改为“危险”) D: 能否选择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有良好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准。(在“有良好”的加上“是否”) |
10、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确如此,而且春天的西湖是最美丽的季节。B: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智能手机已经广泛运用于各行各业,杭州高薪区有关单位必须尽快提高和造就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 C: 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这些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D: 人们的悲哀在于,应该珍惜的时候不懂得珍惜,而懂得珍惜的时候却失去了珍惜的机会。 |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 1 )自选角度赏析文中画线语句“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鲁恭为中牟①令,重德化②,不任刑罚。袁安③闻之,疑其不实,阴④使人往视之。随恭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旁,旁有儿童。其人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雏,不得捕。其人讶而起,与恭决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绩也。今蝗不犯境,此一异也;爱及鸟兽,此二异也;童有仁心,此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吾将速反,以状白安。” (节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中牟:古地名,今河南省境内。②德化:用道德来教化。③袁安:河南太守,是鲁恭的上司。④阴:暗中。 ( 1 )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何以战 A: 以我酌油知之B: 不以疾也 C: 所以来者 D: 必以分人 ( 2 )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又何间焉(参与) B: 小大之狱(监狱) C: 随恭行阡陌(田间小路) D: 久留徒扰贤者耳(白白地) ( 3 )下列对【甲】【乙】文段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中画线的句子朗读节奏应为:肉食者/谋之。 B: 【甲】文中曹刿请见鲁庄公,通过三问三答,使鲁庄公认识到作战要依靠人民。 C: 【甲】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体现了执政者以德治民的思想;【乙】文“重德化,不任刑罚”体现了执政者注重德治。 D: 【甲】【乙】两文的表达方式略有不同,【甲】文主要运用描写,【乙】文主要运用抒情。 ( 4 )把【乙】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 5 )甲】【乙】两文都刻画了典型的人物形象。结合【乙】文,请具体说明选文是如何刻画鲁恭的? |
云和梯田
张抗抗
传说中“中国最美的云和梯田”,隐匿于浙西南括苍山脉雾气迷蒙的群峰深处,弯弯绕绕的盘山公路,倏然甩出一角空地。人在山腰,朝山下的开阔谷地望去,错落有致的梯级田畔,覆盖了周围山坡,似一个硕大的环状天池,嵌于青葱滴翠的崇山峻岭之间。
阳光迎面扑来,俯视崇头镇外的山中梯田,好似面对着一座宽大露天体育馆。若是早几个时辰,此处可见著名的“云和梯田日出”奇景。无论冬夏——太阳每天都攀着湿淋淋、银闪闪、绿油油或是金灿灿的梯子,从山间的水田里升起来。
此时,眼前那些高低起落、依次递接的田畔,或大或小或长或短,依山就势形状各异,顺着山坡一块块不规则地蜿蜒开去。一层层沉降,通往山洼里黑瓦白墙的小村落;一层层升高,则通往山顶的云端去了。
远眺层层梯田,犹如面对着一座盘旋陡立的天梯。
正是清明时节,梯田已开始灌水,咕嘟咕嘟的流水声箜箜作响,犹如节律均匀的弹拨乐。山水自上而下流入,即使是再小的田池,边缘都留有缺口,一畦注满,便自动流向下一层的田畔,有如大江大河里一级级的“梯级电站”。田畔蓄满水后,一畦畦平展展、亮汪汪得晃眼,似有神灵夜半在山上置放了无数面镜子。天亮之后,整座山谷成了一个镜子创意博览会——弧形椭圆形拱形牛角形簸箕形……一面一面无数面镜子,顺着山坡,妥妥帖帖地铺展开去。田埂上刚发芽的青草,一圈圈一道道,为镜子镶上了翠绿的镜框。镜面朝天,映出蓝天里朵朵浮荡的白云……
