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说法在各自的语境中得体的一项是:( ) A: 我们敬请您老担任我们文学社的顾问,如能得到您的应允,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 B: 学校明日将邀请德高望重的金教授在二楼报告厅作报告,希望同学们准时莅临。 C: 无论谁请他帮忙,也无论他能否办得到,他都会答应下来:“我一定鼎力相助,您就放心吧!” D: 回到母校来看望老师,恰逢她有课失陪,我只好闲逛校园,回忆过往的读书生活。 |
2、 | “不能名其一处”中的“名”和下列词语中的“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B: 至理名言 C: 有名无实 |
3、 |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名人传》借传主亲历事件,给那些不幸的或幻想破灭的人以一种鼓舞和勉励。 B: 《平凡的世界》用现实主义笔法描绘社会风貌,又不乏浪漫抒情,飘荡着信天游的曲调。 C: 《诗三百》中的诗都是配乐的歌词,分成风、雅、颂三类,《蒹葭》就是雅的代表作。 D: “一门父子三词客”指北宋文学家苏涧、苏轼、苏辙,并称“三苏”,苏轼为“大苏”。 |
4、 | 下列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深奥(含义深,不容易懂) 庸俗(平庸) B: 鉴定(观看,审案) 嶙峋(枯瘦的样子) C: 丘壑(山沟或大水坑) 任其自然(放任) D: 因地制宜(因为) 轩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 |
5、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能否熟练规范地书写汉字,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删去“能否”) B: 消防支队负责人提醒广大市民注意消防意识,增强用火安全。(把“增强”改为“注意”) C: 随着部分地区高大树木的减少,使某珍稀鸟类只能选择在高压电塔上筑巢。(删去“随着”) D: 年轻人一定要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充分认识学习社会科学、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意义很有必要。(删去“很有必要”) |
6、 | 下列各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能否制定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是中考取得满意成绩的前提。(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去掉“能否”)B: 据商务部统计,目前大约已有100个左右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相应“一带一路”建设。(语文重复,去掉“大约”或“左右的”。) C: 通过阳光体育锻炼,使同学们的身心得到了健康发展。(缺少主语,去掉“通过”或“使”。) D: 张华同学以优美的文笔、大胆的创意荣获“光雾杯”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特等奖获得主。(用词不当,“荣获”改为“评为”) |
7、 | 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有人曾用一个“魔”字来概括徐志摩的风格,确实,他的散文,感情奔放,不可阻遏。其文字________.华彩纷呈,瞬息变幻;其行文________,舒卷自如,无迹可求;其文体________,自由无拘,华丽绚烂。 ①如秋空一缕行云 ②如黄昏夕阳 ③如恣意泼洒的油彩 A: ③①② B: ②③① C: ③②① D: ②①③ |
8、 | 下面对名著内容的表述,正解的一项是( ) A: 鲁滨逊酷爱航海,一生四次出海,第一,二次成功,第三次被掳,第四次漂流荒岛。B: 鲁滨逊第一次航海遇到土耳其海盗,他被掳到海盗船长家里,后来成为船长朋友。 C: 鲁滨逊所乘的船只在无名岛触礁后,除了鲁滨逊外,船上只剩下两只狗和一只鹦鹉。 D: 鲁滨逊在荒岛上生活的第24年,曾救下一个土人,取名“星期五”,后来这一土人成为他的忠实仆人和朋友。 |
9、 | 找出给划线字注音中正确的一项( ) 漫山遍野矗立着形状奇异的石群,异峰竞秀,藤缠蔓绕,山水和谐。从山下看酷似一群绵羊奔向山岗,站在山岗上向下俯瞰,有的像石猴在奔跑中嬉戏打闹;有的像石熊迈着沉重而坚实的步伐向我们走来;有的像新疆的寒羊在悠闲的吃草;有的像伫立长啸的猎豹;它们形态各异,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A: jìng gǎn chù xiāoB: jìn gǎn zhù xiāo C: jìn kàn chù xiào D: jìng kàn zhù xiào |
10、 | 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险象迭生 惊慌失措 沥尽心血 嘎然而止B: 中流砥柱 鳞次栉比 连声诺诺 风雪载途 C: 莫忠一是 觥筹交错 一抔黄土 长吁短叹 D: 海市蜃楼 乐此不疲 周道如底 格尽职守 |
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 1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请从炼字的角度欣赏“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A: 名之者谁 名:命名。 B: 得之心而寓之酒 寓:寄托。 C: 佳木秀而繁阴 秀:繁茂。 D: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乐:快乐。 ( 2 )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四时之景不同 /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B: 行者休于树 / 其一犬坐于前 C: 而不知人之乐 / 温故而知新 D: 醉能同其乐 / 安陵君其许寡人 ( 3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作者以富有灵性的笔触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琅琊山变幻无穷的美丽景色,赏山乐水的欢畅与惬意跃然纸上。 B: 文章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众宾归”均围绕“乐”字展开,既写出太守与民同乐,又表现了当时滁州的政治清明。 C: 游记着力写太守与滁人沉醉于山水之间的情状,意在表现作者因仕途不得意而沉迷山水的消极的人生态度。 D: 文章骈散结合,句式整齐又富有变化,尤其是“也”和“而”字的灵活运用,使得语言具有回环往复的音韵美。 (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
阅读《落日的幻觉》中的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题目。
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而对日落,却很少有人去流连观赏、吟咏描绘。原因何在?恐怕是一种感情的影响,“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就连我们的古人不也留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吗?
