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嘉峪关市第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一带一路”这个战略构想,举世瞩目,影响深远,实现它是中华民族兴衰的关键。
B: 4月19日,庞公大桥江心主墩开始钻孔,此桥建成将大大缓解我市交通拥堵的现状。
C: 《襄阳古城墙保护条例》将对古城墙的依法保护和科学管理发挥重要的作用。
D: 由于对志愿者精神理解不深,使得部分志愿者还不能主动投入到全国文明城创建活动中。
2、下列词语的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A: 闷热 训诫 峭璧 高不可攀
B: 软弱 荤倒 边缘 左折右转
C: 凝视 啜泣 纳罕 瘦骨嶙峋
D: 屡次 漫长 应付 前途莽莽
3、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那该是大自然在多长时间里的杰作!

②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在最古老的时代原是一个寂寞的大石球,没有一层土壤。

③想一想肥沃土地的来历,你会不由得涌起一种遥接万代的感情。

④经过了多少亿万年,太阳风雨的力量,原始生物的尸骸,才给地球造成了一层层的土壤,每经历千年万年,土壤才增加薄薄的一层。

⑤想一想我们那土壤厚达五十米的华北黄土高原吧!

A: ⑤②③④①
B: ③⑤①②④
C: ③②④⑤①
D: ⑤①③②④
4、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嘹亮 翻来覆去 疲惫不堪 人声鼎沸
B: 发髻 美不甚收 自做主张 花枝招展
C: 静谧 油然而生 淅淅沥沥 咄咄逼人
D: 酝酿 花团锦簇 截然不同 喜出望外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目前,达州市有近260万亩以富硒茶、柑桔、中药材等为主的特色产业基地,520多个规模化养殖基地。
B: 我们要聚力建设嘉陵江上游生态屏障,大力推进达州市生态环境高质量,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C: 周剑坚持每个周末前去县里电子商务中心学习电脑美工知识,他打算今后在县城开家门店,用自己的手艺来撑起这个家。
D: 李安民在中学时代就是一个勤奋努力的学生,不仅他学习成绩优异,而且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
6、

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她像一部厚重的书,上下七千年,人文精神一脉相承;她像一艘远航的船,纵横九万里,东方神韵牵手世界。她之所以备受青睐,在于一种 的文化底蕴,一种 的生活环境,一种 的市民心态。她,就是首届中国(大陆)国际形象最佳城市——宁波。
①开放包容 ②丰富瑰丽 ③悠闲舒适

A: ①③②
B: ②③①
C: ③②①
D: ②①③
7、

在下面语段的空白处依次填入恰当的语句,正确的一项是( )

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___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___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___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藕的事业吧,_____________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 ②把芬芳献给他人 ③以苦心孕育未来 ④以宽阔拥抱生活

A: ②①④③
B: ①④③②
C: ③②④①
D: ②④③①
8、下列对文章《爱莲说》第一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莲花的超凡脱俗,赋予莲君子般的美好品格。
B: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但又不以孤高自许。
C: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D: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仪态庄重,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表现了作者对莲的爱慕之情。
9、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宋朝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B: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赞美了莲的美好品质,表达了自己的志趣。
C: 《陋室铭》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D: 《卖油翁》通过讲故事阐明事理,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人各有所长,即使自己有什么长处也不能骄傲自大。
10、下列句子中的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白求恩同志支持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事迹在中国家喻户晓
B: 正是凭着这种对群众负责和对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十年来,她经手的三百余起案件,无一起错案。
C: 有了乐于吃苦的理念和心态,就不会在工作中拈轻怕重
D: 张先生如往常一样漠不关心地上网核对前一天下午买的五注双色球机选号码。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情系古今】

以下是南宋政治家史浩描写东钱湖的诗句:

游东钱湖(宋·史浩)

