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我国西汉时期著名数学专著《九章算术》上有这样一道题:“竹原高一丈,末折着地,去本三尺,还高几何?”根据该题所做的图示,正确的一幅是( ) A: ![]() B: ![]() C: ![]() D: ![]() |
2、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牟取 掉书袋 冥思暇想 言行相顾B: 蜿蜒 乐陶陶 自知之明 正襟威坐 C: 升腾 高品位 化为乌有 合辙压韵 D: 器宇 冠名权 挖心搜胆 看风使舵 |
3、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欺侮(wǔ) 帷幕(mù) 自惭形秽(huì) 大庭(tíng)广众 B: 腌(ā)躜 拂(fò)晓 娇(jiăo)揉造作 怡(yí)然自得 C: 狡黠(jié) 松驰(chí) 销(xiāo)声匿迹 一气呵(hē)成 D: 侏儒(rǔ) 娉(pīng)婷 根深谛(dì)固 相得益彰(zhāng) |
4、 | 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 A: 《蝉》选自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这是法布尔花了三十年写就的一本巨著。 B: 《孟子》二章选自《孟子译注》,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 C: 《愚公移山》赞扬了以愚公为代表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宏伟抱负,批判了智叟那种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 D: 《饮酒》是一组五言古诗,共20首,写于作者在官场上遇挫之时。 |
5、 |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鲁迅,原名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作品《故乡》《孔乙己》均选自小说集《呐喊》。 B: 《孟子》是记录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轲及其弟子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 C: 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中,主人公保尔对生命价值的思考,是他在患伤寒症病愈后,在烈士墓前进行的。 D: 古人将“山的南面,水的北面”称作“阴”,《愚公移山》中“达于汉阴”是指“到达汉水的北面”。 |
6、 | 下列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云南的歌会》出自现代作家沈从文之手,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描绘了三个场合中歌唱的情景,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B: 《端午的鸭蛋》作者汪曾祺运用“小叙事”的特点,信笔写来,从容闲适;文笔自然生动,语言平实有味。 C: 《敬畏自然》是一篇抒情性散文,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认为,在这个问题上,人类应该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D: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出自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
7、 | 关于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部小说的成功之处,往往是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有着钢铁般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的保尔柯察金,《骆驼祥子》中老实坚忍、吃苦耐劳却一步步走向堕落的祥子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B: 《伊索寓言》中的不少故事都是影射当时的社会现实的,如《狼和小羊》《狐狸和山羊》就以绝妙的讽刺笔法,揭露了当时统治者的残暴和蛮横。 C: 《变色龙》《最后一课》《威尼斯商人》《范进中举》的作者分别是俄国的契科夫,法国的都德,英国的莎士比亚和我国清代的吴敬梓。 D: 作为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的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
8、 | 下面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对应不正确的一项( ) A: 孙悟空——车迟国斗法(《西游记》)B: 张飞——刮骨疗毒(《三国演义》) C: 林黛玉——焚稿断痴情(《红楼梦》) D: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水浒传》) |
9、 |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久,它从泥土里探出了小脑袋,渐渐地,种子变成了嫩芽。 ②虽然它经受着黑暗的恐惧,暴雨的侵袭,但是它依然努力地生长着。 ③当阳光洒在身上时,它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要开出:一朵鲜艳的花。 ④从此,它变得沉默,只有它知道它在努力,它在默默地汲取土壤中的养料。 ⑤种子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并不那么顺利,周围的各种杂草都嘲笑它,排挤它,认为它只是一粒平凡的种子。 A: ①⑤②③④B: ①③②⑤④ C: ⑤④②①③ D: ⑤③④②① |
10、 | 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春》一文的作者用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 抒发了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的感情。 B: 读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我们读出了母爱的艰辛与伟大,同时也读出了面对生命的残缺遗恨,我们应勇敢镇定地“好好儿活”。 C: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先生对三味书屋的陈设,读书生活,院子,老师读书的样子都记忆深刻可以看出他并没有对三味书屋的生活表示厌恶。这也是鲁迅先生值得怀念的童年生活的一部分。 D: 《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同志为悼念白求恩同志的逝世而写的一篇纪念性文章。全文以抒情为主,兼叙述和议论,是纪念文章的典范之作。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潼关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解不平。 ( 1 )赏析“终古高云簇此城”一句中“簇”的妙处。(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竟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山之奇,以泉,以云,以松。