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加线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B: 在“我是歌手”的舞台上,林志炫的服装精致得体,天衣无缝。 C: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D: 主席谈治国的道理时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啊! |
2、 | 下列对名著主要情节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保尔在母亲和妻子的帮助下,忍受着肉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先是自己口述请人代录,后来是用硬纸板做成框子继续创作,用生命写成了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B: 祥子被匪兵抓走之后的一天夜里,趁乱混出了军营,顺手牵走了匪兵部队丢下的3匹骆驼,以35元大洋把3匹骆驼卖了。 C: 鲁滨逊有一次看见一个野人“俘虏”从“人肉宴”逃出.他帮这个逃跑的野人打死了两个追赶者,将他收为自己的奴隶,取名叫“星期五”。 D: 林冲因得罪了高俅,被刺配沧洲。两个押送公差在路上正要用水火棍将他打死时,跳出个和尚救了林冲。这个情节就是“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
3、 | 关于修辞方法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就连那手指头也像是一面胜利的旗帜。”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表明受伤的手指头在赫留金看来是主持公道、要求赔偿的证据。 B: “木柴厂四周很快就聚了一群人,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钻出来的。”本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围观人聚集之快。从而反映了当时民众无聊的状态。 C: “它那含泪的眼睛流露出悲苦和恐怖的神情。”本句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传神地表现出小狗委屈害怕的状态。 D: “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本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门可罗雀的萧条景象,反映了当时典型的社会环境。 |
4、 | 下面语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巴尔千半岛有绵长的海岸线、神秘宁静的古城、鳞次栉比的建筑,是一片风光旖旎的土地。 B: 远离城市的喧嚣,来到遥远的山村,有一种返璞归真之感。 C: 为了完成这部著作,他寻章摘句 , 翻阅了大量的文献,终于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D: 廉江“红橙节”顺利开幕,希望各位专家不吝赐教、实地指导,助推廉江经济发展。 |
5、 | 选出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 ) ①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②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力。 ③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④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 ⑤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B: ①④②③⑤ C: ④②①⑤③ D: ③④②①⑤ |
6、 | 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豫剧的上座率、自给率,豫剧的演员人数、观众人数在全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②豫剧具有光辉灿烂的发展历程,诞生之后,不断向外拓展,不仅生根开花于河南全省的城镇乡村、平原山区,而且流布了全国16个省区,专业剧团数量最多时达到39个,居全国360多个剧种之首。 ③近年来,不少艺术门类,所有戏曲剧种都在惊呼危机,而豫剧却在与困难的奋力拼搏中显示了它特有的生命力,继续为自己赢得了荣誉。 ④《花木兰》《穆桂英挂帅》《七品芝麻官》《朝阳沟》等剧目风靡全国,家喻户晓。 ⑤从东海之滨到青藏高原,从宝岛台湾到鸭绿江畔,无处不有“豫剧迷”。 A: ②④⑤③① B: ①④②③⑤ C: ②①⑤③④ D: ④②⑤③① |