其实,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样壮观、绮丽,而且神秘、迷人。如果有机会观日落,它会使你神往:太阳静静地躺在西方地平线上,变得如此之大,颜色是那样深黄、殷红;它缓缓坠落,接近地平线时竟缩身变扁。若天空有云,你会看见灿烂的晚霞;全天无云,不要忘记回头,你会发现背后的天空中现出神秘的蓝色暗弧,暗弧外面还镶有明显的亮弧。而在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时,西方天空还会出现迷人的紫光,随着太阳的坠落,紫光下移,接近地平线时才消失,可惜这种美丽的紫光并不多见。
日落确实很美,色彩绚丽,变化多端。可是观赏者不会想到吧,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散射。1871年,英国科学家端利证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光要强得多,所以,阳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红色光强10倍以上(这首先可以解释为什么天空总是蔚蓝色的)。由于日落日出的时候,阳光所穿透的大气层增厚,而黄、红色光穿透能力最大,所以此时太阳看起来深黄、殷红。一般地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因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气层都是弯曲的,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衰减,再加上太阳沉入地平线后所造成的地球影子,就呈现出天空中蓝灰色的暗弧;而高层大气密度小,光散射弱,就产生了暗弧上的亮弧。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随着太阳的下落而升向天顶,随着黑暗的降临而消失。至于美丽的紫光,是因为人眼的叠合效应,使通过大气尘埃的红色光与高层大气中较纯空气的蓝色散射光叠合而产生的。
欢迎乘坐“地沟油”航班
①据英国《每日邮报》7日报道,英国汤普森航空公司推出的“地沟油航班”波音757客机7日从伯明翰机场起飞,首航成功。
②这架飞机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其中一个引擎的燃料除了常规的飞机燃油外,还有50%的“氢酯和脂肪酸”,这是以从酒店和饭店的厨房中收集来的废弃食用油为原料加工制成的生物燃料。这些废弃食用油与我们在中国俗称的“地沟油”类似。据专家介绍,这种“地沟油”生物燃料能避免生产燃料农作物过程中的碳排放,加之大都本地取油,所以交通方面产生的碳排放也很少,相对传统的化石燃料可以减排60%~80%。
③在世界范围内,各国每年都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废弃食用油。在对其处理和回收再利用上,各有奇招。
④2004年以前英国的废弃食用油大量用于制作动物饲料。但目前废弃食用油主要有两个去向:一是通过特殊的化学程序制成具有无毒、清洁、可再生、可降解等优点的生物柴油,做车辆燃料之用;二是被发电厂用作发电燃料。
⑤美国除了将废弃食用油用作生产生物燃料外,一种可将其直接转化为可再生能源的“自动化热电联产系统”已在马萨诸塞州等地的餐馆广泛使用。这种设备直接安装在餐馆的后院,就地处理废弃的食用油,将其转化为热能和电能供餐馆使用。这样,不但解决了餐馆处理废弃食用油的困难,更使餐馆节约了大量的电力、煤气或天然气的费用。
⑥日本也是产生废弃食用油的大国,据日本全国油脂事业协同组合联合会统计,2008年日本产生了约45万吨的废弃食用油,其中约有20万吨被加工成饲料;4万吨被作为肥皂、涂料、油漆等工业用原料;2万吨被用于制造生物燃料。
⑦这些处理方式使废弃食用油华丽变身,变成一种低碳排放的清洁能源。科学利用废弃食用油,变废为宝,不仅减轻了排污处理对环境的污染,又能重新为人类所用,无疑是一个缓解能源紧张和环境问题的良方。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10月13日)
( 1 )文章以“欢迎乘坐‘地沟油’航班”为标题好在哪里?色彩,演绎亮丽的阳光,点缀明媚的自然;色彩,装饰美好的生活,扮靓诗意的人生;色彩,凝聚温馨的记忆,辉映灿烂的历史……那一抹色彩,让你打开心扉;那一抹色彩,让你驻足流连。
请以“那一抹色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②感情真挚,不得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书写3分,请认真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