水之奇,莫奇于白龙潭;泉之奇,莫奇于汤泉,皆在山麓。桃源溪水,流入汤泉,乳水源、白云溪东流入桃花溪,二十四溪,皆流注山足。山空中,水实其腹,水之激射奔注,皆自腹以下,故山下有泉,而山上无泉也。 山极高则雷雨在下,云之聚而出,旅而归,皆在腰膂①间。每见天都诸峰,云生如带,不能至其冢②。久之,滃然③四合,云气蔽翳其下,而峰顶故在云外也。铺海之云,弥望如海,忽焉迸散,如凫惊兔逝。山高出云外,天宇旷然,云无所附丽故也。 (节选自钱谦益《游黄山记》) 【注释】①膂:脊梁骨。②冢:山顶。③滃然:水势盛大的样子。 ( 1 )请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①夕日欲颓 颓:________ ②沉鳞竞跃 鳞:________ ③答谢中书书 书:________ ④莫奇于白龙潭 于:________ ⑤恐气蔽翳其下 翳:________ ( 2 )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②山高出云外,天宇旷然,云无所附丽故也。 ( 3 )【甲】文段中,在俯仰之间写“山川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乙】文段中,揭示“云生如带,不能至其家”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 4 )同样是描绘“山川之美”,【甲】【乙】两个文段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全民阅读 书香中国
【新闻摘要】
2014年3月5日上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向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再次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3月15日,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又曾两度提及此话题:一次是网购图书,一次是全民阅读。
【权威调查】
调查一:亚马逊中国“2015‘全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全民阅读的氛围浓厚,阅读几乎成为大部分受访者生活的必需品。大部分受访者几乎每天都会阅读,每天阅读多于1小时的比例更是达到36%。近一半受访者保持着大量阅读的习惯,过去一年的阅读量达10本以上图书,几乎是一个月一本。在阅读载体的选择上,电子阅读呈明显上升趋势,而使用Kindle电子书阅读器可大幅度提升阅读总量,72%的Kindle用户全年阅读总量超过12本,其中50%Kindle用户的年阅读量超过24本。
调查二: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以社交媒体为主的浅阅读已经成为很多读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告显示,51%的受访者每天会用超过1个小时的时河阅读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刷微信、看微博或通过电子设备看新闻等),而每天读纸质书超过1个小时的受访者仅占36%。数据还显示,“睡前”“节假日”“工作休息时以及上下班、上下学或出差途中”仍是读者主要的阅读时间,在阅读时间的选择上越来越碎片化。利用“上下班、或出差途中”等零散时间阅读的比例明显上升,2014年利用零散时间阅读的受访者比例达39%,而2013年这一比例仅为29%。
调查三:数字化阅读趋势在亚马逊“2015‘全民阅读’调查报告”中得到了体现,2014年看电子书的受访者比例达78%,相比2013年增长11%。从亚马逊中国销售数据来看,2014年Kindle书店电子书下載量是2013年的3倍。在电子书阅读介质上,Kindle成为除手机外最受读者欢迎的电子书阅读器。从调查反馈中发现,Kindle使用者80%集中在18—35岁之间,Kindle使用者读者购买、阅读电子书的主要原因是“电子书携带方便以及更低的价钱”,而读者最看重的电子书阅读器功能前三名为“快速翻书功能”“内置智能词典”“跨设备无间断阅读”。
【网民心声】
读书是人类传承文明、走向未来的重要途径,古今中外优秀的领导人都不遗余力地倡导读书。近日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指出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读书学习,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自强不息、开拓未来的重要手段。中华民族历来有“唯有读书高”的思想,为什么?因为书籍积累了人类创造的精神成果,积累了人类走向美好生活的经验,积累了成功与失败的例证,能给人以重要的精神启迪。
【媒体观点】
打造全民阅读时代,就需要出版部门转变观念,不是只有阅读纸质书籍才叫阅读。我们是不是该将更多纸质书籍的精彩内容搬到网络上?网络上的电子书不少内容低劣,这何尝不是传统出版部门的拱手相让?我们是不是也该依据年轻人的阅读喜好,多创作短小精悍的优秀作品?是不是也能出版更多的正规电子书?
( 1 )读【新闻摘要】,简要归纳其内容要点(20字以内)。阅读下文,回答小题。
寻人启事
①读寻人启事的时候,女孩正坐在长椅上,浓浓的树荫牢牢笼罩着椅子,这就像母爱,寒冷而郁闷,女孩无言。
②用女孩的逻辑讲,母亲不疼她,母亲除了爱好挣钱之外,最大的偏爱就是限制她、苛求她。必须、不准、专制、独裁是女孩给母亲的定义,并作为对母亲的代称。
③离开这个没有温暖的家,女孩蓄谋已久了。女孩在留下这样一张纸条后,终于把计划变成现实:“妈,我走了,按您的意思去把铁变成钢。别找我,我会活得很好。别忘了,我很漂亮。”
④读这留言,女孩感到报复的快意。 令女孩满意的是,母亲第二天就调动了 A 市的新闻媒体,为女孩登了寻人启事:吴小雪,女,16岁,身高1.6米,瓜子脸,肤白,大眼睛,身穿浅红色连衣裙……有知其下落者,请与×××联系,联系电话:×××,定重谢。这要花很多钱的,能让母亲花不必要的钱,女孩心里高兴。
⑤你永远找不到我。女孩甩头向火车站走去。在 B 市,女孩卖报、做工。只有在离家的时候才能品味出家的温暖。
⑥半个月后,母亲把寻人启事散发到了 B 市,这次的寻人启事颇有一些检讨书的味道:女儿,回来吧,妈不再…不再…。女孩开始惭愧,可不能就这么投降,女孩摇摇头、咬咬牙又去了 C 市。
⑦每天晚上抱着寻人启事的报纸入眠,已经成了离家后女孩的一种习惯。在 C 市的两个月里,没有新的寻人启事,女孩感到失落和不安。
⑧后来,女孩终于在《 C 市日报》上找到了一篇与自己有关的文字,但不是寻人启事,而是一则生日祝福:“女儿,生日快乐!”短短的几个字让女孩失眠了。 给母亲打电话,女孩第一次拨通了那个自己私下默念过百遍、千遍的号码。“此用户寻女未归,请留言。”挂上电话,女孩已泪流满面。
⑨合同期总算结束了,女孩风尘仆仆赶回 A 市,她颤抖着按响了门铃,开门却是个陌生人。原来,为了筹资找女儿,几天前,母亲将房子卖掉,去了南方。
⑩第二天,报纸上多了一则启事: 寻母,速归。
风雨疾来之时,这些人为我们遮风挡雨。谁也不是钢铁侠,他们也怕疼,他们也想家。可是为了安宁的生活,他们毅然走进抗疫的战场。这些身影当中,一定有一个感动了你。请你用饱含深情的笔墨,写出他们的故事,写出你的感动。当然,你也会有许多思考,有关人性,有关人与自然……写出来吧,与我们共享。
(提示与要求)
①文中不要出现你的名字,否则会被扣分。
②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③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④题目自拟,文体诗歌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