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选项中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云南的歌会》描绘了三个不同场合的演唱情境,表达了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和赞赏之情。B: 《藤野先生》中有一条贯穿全文的明线,即作者深挚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使得文章更加的真切感人。 C: 《海燕》运用象征的笔法,成功地创造了“海燕”的艺术形象,欢呼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 D: 《五柳先生传》是作者托名五柳先生给自己写传记,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他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
2、 | 下列选项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蜷(quán)曲 呜咽(yè) 澎湃(pài) 气势磅(páng)礴 B: 愠(yùn)怒 蹊(qī)跷 诧(cà)异 踉(liàng)踉跄跄 C: 差(cāi)使 蹒跚(shān) 辍(chuò)学 故弄玄(xuàn)虚 D: 歉疚(jiù) 惺(xīng)忪 瞥(piè)见 风烛残(càn)年 |
3、 | 将下列句子组成一个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B: ②③④① C: ③②①④ D: ①②③④ |
4、 |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那些我们一直惴惴不安又充满好奇的未来,会在心里隐隐约约地觉得它们是明亮的。 B: 成功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努力下去,总有一天你会成功。 C: 马思远在书摊中意外发现一本渴望已久的《战争与和平》,真是妙手偶得啊! D: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光彩熠熠 , 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和人类文化的共同财富。 |
5、 | 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没有人生,我们就无法理解诗和艺术。人工智能正是在这里遭遇滑铁卢。我们读杜甫的诗很感动,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听贝多芬的音乐很感动,__________________;我们看达·芬奇的画很感动,__________________。试想一下,如果人工智能创作出诗歌、音乐和画作,但背后没有思想和情感,我们如何欣赏它、解读它? ①是因为我们感受了他对美好生命的热爱 ②是因为我们懂得了他坎坷困顿的人生 ③是因为我们体验了他与悲剧命运的抗争 A: ②① B: ③①② C: ③②① D: ②③① |
6、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那些只懂得爱慕虚荣,攀比炫富而不努力学习的同学,他一向是鄙夷的。 B: 超出体育竞技范围的女排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C: 夜色里的蠡园,在彩灯的映照下,呈现出一派浮光掠影、流光溢彩的景象。 D: 调查显示,人类对微信的依赖与日俱增 , 刷朋友圈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
7、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在青岛港首次公开亮相。B: 许多海洋生物的药用价值正在逐渐被推广和发现。 C: 只有不断学习积累,就能提高写作能力。 D: 伦敦奥运会上,中国队包揽并囊括了乒乓球项目的所有金牌。 |
8、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宿迁的秋天是个美丽的地方。B: 我们应当遵守交通规则,防止不发生交通事故,。 C: 通过这次“绿色呼吸”的活动,我们认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 D: 是否刻苦钻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
9、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萌发 心坎 廓然无累 刻骨铭心 B: 庸禄 浩瀚 断章取义 黎民百姓 C: 深邃 文彩 怒不可遏 化为乌有 D: 灵柩 曙光 原弛蜡象 重蹈覆辙 |
10、 | 选择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大型明星真人秀节目火爆全国的原因,是明星们放下偶像包袱,毫不矜持的表现增加节目的看点和娱乐性造成的。 B: 连淮扬镇铁路扬州站站场的顺利开工,让人倍感振奋,谁也不会否认将来不会为市民出行带来更大的便利。 C: 2017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由著名编剧周梅森创作,讲述了反腐天团与位高权重的贪腐分子之间斗智斗勇的故事。 D: 当中国这个能源消费大国不再需要大量从国际市场上进口原油之后,使得国际油价又将面临“压力山大”的窘境。 |
阅读下列的诗词,回答后面问题。 虞美人·寄公度 舒亶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①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②。 【注】①舒亶:宋神宗时任御史中丞,获罪罢官,曾写此词寄赠江南友人公度。 ②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陆凯与范晔是好友,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长安给范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 1 )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上片的前两句写诗人日暮登楼所见,寥寥几笔,由下及上地勾勒出一幅苍茫的画卷。 B: 本词用字精妙,“芙蓉落尽天涵水”中“涵”字写出了天空茫茫、水天一色的特点。 C: “贴云寒”运用拟人手法,“贴云”状双燕飞行之高,“寒”字写出了双燕背飞的心理感受。 D: 此词上片主写景,下片主言情,用语清婉雅丽,情真意切,不失为赠答词中的佳作。 E: 词人以折梅相赠的典故传达了他与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表达出了自己的孤独寂寞之情。 ( 2 )本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lIl南}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①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②,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③以来,未复有能与④其奇者。 ( 1 )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①不见曦月________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________ ③沿溯阻绝________ ④与其奇者________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之”与“春冬之时”中的“之”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何陋之有 B: 下车引之 C: 山川之美 D: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3 )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赞美之情,请从文中各摘录一句直接抒发这种情感的句子。 ( 4 )两文都写到了“猿呜”,请分别说明“猿呜”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 5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 6 )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送 考
丰子恺
①今年的早秋,我伴送一群小学毕业生到杭州来投考。
②这一群小学毕业生中,有我的女儿和亲戚朋友家的儿女。送考的也还有好几个人,父母、亲戚或先生。我名为送考,其实没有重要责任,一切都有别人指挥。因此我颇有闲心情,可以旁观他们的投考。
③坐船出门的那天,乡间旱象已成。运河两岸,水车同体操队伍一般排列着,咿呀之声不绝于耳。村中农夫全体出席踏水,有的水车上,连老太婆、妇人和十二三岁的孩子也出席。这不是平常的灌溉,这是一种伟观,人与自然奋斗的伟观!我在船中听了这种声音,看了这般情景,不胜感动。但那班投考的孩子们对此如同不闻不见,只管埋头在《升学指导》、《初中入学试题汇解》等书中。我喊他们:“喂!抱佛脚没有用的!看这许多人工作!这是百年来未曾见过的状态,大家看!”但他们的眼向两岸看了一看就回到书上,依旧埋头在书中。后来却提出种种问题来考我:“穿山甲喜欢吃什么东西?”“耶稣诞生时中国是哪个朝代?”“无烟火药是用什么东西制成的?”“挪威的海岸线长多少里?”
