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面加下划线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科学是一种强大的智慧力量,它致力于破除禁锢着我的神秘的桎梏。 B: 一个国家只有数学蓬勃的发展,才能炫耀它国力的强大。数学的发展和至善和国家繁荣昌盛密切相关。 C: 对于地球环境污染的加剧,仍有些人不以为然,漠不关心。 D: 远处的柴禾垛上爬满了参差不齐的大南瓜,它们争先恐后的往上抢仿佛是在举行登山比赛。 | ||||
2、 | 下列句子,只有一项结构是完整的,它是( ) A: 在万恶的旧社会,逼得我们穷人逃荒要饭,卖儿卖女,家破人亡。 B: 马克思认为知识是进行斗争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服务的手段。 C: 我一点也不怀疑他有为共产主义理想的决心。 D: 大家先把这个问题考虑,以后抽时间研究。 | ||||
3、 |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 怎么教育孩子,因人因事而异,但无论如何也要守住一个底线。就是不能以伤害孩子的方式达到家长的目的,否则,只会南辕北辙,违背初衷。 B: 学英语、做奥数、练书法,基础功课门门紧凑;弹钢琴、跳舞蹈、下围棋,兴趣才艺全面开花……这种不断给孩子安排兴趣班、不停给孩子“打鸡血”的教育方式在网络上有了专 门 的 指 代词———“鸡娃”。 C: 每一门课程都有自己的课程特点,走进孩子心灵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封闭式应试教育,忽视教育规律,而政绩式教育伤害的则是整个民族的创新能力.当教育缺乏了人文关怀时,就不能给学生提供精神供养。 D: 农村娃还在玩水、爬树、卷着裤腿捏泥巴? 不! 他们正沉迷于刷快手、抖音找乐子,“打农药”“吃鸡”寻刺激,看直播、刷礼物图新鲜……最新调查显示,农村孩子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已明显高于城市孩子。 | ||||
4、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汉字听写大赛,使人们进一步认识了汉字之美,更加重视汉字书写与汉字文化传承。 B: 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放慢了速度。 C: 《水浒》生动叙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 D: 老师耐心地指出并纠正了我这次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 ||||
5、 | 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 ) ①秋天来了。 ②空中是很冷的,云块沉重地载着冰雹和雪花,低低地悬着。 ③树林里的叶子变成了黄色和棕色。 ④乌鸦站在篱笆上,冻得只管“呱——呱”地叫。 ⑤风卷起它们,把它们带到空中飞舞。 ⑥是的,你只要想想这情景,就会觉得冷了。 A: ⑥④③⑤②①B: ①③⑤②④⑥ C: ①②③④⑤⑥ D: ⑥③⑤②④① | ||||
6、 | 一主持人拿起一块木板儿,将另一主持人轻打了一下。据此我们可以猜出《红楼梦》中的三个人物是 ( ) B: 冯渊 板儿 袭人 C: 贾珍 板儿 袭人 D: 板儿 袭人 贾琏 | ||||
7、 | 对下列句子提取主干,正确的一项( ) A: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他摸钱) B: 郑屠整整的自切了半个时辰。(郑屠切时辰) C: 掌柜又说我干不了这事。(我干事) D: 孔乙己身材高大。(孔乙己高大) | ||||
8、 | 对下面书家书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天下第一草书”为唐代书法家怀素的《自叙帖》。字体结构和布局上采用大小相间、疏密互映、斜正参差的手法。 B: 《九成宫碑》为欧阳询晚年所书,其书法艺术已进入完全成熟时期,其用笔方整,布白匀称,字画安排紧凑,法度森严,且能于方整中见险绝,后人称此碑为“正书第一”,被尊为楷书之首。 C: 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纵有行,横无列式,其字与字,大小参差,不求划一,长短相配,错落有致。 D: 苏轼的《寒食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采用狂草书体,活泼飞舞,奔腾放纵。 | ||||
9、 | 下面是老师向同学们展示的一幅书法作品,用一个词语评价这幅作品,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浑厚圆润 B: 潇洒飘逸 C: 端庄雄健 D: 纤细柔美 | ||||
10、 | 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90后的求职者,要求工作时间相对自由,而且往往见异思迁。 B: 据说这种“章光101”神药,能让你的头发由“不毛之地”变得乌黑发亮。 C: 车展上,漂亮的模特,华美的装饰,簇新的车辆,让人头晕目眩。 D: 许多人看到老人摔倒不扶,并非麻木不仁 , 而是心存疑虑,担心引起误会。 |
按要求答题。 访城西友人别墅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②死马而捐③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三。 (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注释】①涓人:国君的近侍。②安事:何用。③捐:花费。④期年:满一年。 ( 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①策之不以其道 策:________ ②其真无马邪 其:________ ③臣闻古之君人 闻:________ ④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以:________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A: 潭西南而望B: 中峨冠而多髯者 C: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 学而时习之 (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 4 )两文中“千里马”的命运截然不同,说说不同之处表现在哪里。 |
怀念插图
铁凝
①在我童年和少年的阅读记忆里,连环画和带插图的小说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比如上个世纪六十年代 看贺友直先生绘制的连环画《山乡巨变》,其中一幅是一个名叫亭面糊的中间人物与人喝酒。画面上,两人围着一张破方桌,桌中央一碟下酒菜。那碟中的莱不过是贺友直先生随意画出的一些不规则的块状东西,却叫我觉得特别香,引起我格外强烈的食欲。
②又比如少年时读苏联很多带插图的惊险小说,觉得正是那些画得很“帅”的插图帮了我和小说的忙,使我能够身临其境,对特务和好人有了如看电影般的直观认识,也使小说变得更加生动而有光彩。
③我第一次读孙犁先生的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是在20岁以前。当时除了被孙犁先生的叙述打动,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便是画家张德育为《铁木前传》所作的几幅插图。其中那幅小满儿坐在炕上一手托碗喝水的插图,尤其让我难忘。
