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福建省安溪一中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韩国是《英雄联盟》比赛中毋庸置疑的霸主,从2013年起连续四年蝉联全球总决赛冠军。(删去“连续”)
B: 预防突发事件不再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是应急法治的根本目的。(删去“不”)
C: 五十年前的4月24日,长征一号火箭为中国人叩开太空之门,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和民族凝聚力。(删去“和民族凝聚力”)
D: 在后疫情阶段复学,香洲区不少学校都实施水龙头增设工程,供师生日常洗手之便。(把“实施”改为“开展”)
2、下列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而有智慧的人则不然,他纵然研究一个极小的问题,也能探骊得珠
B: 他们俩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每天放学总是同行到岔路口,然后才分道扬镳
C: 丧失阅读的习惯,将不仅是实体书店的消亡,更是一个古老民族失去精神家园后的迷惘
D: 作为典型的乡土社会,牢不可破的传统观念是制约中国农民法律意识提高的重要因素。
3、下列选项中字形和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使(cāi) 俯瞰 佝(lǒu) 踌(chú)
B: 风(jù) 狼籍 临(pín) 惬意(qiè)
C: 子手(guì) 蹒跚 庇(yìn) 须(qiú)
D: 鸡(cóng) 遏制 倒(tān) 乱(wěn)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能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他们快乐成长,是我国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B: 好读书,读好书,形成了习惯,你就可以与智慧结伴同行,与高尚朝夕相处。
C: 央视“诗词大会”栏目将诗词经典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这些经典。
D: 通过此次青春期教育活动,使我明白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5、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辱于奴隶人之手(zhǐ)
B: 死于槽枥之间(pián)
C: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shí)
D: 其真无马(yé)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作家杨绛先生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充满了创作的激情。
B: 由于建成了公共自行车运行系统,为我市“绿色低碳出行”提供了便利条件。
C: “天宫二号”的发射成功,将提高我国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大气污染和大气成分监测等领域的技术水平。
D: 复习迎考中,不少学生存在着复习重点不突出,时间安排不合理,有的甚至记住了前面的知识,又忘记了后面的知识。
7、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个人能取得卓越的成就,并不在于他就读的学校是重点还是普通,而在于他是否具备成功的特质。(在“一个人能”后面加“否”)
B: 农民工返乡和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广泛引起全社会关注。(把“广泛”移到“全社会”后面)
C: 经过北京人民的共同努力,使北京的空气质量状况有了明显改善。(把“有了”改成“得到了”)
D: 不管鸟儿的翅膀多么完美,即使不凭借空气,也无法飞上蓝天。(把“即使”改成“如果”)
8、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分岐 选聘 断章取意 错综复杂
B: 狡辩 暄嚷 慢不经心 鲜为人知
C: 秘决 忌讳 节衣缩食 器宇轩昂
D: 教诲 飘逸 锋芒毕露 巧妙绝伦
9、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我也没有这么高慢,对于一位素不相识的投稿者,会 写信去叫他。

②住所左近的山坡上,有两棵苍老蓊郁的榕树,以广阔的绿阴 着地面。

③一部《水浒传》, 近百万言,作者却并不因为是写长篇就滥用笔墨。

④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在秦始皇面前就站着一个孟姜女,控诉这条 的万里长城。

A: 直率 遮盖 洋洋洒洒 举世闻名
B: 轻率 遮蔽 洋洋洒洒 举世闻名
C: 直率 遮盖 酣畅淋漓 众所周知
D: 轻率 遮蔽 酣畅淋漓 众所周知
10、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作家杨绛先生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充满了创作的激情。
B: 对于新冠肺炎感染源是不是动物以及可能有哪些动物等问题,目前还在调查中。
C: 能否彻底治理环境污染,留住碧水蓝天,关键在于有关部门严格执法。
D: 疫情面前,请广大市民注意防护,不要恐慌,切忌不要造谣传谣。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小题。

南乡子•落日照楼船

朱熹(宋)

