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淮安市第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斑澜 高梁 钥匙
B: 深霄 田垅 默契
C: 暄闹 耻辱 狂斓
D: 懊悔 疙瘩 草率
2、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中国考察队员首次对南极海冰进行了跟踪________,获得了海水变化的第一手资料。

②中国政府一贯致力于________世界和平与稳定,主张通过政治手段解决国际争端。

③春光之下,微风吹拂,两岸的杨柳更________出迷人的风姿。

A: 监测 维护 显现
B: 检测 维护 显见
C: 检测 维持 显现
D: 监测 维持 显见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阅读名著是启迪心智,陶冶情操的有效途径。
B: 李爷爷刚收获的辣椒基本上全卖完了。
C: 没有谁不能不被“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英雄事迹感动。
D: 糖就像烟草和酒精一样,是一种有潜在危害且容易让人上瘾。
4、

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和名著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国古代实行科举制度,乡试是每三年举行一次的全省考试,乡试中举,第一名是“解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
B: 《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汉代的一首乐府名歌。
C: 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D: 《繁星》《春水》是冰心受泰戈尔《飞鸟集》影响写成的诗集,其内容大致包括:对母爱和童真的歌颂,对人生的考虑和感悟三个方面。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发挥自己的充分作用。
B: 进入2000年以后,教育问题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关注。
C: 在我入团宣誓时,产生了一种光荣感和责任感。
D: 我们应该刻苦学习,否则不学习,就很难把自己培养成有用的人才。
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喧腾 湿漉漉 轻歌慢舞 名副其实
B: 浮燥 熙熙然 历历在目 不修边副
C: 狡辩 暖溶溶 格物致知 不知所错
D: 思慕 马前卒 挑拨离间 目眩神迷
7、

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最确切的一项( )

①这时只有细细的雨声,打着船篷,打着江面,打着岸边的草和树。

②从桂林到阳朔,有人比喻为一幅天然的画卷。

③尤其是在春雨迷蒙的早晨,江面上浮动着一层轻纱般的白蒙蒙的雨丝,远近的山峰完全被云和雨遮住了。

④于是,一种令人感觉不到的轻微的声响,把整个漓江衬托得静极了。

⑤但比起画卷来,那山光水色的变化,在清晨,在中午,在黄昏,却是各有面目,变化万千,要生动得多的。

A: ②③⑤④①
B: ③①②⑤④
C: ③④①②⑤
D: ②⑤③①④
8、下列词语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得(ɡǒu) 曳(xǐ) 霹雳惊(xián)
B: 星(huì) 绣(qǐ) 秋容如(shì)
C: 容(xiù) 唐(jū) 裘葛之(wèi)
D: 裂(cūn) 叱(duō) 来之食(jiē)
9、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 )
A: 写景散文是以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辅之以记叙、抒情、议论、说明等,以表现人文环境、自然环境为主要内容的散文。
B: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C: 曹操是西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歌以简洁含蓄著称。
D: 《朝花夕拾》是鲁迅1926年所写的回忆性散文集,共十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即选自该书。
10、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bǔ)育 (cuán)成 (hòu)鸟 人迹(hǎn)至
B: (mǐn)然 (shàn)笑 (chóu)躇 气冲(dǒu)牛
C: 热(zhì) (zēng)恶 重(hé) 义愤填(yīnɡ)
D: 哽(yè) (pán)石 深(suì) (qiè)而不舍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①泥融:指冻泥融化,又软又湿。

( 1 )诗的前两句选用了哪些景物描画了春天的景象?

( 2 )赏析诗的后两句中“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比较阅读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尖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选自《论语》)

( 1 ).解释文中加线的字。

革非不尖利也 兵________

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________

③足 兵________

④民之矣 信________

( 2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苏小童的夏天

姚讲

①半个月前,苏小童经历了残酷的中考。按照父亲的规划:如果考上高中,就继续读书;考不上,就子承父业,随他一起进城挑担子卖鸡蛋。

②很不幸,苏小童连分数最低的三中也没考上。第二天,他就去城里找父亲。门没锁,父亲也不在家。苏小童放下行李,就向着麻将馆走去。麻将馆里烟雾弥漫,但苏小童还是一眼就看到了黑着脸的父亲。父亲也看到他了,连忙向他招手:“儿子,过来给老子抓两把,改改手气。”他很不喜欢父亲打麻将,因为这事母亲和父亲多次吵架,最终母亲负气离家出走了。