7、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教育部向社会公示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中,对44个汉字的字形进行了微调。这一改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争议。B: 5月19日是中国旅游日。大众网记者从临沂旅游局获悉,临沂市多家景区将通过打折、免费等优惠措施,迎接旅游日的到来。 C: 为加大文化进校园的宣传力度,学校采取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学生在活动中陶冶了情操,领会了做人、修身、行事的道理。 D: 每天傍晚时分,身体瘦弱的张教授的父亲,总喜欢在这条幽静的小道上散步。 |
8、 | 下面句子中选出的词全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的一项是( )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 A: 后面园那里花坛B: 三味书屋腊梅花花坛园 C: 三味书屋后面园可以 D: 花坛腊梅花在爬上 |
9、 | 下列句中加粗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晚会结束前,他献上一曲《烛光里的妈妈》,唱得栩栩如生。 B: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C: 尽管球员使出浑身解数 , 但众多名将还是倒在两分钟强度投篮的测试中。 D: 看看周围的环境,发现自己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 |
10、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B: 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C: 在中国传统教育典籍里,大家一致认为最重要的是《四书五经》。 D: 他看上去才十七,八岁,一副有气无力的样子。 |
阅读下文,回答各题。 我来了 严辰 我来了, 像一只大雁, 带着热情的歌唱, 从荒凉无边的沙漠, 穿过万里长空, 来到伙伴们生动活跃的队伍里。 我来了, 像山谷里流出的 一支清冷的泉水, 跳过岩石,冲过堤坝, 经过小河,经过大江, 奔流到广阔的 波涛汹涌的海洋。 我来了, 像一个飘泊的流浪人, 跨过饥寒的道路, 跨过被迫害的道路, 跨过侮辱和残暴 所铺成的艰险的道路, 含着一把辛酸泪投进了慈母的怀抱…… 我来了, 带着长久的相思, 长久的爱慕。 我来了, 带着默默的骄傲, 和发自心底的 不可遏止的欢笑…… 我来了! (选自《严辰诗选》)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1 )对下列句子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益:好处 B: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少 C: 可爱者甚蕃 蕃:多 D: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宜:应当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 3 )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标一处)可 远 观 而 不 可 亵 玩 焉 ( 4 )《爱莲说》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志”是:________。 |
饭娘
田瑜
①饭娘在我们老家也被叫作冷饭娘、冷饭头,主妇们每顿饭后都会留些剩饭当作下一顿饭的饭娘。家家户户都有一个细竹篾编成的篮子,那是冷饭灶箕,专门用来盛装饭娘。饭娘装在冷饭灶箕里,盖上一块薄薄的白纱巾,悬空挂在灶头上,一来可以防狗猫之类偷食,二来是通风,就是在盛夏也很少有饭娘变馊的。
②那时,我们家揭开饭镬①总能见到镬里被分成鲜明的两部分:前半是红薯或南瓜,后半是白米饭。一般孩子们都可以吃上白米饭,特别是在家中老幺的我是不用吃红薯、南瓜之类的。年幼的我总搞不明白,有时还会刨根究底:“妈,这镬里明明还有白米饭,你们留着不吃,去吃这难吃的红薯、南瓜是为什么?”母亲摸摸我的头,说是大人吃惯了这些,吃了红薯南瓜干活有力气呢。有一次,我看到母亲对着米缸忧心忡忡,一边自言自语:“这次得多留些冷饭娘了。”我很好奇,过去揭开米缸的盖子,踮起脚尖往里瞧,发现米缸已很浅,快要见底了。我缠着母亲问:“妈,这冷饭娘有什么用呀?”“这冷饭娘呀,用处大着呢,它会生出好多饭饭,让你们每顿都有白米饭吃。”母亲说着,舒展开了眉头。当时,我只当那是母亲糊弄小孩子的话,饭娘难不成还会生宝宝?
③后来,来了家庭承包责任制政策,实行分田到户,我也到了上学的年岁。上学要早起,我却爱赖床。每每母亲把我叫醒时,我就知道母亲已为我炒好香喷喷的猪油冷饭了。估计是母亲在前一天留饭娘时,多留了一碗。母亲知道,猪油炒冷饭是我的最爱。那会我们家的饭镬里已很少见到红薯、南瓜之类的辅食了,但是,我们家的冷饭灶箕从来没见空着过,母亲依然每顿饭都会留些饭娘。我自以为已长大懂事,又上学有知识了,一次竟和母亲较起劲。我说:“妈,现在我们有了自己的田地,每年家里收割的稻米都吃不完,干啥还要留冷饭娘,大米现煮的饭岂不是更好吃?”母亲笑笑:“理是这个理,可是冷饭娘和大米一起煮可以多煮出好多饭呢!”“我才不信呢!那样我们不是每天都在吃剩饭?”我有些气急。母亲盯着我,一下子变得严肃起来:“孩子,我们有了今天不能忘记昨天,更不能忘记过了今天还有明天、后天,凡事都得有个打算!”当时,我自然不懂母亲的“打算”是啥意思,只想起老师说过,每天要记得复习和预习功课,莫非是一个理?
