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经过反复推敲,我们终于找到了消除双方分歧的一套方案。 B: 静谧的深夜,我仰头看着天空的弯月,心情豁然开朗。 C: 每当小镇的大会举行之际,妇女们都打扮得花枝招展 , 前往观看。 D: 爸爸从澳大利亚回来了,我高兴得喜出望外。 |
2、 | 下面各句中所运用的描写方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 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B: 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 C: 孩子们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 D: 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 |
3、 | 下列字音字形有误的一项( ) A: 如雷贯耳 经世奇才 隧洞(suì) 笔砚(yàn) 醋栗(lì) B: 不屑置辨 一气呵成 隐匿(nì) 驾驭(yù) 发怔(zhèng) C: 思贤如渴 锱铢必较 洋溢(yì) 舵手(duò) 筵席(yán) D: 如坐针毡 望眼欲穿 拜谒(yè) 愧赧(nǎn) 侥幸(jiǎo) |
4、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说”是古代议论说明文章的总称。即后世统称说理辨析一类的论说文。我们学过的这种体裁的文章有《爱莲说》《马说》。“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如《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 B: 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英雄形象总是熠熠生辉。《西游记》中孙悟空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战斗意志和充沛的战斗热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具有钢铁般的意志,顽强斗争的高贵品质,这些形象都给我们很大的激励。 C: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孙权劝学》就选自该史书;《聊斋志异》是我国一部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河中石兽》就选自其中;《列子》内容多为民间故事、语言和神话传说,《愚公移山》《杞人忧天》都出自其中。 D: “家君”是对别人谦称自己的父亲,“君”是对对方的尊称;“鸿儒”是指博学的人,“白丁”指平民;“庙堂”是指朝廷;“桑梓”代指家乡。 |
5、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辛弃疾写这首“壮词”给陈亮,是借此抒发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B: 词人从乐曲的演奏中听到的确是沙场检阅的军声,这是何等感人的爱国激情啊! C: 词人只有在梦里重现抗金杀敌的场面,醒来后就完全忘却了志向。 D: 这首词通过酒醒梦回后的追忆,描写对叱咤风云的战斗生活的向往,景象雄阔,笔墨酣畅。 |
6、 | 《朝花夕拾》中记叙鲁迅为了寻“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经过的是 ( ) A: 《五猖会》 B: 《琐记》 C: 《父亲的病》 D: 《无常》 |
7、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鉴赏 文彩 与日俱增 B: 书藉 明艳 政通人和 C: 健壮 伶仃 峰回路转 D: 粗犷 磅礴 消声匿迹 |
8、 | 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成都名师论坛”上,名师的教学与作家的演讲相得益彰 , 让听众尽享文学之美。B: 入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梁益建大夫,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令同行肃然起敬。 C: 国学泰斗季羡林先生深信开卷有益 , 生前多次在不同场合倡导青少年要广泛阅读。 D: 正如演出前预料的那样,赵雷将歌曲《成都》演绎得荡气回肠,这让导演喜出望外。 |
9、 | 《背影》一文将“勾留南京”一事一笔带过,原因是( ) A: 南京并不好玩,所以不必多写。 B: 南京是路过,不是目的地。 C: 与文章主旨关系不大,应该略写。 D: 当时他们心情不好,没有去玩。 |
