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匿名(nì) 禁锢(kù) 周济(jì) 杳无消息(yǎo)B: 横蛮(hèng) 炽热(zhì) 酒肆(sì) 颔首低眉(hàn) C: 吹嘘(xū) 佃农(diàn) 不逊(xùn) 深恶痛疾(è) D: 诘责(jié) 滞留(zhì) 和蔼(ǎi) 广袤无垠(mào) |
2、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 恰当的一项是( ) ①贾平凹在谈到他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秦腔》时说,书中多人物的 是他老家棣花街的村民,乡村是他生命苦恋的花园。 ②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我国2009年开始实施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已初见成效, 还面临着一些较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③“最美女教师”——雅安中学姜老师的感人事迹让许多人 地流下了热泪。 A: 原型 虽然……但是 情不自禁B: 原型 即使……也 不由自主 C: 原形 虽然……但是 不由自主 D: 原形 即使……也 情不自禁 |
3、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多读多写,日积月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B: 新冠疫情仍在蔓延,我们必须做好疫苗研发保障,加强新冠疫苗研发进程。 C: 济枣高铁主要承担省内沿线城际客流,同时也会缓解京沪高铁的省际客流压力。 D: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
4、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锐不可当的精神值得提倡。 B: 王小明同学心直口快,对同学的缺点总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来。 C: 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简直是天衣无缝。 D: 他这样做自以为很稳妥,其实是巧妙绝伦 , 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 |
5、 | 为下面各组选出划线词注音有误的一项。 ( 1 )注音有误的是( ) A: 篁竹(huáng) B: 珮环(pèi) C: 翠蔓(màn) D: 差互(chā) ( 2 )注音有误的是( ) A: 参差(cēn) B: 蒙络(lè) C: 披拂(pī) D: 翕忽(xī) ( 3 )注音有误的是( ) A: 幽邃(suí) B: 清冽(liè) C: 佁然(yǐ) D: 为坻(chí) ( 4 )注音有误的是( ) A: 俶尔(chù) B: 悄怆(qiàng) C: 龚古(gōng) D: 寂寥(liáo) |
6、 | 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家庭和学校若对孩子们的安全问题过度地关注,可能反而会降低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B: 梁厝特色历史文化街区是按照“福州艺术门户”“都市最美村落”定位打造的古村落街区。 C: 严格实施防控外来入境人员管制机制,便于及早预防、治疗和发现感染新冠肺炎的患者。 D: 春天到了,那漫山遍野到处盛开的油菜花铺成了一片金色的海洋,充满无限的生机与希望。 |
7、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孩子向家长倾吐心声时,家长应洗耳恭听 , 这是家庭沟通中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B: 对待学习,我们应该有一丝不苟的态度,对任何细小的问题都要吹毛求疵。 C: 《敬业与乐业》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无中生有造出来的。 D: 电视连续剧《人民的名义》,剧情跌宕起伏,反腐尺度之大前所未有,可谓气势磅礴 , 石破天惊。 |
8、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们认为,能否落实农村中小学营养餐制度,是减轻农民负担的一大举措。B: 因地制宜进行资源开发、生态保护,被认为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方式。 C: 一网友在微博上发了一段 “警察版《江南style》”视频,引发了网友转发而爆红网络。 D: 有800年历史的沙湾古镇保留并形成了以传统历史文化和民间文化为主体的岭南文化。 |