④母亲一辈子干了两件大事,一件是造房子,另一件也是造房子。其实,母亲嫁过来时连婚房都没有,祖孙三代,一大家子挤在不足二十平方阴暗的老宅院里。照奶奶的说法,母亲的“本事”可大着呢,嫁过来后把家中的里里外外都打理得妥妥的,三年不到就盖起了新房,让全村子的人羡慕不已。第二次盖房是改革开放初期,上小学的我已经能帮着母亲搬砖瓦了。每过一阵子,等家中有了点积蓄,母亲便会“添砖加瓦”,到新房盖成时,我已是一名中学生了。这幢簇新的三间两层走廊屋矗立在村口,格外显眼,应是当时我们村里最超前的“洋房”了。后来,我慢慢地明白,饭娘在母亲心中是根本,是希望!
⑤现在,我也会经常下厨做饭,一般不会再留饭娘,厨房里也没了冷饭灶箕。偶然一次,我煮饭时放了些饭娘,发现煮出来的白米饭果真多了不少,多年前母亲的话顿时在我的脑海浮现。我把这事告诉孩子,也和孩子讲了些过往旧事。母亲没进过学堂,自然不明白“未雨绸缪②”等词的意思,也不会给孩子们念诵“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之类诗词。在孩子们打破砂锅问到底时,母亲只会淡淡地说一句:“等你们长大自然就明白了。”然而,母亲勤俭持家、平和坚韧的秉性,已潜移默化地、牢牢地根植在孩子们的大脑。
⑥秋高气爽,蟹肥橘黄。我带着孩子回乡下,印入眼帘的是我们家那有了年份的老房子。
⑦来到堂屋,看着那落满灰尘的手拉车、风车、米筛、石捣臼和冷饭灶箕,我陷入了沉思:那落后的年代,那贫穷的日子已一去不返,这些家家户户的“必需品”也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是,这些必需品及它承载的故事却依然清晰、深刻。我轻轻地抚摸着一件件母亲用过的家什,给孩子讲述母亲和它们的故事,母亲和饭娘的故事。
(有删改)
【注释】①镬:读作huò,锅的别名。②未雨绸缪:意思是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预防意外的事发生。
( 1 )本文围绕留饭娘的往事塑造了母亲的形象,请你用几个四字词语,说说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并从文中找到具体表现。地热能有望成为雾霾治理新配方
①人类社会追求的两大主题,一个是健康,一个是能源。当健康和能源这两个主题发生冲突时,比如雾霾当道的眼下,我们的出路又在哪儿呢?答案是地热。
②地热资源是来自地球内心的奉献,地心温度可以达到5000~6000摄氏度,能量巨大。与化石能源不同,地热能基本上不排放污染物,也不会带来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温室效应;与太阳能和风能不同,地热资源是一个连续稳定的能源,它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都存在;除此之外,它在地下储层当中,像电池一样储集热能量,这个特点是在能源利用中有待发挥的优势。
③河北省的雄县已经实现了可持续的地热供暖,开采井、回灌井的设计有效解决了可持续供能的问题,开采井(红色的)出来的热水送到供热站经过换热以后,被加热的自来水送到各家各户,降温后的地热水——地热尾水再从冷水井(蓝色的井)回灌下去,实现循环往复的利用。雄县有30万人口,井有70口左右,约1500米的深井,温度在60~70摄氏度,每年冬天90%以上的人口享受了地热供暖。这个地热供暖是清洁的,整个城市几乎没有烟囱。
④程度发育好的热储,勘探开发利用的远景非常好,潜力巨大。初步估算,全国岩溶热储的能量潜力相当于我国目前年能耗的100倍以上。如果把它们的分布与雾霾分布图对比可以发现,吻合度非常高,所以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可以有效替代燃煤,缓解雾霾。
(选自《中国科学报》,作者庞忠和,有删改)
( 1 )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作文。
大自然中,背阴的地方,往往环境幽暗,氛围冷清;向阳的地方,常常生机勃勃,春意盎然。人生也如此,面向阳光,我们便长拥有春天般的生活。
请以“向阳春常在”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③书写工整,卷面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