行李萧萧一担秋,浪头始得见渔舟。

晓烟笼树鸦还集,碧水连天鸥自浮。

十字港通霞屿寺,二灵山对月波楼。

于今幸遂归湖愿,长忆当年贺监游。

( 1 )这首诗歌的体裁应属( )。
A: 古体诗
B: 律诗
C: 绝句
( 2 )“晓烟笼树鸦还集”的“集”在诗句中的意思是________。
( 3 )根据史浩诗所写的东钱湖景物特点,拟一副悬挂于景区大门两侧的对联,以下最合适的是( )
A: 家酿满瓶书满架山花如绣草如茵
B: 万山合抱数峰青一水平铺千顷白
C: 四围翠嶂湖山处千顷清波梦幻中
D: 绿竹别具三分景红梅正报万家春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文言文阅读。


喜雨亭记

苏轼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则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吾亭。”


旁批(一):“古者有喜,则以名物”,欧阳修亦然:永叔醉酒,以名其亭。




旁批(二):诗与文之横线句,皆写因雨而喜,写法却不相同:


【注释】①扶风:凤翔府②忭:欢乐、喜悦③荐饥:连续饥荒④襦:指衣服⑤冥冥:高远渺茫。

( 1 )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雨麦于岐山之(________) 三月(________) 三日止(________) 吾以吾亭(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共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②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

( 3 )经典美文,定要细细品读,批注阅读法仍是一种不错的选择。阅读时,在书页的空白处作有感批注,或生发联想,或剖析写法,或分析情感。请再读文章,完成相应的旁批。
( 4 )读完苏轼的《喜雨亭记》,我们不禁想起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两文记不同事件却含相近情怀,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的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下面小题。


现实中,不少青少年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部分青少年对劳动的理解有偏差,渴望不劳而获。为了“对症施治”,劳动教育应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把个人成长与人民的需要、民族的振兴、时代的使命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劳动中真正把“小我”融入“大我”。


②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通过劳动教育,青少年能够体会到劳动创造美好生活,认识到劳动不分贵贱,从而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劳动精神;能够历练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养成劳动习惯。


③开展好劳动教育,教师、家长要首先认同劳动的价值,抱有对劳动的热爱,言行一致地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要引导青少年崇尚劳动价值、追求劳动创造、尊重劳动主体,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成长为有理想信念、有过硬本领、有责任担当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④数字时代,如何构建青少年的核心劳动素养,涉及劳动精神、劳动技能、劳动习惯、劳动思维等多方面内容。在教学活动和社会实践中,要吸纳人工智能、数字技术、劳动规范等相关内容,为培养青少年的创造性劳动能力做足准备。


⑤青少年为自己埋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为国家“种”下什么样的未来。广大青少年只要肯学肯干肯钻研,练就一身真本领,掌握一手好技术,就能立足岗位成长成才,在劳动中发现广阔天地,在劳动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感受快乐。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 1 )请为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 2 )本文第一段划线句有哪些作用?
( 3 )青少年应该为自己埋下哪些种子?请结合本文②~④段简要回答。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的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捉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
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紧紧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被武松尽气力纳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爬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楸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那武松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虫打做一堆,却似倘着一个锦皮袋。
( 1 )本文选自《水浒传》,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两段的情节(不超过10个字)。并写出与武松有关的另外一个故事。

( 2 )第一段中“扑”、“掀”、“剪”三字描写了老虎怎样的特点?这对刻画武松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的家里有个人很酷/三头六臂,刀枪不入/他的手掌有一点粗/牵着我学会了走路/谢谢你光顾我的小怪物/你是我写过最美的情书/钮扣住一个家的幸福/爱着你呀风雨无阻/爸爸,爸爸/我们去哪里呀/有我在就天不怕地不怕/宝贝,宝贝/我是你的大树/一生陪你看日出/……/你拼命发芽/ 我白了头发/一起写下一撇一捺/……”

上面这段歌词,你一定不陌生吧,湖南卫视的亲情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 一直受到观众的热捧,节目的主题歌也唱遍了大街小巷。“宝贝,我是你的大树。”多形象的比喻啊!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这么一株大树,晴天遮阳,雨天挡雨,累了让你靠着休息。

要求:(1)请以“你是我的大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2)中心明确、叙事详尽,描写细腻,感情真挚。(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4)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期待”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