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重庆市大足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选出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  )

A: 君/将哀而生之乎?
B: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C: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D: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2、选出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句子最恰当的一项( )

一个人小时候喜欢的味道,会“蛊惑”他的一生。最野蛮的要数夜来香了,白天倒温和,一到晚上, ,烈得近不可闻;梅花香得凛然, ,即使是最豪奢的新贵站在她面前,也会受到威胁;柑橘花的香是潮湿的, ,飞不远,让人觉得就在周围,觉得牢靠。(改编自素罗衣《初识一瓣香》)

①像酒精勾兑的假酒 ②像翅膀沾了雾气的虫子 ③像不肯俯就的没落贵族

A: ③②①
B: ②①③
C: ①③②
D: ②③①
3、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春暖花开的美好时节,报社组织了近80名中小学生记者走进潍坊高密,参观莫言家乡,采访莫言亲人。
B: 在当今社会,个体获取知识的方式很多,但谁也无法否认的是,阅读仍是一种最主要的途径之一。
C: “五月的鲜花”作为“五四”青年节的品牌节目,经过这几年的精心打造,已经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
D: 普集灾害教育,就要真正将灾难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之中,以强化公众的风险意识,提高其应对灾难的能力。
4、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比如微信4.2就作出了两个重要的更新﹣﹣视频通话和网页微信(让用户能够使用网页版的微信和朋友聊天)。

②微信,正在快速向着创新的方向前进,我们期待腾讯继QQ之后的下一场互联网变革。

③微信每一次更新所带来的新功能总能让人眼前一亮。

④这一切,将由微信主导!

⑤不少人已经开始畅想,认为这种新的视频通信或将成为未来主流的通信方式。

A: ②①⑤④③
B: ②⑤④①③
C: ③①④②⑤
D: ③①⑤②④
5、

对下面语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未见过这么茂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片瀑布,从空中垂下。分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藤萝比作瀑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藤萝的茂盛,表达了作者对藤萝的赞美之情。
B: 你就是调尽五颜六色,又怎能画出祖国的面貌呢?分析: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意在表明多调一些颜色,祖国的面貌是可以画出来的。
C: 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分析: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气的酷热。
D: 整条岷江就在我们的左侧晃悠着,肆无忌惮地呼啸着,随时都有可能把我们连人带车一起揽进它的怀中。
6、

下列各项中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宽(shù) (pēi)芽 阔(chuò) 风雪(zài)途
B: 收(liǎn) 愧(zuò) 慰(jí) 妇(rú)皆知
C: (páng)徨 沉(miǎn) 繁(yǎn) (hàn)首低眉
D: (bǔ)育 告(qìng) (kuì)赠 粗制(làn)造
7、下列句子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
A: 在会议期间,我们还参观了生态乡村处理生活垃圾的经验。
B: 《中华文明之美》节目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自开播以来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因是其新颖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
C: 党中央审时度势,纵览全局,践行并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D: 据调查,我国超过80%左右的成年人全谷物摄入不足,导致维生素b、膳食纤维等的缺失。
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经过这次月考动员大会,使我端正了学习态度。
B: 他的祖籍是陕西扶风人。
C: 许老师常为班里的贫困学生买一些日常用品:衣服、球鞋、手帕、拖鞋等。
D: 有谁能否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转的呢?
9、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斑澜 诅骂 蜷伏 秾纤合度
B: 污涩 怅然 温训 孤苦伶仃
C: 虐待 褴褛 蓦然 怪淡不经
D: 叮嘱 臃肿 匍匐 神采奕奕
10、

判断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方法完全正确的一项( )

①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②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义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③在没有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非常临近。⑷大自然有时也会向她的儿女开战,在她那温柔美丽的外表下面还隐藏着利爪哩!

A: 比喻 引用 排比 拟人
B: 拟人 反语 比喻 比喻
C: 比喻 反语 比喻 拟人
D: 拟人 引用 排比 反语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甲)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丰乐亭游春三首(其一)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

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

明日酒醒春已归。

( 1 )(甲)诗“早莺”“新燕”点出早春时节,(乙)诗则以“________”等点出________时节,都表达出热爱春天的感情。
( 2 )丰乐亭周围景色四时皆美,(乙)诗中的三、四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春景之美?请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苏秦止孟尝君入秦
孟尝君将入秦,止者千数而弗听。苏秦欲止之,孟尝曰:“人事者,吾已尽知之矣;吾所未闻者,独鬼事耳。”苏秦曰:“臣之来也,固不敢言人事也,固且以鬼事见君。”
孟尝君见之。谓孟尝君曰:“今者臣来,过于淄上,有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桃梗谓土偶人曰:‘子,西岸之土也,挺子以为人,至岁八月,降雨下,淄水至,则汝残矣。’土偶曰:‘不然。吾西岸之土也,吾残,则复西岸耳。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今秦四塞之国,譬若虎口,而君入之,则臣不知君所出矣。”孟尝君乃止。 选自《战国策·齐策》
【注释】①孟尝君:即田文,齐国宗亲。②人事:人世间的事情。③淄:淄水④土偶人:用泥土捏的人;桃梗:用桃木枝刻的人。⑤挺:揉捏。⑥四塞:四面都有要塞。