10、 |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参加这次活动,我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B: 共享单车具有快捷、方便、灵活,已成为广大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 C: 《红海行动》在影片质感和人物情节方面突破了一大步的跨越。 D: 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完成。 |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小题。 A: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B: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C: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3 )简要分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 |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金陵自北门桥西行二里,得小仓山。康熙时,织造隋公当山之北巅,构堂皇,缭垣牖①,树之荻千章②,桂千畦,都人游者,翕然盛一时,号曰隋园。因其姓也。后三十年,余宰江宁,园倾且颓弛,其室为酒肆,舆台嚾呶③,禽鸟厌之不肯妪伏④,百卉芜谢,春风不能花。余恻然而悲,问其值,曰三百金,购以月俸。茨墙剪园,易檐改途。就势取景,而莫之夭阏⑤者,故仍名曰随园,同其音,易其义。 落成叹曰:“使吾官于此,则月一至焉;使吾居于此,则日日至焉。二者不可得兼,舍官而取园者也。”余竟以一官易此园,园之奇,可以见矣。 (选自袁枚《随园记》,有删节) [注]①构堂皇,缭垣牖:建起殿堂,砌上围墙。②荻:即“楸”,落叶乔木。“章”通“橦”,大木林。③舆台:地位低贱的人。嚾呶,叫喊吵闹。④妪伏:原指鸟孵卵,引申为栖息。⑤夭阏(è):夭谓折,阏为阻塞之意。此指没有改变山原来的形势。 ①西行二里 ________ ②余宰江宁 ________ ③易檐改途 ________ ④故仍名曰随园 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问其值,曰三百金,购以月俸。 ②余竟以一官易此园,园之奇,可以见矣。 ( 3 )作者“恻然而悲”的原因是( )A: 当年的避暑胜地干河沿,现在河水完全干涸了。B: 当年煊赫一时的江宁织造隋公,而今家道败落。 C: 当年千金难求的隋园,如今却只能贱价出售。 D: 当年盛极一时的隋园,如今是一派颓圮荒芜。 ( 4 )文中“隋园”得名原因为“________”(用文中的原句回答),后来袁枚为其改名为“随园”,原因是“________”。(用文中的原句回答)袁枚“舍官而取园”的原因是________。(根据文意概括回答) |
焕发自省的力量
①“吾日三省吾身”“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自古以来,我们的先贤在修身养性、练达自身等方面,都十分重视自省的力量。现实生活中,唯有自省,人才会变得克己谨慎,不断反思审视自身的过失,真正去纠正错误、解决问题,避免小过失发展成大错误。很多人回首自己来路、盘点人生得失而感慨,正是自省精神让自己从歧途走向正路,从缺陷走向完善。在相当意义上说,自省精神是人生最大的财富,是让自己减少失误错误、实现自我净化和提高的有力武器。
②“泾溪石险人就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危急时刻,人们往往会警醒自己,反省自己的不足,补齐自身的短板。而在平常时候,人们则容易失去警觉,自省机制失去效力,危险就会接踵而至。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习惯于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判断是非,而不是检视自己有无不足、缺点和失误。自己排队时,不希望别人插队;自己插队时,要求别人闭嘴。凡事責人而不自省,只找别人毛病,而不找自己原因,只指責别人过错,而不找自己的问题,往往会使小纠纷酿成大事故,正所谓:“各自责,天清地宁;各相責,天翻地覆”。现实生活中的诸多教训殊为惨痛。
③自省的力量,首先在于可以“立己”,古人云“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则远怨矣”“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极言自省是修身养性、提升境界的重要方法。《世说新语》载,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与蛟、虎并称为“三害”。周处射虎杀蛟三日不见,乡人以为周处死了互相庆贺,周处回来后听到乡邻相庆,才知被乡邻憎恶,乃“有自改意”,由此弃恶从善,“有文思,志存义烈,言必忠信克己”,今天,我们讲自省,对思想、工作、生活点滴及细节予以检视,客观地看待自我,清醒地查找不足,其意义并非止于忏悔,而在于超越自我,促进自我认知、自我完善,不断唤醒善意良知,不断升华人格。
④自省的力量,还在于能够“达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桐城六尺巷这一古今佳话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凡事首先反省自己的不足并付诸改正的行动,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事当前,我们首先反省自己的错误,对方多半就会有正向的反应,即便时没有也报之以宽容,很多问題就会在无形中化解了。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每个人都能唤醒自省意识,焕发自省力量,就会形成向上向善的良性循环,重品行、讲道德、守规矩就会蔚然成风。