落日照楼船,稳过澄江一片天。珍重使君留客意,依然,风月从今别一川。

离绪悄危弦,永夜清霜透幕毡.明日回头江树远,怀贤,目断晴空雁字连。

【注】①楼船:我国古代一种形体巨大、外观似楼的船。②危弦:急弦,形容欢乐的场景。③幕毡:帷幕。

( 1 )下列对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首句写出了黄昏时分,夕日映船,船稳江澄,浑然一体的景色。
B: 次句点出别离的主角﹣﹣使君和客,着重强调了使君的留客之情。
C: 词中的“清霜透”“雁字连”,表明此次情真意重的送别是在秋季。
D: “明日回头江树远,怀贤”一句,写出了使君对客的依依不舍之情。
( 2 )下面对词的写作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侧面描写。通过“永夜清霜透幕毡”写深夜的失眠,侧面反映客人对使君的思念之情。
B: 虚实结合。虚写“落日”“风月”,烘托眼前“江树”“晴空”,达到景壮而情豁的效果。
C: 寓情于景。通过写辽远晴空中的雁群,表现出使君与客人分别后的孤寂怅惘。
D: 前后照应。结句将人的视线上引于“晴空”,既照应首句的“落日”,又使感情得到升华。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方干,字雄飞,桐庐人。幼有清才,散拙无营务。大中中,举进士不第,隐居镜湖中。湖北有茅斋,湖西有松岛。每月明风清,携稚子邻叟,轻舟往返,甚惬素心。所住水门閟,一草一花,俱能留客。家贫,蓄古琴,行吟醉卧以自娱。徐凝初有诗名,一见干器之,遂相师友,因授格律。干有赠凝诗,云“把得新诗草里论”。时谓反语为村里老,疑干讥诮,非也。王大夫廉问浙东,礼邀干至,嘉其操,将荐于朝,吴融草表。行有日,王公以疾逝去,事不果成。干早岁偕计,往来两京,公卿好事者争延纳,名竟不入手,遂归,无复荣辱之念。浙中凡有园林名胜,辄造主人,留题几遍。初李频学干为诗,频及第,诗僧清越贺云:“弟子已折桂,先生犹灌园。”咸通末卒。门人相与论德谋迹,谥曰玄英。乐安孙郃等,缀其遗诗三百七十余篇,为十卷。

(节选自《唐才子传·卷七》,有删改

【注释】①散拙:(为人)散淡粗疏。 ②閟:通“秘”,幽深。 ③偕计:随同计吏。

( 1 )对下列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徐凝初有诗名,一见干之 (器重)
B: 家贫,古琴 (留存)
C: 往来两京,公卿好事者争纳 (邀请)
D: 浙中凡有园林名胜,辄主人 (冒犯)
( 2 )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与例句加下划线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家贫,蓄古琴,行吟醉卧自娱

A: 行有日,王公疾逝去,事不果成
B: 家贫,无从致书
C: 今诚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D: 臣王吏之攻宋也
(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方干参加科举考试没有考中,隐居在镜湖中,他每天带小儿子陪邻里老人,内心无比失落。
B: 有很高诗名的徐凝非常欣赏方干,教他作格律诗,方干赠诗徐凝,却被人怀疑误解,认为方干是讥讽徐凝。
C: 方干有几次得到功名的机会,但还是与功名无缘,于是他就断了追求功名的念想。
D: 方干一生德行为人景仰,著作颇丰,逝世后他的遗诗三百七十多首被汇编成十卷。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梧桐树

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我以为树亦如此。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树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当春尽夏初,我眼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

在夏天,我又眼看见绿叶成阴的光景。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障;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结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繁多。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了。

一个月以来,我又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样子真凄惨呢!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吹,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下几根枝条,回复了春初的面目。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了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我想起了古人的诗:“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回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

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拥有了它们,但都没有看见上述的种种光景。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已,何从看见它们的容貌呢?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

( 1 )通读全文,完成下面表格的填空。

时间变化

树的容貌

作者情感

春尽夏初

①________

欣喜

②________

绿叶成阴

赞叹

秋天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 2 )第③段抓住梧桐树叶的哪些特点来描写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3 )第④段划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并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
( 4 )文章几次直接引用了古人的诗句?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5 )下面是对文章最后一段划线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然和艺术是不能被占有的,就像邻居种了树,虽然拥有,却不能看到树的全貌;
B: 自然与艺术只有用心去发现感受,才能真正理解和欣赏,也才能真正为自己所拥有;
C: 这句话抒发了作者对人生对教育的独特感悟,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D: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对艺术的审美见解,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陈毓

除夕的团圆饭是在饭店吃的,饭已经吃过,春节联欢晚会还没有开始。中年的女儿和老年的父母、以及一男一女两个少年的孩子闲话。女孩是她的,男孩是哥哥家的,哥嫂去同事家打麻将了,他们连续几年都没有认真坐下看春晚了,说,没意思,还不如打麻将。

她也觉得没意思,但是她回来就是陪父母的,因此,父母在这除夕夜做什么,她也会和父母行动一致。

为什么现在过年没意思,为什么各种吃的喝的堆满了厨房储藏间,但他们不觉得吃得香喝得甜,反倒觉得累赘。送人都送不出去,因为送之前就预想那些人也不稀罕。甚至朴素的萝卜白菜,也找不出当年萝卜白菜的好味道了。他们连带同情起眼前的孩子来,什么都不缺,幸福感却疲沓沓的,轻薄无力。比如你给现在的孩子发压岁钱,发一百还是发一千,甚至一万,他们都懒得激动一下。