③以前放暑假,他来城里找过父亲,随父亲一起去市场,有时会接过父亲的担子挑着走一段。但这次不一样,父亲专门为他准备了一副小一些的担子,还分配给他一个小菜市场。

④早上四点起床,四点二十准时出发,这样就算在路上稍微歇息,也能赶在六点半天亮之前到达目的地。这是肥皂厂外的小菜市,从天亮开始热闹起来,一直持续到八点左右,这里的人买好了菜,收拾好就上班去了。小菜市就苏小童一个人卖鸡蛋,在讨价还价的喧嚣声中,苏小童很熟练地数鸡蛋、数钱、找零。市场上的人渐渐稀少,不忙了,苏小童就点三两小面加个酱肉包子当早饭。把肚子填饱了,再买上中午晚上要吃的菜,挑着担子往回走。

⑤夏天的鸡蛋像阳光下的冰淇淋一样脆弱,一不小心就会坏掉。刚开始变坏的鸡蛋,表面看不出来任何变化,却难逃父亲的眼睛。周末,父亲会让苏小童和自己去同一个市场,将这些刚开始变坏的鸡蛋用单独的小篮子装上,让苏小童提去卖,而且告诉大家,这是自己家养的鸡下的蛋,卖鸡蛋是为了凑学费。

⑥独自卖了好几天的鸡蛋,苏小童发现了父亲的秘密。但他没打算许逆父亲,还是照着父亲的吩咐,去了几百米远的小巷道,摆上装有鸡蛋的篮子,守着卖。偶尔有个人过来问,苏小童就告诉他,鸡蛋是坏的,让对方不要买。问的人就一脸复杂的表情,然后走了。

⑦过了不知道多久,下雨了。苏小童孤零零地站在雨中,父亲喊他收拾好篮子去躲雨,别把自己淋坏了,看病要花钱。他假装听不到父亲的话,直愣愣地站在那里,默默流泪。

⑧这件事在苏小童的内心深处划了一道很深的口子。以前对父亲只是不喜欢,此刻却变成了怨恨。母亲不高兴父亲打麻将,所以离家出走了。想到这里,苏小童的嘴角露出了一丝淡然的笑意——他开始筹划如何逃离,他用了足足一夜的时间来考虑自己如何才能周全地逃离父亲的魔掌。最后决定,用暑假时间挣钱凑够念高中的建设费,回到校园,绝不要子承父业!

⑨第二天,苏小童照例挑着担子去肥皂厂外的小菜市卖鸡蛋,然后在市场安静下来的时候,找到便宜的农家菜,装进自己卖空的鸡蛋担子里,准备着下午用背篓背到大市场去卖晚市。这些菜卖相不好,但是价格便宜,加上是农家菜,所以还算抢手。

⑩上午从市场回来,苏小童就从买回的菜里随便挑出一点做午饭。吃完饭,父亲午休了。苏小童向邻居大叔借了个陈旧但功能尚全的冰糕箱,背着冰糕箱就出去卖冰糕了。第一声叫卖是很难喊出口的,但是只要第一声喊出来了,后面再喊就不害羞了。

⑪日子一晃就是八月底了。苏小童向父亲摊牌,说自己不想和他一起做生意,想回学校继续念书。父亲一脸的不屑,就你那点儿分数,还想念书?三中的分数线都没到。

⑫苏小童默默不语,在那里数钱。很久他才将那一堆散钱数出来:四千六百二十八块三毛。

⑬ “这是我这个暑假自己挣到的钱,我打听过了,没到分数线念三中要交两千的‘建设费’,学费是六百八。剩下的钱,足够我一学期的生活费了。”

看着小脸晒得如煤炭般的儿子,父亲润湿着眼睛良久,不知道说啥好。他打算歇业两天,专门护送儿子回老家。

⑮要知道,后天就是九月一号了。

( 1 )苏小童没有考上高中,进城准备子承父业。后来为什么又决定绝不要子承父业?阅读全文,简要分析其原因。
( 2 )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语蕴含着人物怎样的心情?请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

①他假装听不到父亲的话,直愣愣地站在那里,默默流泪

②看着小脸晒得如煤炭般的儿子,父亲润湿着眼睛良久,不知道说哈好。

( 3 )父亲这一人物形象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请联系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 4 )小说以“要知道,后天就是九月一号了”结尾,有何用意?根据生活经验,结合内容,简要阐述。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还债

列昂尼德•哈列巴特

阿拉格•哈尔佐耶夫老人手里拿着一张小纸片百思不得其解:“这到底是谁给我写的呢?”他再一次展开那张纸,戴上老花镜,慢慢地读了起来:

“请您允许我去您的家,我要还清我欠您的债……”

突然,电话铃响了。

“阿拉格•哈尔佐耶夫家。”他对着听筒说。

电话的那头很长时间没人回答,但阿拉格并没有放下电话。他能明显感觉到打电话的人很紧张。终于,那个人开口了:“我找您有点儿事儿……我想见见您。”