9、 | 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对联不仅是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而且是世界文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这朵奇葩奉献给世界,使其在世界文学宝库中熠熠生辉! ①随着世界文化的融合和许多汉字学家的涌现,外国人也逐渐学会了用汉字来写对联 ②小小的对联融合了大文化 ③据历史记载,英国女王送了光绪皇帝一座自鸣钟,上面就刻有一副对联:“日月同明,报十二吉祥如意;天地合德,庆亿万富贵康宁” ④它展现出汉民族语言得天独厚的优势 A: ①③④②B: ①③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①③④ |
10、 | 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与例句中的“暖”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暖心交警为车祸受伤者撑伞,感动山城。 A: “天气寒冷,带个热水袋暖一暖手吧。”妈妈对正要出门的我说。B: 百花村社区举行包粽子比赛,为“情系端午”活动暖场。 C: 重庆90后暖男手绘漫画,教父亲使用银行查询系统。 D: 今年五月,汽车市场回暖明显,呈良好的发展态势。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野望 【宋】翁卷 一天秋色冷晴湾①,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注释】①湾:水流弯曲的地方。 |
课文阅读。 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圆,有卖油翁释担而立,晚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领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 1 )课文主要写哪两个场面表演?( 2 )课文中哪两个字表现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哪些语句表现了陈尧咨的傲慢无礼? ( 3 )文章表现了卖油翁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 ( 4 )本文是说理散文,哪个句子最能说明道理?说明什么道理? ( 5 )本文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写法? |
儒者之豪迈
徐百柯
蒙文通一生治经史之学,著作颇丰,但他曾说自己学问最深处,恰恰是不著一字的宋明理学。蒙先生指导研究生,上来先是两句话。第一句引陆象山言:“我这里纵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第二句是他自己的信条:“一个心术不正的人,做学问不可能有什么大成就。”
蒙文通以教书为业,却曾两次遭遇未被大学续聘的尴尬。一次是上世纪30年代在北京大学。他在历史系任教年余,却始终未去院长家拜访过一次,因而被同事称为“此亦稀有之事也”。据说此事弄得院长非常难堪,以致置北大隋唐史无人授课一事于不顾,也不再续聘蒙文通,而蒙文通也处之泰然,仍我行我素。后转至天津一女师任教,与“领导”交往依然如故。
另一次是上世纪40年代在四川大学,由于学阀玩弄手腕,蒙文通未被文学院续聘。但一干学生倾倒于他的学识,请求他继续授课。他说:“我可以不拿钱,但我是四川人,不能不教四川子弟。”于是让愿意上课的学生到自己家里,继续传授。
曾经有川大学生回忆蒙先生:“先生身材不高,体态丰盈,美髯垂胸,两眼炯炯有神,持一根二尺来长的叶子烟杆,满面笑容,从容潇洒地走上讲台,大有学者、长者、尊者之风。”
他讲课有两个特点,第一是不带讲稿,有时仅携一纸数十字的提要放在讲台上,但从来不看,遇风吹走了也不管;第二是不理会下课钟,听而不闻,照讲不误,每每等到下堂课的教师到了教室门口,才哈哈大笑而去。
他的考试也颇有趣味,不是先生出题考学生,而是由学生出题问先生,往往考生的题目一出口,先生就能知道学生的学识程度。如学生的题目出得好,蒙先生总是大笑不已,然后点燃叶子烟猛吸一口,才开始详加评论。考场不在教室,而在川大旁边望江楼公园竹丛中的茶铺里,学生按指定分组去品茗应试,由蒙先生掏钱招待吃茶。
蒙文通曾对儿子蒙默讲,自己对问学者一向是知无不言,就像钟,“大叩之则大鸣,小叩之则小鸣”。他的学生常晚上登门问学,他总是热情接待,有问必答,侃侃而谈。夜深,学生告辞,他常不准走,非等他燃过两根抽水烟的纸捻后才放行。
他的学生吴天墀说:“先生豁达大度,不拘小节,行乎自然,喜交朋友,社会上三教九流,一视同仁,所以有不少和尚、道士跟他有交情。喜欢上街坐茶馆,和人作海阔天空的闲谈,也爱邀熟人上餐馆小吃一顿。”
另一位学生隗瀛涛回忆说,一次,遇见蒙先生坐三轮车去学校。蒙先生一眼看见他后高声喊道:“隗先生(对他的戏称),我家有四川近代史资料,你快来看了写文章。我的文章发表了可以上耀华餐厅(成都著名的西餐厅),你的发表了也可以吃一顿回锅肉嘛!”