说到钱,父亲像是想起一件多有趣的事情似的,说他就为两分钱为难过他的母亲。

两分钱?不会吧?孙子和孙女终于把眼睛从平板电脑上移开,直了一下腰。

在晚辈鼓励性质的注视中,她的父亲讲了这个久远的故事——

“如果有两分钱,我就能参加小学毕业典礼。但我没法向娘开口,我没开口,就知道结果,我前一天为37斤粮食为难过母亲一次了,我要交给学校两个月的口粮是57斤,毕业了,就不能再拖欠。娘把柜子底用刷子扫过一遍,也只得到37斤粮,如何去补二十斤的缺?最后还是管伙食的我们的班长从她家里带了给补上的。”

“但我还是开口了,向娘要两分钱,娘把包珍贵东西的布帕打开,翻来翻去,就是找不出两分钱。她叹息一声,走到屋子外面偷偷抹泪。

既然休学是注定的。不参加毕业典礼也只是提前半天结束读书时代。算了。可我那个班长拉拉拽拽,硬是把我带进了毕业典礼。我坐在她的身后。”

“毕业典礼的主角,是围成一圈的桌子上的6只盘子,盘子里花花绿绿的水果糖。一颗糖塞进我的手中。我的手指捏着那颗糖,手指立即体会到了糖的甜味。把糖放在鼻子前,鼻子立即逮住了那股甜味。”

“我没有给嘴巴亲近糖的机会,糖藏进了我的口袋。我要把糖给娘。我坐在毕业典礼上,糖就该给娘享受。”

“第二颗糖固执地擎在我嘴边。糖这次被聪明地剥了糖纸,我的嘴唇一下子就尝到了糖的甜滋味。我慢慢吞咽,摸了摸口袋里的那颗糖,想着早点把它送给娘。典礼结束,我的小学时代结束,我的整个学生时代也将结束。我唯一能拿到娘眼前的,是我口袋里的一颗水果糖。

“我回家要趟过一条水流湍急的河,前两天的暴雨使河水涨起来,但这顶多使我的裤子湿了,我的裤子被齐腰打湿。正是暑期,上岸后我的裤子就会被太阳烤干,被风吹干,被自己的身体暖干。真不算什么,我一点也不担心。”

“一到家门口我就喊娘,这可是我平生第一次送礼物给娘。我的手伸向娘缝制的深口袋,我的裤子口袋。但是,我娘,那些跟着我的大声喊叫来到跟前的人,只看见我从裤子口袋里掏出一张淡绿的糖纸。他们失望地走开了。我哭了。我的娘站在那里不知所措。我不明白糖去了哪里,我不知咋说清糖的去向。”

“‘他自己把糖吃了。剩下一张糖纸哄人。’不是!但我只能在心里无声抗议。”

“晚饭的饭桌撑起在榔树下,等大家围坐在一盆稀寡的面汤前。我娘郑重向大家宣布:六生的那颗糖我尝到了,我舔过六生的裤子口袋,口袋是甜的。有糖的味道。我娘说,我知道六生的糖去了哪里,馋嘴的水神把六生给娘的糖吃了。让水神甜去。我娘笑眯眯地说。”

父亲的故事讲完了。他的两个孙子竟然不约而同地伸手去够桌上的一个糖盒,盒子里盛满了瑞士糖。两个孙子笑嘻嘻地说,他们第一次知道爷爷的小名:六生。多土啊!

(选自《沧州日报》有删改)

( 1 )本文以“糖”为题有何好处?
( 2 )小说开头为什么要特意交代除夕夜在饭店吃饭,哥嫂不看春晚而去同事家打麻?
( 3 )品味文中画线句子,按要求答题。

①句中“就是”一词删去也不改变意思表达,你认为可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②“娘”为何又“叹息”又“偷偷抹泪”?请写出你的理解。

( 4 )母亲为什么在晚饭时“郑重向大家宣布六生的那颗糖我尝到了”?这是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
( 5 )文章结尾一段意味深长,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四、写作(分值:60分)
小作文

2019年4月15日,一场无情的大火几乎将巴黎圣母院焚毁。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要向世界募集资金,重建圣母院。就是否援助这一问题,国内网友各执一词。有人表示支持,认为艺术属于全人类;也有人表示反对,认为我们没有义务援助。针对是否援助这一问题,你持什么观点,请简述理由。100字左右。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比情兽更禽兽”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