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B: 312 C: 321 D: 231 |
2、 |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它自己的新词语,有些被时光的河流所冲刷,有些则 下来, 与生动了平稳的 ,更能贴合新时代的观念与行动方式。 A: 沉淀 丰富 语言之湖 B: 沉淀 复杂 语言之山 C: 沉默 丰富 语言之山 D: 沉默 复杂 语言之湖 |
3、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真情是一种心境,美好的心境最易升起美好的感觉。真情来自真诚,不需要妄费心机去攫取。真情需要去感受,平凡的事件中更易显现。B: 钱塘江边的这所学校,教学、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校园环境优雅 , 学术氛围深厚,是一所学生学习深造的理想院校。 C: 中国拳击选手皱市明在人声鼎沸的拳击场上充耳不闻、从容淡定,击败对手,夺得蝇量级世界拳王金腰带。 D: 2016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美国摇滚、民谣艺术家鲍勃•迪伦,然后他却对这奖项不以为然 , 缺席了诺奖颁奖典礼现场。 |
4、 | 语序不当会影响语意的表达,请你为下面文段空白处选出排列顺序恰当的一组( ) 南方到处有榕树, ,仿佛诉说着那古老的故事。 ①如同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 ②榕树垂着长须 ③在夕暮之中默默低语 A: ①③②B: ②①③ C: ②③① D: ③①② |
5、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小明今天没来上学,班长估计他肯定是生病了。B: 观众听完他美妙的歌声和优美的舞姿,都深深地折服了。 C: 那些无视他人健康而吸烟的人,难道不应该受到责备吗? D: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
6、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就冲着你三顾茅庐的这番情意,明天的宴会我是去定了。 C: 注意成语的实际意义,切忌望文生义或断章取义。 D: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鸿鹄之志。 |
7、 | 下列对名著欣赏的有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浒传》中,武松因“景阳冈打虎”“倒拔垂杨柳”成为中国文学中勇敢与力量的象征。 B: 老舍在《骆驼祥子》中精心刻画了祥子这个勤劳.朴实.憨厚的下层劳动者形象。 C: 《卖火柴的小女孩》寄寓了安徒生对孤苦无助的孩子无限的关爱和同情。 D: 《西游记》是我国最成功的带有童话神话色彩的文学巨著,给人们带来了无限博大的想象空间,深受中外读者的喜爱。 |
8、 | 下面关于《格列佛游记》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慧骃”的品德表现在贤明、团结、爱国、无畏等。B: 格列佛在小人国拿绳索、钩子拴在敌舰上,一下子拖走五十艘最大的敌舰。从而帮助不来夫斯古帝国打败了利里浦特人的入侵。 C: 笛福通过笔下鲁滨孙进化的结果,终于承认了英国现存文明和话,那么,斯威夫特笔下的格列佛却完全否定了笛福所肯定的那些所谓文明的东西。 D: 作者以神奇的想象、夸张的手段和讽刺的手法,深刻地剖析了当时的英国社会现实。 |
9、 | 选出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B: 触动 只要 所以 因为 C: 推动 即使 只有 才 D: 触动 不管 虽然 但 |
10、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工匠精神”要求我们,把追求极致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态度贯穿于工作的始终。 B: 重要的书必须反复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C: 在人迹罕至的北极,奇异的天象令人心旌摇晃,难以忘怀。 D: 鼓角齐鸣,喊声大震,黄忠首当其冲 , 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裂之势。 |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别云间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 1 )找出诗中表现国家沦陷的诗句并解释其意思。