④小满儿是《铁木前传》中的一个重要女性,我一直觉得她是孙犁先生笔下最富人性光彩的女性形象。单用艳丽风骚不能概括她;单用狡黠、虚荣不能概括她;单用热烈、纯真更不能概括。她,因为她似乎是上述这种种形容词的混合体,而作家在表现她时也是用了十分复杂的感情。
⑤画中的小满儿,在深夜来到住在她家的干部屋里,倚坐在炕上,毫不扭捏地让干部给她倒一碗水。深夜男女单独相处,村人对她的种种传闻,使干部对她心生警惕。然而她落落大方地与干部闲聊,探讨怎样才能了解人的内心。这时她的目光甚至是纯净的,没有挑逗的意味,虽然在这个晚上她美艳无比,头上那方印着牡丹花的手巾,那朵恰巧对着前额的牡丹花,一给她笼罩上一层神秘而又孤傲的色彩,这使人想到,在轻佻和随便的背后,这女人情感深处也有着诸多的艰难和痛苦。
⑥在这插图的下方,有一行小说中的文字:“了解一个人是困难的,至少现在,他就不能完全猜出这个女人的心情。”
⑦张德育先生頗具深意地选择并刻画出孙犁先生赋予小满儿的一言难尽的深意,他这幅作于20世纪50年代的插图的艺术价值并不亚于孙犁先生这部小说本身。
⑧我一向觉得,用水粉画这样的形式和材料去作具有如此细膩内心世界的单幅肖像画,实在难以驾驭。但张德育先生的插图,用看似轻便的笑墨,却准确、传神地表现出一个文学人物的血肉和其洋溢着别样能力的复杂性格,实在让人敬佩。
⑨前不久,我终和久未联系的张德方先生通了电话。提起这些往事,他有些黯然,当我把话题引向当年创作这些插图的情景时,他才又兴奋起来。那是20世纪50年代末,他刚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被分配到百花文艺出版社,一次读到《铁木前传》,立刻被打动,向领导提出要为这部小说作插图,并专门到冀中乡村体验生活。虽然他也是出身乡村,在他心中,也存有小满儿这样的女孩子的形象,但他还是一丝不苟地到了有别于他山东老家的冀中平原。他还讲到,作品完成之后他去孙犁家听意见,孙犁兴奋地招呼老伴出来,然后他们两人一块儿问张德育:“你是不是见过小满儿?”
⑩张德育没有见过小满儿,怛孙犁夫妇的惊讶已经把他的成功告诉了他。我很少听见作者对插图画家的认可,我也深知画家能画出作家心中珍爱的人物的不易,但是张德育做到了,他画出了孙犁心中的小满儿,不凡的《铁木前传》因此具有了更加非凡的意义。
⑪今天,我们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电视、网络和各种彩像让人目不暇接,插图和连环画已经里离我们远去。
⑫我怀念这些在今人看来经济效益低下,又“费力不讨好”的绘画品种、不单是对童年的追忆,那些优秀的插图和连环画永远会有它们独立的价值,它们不是出自机器的制造,而是出自人心的琢磨和人手的劳动,因此散发着可嗅的人间气息,也真正是作者的血肉与他所塑造人物的血肉的饱满的混合。
(选自《铁凝散文》有删改)
( 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跑出创新“加速度”
①只有在创新高原上才能产生创新高峰,只有在良好的生态下才能让创新者脱颖而出。
②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提升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向深入……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再次成为关键词;“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创新的激情在会场内外扑面而来。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创新也正在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加速器。2018年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8.1万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1.7万亿元;6500多家众创空间服务创业团队40万家,创业就业人数超过140万人……以往要靠低成本投入、外需拉动、粗放发展的模式,正在被创新发展逐渐替代。创新带来的新动能,正在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塑造中国发展新优势。
④创新越是发展,就越需要一个良好生态。有人用比喻来形容创新:“青藏高原上才能有珠穆朗玛峰”。意思是说,只有在创新高原上才能产生创新高峰,只有在良好的生态下才能让创新者脱颖而出。也正因此,有人提出,改变“创新孤岛“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为创新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才能让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竞相迸发、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形成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大好局面。
⑤强调:“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培育创新的“热带雨林”,让创新自由生长,离不开改革。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到构建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从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尊重创造”的创新氛围,到进一步简政放权,给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更多自主权,代表委员们纷纷为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献计献策。既做好改革的“加法”,又做好改革的“减法”,既注重“补齐短板”,又注重“做强长板”,才能不断培厚创新生态的土壤。
⑥改革关乎国运,创新决胜未来。实现“从多到好"“从好到优”,离不开创新。更好凝聚创新共识,更多提出构建良好创新生态的应对之策,让每一粒创新种子都能在好环境中开花结果,才能跑出创新“加速度”,才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作者:陈凌,选自2019年3月8日《人民日报》)
( 1 )选出下面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写作能力考查。
不当家不知油盐贵,无子嗣不知父母恩。是的,只有经历过,你才能得到最真实的体验,这是无法从别人的传授中获得的。人生的经历有喜有悲,有成功也有失败,但不管结果如何,这些体验给予我们一定的启示,丰富了我们美好的人生。体验使我们更加成熟,更加知晓父母的恩情,家人的关怀,朋友的情谊……
阅读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请以“体验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600—650字的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区域名、校名和人名;③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