④我被他们难倒,一个问题都回答不出来。我装着长者的神气对他们说:“这种题目不会考的!”他们都笑起来,伸出一根手指点着我,说:“你考不出!你考不出!”我虽老羞,并不成怒,管自笑(1)着倚船窗上吸香烟。后来听见他们里面有人在教我:“穿山甲喜欢吃蚂蚁的!……”我管自看那踏水的,不去听他们的话;他们也自管埋头在书中,不来睬我,直到舍舟登陆。乘进火车里,他们又拿出书来看;到了旅馆里,他们又拿出书来看,一直看到赴考的前晚。
⑤赴考这一天,我五点钟就被他们噪醒,就起个早来送他们。许多童男童女带了一肚皮“穿山甲喜欢吃蚂蚁”之类的知识,坐黄包车去赴考。有几个十二三岁的女孩愁容满面地上车,好像被押赴刑场似的,看了真有些可怜。到了晚上,许多孩子活泼泼地回来了。一进房间就凑作一堆讲话:那个题目难,这个题目易;你的答案不错,我的答案错,议论纷纷,沸反盈天。
⑥他们每人投考的不止一个学校,有的考二校,有的考三校。大概省立的学校是大家共同投考的。其次,市立的,公立的,私立的,教会的,则各人所选择不同。从考毕到发表的几天之内,投考者之间的空气非常沉闷。有几个女生简直是寝食不安,茶饭无心。终于有一个学校录取案发表,我便想出一个调剂紧张的方法来:我同一班学生坐在学校附近一所茶店里了,教他们的先生一个人去看。在先生去了约一刻钟之后,大家就眼巴巴地望他回来。有的人伸长了脖子向他的去处张望,有的人跨出门槛去等他。等了好久,那去处就变成了十目所视的地方,凡有来人必牵惹许多小眼睛的注意;其中穿夏布长衫的人,在他们尤加触目惊心,几乎可使他们立起身来。久待不来,那位先生竟无辜地成了他们的冤家对头,成了他们抱怨的对象。终于他拖了一件夏布长衫,从那去处慢慢地踱回来。“回来了,回来了”,一声激动地呼喊后,全体肃静,许多眼睛集中在他的嘴唇上,听候发落。
⑦“谁取的”“谁不取”,一一从先生的嘴唇上判决下来。他的每一句话好像一个霹雳,我几乎想包耳朵。受到这霹雳的人有的脸孔惨白了,有的脸孔通红了,有的茫然若失了,有的手足无措了,有的哭了,但没有笑的人。结果是不取的一半,取的一半。我抽了一口大气,开始想法子来安慰哭的人,我胡乱编造出些话来说那学校办得怎样不好,所以不取并不可惜。说过之后,哭的人果然笑了,而满足的人似乎有些怀疑了。我在心中暗笑(2),孩子们的心,原来是这么脆弱的啊!
⑧但不久,所有的学生都捞得了一个学校。
1923年写于杭州西湖招竖寺
(有删改)
①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
②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③认为“我不具备创造力”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相反,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④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采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⑤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获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 1 )选段中几个划线的词语分别指代的是什么?①“他们”是指:________。
②“此”是指:________。
③“它”是指:________。
④“这些”是指:________。
( 2 )第①段的两个句子是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 作文:
生活中既有阳光灿烂的日子,也会有不期而至的风雨。它有时让人忍不住欢笑,有时又让人忍不住哭泣;有时让人忍不住叫好;有时又忍不住愤怒;有时让人忍不住好奇,有时又让人忍不住感慨万分……“忍不住”是常有的现象,它能表现出一个人的真感受、真想法、真性情。
请以“忍不住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忍不住”后面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文字,将题目补完整。②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感情真挚,不得抄袭。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