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韶关市翁源县新江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油价下跌产生连锁反应,许多以石油为原料的产品的价格也在相应下降。
B: 为了防止埃博拉疫情不再大规模扩散,各国政府都及时采取了防范措施。
C: 近年来,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的删减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D: 读书不但可以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而且还能够陶冶性情,提升自我。
2、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的画风很快得到大家的认可。一系列画作发表之后,他在漫画领域崭露头角
B: 在第七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上,作家麦家对成功的精辟解读赢得了观众们经久不息的掌声。
C: 中国大学本科教育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如果我们放弃在本国高校学习的机会,而选择去遥远的外国大学求学,岂不是舍本求末吗?
D: 我们只要持之以恒地认真读书,就一定会有收获,自然就能够顺利到达理想的彼岸。
3、

请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

A: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仍然喜欢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这句话的主干是:“人们喜欢月亮”。
B: “只有人人讲究文明卫生,我们的环境才会更好。”这是个条件复句。
C: 王羲之《兰亭集序》帖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D: 有些古文,其标题就表明了文章的体裁。如《陋室铭》《醉翁亭记》《出师表》《马说》等题目中的“铭”“记”“表”“说”都表明了该文的文体。
4、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落(zháo) 豆(wān) 视(níng) 徘(huí)
B: 息(píng) 卖(lòng) 污(diàn) 头晕目(xuàn)
C: 咄逼人(duō) 清(chéng) 应(hè) 弄(shì)
D: 蓄(zhù) 那间(chà) 忍俊不(jīn) 息(xī)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春天的杭州是个美丽的季节。
B: 万里长城是世界上没有的奇迹。
C: 上周,我校记者团走访和了解了一家化工厂的情况。
D: 你侨居在日本已有中国的文化侨居在日本那样久远了吧。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们要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
B: 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
C: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左右,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D: 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我在此次演讲中的不足。
7、

下列划线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不足外人道也 仅有“敌船”火所焚
B: 相与步中庭 出没鲸波万仞中
C: 出淤泥不染 中峨冠多髯者为东坡
D: 复前行,欲穷真不知马也
8、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舌尖上的中国》是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关于中华美食文化的一部纪录片。
B: 近日,团市委、市教育局决定在全市中学开办“与人生对话——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C: “魅力无锡”的打造,必须注重文化内涵和品牌建设,注重城市灵魂的塑造。
D: 遭受挫折不仅可以积累经验,而且使人得到升华,但是我们更应该正视挫折。
9、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星宿,天文学术语,古人将黄道附近划分为二十八组,俗称“二十八宿”。如《范进中举》中“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中的“文曲星”,按旧时迷信说法是主管文运的星宿。
B: “是日更定矣”中的“更定”指晚上十时左右。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个小时。旧时每晚十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定更”。
C: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是指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古代表降职的词语还有左迁等。
D: 在我国古代作品中,常用“汗青”“桑梓”“婵娟”分别代指史册、家乡、月亮。
10、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举办,既可以让汉字文化得以传承,让汉字书写美德得以传递,又可以检验我国民众整体的汉字书写水准。
B: 与《舌尖2》第一集的原画面相对比,该片涉嫌抄袭的镜头不少于十多处。
C: 3月30日,书记、副书记和其他县领导出席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动员大会。
D: 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是要以人为本,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小令,完成小题。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 1 )“天净沙”是________,“秋思”是________,《天净沙·秋思》被誉为“________”。
( 2 )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 3 )这首小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两则古文,回答问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注]①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②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③毳(cuì)衣:细毛皮衣。④相公: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后转为对年轻人的敬称及对士人的尊称。

(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________

②见余喜 大: ________

(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3 )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 相与步于中庭。
B: 独往湖心亭看雪。
C: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 更有痴似相公者。
( 4 )[乙]文画线句子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西湖空旷简约、洁白静谧的雪夜之景。请自选角度赏析[甲]文画线句子的写景之妙。
( 5 )张岱《自题小像》有云:“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著书二十年耶而仅堪覆瓮之人耶有用没用?”覆瓮,比喻著作毫无价值,只可作盖酱罐用,多用为谦辞。联系课文的思想感情,你觉得张岱的《自题小像》中包含了他怎样的深意?请写出你的理解。
( 6 )梁衡在《秋月冬雪两轴画》中说,《记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两轴精品。如果以“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为上下联,请从两文中分别选取一个字,两个字合起来作为这副对联的横批,并阐释一下理由。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经济座谈会期间表示:“现在很多人,到什么地方先问‘有没有Wifi’,就是因为我们的流量费太高了!”他对有关部门负责人说,可以研究如何把流量费降下来,“薄利多销”,在网络上引发了如潮点赞。在某种程度上,李克强总理是在代表千千万万的网民发声,是在为面临网络服务质量不佳与资费过高的用户“维权”。李克强总理敦促“提网速降网费”,不仅关系到普通用户的体验与感受,更可能影响“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进程与谁能抢得有关领域的制高点。

