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紫金县新智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杜绝中国式过马路的不良行为,每个人心中都必须绷紧一根安全弦。
B: 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
C: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
D: 由于全社会厉行节约之风,对高端餐饮企业和星级酒店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2、

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 唐雎这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强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
B: 就冲着你三顾茅庐的这番情意,明天的宴会我是去定了。
C: 妄自菲薄 , 能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助于我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D: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鸿鹄之志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港珠澳大桥开通以来,珠海交警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大队实施24小时勤务模式,全力维护交通安全畅通。
B: 《西安市控制吸烟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室内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及相关公共场所的室外区域将禁止全面吸烟。
C: 随着留学生人数的逐年攀升和国内吸引人才政策的不断推出,使我们相信,海外学子归国潮将会持续相当长的时期。
D: “新业态赋能新时代——2018文化产业与城市发展论坛”在苏州相城高铁新城举行,“人民网”总裁叶蓁蓁致辞并出席。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们将通过植树造林,使有着“山水洲城”美誉的长沙,山更青,水更碧。
B: 京沪高铁开通以后,从昆明到上海的时间大约需要12小时,比原来减少了三倍。
C: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自开播以来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因是因其新颖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造成的。
D: 引导青少年从身边小事做起,广泛开展节水节电、绿色出行等“微环保”活动,是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能否养成的关键。
5、下列划线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何(shì) 一(bō) 回(huán) 蜀之(bǐ)
B: 时(shào) 之(kuāng) 市(wǎn) 漕漼(cáo cuǐ)
C: 肩(zhuó) 机(zhù) 军(tiě) 咋咋然(zé zé)
D: 尧(zhī) 斟(zhuó) 金(tuò) 可汗(kè hàn)
6、下列划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B: 卢沟桥上的石狮子,千态万状,绘声绘色
C: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D: 你也许有困惑,而今天困惑中的探索正是明天豁然开朗的准备。
7、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B: 二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
C: 三,四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世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
D: 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8、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B: 它只是毫无生意地、懒惰地、郁闷地躺着。
C: 雨后的天空出现一道彩虹,像是架起了一座美丽的天桥。
D: 饭后的娱乐,是看它在爬树,隐身存阳光隐约里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捕捉什么似的。
9、下列各项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
A: 神机妙算 精力充沛 非常开心 解决问题 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B: 一个文明社会的形成,既需要自律,也需要他律。 解说:这是递进复句。
C: 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 解说:这个句子标点使用正确。
D: 辩论是一种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经常用到的口语交际方式。 解说:这个句子没有语病。
10、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乡下曲辫子!”夹着一支水笔的手按在算盘珠上,鄙夷不屑的眼光从眼镜边上射出来。
B: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
C: 虽然这题较难,但是在老师反复讲解下,同学们终于大彻大悟了。
D: 登山的男女老少,鱼贯而行 , 如同一条悬空的彩带,飘动在万绿丛中。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渔家傲·秋思》,完成下列小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1 )这是一首边塞感怀之作。虽然词中有关景象的描绘凸显了塞下秋景的________和词人对故乡的思念,但读者依然能从“________”中体会到诗人的宏愿伟志。
( 2 )下面这幅图画适合为词中的哪两句作配图?请简要说明理由。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孔子闲居,子贡侍坐,请问为人下之道奈何。孔子曰:“善哉尔之问也为人下其犹土乎!”子贡未达,孔子曰:“夫土者,据之得甘泉焉,树之得五谷焉,草木植焉,鸟兽鱼鳖遂焉。生则立焉,死则入焉。多功不言,赏世不绝。故曰:能为人下者,其惟土乎?”子贡曰:“赐虽不敏,请事斯语。”

(选自《韩诗外传》卷七)

【注释】①子贡:孔子弟子,姓端木,名赐。②下:谦虚有礼。③据:占据,这里指挖掘。④事:从事,做。

( 1 )下列各组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请问人下之道奈何/人谋而不忠乎
B: 子贡未/乡书何处
C: 鸟兽鱼鳖焉/成枯落,多不接世
D: 生则焉/三十而
( 2 )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善哉尔之问也为人下其犹土乎!

