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开平市教伦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项中,划线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何战 必分人
B: 公将鼓 公将驰
C: 战长勺 万钟我何加焉
D: 登轼望之 舍鱼取熊掌者也
2、

下列字形和加横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偻gōu 狼籍 咬文字jiáo 断章取义
B: 狡xié 殒落 强不舍guō 恪尽职守
C: 哑ǎn 恣雎 孜不倦zī 不言而喻
D: 山lí 潮汛 廓然无lěi 根深蒂固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guān)冕 佝(lóu) (jiān)不容发
B: (kè)守 (zhēn)言 腐草为(yíng)
C: 恣(suī) 拮(jù) 不(xǐng)人事
D: (huàn)养 (háng)货 面面相(qù)
4、下列画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项是( )
A: 喧(xiāo) 发(zān) 维(qiān) 惟妙惟(xiào)
B: 首(qiào) 隙(xià) 碧(piǎo) 藏污垢(nà)
C: 息(zhì) 秀(qí) 俯(gǎn) 密密匝(zǎ)
D: 教(huì) 亮(zèng) 杆(wéi) 油光可(jiàn)
5、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人迹罕至的北极,奇异的天象令人心旌摇荡,难以忘怀。
B: 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C: 他忠人之事,急人之难,爱听些受恩者的恭维,虽不见得乐此不疲 , 却也习以为常。
D: 春日的午后,我们一起去郊外踏青,享受大自然的天伦之乐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罗丹用石头雕塑了一只鹰,这只鹰看起来如同在空中展翅高飞一般,有人问他:“你是怎样把石头雕塑得飞起来的?罗丹大师。”
B: 自14日凌晨霍金去世以来,人们不约而同前来学院举行个人悼念活动:学院门口摆上悼念鲜花、教堂签名致哀、纪念簿上写个人悼词等。
C: 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D: 对于上海外滩踩踏事件,我们不仅要反思安全事件发生时当事者应该怎么做,还应反思安全危机发生前管理者做了什么?
7、下列对《朝花夕拾》中有关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请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B: 《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与同是留学生的同乡范爱农之间的真挚友谊和回国后继续与范爱农接触的生活片段。
C: 《藤野先生》这篇散文回忆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忱、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也追述了自己弃医学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D: 《狗﹒猫﹒鼠》这篇文章主要通过对猫和鼠的一些秉性、行为的描写,阐述作者仇猫——即不喜欢猫的原因,也是借猫来讽刺当时的论敌。
8、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们不需要更多的溢美之词,我们一贯欢迎客观的介绍和有益的建议,正所谓“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B: 惟有这种有根底的智慧,才最靠得住、最为清澈、最可宝贵。
C: 生物钟既无齿轮,也无指针,它究竟是什么?又是怎样工作的呢?
D: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份尊重与感动正是“以心换心”的完美诠释。
9、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分崩离析 无可指摘 暴风骤雨 担惊受怕
B: 行将就木 针锋相对 残败凋零 携手并进
C: 相辅相成 误入歧途 千挑万选 精神祈祷
D: 教育枷锁 自园其说 欢乐祥和 朝气蓬勃
10、

下列对病句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进教室,看到的第一眼是一面振奋人心的流动红旗。(“一面”和“振奋人心”调换位置。)
B: 两个杂志社的记者采访了《欢乐颂》的五个美女演员。(将“两个”放到“杂志社”之后)
C: 是否拥有努力向上的热情,是一个人年轻的标志之一。(删去“之一”)
D: 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下,农民的种地热情有了明显的进步。(去掉“部门”)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品味诗歌语言,完成下列人物对话。

赏牡丹

唐代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①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裴给事宅白牡丹

唐代 卢纶

长安豪贵惜春残,

争玩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②承露冷,

无人起就月中看。

【注释】①芙蕖:荷花的别名。②玉盘:诗中指白牡丹。

( 1 )这两首写牡丹的诗。都运用了衬托手法,比如《赏牡丹》中,刘禹锡用________衬托牡丹的特点;《裴给啊宅白牡丹》中,卢纶用________衬托白牡丹的品质。
( 2 )是的,这两首诗运用的手法一致,但是表现出牡丹不同的特点,你能结合内容说说它们的不同之处吗?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答谢中书________

②晓雾将________

③实是欲界之仙都________

④未复有能其奇者________

( 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②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 3 )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 “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
D: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 4 )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梁衡

①夏天到了。

②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了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 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

③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和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④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间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⑤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选自梁衡散文集《复感与秋思》,有删改)

( 1 )通读全文,说说作者笔下的“夏”有哪些特点?