诗句:________ 意思:________ ( 2 )首联“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采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难在何处? ( 4 )这首诗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写作背景相似,都是诗人在被押解途中所作,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有何异同?请你简要分析。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词的意思。①临河干 ________ ②求石兽________ ③转转不已 ________ ④盖石性坚重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 3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 文章语言简洁。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 C: 文章寓理于事。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 D: 文章人物各具特点。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 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 4 )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
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学会转身
董建昌
①一个木匠丢了一块手表,几个热心的邻居一起帮他找,他们将地上的刨花、工具箱,以及木匠身上的每一个口袋都翻烂了也没有找到,结果却让一个孩子找到了。木匠很惊讶,问那孩子是怎么找到的。孩子说,很简单啊!你知道,手表是有声音的,我只是在你们都安静下来的时候坐到刨花旁听,然后沿着声音的方向走过去,就找到了。
②事实上,在遇到困难时只要稍稍转个身,我们看到的就会是一个崭新的天空,就像丢失在刨花里的那块表,大人们翻烂了刨花,找遍了工具箱,甚至木匠的口袋,都没能找到,而那个孩子只是换了一个寻找的角度,即凭借手表指针“嘀嗒、嘀嗒”的走动声就轻易地找到了。
③换个角度看问题,往往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卡耐基说:“一个人要想让自己的生活愉快、自在,在事业上取得重大的成就,学会变通是很重要的。”一次,爱迪生让助手帮助自己测量一下一个梨形灯泡的容积。助手接过后,立即开始了工作,他一会儿拿游标卡尺测量,一会儿在稿纸上计算,后来甚至还动用了一些复杂的数学公式。可几个小时过去了,他忙得满头大汗,还是没有算出结果。就在助手搬出大学里学过的知识,准备再一次计算灯泡的容积时,爱迪生进来了。爱迪生看到助手面前摆满了各种工具书和身旁的那一堆稿纸,立刻就明白了怎么回事。于是,他拿起灯泡,朝里面倒满水,递给助手说:“你去把灯泡里的水倒进量杯里,就会得出我们所需要的答案。”这时,忙得满头大汗的助手才恍然大悟:自己想的太复杂了。看来,学会变通,善于让自己的思维转身是很重要的。
④是的,我们很多人就像爱迪生的助手一样,做事不知道变通,结果是花费了很多力气,到头来却一事无成。遇到看似难解的问题,学会换一种思维,从不同角度看,这样,“无法解决”的问题就变得简单化了,而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⑤1916年,美国犹他州的小镇准备修建一座银行。镇长买好了地,备好了建筑图纸,可最后在砖头上出现了问题。因为,从盐湖城用火车运砖过来,每磅要2.5美元。这个价格远远超出了镇里的预算。后来,大家又想了许多种货运方式,甚至包括空运都不行。就在人们束手无策的时候,不知谁说了句,邮寄砖啊!结果是,包裹每磅邮费是1.05美元,比火车便宜了一半多。
⑥这样,小镇的居民很骄傲地拥有了他们的第一家银行。更为有趣的是,这个故事后来还被西点军校作为案例选入了教材,用来诠释一条校训:要保持“头脑简单”,敢于去干所谓“办不到”的事情。
⑦通过邮局邮寄货物,这无疑是最常见的运输方式,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常见、简单而又便捷的方式,很多人就是想不到。为什么呢?他们就是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达芬奇语).细想,我们生活中我们缺少的,不正是达芬奇说的这种将问题简单化的思维嘛。