材料二:如今,手机款式不断翻新,功能不断增多。中国城市学生几乎人手一机。农村学生使用手机也逐渐多了起来,一年前只有10%,现在已达到40%以上。手机进校园,不仅浪费了学生许多学习的宝贵时间,影响听课效率;容易滋生事端,学风涣散,还严重败坏考风,各种事故防不胜防。目前美国大部分学校不允许学生使用手机;意大利2007年起就在全国范围内禁止学生在教室使用手机,芬兰禁止无线通讯公司直接向青少年推销手机入网等移动通信服务,否则将被处以10万欧元的罚款;2009年1月,日本文部科学省要求禁止学生携带手机上学,并要求制定高中学生“禁止学生在校内使用手机”等规定;同年8月,印度教育中央委员会要求中学将手机禁用范围从教室扩展至整个校园;2009年10月9日,法国参院通过法案,在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禁止学生使用手机。在中国,中学生能否带手机进校园,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相关规定。

材料三:中国中小学生网络使用情况统计图表

项目

上网时间、年龄

调查项目

每天都上网的学生

平均每天上网2小时

10岁以前“触网”

所占比例

82.9

70.4

61


( 1 )根据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的主要内容是:总理敦促网络提速降费。
B: 国内外都认为,手机进校园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C: 手机的使用如此普遍,说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之快,国民经济越来越活跃。
D: 我国对中学生能否带手机进校园,还没有明确的规定。
( 2 )你从材料三的调查图表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 3 )“中国城市学生几乎人手一机”一句中“几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 4 )以上材料中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任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 5 )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中学生使用手机的看法和建议。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跟自己比

①我们动不动就跟别人比,而且无所不比,比成绩、比结果、比地位、比职称、比权势、比财富等等,不一而足。结果无非有两种:一种是自己强于别人,一种是自己弱于别人。前者往往使我们变得愉悦、得意,甚至骄傲起来;后者往往使我们变得不快、郁闷,甚至燃起嫉恨之火。也就是 说,不管哪种结果,都会让我们变得不平静。最可怕的是,在跟人比较中,我们丢失了自己。

范仲淹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如果总喜欢跟人比较,这种境界就很难达到。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 在我看来,如果非要比较的话,那就跟自己比吧。

③桓公(桓温)年轻时与殷侯齐名,所以常常怀有竞争之心。有一次,桓公问殷侯:“你与我相比,如何?”殷侯回答说:“我和自己打交道已经很久了,宁愿做我。”这是《世说新语》中的一则故事。元代学者黄元瑜用殷侯的答语来命名他的亭子,叫做“我我亭"。看来,古人早已懂得把目光由外在事物转向自己的内心世界,即自我。换言之,从自己身上找“答案”不愧为明智的做法。因此,跟自己比,总算找对“对手”了。

④女作家乔叶说:“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我很赞同这个观点。既然这样,那么每个人在不同时期的思想、行为等就会有差别。去年的你跟今年的你、昨天的你跟今天的你、刚才的你跟现在的你……如果在它们之间用减法,结果往往不会是零,要么是负数,要么是正数。也就是说,你可能进步了或倒退了,更加成熟了或更加幼稚了,懂得宽容了或更加狭隘了,宠辱不惊了或更加浮躁了……

⑤因此,在成长中,我们不能总是前进,有必要时常停下来,想想自己的以前和现在,也就是让“旧我”和“新我”比一比。如果“新我”名副其实地进步了,升级了,那么就要沿着脚下的路,一如既往地向前,朝更高的制高点迈进;如果不是这样,就要总结、反省,寻找、分析“退步”的原因,目的是把今后的路走好,让自己取得进步和收获。从这个意义上说,跟自己比是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⑥蒋勋先生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这样一件事情。有一次,他问一位学植物学的朋友:“如果含笑的香味和百合的一样,会怎样?”那位朋友告诉他:“那它就会被淘汰。因为它东施效颦,没有找到自己存在的理由。”看来,要想有声有色地活在这个世界上,就不能盲目地跟人比较,胡乱地模仿他人。跟自己比,守住自我,才是正道。

( 1 )本文是针对什么现象引发议论的?
( 2 )第②节中画线短语“这种境界”,在文中指什么?
( 3 )阅读④⑤两节,说说为什么“跟自己比是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 4 )第⑥节写蒋勋先生演讲时提到的事情,有什么作用?
( 5 )阅读下面这则网上的“热帖”,联系生活实际写出你的跟帖。

【热帖】

楼主:从小我就有个夙敌叫“别人家的孩子”。这个孩子不玩游戏,不聊QQ,天天就知道学,年级第一。这个孩子可以九门功课同步学,妈妈再也不用担心他的学习了……

【跟帖】

1楼:每个妈妈心里都住了个“别人家的孩子”。

2楼:家长们总喜欢拿自己家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做对比,但是你知道孩子的想法吗?

3楼:有一次,我妈说楼上的人家在看书,我说楼上的说了她在看电视。我妈说,人家就是怕你超过她所以骗你。

你的跟帖:

四、写作(分值:60分)
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

最近,德国农学家苏力贝克发现,在黑夜翻耕的土壤中,仅有2%的野草种子日后会发芽,但如果在白天翻耕,野草种子的发芽率高达80%,约为前者的40倍。这是为什么呢?苏力贝克通过进一步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绝大多数野草种子在被翻出土后的数小时内,如果没有受到光线(即使短短几秒)的刺激,便难以发芽。

如果处于人生的黑夜呢?……

要求:①根据材料寓意,选好角度,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雪狠美,人狠脏”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