阿拉格并没有听出说话人是谁,但他还是表现得像跟老熟人聊天儿似的说:“非常欢迎。我等着您。我妻子不在家,我孤零零的一个人早就寂寞了。”

“这个人是谁呢?”阿拉格放下电话后,在脑子里把记忆中所有熟悉的人和不太熟悉的人都仔细回忆了一遍,但还是没能想起来这个人到底是谁。

这时,门铃响了。阿拉格打开房门,看见门外站着一个大概二十八九岁的男人。来客腼腆地笑了笑,说:“我就是刚才给您打过电话的那个人,我叫霍赫•萨拉莫夫。”

阿拉格让到一旁,对客人说:“快请进吧。”

霍赫有些慌张,但还是迈步进了房间。

主人请客人入了座,端上了茶和点心,然后试探着说:“您别介意,我觉得我好像见过您,但我实在想不起来我们在哪儿见过了。”

“那时我还小,您当然认不出我来了。我以前在这栋楼里住过,是一所技校的学生。我是从山里来的,是个孤儿。”霍赫没再继续往下说。

阿拉格把在这栋楼里住过的学生一个一个地都在脑子里过了一遍,也没想起来他到底是哪一个。“他究竟是谁呢?如果他是当年那个又瘦又小的小伙子,那他现在的变化可太大了。”

“您哪年在我们这栋楼里住过?”阿拉格问客人。

霍赫局促不安起来。他垂下头,低声说:“您还记得有一段时间您经常丢钱吗?”

“记得。可您是怎么知道的呢?而且我丢的钱也不多,根本就用不着大惊小怪的。

也许是我从衣兜里掏手绢时不小心掏掉了,也许是我妻子需要钱时拿走了。而且她每次都给我留下一点儿,所以我也没发现我的钱丢了。”

听了阿拉格的这番话,霍赫更窘了,脸刷地一下就红了。他又低下头,说:“我就是那个小偷,是我偷走了您衣兜里的钱……”说这些话的时候,霍赫的表情异常痛苦,两只手微微颤抖,他欲言又止,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就是那个您没发现的小偷。我当时实在没有别的办法了……”

霍赫边说边从衣兜里拿出了一个包着一叠钱的小纸包。

“在这张纸上,我记下了我每次偷您钱的数目。请您收下吧。您看完这张纸,就会想起来您每次都丢了多少钱。”

老人望着霍赫那只颤抖的手,一时不知所措。霍赫把手伸到老人面前说:“现在我的良心终于可以安宁了。您可以想怎么对待我就怎么对待我。我给您深鞠一躬,请求您的原谅。我早就期待着这一天了,我的良心一直无法平静,但总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现在我在农学院已经研究生毕业了,留校当了教师。”

霍赫把钱放到了桌子上,快步走出了房间。

“如果您想逮捕我这个昔日的小偷的话,那张纸上有我的地址和电话,我随时准备接受惩罚……”

阿拉格目瞪口呆地目送着客人渐渐远去的背影。他的眼前浮现出了一个性情温和、身材瘦弱的小伙子的身影。“对,他就是那个我原来打算收养的小伙子。”老人现在什么都想起来了。想起当年那个可怜的小孤儿,老人泪眼朦胧。

“你当时为什么不从我的兜里多拿点儿钱呢?如果你多拿点儿的话,也许我现在心里还好受些。”

几天后,在一家旅馆里,管理员带着阿拉格和他的妻子柳芭上了楼。

“霍赫就住在这个房间。”管理员说完,敲了敲门。

随着一声“请进”,房门打开了。

老太太像突然见到了失散多年的儿子似的,上前一把就抱住了霍赫:“孩子,我的小可怜!我早就说过,上帝早晚有一天会送给我一个儿子的。现在我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我老头子已经把一切都告诉我了。他背着我偷偷地养了一个儿子,我竟一点儿都不知道!”

霍赫惊呆了,他一会儿看看柳芭,一会儿看看阿拉格,然后紧紧地抱住这对老夫妻……

( 1 )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霍赫的形象特点。
( 2 )阿拉格为什么会有“如果你多拿点儿的话,也许我现在心里还好受些”的想法?请作简要分析。
( 3 )结合文意,赏析文中两处画线部分。

①霍赫的表情异常痛苦,两只手微微颤抖,他欲言又止,沉默了一会儿。

②他一会儿看看柳芭,一会儿看看阿拉格,然后紧紧地抱住这对老夫妻……

( 4 )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哪个人?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美国作家塞缪尔·厄尔曼在散文诗《青春》中写道:“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弘的想象、炽热的情感;青春是生命的深泉在涌流。”这几句诗,给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根据你的理解和感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②自拟题目,自选文体(除诗歌外),不少于500字;③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17岁、伱装什麽成熟。‖”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