( 3 )根据文意,说说孔子认为怎样才算真正“为人下”。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家乡最常见的树,也就是槐树了。
②槐树虽然没有杨树的清秀挺拔,没有柳树的飘逸多姿,但是庄户人家却对它们情有独钟。或这是因为它们那些略显沧桑的枝丫在人们眼里有一种凝重、朴实的感觉吧。于是,庄户人都愿意用它们来记录那些平淡而真实的日子。
③每年的阳春三月,在那些坚韧的枝头上,便隐约露出了星星嫩绿。它们没有丝毫的招摇和迟疑,—就像国画大师们大手笔的泼墨画,陡然之间就绿满了枝头;又仿佛是在一夜之间,成串的银铃便缀满枝头了。
④再看呵,小村的房前屋后,远处的山坡和沟坎上,一株株、一片片绿叶葱茏的槐树,就像披上了一身洁白的雪花。在明媚的阳光下,它们
⑤和煦的风,携着浓郁而宜人的花香,在绿色无垠的麦田上尽情地弥散着。伫立槐树下,侧耳聆听,那一串串银铃随风碰撞。跳跃的音符,优美而舒缓,可不就是春姑娘在耳畔清唱吗?
⑥一群群快乐的蜜蜂,怀揣着放蜂老人的请柬,争先恐后地从蜂箱里涌出来,歌唱着卦向那一片片雪白的花簇。与槐花相约,总会有甜蜜的收获。在火红的晚霞里,它们竞相捧回一滴滴甘露,陶醉了放蜂老人那淳朴的笑脸。
⑦采槐花的孩子们,挎着小竹篓,手持长竿,像一条条顽皮的小鲤鱼,畅然地游弋在小巷里。一阵阵稚嫩的笑声,荡漾在小村的上空,犹如从花簇间飞出的鸟鸣一样婉转、动听。在那个贫瘠的年月里,我欢乐的童年似乎总是与槐花有缘。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拽着母亲的衣襟,一起到街旁或田野里采摘槐花时的情景。那些如雪花、似粉蝶一般的花瓣,纷纷飘进了我的记忆。
⑧傍晚炊烟袅袅。那一束束玉琢似的花儿,被母亲和着包米面做成芳香四溢的槐花团。轻轻地咬一口,便会香到心坎里;再细细品味那甜美的滋味,俨然会使人感觉到,春天已随着那一缕缕槐香,被永远地储留在心里,
⑨许多年以后,我仍然喜爱着槐花。这不仅仅因为它们能够勾起我对童年快乐时光的回忆:更主要的还是它们那永远值得人们钦佩、甘把芳香洒尽而默默无闻的品格。
(阅读材料选自《语文周刊》)

( 1 )作者以 作为贯串全文的线索,赞美它 的精神。

( 2 )“点缀着小村,矗立在生机盎然的田野之上,宛如清雕玉琢的盆景;又似绵绵起伏的雪山”,是从文中第四小节最后抽出来的,请结合对选文的理为它组成合理的语序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它们

( 3 )根据你对全文的理解简述,作者为什么至今记得槐树花?

( 4 )“伫立槐树下侧耳聆听,那一串串银铃随风碰撞。”你能具体说说是什么在碰撞吗?

( 5 )请你结合“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一句诗,用简约凝练的语言描绘一下春之美景。(50字以内)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人生百年,困厄总是不期而至。哭天抢地者有之,痛定思痛者有之,义愤填yīng者有之,悲情兮兮、做挺胸脯状往前走的人也不少。但说到用俏皮的方式来应对,变费为宝,就不多了。
我们从来不缺乏直面不幸的决心、勇气、气慨。缺的是跟不幸说拜拜的神来之笔。是从灾难中找到财富与希望的奇思妙想。是那么一点点福至心灵。是凄然之后潇洒放手、然后拈花一笑的艺术。

(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哭天地( ) 义愤填yīng

( 2 )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 3 )“不而至”的“期”是什么意思 。“神来之笔”文中的意思是

( 4 )本文主要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这组漫画,唤起了你的什么回忆,或者引发了怎样的联想与思考?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故事,可以抒发情感,可以发表见解。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不得套写、抄袭;③不得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阴霾深处”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