许多学者都曾慕名到成都拜访蒙文通,交往过后,他们往往发出这样的感叹:“读先生的书,以为只是一个恂恂①儒者,没想到先生还这么豪迈。”
【注释】①恂恂:恭谨温顺的样子。
( 1 )从蒙先生做人的角度看,你认为他两次未被续聘的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豪迈的具体表现:智慧幽默,刚正不阿,不拘小节,诲人不倦,慷慨大方……
( 4 )积累链接:请你默写出《论语》中强调“学”“思”结合读书方法的句子。有一对孪生兄弟,同时进入高考考场。结果,哥哥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弟弟则以两分之差名落孙山。兄弟俩长相酷似,性格各异。哥哥忠诚敦厚,弟弟活泼机灵;哥哥拙于言词,弟弟口若悬河。哥哥拿着大学录取通知书面对贫病交加的父母默默无语,弟弟关在房里不吃不喝,长吁短叹“天公无眼识良才”。
愁眉不展的老爸默思了两个通宵,终于眨巴着眼睛向大儿子开口了:“让给弟弟去读书吧,他天生是个读书的料!”
哥哥把大学录取通知书送到弟弟手中,并在弟弟身旁说了这么一句话:“这不是走进天堂的门票,别把太多的希望放在它的上面。”
弟弟不解,问:“那你说这是什么?”
哥哥答:“一张吸水纸,专吸汗水的纸!”
弟弟摇着头,笑哥哥尽说傻话。
开学了,弟弟背着行囊走进了大都市的高等学府。哥哥则让体弱多病的老爸从镇办水泥厂回家养病,自己顶上,站到碎石机旁,拿起了沉重的钢钎……
碎石机上、有斑斑血迹。这台机子上,曾有多名工人轧断了手指。哥哥打走上这个岗位的第一天起,就在做一个美丽的梦。他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对机身进行了技术改造,既提高了碎石质量,又提高了安全系数,厂长把他调进了烧成车间。烧成车间灰雾弥天,不少人得了矽肺病,他同几个技术骨干一起,殚精竭虑,苦心钻研,改善了车间的环保遭施,厂长把他调进了科研实验室。在实验室,他博览群书,多次到名厂求经问道、反复实验,提炼新的化学元素,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创新实验,使水泥质量大大提高,为厂里打出了新的品牌产品,水泥畅销华南几省。再之后,他便成为全市建材工业界的名人……
弟弟进入大学后,第一年还像读书的样子,也写过几封信问老爸的病;第二年,认识了一个大款的女儿,就双双堕入爱河。那女孩成了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钱包,整整两年他没向家中要过一分钱,却通身脱土变洋,“帅呆”、“酷毙了”。进入大四后,那女孩跟他“拜拜”了,他使整个儿陷入了“青春苦闷期”,泡吧,上网,无心读书,考试靠作弊混得了大学毕业文凭。他像一只苍蝇飞了一个圈子又回到家乡所在市求职,他还有那么一点羞耻感,不愿在落魄的时候回家见父母。经市人才中心介绍,他到一家响当当的建材制品公司应聘,好不容易闯过了三关,最后是在公司老总的办公室里答辩。轮到他答辩时,老总迟迟不露面。最后秘书来了,告诉他已被录用。不过,必须先到烧成车间当工人。
他感到委屈,要求一定要见老总。秘书递给他一张纸条,他展开一看,上书八个大字:“欲上天堂,先下地狱。”他一抬头,猛见哥哥走了进来,端坐在老总的椅子上,他的脸顿时烧灼得发痛。
( 1 )你知道父亲为什么决定让弟弟去读书吗?作文。
题目:心痛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③字数600字以上。
(注意:加强书写,使字迹工整、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