③“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善于自省的人富有人格魅力,善于自省的民族受到世人敬重。处身现代社会,以“吾日三省吾身”的精神,反躬自省自身的规则意识、道德品行、言行举止,在自省中知敬畏、受警醒、明方向,我们就将在不断自我约束中实现自我完善,进而共同提升社会文明的水位。
( 1 )选出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荷
赵文英
①无数次邂逅荷,从未像现在这样令我感到心灵的震撼。这个夏天,天大早,烈日炙烤着大地,热浪蒸腾着大地。渐渐地,碧波荡漾的湖泊干涸了……此时此刻,荷临危不惧,坦然自若,正满面春风地迎接着我的到来。
②这是怎样一番惊人的情景!往日蓄得一池清洌洌碧水的荷塘一滴水不见,在早已焦渴得干巴巴龟裂的土地上,一群群壮硕挺拔的荷昂扬如常地站立,周围还有倔强地从地缝中钻出尖尖角的小荷。原来在水里生水里长的荷,虽无雨洗尘,无水滋润,田田荷叶依然绿亭亭翠叶如盖,片片相连相拥相依,充溢着一派勃勃生机。一枝枝饱满的花蕾、粉荷初露的莲花,在灼灼阳光下,显得出奇的艳丽、鲜亮,婀娜多姿地摇曳在清新、生动的碧绿中,丰润鲜灵有流香。
③荷,在恶劣的环境中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它勃发的英姿,是对肆虐旱魔的冷冷嘲讽,更是不言屈服的顽强抗争了。
④早就听说过荷的故事,一颗在地层深处沉睡几千年的古莲子,一经挖出,只要给它充足的阳光和水分,它便奇迹般地长出绿叶,绽放花朵,结出果实。这就是生命不甘泯灭的勇敢而执著的荷,惟有它在风风雨雨的岁月中,卓然傲立,风吹不退缩,雨淋不着痕,一副以不变应变的王者风仪。生命的高贵、圣洁与它不屈不挠的精神伟力相伴相随。
⑤每有狂风袭来,静静的荷便如千万勇士高举着盾牌,凝聚起强大的力量,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最终,狂妄的风在它的面前乖乖地败退。荷,静立如山,依然故我。
⑥若遇秋雨骤至,站成一林舞姬的荷,便如玉指纤纤弹起无数古筝,那顿挫有致、浸透着生命高贵气息的缕缕清音,挟着空灵、洒脱的美韵,轻轻飞扬。“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活得精精神神,活得清清白白,即使红颜褪去青春不在,生命的歌也是回肠荡气,掷地有声。
⑦当凛冽的寒风裹着雪片飞来,在荷的周围疯狂地咆哮、翻卷时,荷的叶,被撕碎了,荷的枝,被折断了,荷还是不肯摧眉折腰,还是不肯跪倒于地,惟见冰天雪地中屹立着它独立自尊、不馁不屈的铮铮傲骨。
⑧在风霜雪雨的洗礼中,在百般磨砺的锤炼中,荷,洗尽铅华,风清骨俊,矫健中自有别样的典稚端庄、柔媚明艳,真正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它不受风尘诱惑的潇洒出尘,那一派清远的标致与神韵,不知令多少爱荷的人如醉如痴!
⑨据记载,远古,荷还不被西方人认识时,它却早已赢得了中国人民的赏识与喜爱。那些精神的种荷者,更是将荷看作高尚人格的化身和楷模。他们远离人欲横流的凡俗社会,隐居山间,徜徉在去俗清雅的荷塘浅吟低唱,赞荷、咏荷、赋荷,借荷出泥不染、刚正不阿的高风亮节,抒发自己不慕荣华、不求高贵、不媚不谄、恪守淡泊的品格和情操。那些闪烁着高尚思想光辉的荷,早早地就在《诗经》中绽放了:“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彼泽之彼,有薄与荷”、而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众多的荷姗姗而来,纷发娉婷玉立在诗人华美、隽永的诗章中,尽展君子的襟怀、佳人的风采,至今还在荷皎皎如玉的花瓣上熠熠生辉,轻轻叩动着红尘人的心扉。
⑩楚楚动人的荷,永远像一首迷人的旋律穿行在画屏般的荷塘,风吹绿叶送爽,缕缕荷香盈袖。今夜,不知谁会沉醉忘却归路,在这高雅、脱俗的净地,细拂心尘,顿开茅塞,静静聆听一次有关生命真谛的诉说……
⑫荷,不答,只有被它感动得宠辱皆忘的人,走进了它满载生命之花的梦中。
选自《美文》
( 1 )第3段说:“荷,在恶劣的环境中创造着生命的奇迹”,从全文看,作者笔下的荷创造了哪些生命奇迹?请仿照下列句子④,用简明的语言概括。①烈日炙烤下,临危不惧,坦然自若;②在沉睡千年后,仍能绽放;
③________④暴雨突至,清音飞扬,回肠荡气;⑤________
( 2 )纵观全文,作者是按照夏、秋、冬的季节顺序描述荷的,而第④自然段所写内容却不是任一季节的荷,与前后文不一致,是否应当删去?请说明理由。( 3 )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本文语言优美形象,意蕴丰富。请从第②段和⑥段画波浪线的两句中,任选一句,加以品析。①在早已焦渴得干巴巴龟裂的土地上,一群群壮硕挺拔的荷昂扬如常地站立,周围还有倔强地从地缝中钻出尖尖角的小荷。
②若遇秋雨骤至,站成一林舞姬的荷,便如玉指纤纤弹起无数古筝,那顿挫有致、浸透着生命高贵气息的缕缕清音,挟着空灵、洒脱的美韵,轻轻飞扬。
( 4 )文章最后说,“荷,不答”,你在“静静聆听一次有关生命真谛的诉说”后,又有怎样的回答?请把你的回答写下来。(80-100字)从蹒跚学步起,人的一生总是在路上,求学的路上、上班的路上、探亲的路上、访友的路上……只要走过的路,总会留下些什么,足迹、汗水、笑声、欢歌、友情……或者自己的,或者他人的,或者大家的。
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题目:路上,留下______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凡涉及考生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