(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
者千数而弗听 不敢言人事也
③有土偶人与桃梗相与 ④譬虎口

( 2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人 事 者 吾 已 尽 知 之 矣。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

( 4 )苏秦借“土偶人”与“桃梗”的对话说服孟尝君不要入秦,请简要分析他是怎样类比的?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孤灯小卷

包利民

①我记得小时候,总停电,那时就喜欢看书。常常在晚上,在自己住的小屋里点一根蜡烛,然后捧一本薄薄的书,倚在枕上看。或者是课外的作文书,或者是借来的小人书,虽然没有什么厚重的名著,可是在摇曳着微黄的烛光里,每一个字都生动得像要开出花来。

②仿佛在那样的夜里,只剩下一盏灯,一本书,还有我明亮的眼睛。不同于普通夜读的意味,这里夜只是一个背景,读也只是一种状态,多年回望而落于心底柔软处的,却是那盏灯,那本已不记得内容的薄册。

③大学时读的书就多起来,中外名著开始大量阅读。可是在夜里,我依然喜欢拿一本薄薄的书,并不一定是名著,总之是在夜色里能入我心的。宿舍里到时间就停电,起初我们都是拿个小手电,用被子蒙头盖脸,在被窝里看书。后来我就觉得没有感觉,而且很难受,再好的书也读不进去。于是在一个夏夜里,熄灯很久之后,我偷偷溜出宿舍楼,拿着一本书。最后看到宿舍后面的路边有一盏路灯,对面是女生宿舍,灯下是一个台阶,我就坐在那里。

④已记不清有多少个那样的夜晚了,头顶孤灯相伴,洒下一片柔和的光。长长的风偶尔飘来一丝,吹得身旁的草叶细细地响。星光月色都被身后的楼房阻挡了,只有这一盏灯还亮着,只有这本书还翻开着,只有我还醒着。

⑤后来毕业,然后就是辗辗转转,在世事的风尘劳碌中,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仿佛心境全然改变。可是每到睡前,还是习惯性地拿本书,心思却不知飘忽到何处。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住在工厂的宿舍里,很大的一个屋子,三个人。我的床在一个角落,每到夜深,当室友的鼾声响起,我便拧亮床头那盏小小的台灯,让它只照着我的那一角黑暗。那时看的多是薄薄的杂志,看那些小小的文章。在文中那些寻常的烟火人生里,努力去找寻能贴近我心灵的东西。

⑥有时候会遥思古人灯下读书,月影小窗,一灯如豆,那一幅读书的剪影该会有直入人心的魅力。虽然已无复古人之风,可在属于我属于书的那些夜里,总会有一些心绪是与古人相通的吧。就像一个朋友曾给我讲,他在工地上当力工的时候,每天都干活到很晚,匆匆吃过饭,别的工友或鼾声如雷或出去游荡,他就躺在大通铺上,借着一点灯光看一本从家里带的书。他说多年以后,那些苦那些累都已淡忘,只有那看书的情景仍历历在目柔柔在心。我想,那样时刻那样的一个身影,也应是有着一种魅力吧。

⑦在一人一灯一书的夜里,别的都会悄然隐退,世界上只有那一点光、一卷丰盈和一缕思绪。那样的晚上,放下书,熄了灯,便会有一枕恬然而带着书香和希望的梦在等候。

⑧在学校的网站论坛上,有个男生发贴说:我记得那时,在深夜里,总有个人在楼后的路灯下看书,我每次站在窗前就能看见。也不知是哪个年级的同学,也不知看的是什么,总之很专注的样子。那个身影,曾给了我许多感动和力量。

⑨下面不少人跟贴,也有人说一样注意过那个身影。一个女生说:是啊是啊,我也看到过,一盏路灯,一个坐在台阶上的读书人,像一幅剪影,真是美极了!

(选自2016年6月7日《教育导报》)

( 1 )根据文意,下列选项中对文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我”之所以认为最初在熄灯后看书没有感觉是因为太过拘束难受,不如在路灯下悠闲自在。

B。第二段说“读也只是一种状态”指作者小时候的夜读内容已经不记得了,但是那种夜读的美好感受还在。

C。“我”热爱在“一人一灯一书的夜里”读书,是因为我醉心于古人的读书形式,想让读书更加有复古意味。

D。作者以孤灯夜读为线索,追忆自己不同阶段的夜读经历,以表现自己对独自夜读,独自思考的生活方式的热爱。

( 2 )根据文章内容,将文中其他不同场合的“孤灯小卷”的夜读概括出来。

夜读一:小时候点蜡烛倚枕夜读

夜读二:________

夜读三:________

夜读四:朋友在工友熟睡后大通铺上就灯夜读

( 3 )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完成下面两题。

①可是在摇曳着微黄的烛光里,每一个字都生动得像要开出花来。(请品析该句加线词的表达效果)