( 2 )作者描写景物用词贴切,请赏析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着的一艘艘舰船。

( 3 )文中说,“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4 )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主耍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简耍分析其表达效果。

( 5 )正如作者所说,“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有闲情逸致的人”不喜欢夏天“紧张的旋律”。阅读下面文段,说说该文段与《夏》一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夏夜

他靠纱窗望出去。满天的星又密又忙,它们声息全无,而看来只觉得天上热闹。一梳月亮像形容未长成的女孩子,但见人已不羞缩,光明和轮廓都清新刻露,渐渐可烘衬夜景。小园草地里的小虫琐琐屑屑地在夜谈。不知哪里的蛙群齐心协力地干号,像声浪给火煮得发沸。几星萤火优游来去,不像飞行,像在厚密的空气里漂浮,月光不到的阴黑处,一点萤火忽明,像夏夜的一只微绿的小眼晴。

(节选自钱钟书《围城》)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惊诧于陕北窑洞

①去延安,看见陕北窑洞的气派,甚是惊奇。

②陕北的窑洞居然从旮旮旯旯、坡坡坎坎的幽僻角落里强悍地钻腾出来,安安稳稳、大大落落地蹲居于宽展平整的地面上来了。而且蹲居得那么凝重、雄健,一样地背北面南,一样地高门深院,或陈列路畔,或散落田间,或垒立山脚,一律高擎了深邃的巨眼。广漠荒凉的陕北高原经它这么凝神一瞧,山水田园万种风情就一下子滚滚滔滔翻涌开来了。

③在一个春日既久,春意未足的天气里,从直罗东下至黄陵,又从黄陵北上经洛川、富县、甘泉到延安。千里路上,陕北的窑洞一座座、一排排、一层层,随了高原的起伏,如潮汐一般从眼前不断涌起,一次次将我从懵懂迷惘中唤醒,我的心不由得随它而起伏而澎湃。兰州市的设计者,工程设计大师任震英先生曾呼吁“为寒窑召唤春天”——这陕北的窑洞,莫非就是他头脑里一个远年的样板?哦,窑洞走向了阳光,春天走进了窑洞。一场山遥水远的巨大变迁,竟然在这里隆重而又静穆地呈现,使我一想到这里,就感到一股莫名的惊恐了。

④是的,陕北的窑洞,虽是一副古旧姿态,但在技术上却早已走过了挖掘的时代,达到了一种纯粹意义的搭建了。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在技术达到的程度下,摆脱沟沟坎坎的昏沉,缩短粱粱峁峁的迂曲,把一个个家庭呈现得一派光亮平坦,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陕北的窑洞里是有春天的。可是,既为搭建,却又终究没有走向轻巧、圆通,甚或精微。仍要固守一方土石的阵地,操行一套古老单一的陈式,不肯多行一步。它具有了原始抛挖难以企及的那份敞迭、规整、雍容、挺拔,却没有什么娇气,依旧心平气和地袭染了那身粗犷、憨朴、蛮拙和土里土气。

⑤将山里的大块的石料采运一些过来,抛平凿正了垒砌上去,石料得来不易,砌上正面已够气派了,后背蹲靠在土坎下吧,剩下两边挨不着谁就用黄土板筑了,内里是土坯箍起的窑筒。崖面石膏而坚固,拱门敞大而亮堂,通体却是一个敦实的土台子。乍一看去就要疑心它并非筑物,而是将哪座山切下一块来放在面前了。就是不讲究多少装饰,不崇尚繁琐的技艺,躬下的身子立起来,也还是一个原始的姿势。