尚未到开犁节,几头水牛悠然在田间啃着嫩草,田畔里盛满明晃晃的清水。这个时节,梯田是透明而宁静的,给人遐想的空间。水孕万物,水气氤氲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的梯田四季,如同幻象一般浮现:
梯田在湿润的微风中苏醒,一簇簇一行行低矮茁壮的水稻秧,齐刷刷地摇曳,绿茸茸油汪汪,在秧苗底部的空隙里,闪过荧荧的波光,银水绿影——那是水灵灵的春梯田。
春梯田,是一轴淡淡的水墨画。
梯田的夏季从绿色中来。由嫩绿而碧绿再墨绿……浓浓的绿、重重的绿,绿得绵密绿得厚重,犹如一针针一线线的刺绣,扎透了梯田的每一层泥土,直到把整座山谷织成绿色的绒毯。
夏梯田,是一帧精美绝伦的绣品。
秋季稻熟时,饱满的稻穗洒下遍地碎金,一座金山谷、满山金池塘。一层络黄一层褐黄一层澄黄,稻浪的金色涟漪从山脚一波波升上山顶,又从山顶一波波往下流淌……那是金色的秋梯田。
秋梯田,是一幅色彩浓郁的油画。
落雪了。梯田在飘飞的雪花中欣然更衣换妆。白雪覆盖了层层田畔,厚重或是蓬松,一畦白色又一畦白色。雪后初晴,云和梯田披上了宽大的银色缎袍,瞬时有了一种雍容华贵的气度。
那是云和梯田最令人激动、最美的时刻——
梯田的平面上,一层层落满了白雪,而每一级梯田的侧面土墙,则是一道道背风少雪的立面。梯级落差若是高些,土地的黑色或深褐色便明显浓重,自然而然地甩出了一条条层次分明的黑色弧线。满山的梯田在纯净的白雪映衬下,所有蜿蜒起伏的曲线骤然凸显。那阡陌纵横婀娜多姿的线条,如此洒脱流畅、随心所欲,似行云流水亦如空谷传扬的无声旋律,浅唱低吟……
冬梯田,是一幅轮廓分明、庄严冷峻的黑白木刻。
梯田之神奇美妙,在于一年四季变幻着炫示着迥然相异的色彩与风景。梯田之魅力,更在于它并非自然奇观,而是农耕文明积淀千年的人文极品。
那一刻,脑中跳出一句俗语: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知!
相传,云和梯田已有千年历史。由闽北迁徙浙南的畲族山民,是云和梯田最早的垦殖者。“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田地最为宝贵。聪明勤劳的农人先祖,用锄头镰刀和汗水,伐去山上的灌木与荆棘,挖去乱石拣尽杂砾,在高低起落的坡地上,经年累月日复一日,开垦出一小块一小块、一小片一小片的田地。或宽或窄的梯田,一长条一小块,不规则地依山势上下伸展。最小的梯田田畔,被称为“巴掌田”,即便春种一兜稻秧、秋收一把稻谷,也不会轻易放弃。历经千百年实践,先人积累了垦种梯田的丰富经验。无论何样贫瘠陡峭的山地,但凡人迹所至之处,就有了人造的梯田。梯田以水田、树木、竹林调节气候,保持四季的气温与湿度,建立起一个自我循环的生态环境,具有固化山体植被、保护水土流失之功。
曾有疑问:水往低处流,而梯田逐级升高。古代无水泵,水梯田之水,从何而来?
云和人说:山有多高,水有多高。
水有多高,梯田就有多高。
恍然,凡是适合开垦梯田的山地,山上必有水源:泉眼溪流、林木蓄水、雾气雨水……农人根据不同的地形土质,修堤筑埂,通过水笕沟渠,将水流引入梯级田畔。自古以来,垦种梯田的人家,多有“刻木定水”的民约,根据每块田的面积,协商分配各家所需水量。进入21世纪的现代社会,梯田用水则有了更为合理、科学的调配机制。
水是梯田的生命之源。水梯田是用水养出来的。
梯田自成一体的耕作方式,梯田独创的灌溉系统,为中国及东亚的稻作文化,增添了灿烂的一笔。
回望云和梯田,田埂棱角分明,梯级层次清晰,如同一部刻录着中国千年农耕文明成果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体史册。
在这个以“移动”为时尚的时代,尚有一种“不可移动”的物体——“梯田”,默默守望着人类共同的家园。
(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问题。
① “外公,带你来上海新天地,下次请你喝一杯!”“这是悉尼,自家阳台。这个城市蛮美的,玩一趟很值的,外公!”“同在北京没什么好拍,照一张我们班黑板,还有二十几天高考,希望外公好起来。一起加油!”……86岁的重病老人几乎在世界各大洲都留下了微笑的身影,而这是他孝顺的外孙女凌一凡5月11日晚7点在微博求助后结的善果。短短数日,数万网友亲热地带着“外公”游遍全球,包括南极洲,温暖了老人的生命记忆。
②还有一位被围观的年轻人是美国留学生陆杰森。他在麦当劳门口陪着乞讨老人吃薯条的情形被网友拍下,他在网上瞬间“亮了”。很多人在为这一幕感动的时候,会自问:举手之劳,可我能做得到吗?
③最让人温暖、也最让人痛楚的一幕,发生在佳木斯市。29岁的女教师张丽莉在大客车撞来时,奋力推开学生,自己却被轧断了双腿……这一幕在网上被迅速传播,“最美女教师”牵动人心,数以万计的网友纷纷留言为张丽莉祈福……
请你以“那一次,幸亏有了他(她)”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要求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