⑧同一件事,如果依照同样的习惯思维去运作,肯定不会有新的改变。但若能改变一下固有的思维方式,转个身,用不同的方法去开拓,自然会结出不同的硕果。学会转身,学会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从而把看似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你就会发现人生其实好简单,成功其实离你也并不远。
(选自《演讲与口才》,有改动)
( 1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阅读选文第3段,理清论证思路,补全表格。提出观点 | ________ | |
分析论述 | ________ | 论证方法:道理论证 |
举出爱迪生指导助手测量灯泡容积的事例 | 论证方法:________ | |
得出结论 | ________ |
事例:明代宋濂幼时家贫,努力克服困难,刻苦求学,终于成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花开不寂寞
禹正平
①那年初冬,我赋闲在家,整天无所事事,便隔三差五地爬上我居住的那座七层楼去散心。往往一待就是小半天,看云舒云卷,观日出日落。
②不知是被人淘汰呢,还是遭人废弃?楼顶平台上横七竖八地杵着10来盆叫不上名字的花木,它们荒芜落寞,无人问津。
③原先,我没怎么在意,总是视而不见;后来,随着登楼次数的增多,开始瞅那么几眼;最后,发自内心地关注起来。我知道那些花盆有几个是塑料的,有几个是粗瓷的,还有一个竟是用烂脸盆改装的。尽管材料不同,大小相异,但有一点是相近的,那就是每一个花盆里的花木或焦黄枯萎,或残枝败叶,弥漫出一种淡淡的寂寞与无奈。
④我曾想给他们浇水、修枝,但一想到“师出无名”便放弃了。
⑤我曾想给他们松土、施肥,但一想到这么高的楼层,即使花红叶绿,又有谁知?于是作罢。
⑥我唯一能做的是将花盆摆放整齐一些,再整齐一些。
⑦时光在我往返楼顶的脚步声中悄然流逝,那些花木依旧憔悴、萎蔫,每况愈下,先前的那种淡淡寂寞宛如一丛生命力极强的藤蔓,葳蕤着在平台上蔓延开了。不见一只蚂蚁来拜访,也没有一只飞虫来做客,唯有凄风苦雨常来造访,使寂寞更加黏稠、绵长。
⑧天气变得一天比一天寒冷,寒风凛冽,霜冻过后花木的叶子全秃光了,这里愈发显得萧索、颓败。那棵栽在烂脸盆里的花木耐不住严寒,守不住落寞,连枝带叶枯死了。没有了生命的躯干,很快被朔风拦腰斩断,不知抛向何方。我不忍心看它们那副奄奄一息、苦苦抗争的身影,心里暗暗担忧:它们怕是熬不过这漫长的霜冻期。从此,我再没有登楼。
⑨一天,风和日丽,突然想起楼顶上的那些花木,便三步并作两步跨了上去。一抬头,往日寂寞、萧索的平台上一派新绿,几十株花朵正在花盆里迎风招展,竞相怒放。我目瞪口呆,简直难以置信,先前那些萎蔫、颓败和濒临死亡的生命里,竟然蕴藏着一个烂漫的春天、灿烂的花季。我上看下看,前看后看,却叫不出花名儿,只见粲然绽放的花朵姹紫嫣红,千姿百态。这样一边观花,一边感叹,一丝酸楚意味徐徐袭来,颇觉花儿开得不易,更觉花儿开错了地方,就在我遗憾地抬头天地之间,一双彩蝶不知从哪儿轻盈地飞舞过来,不一会儿,几只蜜蜂不期而至。这些小精灵们熟稔地绕着鲜花不停地狂舞、歌唱,蝶儿翩翩,蜂儿嗡嗡,刹那间,一个热热闹闹的世界奇迹般地呈现在花的笑靥上——花开不寂寞。
⑩凝望着这些生机盎然、生死共济的坚强花木,我突然大彻大悟:花木们无怨无悔的追求,千辛万苦的磨难,一点一滴的积蓄,不正是为了实现“花开不寂寞”这个坚定的信念,才百折不挠,活出了今天的精彩吗?
⑪现实生活中,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总有少数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步履维艰,度日如年,他们中的一些人因自身的劣势而自惭形秽,无意苦争春,错失了人生平台上那一次又一次展示自己花季的绝好机会。其实,有时候,我们就像平台上那些无人问津的花木,遭人遗忘,饱经风霜,不时会陷于一种生存的窒息状态,或是处于绝望的境地。这种时候,对于人的生命而言,信念才是每一个人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尽管坚持信念,要忍受寂寞漫长的霜冻期,要付出比常人多百倍的艰辛,但只要“花开不寂寞”的信念还在,不懈进取,寂寞的人生平台上总会开出绚丽的事业之花。
从下面两上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文题一:将题目“ 改变了我”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文题二:如果感伤花开花谢,只能忧思绵绵;如果沉溺于挫折痛苦,只能停步不前。看着前方吧!看着前方,我们才能起航品尝到果实挂满枝头的收获;才能体会到登高望远的喜悦……
请以“看着前方”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④字数在6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