⑥陕北窑洞对于黄土本体的某种别离和超越,使我觉得家乡窑洞一头扎进黄土深处的做法很是古老。然而联想到渭水之滨巍然耸立的西安古城、无定河畔统万城的残垣断壁,又觉着陕北窑洞的古老了。从家乡土窑洞到陕北的箍窑洞,再到古城堡的宏阔门洞;从抛挖旋挂到砌箍夯筑,再到砖包土筑。其间,技艺的断与续,筑物的陈与潜一定有许多难以说清的瓜葛。我想南北两座兴废古城的十万劳工中一定就有不少来自陕北的土工和泥瓦匠,古城的巍巍城郭凝聚了他们的智慧也提升了他们的技艺。他们的汇聚造就了圣朝大气象,他们的离散也一定兹生了无数民间小支脉,这聚与散是何等宏伟壮观而又余韵悠长!

⑦古老的城池大多已经废弛,或有尚存,也不过做了文物供人游览谈说去了,陕北的窑洞却在僻远的乡野悄然漫延,融入民间众生的生活常态。成为常态,便庸懒、世俗,粗鲁而且顽固。我想陕北窑洞,与家乡窑洞潜身于黄土深处,仰张了鼻吸和嘴巴,企图有所探寻的架式相比,只不过是打了一个含蓄的欠身而已。欠起的身子那么凝重、雄健,可是刚吐一口豪气就呆愕了。天风漫漫,高原奔突,一声凄厉喑哑的秦腔划空而过,眼前田园漫漶,幽影踔跃,恍惚之际,周身如遭电击一般忽拉拉烟水散尽,它挣扎7一下就沉潜了。沉潜于特定之方域,随成独到之风情。

⑧当然,人类对于黄土的剥离与超越从未停止。一路地看过去,似乎与现如今的许多东西一样,陕北高原的古老生态也在迅速改变。钢筋水泥的平房和小楼纷纷于大陌通衢之间醒目地崛起,俨然一派新媳妇当家的气势,古老的窑洞犹如年老的婆婆,只能识尽眼色之后悄悄地退居于边隅。一幕传统的家庭悲喜剧正在陕北大舞台上静穆地上演。也许,陕北窑洞仍然走不出南北两处兴废古城的命运循环,然而毕竟有一种现实留存的可能在。也就正巧看见一座城市的山脚显著地建起了伟岸的陕北窑洞群,是为文博之用,亦然供人观瞻评说。然而广袤的黄土地上,许许多多更为古老而原生的家园形态的消亡,恐怕已经是不可挽回的事情了。这不禁让人一边为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而感到庆幸,一边又不由地生出无限深沉的家园情愫来。

( 1 )文章标题为“惊诧于陕北窑洞”,试结合全文,概括说说作者“惊诧刀的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内容

惊诧一

①惊诧陕北窑洞的巨大变迁,从幽僻角落走向宽平的地面,从挖掘时代走进搭建时代,迎来了它的“春天”。

惊诧二

②________

惊诧三

③________


( 2 )第①段“去延安,看见陕北窑洞的气派,甚是惊奇”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 3 )指出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路上,陕北的窑洞一座座、一排排、一层层,随了高原的起伏,如潮汐一般从眼前不断涌起”。

②广漠荒凉的陕北高原经它这么凝神一瞧,山水田园万种风情就一下予滚滚滔滔翻涌开来了。

( 4 )而今随着社会的发展。陕北高原的古老生态正在日新月异地改变,有人因为延安窑洞该退出历史舞台,你是否赞成这样的看法?请说明理由。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三种令我充满感激的记忆:一个装满书籍的家,一个在外省乡村度过的童年,一位可以倾诉衷肠的导师。

——选自英国著名诗人奥登《染匠之手》

亲爱的同学,毕业在即,回眸往事,令你充满感激的记忆又是什么呢?请用你的生花妙笔,书写出来吧。

请以“令我充满感激的记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不掺和任何表演﹋”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