②多年回望而落于心底柔软处的,却是那盏灯,那本已不记得内容的薄册。(结合语境分析加线字的含义)

( 4 )结合语境,谈谈文章第④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头顶孤灯相伴,洒下一片柔和的光,长长的风偶尔飘来一丝,吹得身旁的草叶细细地响。

( 5 )有人觉得文章到第⑦段就可以结束了,文末两段纯属画蛇添足,请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走,看云去

欧阳斌

①是不是觉得有点儿春天的慵倦了?那么让我们走吧──看云去!

②蹬一路飞旋的自行车,任微风撩起秀美的黑发;沿一路柳丝轻拂的长堤,我们潇洒地逃出喧闹都市;顺便将一串低声哼唱的流行歌曲,遗失在宽阔的市街。

③有那么一片温柔如绒的草地在绿绿地等待我们,有那么一片阳光在艳艳地诱惑我们,还犹豫什么呢?让我们在那里十二分随意地躺下来,静静地躺着,仰看那天上漂泊的流云。

④云,一朵接着一朵,在蔚蓝如湖的天穹里漂泊。如帆影,如羊群,如堆积的白雪,如一群要多可爱有多可爱要多潇洒有多潇洒的少男少女的优美身影。是从小河里升起来的,是从湖泊里升起来的,是从幽谷里升起来的,是从森林里升起来的。

⑤为什么要升腾?为什么要漂泊?为什么要追寻?是因了怎样难以抗拒的诱惑,才有了这无形的组合?是因了怎样永恒的心事,才有了这无言的诉说?!云,优美地移动着舞步。云在一刻不停地变幻,风是天才而伟大的导演,而天空,则成了最广阔的舞台。

⑥蓝得透亮的天空,新绿欲滴的草地,温柔湿润的微风,全成了云的景深──自然还有,这些仰躺在这里穿着大黄大红的少男少女。一切都深深地陶醉了。生命美丽地活在大自然的风景里。生命也是风景。生命与自然,构成宇宙间永恒不朽的风景。

⑦云是一种诱惑,在云的诱惑下我们再也躺不住了。躺不住那就起来吧!尽兴地唱或者欢乐地跳!太阳为我们打着金色的追光,青春在春天里发出迷人的芳馨。懒散的慵倦不属于我们,发霉的记忆不属于我们,畸变的生活不属于我们,虚假的面具不属于我们。我们是云!一朵一朵活生生水灵灵的洁白的云!一朵一朵漂在春天里映着阳光的云!一朵一朵永远年轻永远充满活力的云!

⑧有了一种追寻的勇气,生命便永远年轻;有了一颗年轻的心灵,生活便永远鲜嫩!

⑨听!春天的风已经吹来了呀,还等待什么呀!──走,朋友,让我们看云去!

( 1 )简要概括文中云的特点。

( 2 )联系全文,谈一谈第⑦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 3 )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与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对应标题,结尾与开头遥相呼应,使得全文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B: 文中第⑥段巧用色彩词语,描绘了一幅有景有人的图画。
C: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文中写景是为了咏叹生命的活力。
D: 作者通过对千姿百态升腾的云的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四、写作(分值:60分)
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最近,一个叫“李子柒”的姑娘,频频登上热搜,不仅在国内拥有两千多万的粉丝,在海外也爆红,海外社交平台上订阅者达741万。

李子柒很小的时候,因家庭原因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爷爷去世后,奶奶就成了她在这世上的至亲之人。由于奶奶年事已高,难以供养她继续上学,14岁的她便辍学打工。2012年奶奶病重,她选择回家,并开始拍摄视频,就这样一个农村女孩在没有背景、没有团队的情况下,由自己一人担任编导、摄像、出演、剪辑,开始做自媒体的工作,凭一己之力收获了第一批粉丝。视频中,她看起来无所不能,一个看似柔弱的女子,可以牵着牛耕地,也可以在田野间收获。她4月会酿枇杷酒,5月又能酿出樱桃酒,7月能做出七巧饼,8月能做出苏式鲜肉月饼,9月酿桂花酒,10月红通通的柿子掉满墙,入冬便腌起了腊肉、香肠和鱼鲞,整个院子里挂了满满当当…………她亲力亲为,插秧、种果、修剪花草、打虫……一个20多岁的女孩子,手上皱纹已经粗得像大妈一样。她一年大约要拍两万余条素材,来来按动开关4万次,按每条素材走25步来算,仅仅是开关机一项,她就走了260公里。视频中,大多是李子柒一个人干活,她做完饭之后总会叫奶奶一起吃饭,画面宁静美好。

要求:①请根据对上述材料的阅读理解,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写作,600字以上。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若不能相守,为何还要相遇”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